春秋战国法律制度_第1页
春秋战国法律制度_第2页
春秋战国法律制度_第3页
春秋战国法律制度_第4页
春秋战国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制史主讲:江兆涛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课时:3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了解战国时期变法;掌握《法经》的产生、内容及影响等问题。重点: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法经》难点: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司考考点: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法经》目次一、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二、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三、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兴起与成文法典的编纂BC1046BC771BC476BC475BC221西周春秋战国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东周(BC770-BC256)周平王洛邑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一、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一)礼崩乐坏周平王东迁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朝在宗周镐京的土地大片丧失,这时王室所拥有的领土,东不过荥阳,西不过潼关,南不越汝水,北不过沁水,仅有600多平方里。土地丧失的同时,周天子也丧失了对诸侯的控制力。繻葛之战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亲率陈、蔡、卫等国的军队伐郑,与郑庄公战于繻葛,结果王师败绩,周桓王亦被射中肩膀。繻葛之战以后,周王室不再有单独对诸侯进行讨伐的能力,而大国之间为建立霸业所进行的征战则从此开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周的灭亡

自春秋后期以来,周王朝的力量就已只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国,其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只有一、二百平方里,局限在成周附近一块很小的地区内,周天子徒有其名。公元前314年,周王朝的直辖区内发生分裂,分别形成了东周国与西周国,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居于西周国。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卒,西周国灭亡。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国,东周王朝的全部土地并入秦国,这一年距离秦统一天下尚有29年的时间。(二)井田瓦解,赋税普及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孟子·滕文公下》(三)百家争鸣〖直至近代〗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前轴心期文化…其本身可能十分宏大,但却没有显示出某种觉醒的意识。……与轴心期光辉的人性相比,以前最古老的文化十分陌生,似乎罩上了面纱…… 雅斯贝尔斯(K.Jaspers)《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儒家“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而梦寐之间,如或见之。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则无复是心,亦无复是梦矣。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 《朱熹集注》礼治孔子以“仁”释礼入礼,使得等级森严的宗法关系转向充满温情的人际关系。“仁者爱人”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礼记·礼运》德治人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有治人,无治法。(荀子)道家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以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在法律思想上他们崇尚“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认为道是支配一切的主宰,要求统治者要像“道”一样,以自然为法,实行“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止,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家法家是春秋战国兴起的主张顺应历史发展,进行“以法治国”的学派。春秋时期的变革家管仲、子产,称为法家先驱。战国初中期的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被称为前期法家。战国后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等,称为后期法家。韩非是集大成者,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法治理论。以法治国法者,国之权衡也。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禁奸止过,莫若重刑。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阴阳家阴阳家是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学派,以阴阳、五行说为中心思想,故名。“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齐人邹衍(约公元前345~前275年)是其代表人物。五德终始“五德”是指五行水、火、木、金、土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以此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后世也有人提出五行相生的说法来解释五德终始。顺天行刑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孟夏之月…盛德在火…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断薄刑,决小罪。孟秋之月…盛德在金…命有司脩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戮有罪,严断刑。孟冬之月…盛德在水…命大史衅龟筴占兆,审卦吉凶。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礼记·月令》二、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一)成文法的公布公元前536,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公元前513年,晋国执政赵鞅、荀寅制“铸刑鼎”;公元前501年,郑国大夫邓析“私造”一部“刑书”,称“竹刑”。

邓析被杀案

郑国多相县以书者,子产令无县书,邓析致之。子产令无致书,邓析倚之。令无穷,则邓析应之亦无穷矣。是可不可无辨也。可不可无辨,而以赏罚,其罚愈疾,其乱愈疾。此为国之禁也。故辨而不当理则伪,知而不当理则诈。诈伪之民,先王之所诛也。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袴。民之献衣襦袴而学讼者,不可胜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郑国大乱,民口讙哗。子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吕氏春秋·审应览·离谓》案情今译郑国有许多人在交通要道人群聚集的地方张贴文字对抗新法令,子产下令禁止到处张贴,邓析就改用投递匿名书信的方式进行。子产下令不准随便投递,邓析又附在其它物品中到处投递。子产的法令不断地变化,邓析应付的方法也就没完没了。这样,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就无法区分了。既然可不可以做都无法区分,在这种情况下施行赏罚,其结果自然是罚得越多越重,社会就越混乱,这是治理国家所不能允许的。所以不符合事理的辨别就是奸巧,有知识才华不用在正道上就是欺骗。奸巧欺诈之人都是先王所要杀掉的。(二)成文法的公布所引起的争论1.《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2.《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三)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1.成文法的公布是对三代宗法礼治秩序及对“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贵族专擅司法体制的否定,客观上为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2.成文法的公布标志着法律观念和法律技术的重大发展与进步。三、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兴起与成文法典的编纂(一)变法运动1.魏国李悝:尽地利之教;善平籴等2.楚国吴起:废除封君爵禄;明法审令等3.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等4.赵、韩、齐、燕诸国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中成文法典的编纂1.魏国:《大府之宪》、《法经》2.赵国:《国律》3.秦国:商鞅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制定《秦律》4.齐国:《守法守令》5.楚国:《宪令》(三)《法经》制定及其历史地位1.李愧编撰《法经》的时代背景(1)经济改革方面,主要是推行“尽地力之教”和“善平籴”政策。(2)政治改革方面,主要是废除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确立量才任用官僚制度。(3)法律改革方面,主要是编撰《法经》,推行法治。2.《法经》的内容(1)正律部分,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四篇.主要内容是惩治盗贼罪的法律规定;(2)杂律部分,即第五篇《杂法》,主要内容是惩治盗贼罪以外其他犯罪的法律内容。(3)具律部分,即第六篇《具法》,相当于魏晋以后各代法典中的《名例律》或《刑名》、《法例》篇,其性质类似近代刑法“总则”的部分内容。3.《法经》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1)从法典名称来看,《法经》改刑为法,初步确立了法的客观规定性(2)从法典结构来看,《法经》以严惩盗贼罪为核心,在体例上首先开列罪名,然后规定刑罚,开创了我国传统成文法典的篇章体例结构。(3)从立法宗旨来看,《法经》确立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宗旨。(4)从刑罚思想来看,《法经》贯穿了“重刑轻罪”的重刑主义法制原则。

司考真题(2012)18.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历史地位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B.《北魏律》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C.《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仅含刑事内容的法典D.《大明会典》以《元典章》为渊源,为《大清会典》所承继(2008)9.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200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