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12月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文综史卷(含)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l.有学者指,从儒家所预设的社会政治发展模式来看,嫡长制虽是“家天下”的传之法,但却是通往“官天下”的现实起点。该学者意在说明嫡长制A.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基本原则B.反映了儒家家族本位的伦理C.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D.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2.在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司法三权分立。同时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免。这些措施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B.便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C.体现贵族政治的消亡D.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3.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每岁不过三十人……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五十少进士”,但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也无所恨。材料主要说明A.进士科的难度高于明经B.进士考试受到极大重视C.科举考试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D.进士科的设立促进了社会稳定4.《荆荒岁时记》中写道:“天河之东有织,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作品中这一情景体现了A.古代的门当户对观念B.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C.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5.宋代,“每一交易,动辄即十万”,货币需求量大增。在对外贸易中,大量的铜币流向海外。“民苦转贸重,故设书纸代钱,以便市易”。材料说明了A.宋代传统的经济政策的改变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纸币出现C.金属货币已不适应经济发展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发展6.蜀锦花楼机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机型(注:该机与下图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的花机基本一致),机长6、宽1.5米、高米由上千个构件组成,机身平直中段隆起花楼,楼上悬挂花本,根据花本用不同的穿吊和拉花的方法,织出各种花纹。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手工制作技术高超C.妇女们的辛勤劳动D.古代纺织技术提高7.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奏折制度A.杜绝了官员专权B.体现了皇帝勤于处理政务C.极大削弱了相权D.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8.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这些史实能从侧面说明时间
文献
事件乾隆皇帝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洪仁辉用中1759年《旧中国杂记》
文向清政府申诉而被流放,中文老师直接被处死。原因是外国人没有资格说中文,更没有权力向清政府申诉1858年《天津条约》第51“嗣后各式公,论京,内叙大英国官,条
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被判了死刑!A.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B.西方国家实力不断增强C.中国华夷观念的改变D.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9《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1947年中共中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以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体现了两者A.都稳固了工农联盟B.关注农民切身利益C.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D.旨在减轻封建性的剥削10.有学者认为清帝逊位书啻为一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从某种意义上体现着“中华人民”的政治智慧。此处的“政治智慧”是指A.以和平方式实现了政权转移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意识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11.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华商烟厂、火柴厂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据统,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过历年最好水平。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材料现象的出现A.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B.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说明战争推动了经济的发展D.说明民族独立是工业发展的保障12.民国元年,北京《大自由》刊登此类广告:启者民国共和告,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材料说明A.政府主导社会习俗变革B.营销策略冲击人们的价值观C.经济发展引起社会观念变动D.广告营销契合时代潮流13.在日本进攻缅甸后,中国远征军于年起陆续开进缅甸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这说明中国远征军人缅甸作战A.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要兵力B.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C.有力支援了盟军的对日作战D.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14.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和重要的人民民主制度真正实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这一论断的根本依据是A.中共的英明领导B.推翻了三座大山C.广大人民热爱社会主义D.公有制下的集体利益和公共意志15.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
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A.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竞争B.开始步人世界舞台体现大国当担C.在外交上打破西方孤立的政策D.注重外交观念的创新16.截至2021年9月5日,14亿人口的中国白武汉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到今天共感染123181,死亡5685人。多人口的美国共感染人,死亡人,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美国不可复制中国抗疫奇迹。这一抗疫成效的不同主要是两国A.经济实力不同B.思想观念不同C.政权组织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17《民法大全》规定,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这体现了罗马法A.灵活理性原则B.追求至善至美境界C.注重司法程序D.实现了法律的公正18.北美新英格兰的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农业比重大,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据统计,1768-1772年间,北美北部沿大西洋西海岸内部贸易约为其对外贸易的而整个南部地区这一数据为25%。由此可推知,当时A.南部经济严重依附欧洲B.北美各地缺乏经济交流C.美国尚未形成统一市场D.北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19.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材料说明英国A.宪政体制弊端重重B资产阶级在议会优势的丧失C.民主政治有待完善D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保守色彩20.表格中的观点共同说明了巴黎公社革命观点3月18日起义不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特定的一
历史环境中触发的一场无产阶级革命观点“巴黎公社起义完全是由巴黎工人发动的公社是自发产生的二
谁也没有有意识和有计划地去准备它”观点第一国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促进公社诞生,但国际精神对巴黎三
的工人阶级是有影响的
A.是多种因素引起的B.具有白发性的特点C.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D.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21.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农庄的播种结构和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苏联的这一做法A.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符合了农民的意愿C.牺牲农业为工业化服务D.增强了对集体经济的认同22美苏双方两周的军事较量使得核大战一触即发但非常富有戏剧性的是两周之后,莫斯科电台报道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同意撤走导弹。这说明A.美苏力量势均力敌B.两极格局趋向瓦解C.美苏在对抗中伴随着妥协D.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维护23.下图所示,西欧经济升幅最大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欧共体经济政治实体的形成C.国家奉行干预经济的政策D.“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刺激24.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面目前有大约6.5万家跨国公司在全球有大约家子公司。这些公司的经济影响极大,雇佣大约5400名员工,销售额达到将近19万亿美元,是世界出口额的2倍以上。据此可知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A.根本动力B.技术手段C.疏通渠道D.有力推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一代革命家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没有(也不可能有)明确指示,更没有历史先例可以借鉴,列宁只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进行艰苦探索这个过程,他认识——实践—再认识,终于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穆森《对列宁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认识》材料二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间毛泽东扮演了多重角色。纵观开国伟人毛泽东的多重角色,我们看到了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崭新政权,看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更看到了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生发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昂扬斗志。尽管在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短暂“春天”后磨难与考验接踵而来,但毛泽东毕竟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启了华夏儿女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纪元。——摘编自《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认识与思考》(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列宁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间”扮演的多重角色及作出的伟大贡献。(7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和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当代价值。(6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中华民族创造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壮举。虎门硝烟、“致远号”撞向敌舰、襄河忠魂……;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东北抗日义勇军……;江南制造总局、戊戌六君子、武昌起义、革命统一战线、《论持久战》、三大战役……。这些抗争探索,使中华民族在沉沦中获得新生。一摘编自鲁本悟《中华民族的崛起重生和伟大复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一个能够反映近代中国时代主题的论点并运用史实予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从史出,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27.(20分)中国铁路的发展过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人们对铁路认识的不断深化,在晚清就形成了不同的铁路文化观。洋务派为代表的先进人士主张在中国修铁路,但遭到了顽固派的坚决反对,于是洋务派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通过十年的论战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铁路在军事国防及在经济等其他方面的作用,致清政府决定兴办铁路。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使国人把铁路看成了救国救民的利器,维新派对此积极宣传,大规模快修铁路成了清政府的基本国策清国人对修铁路的态度经过了坚拒、松动、认可、急办这样的变化过,他们的铁路文化观也就相应地经过了拒斥、萌
芽、发展到形成的过程。一摘编自李书领《试论晚清时期国人的铁路文化观》材料二中国铁路从技术引进到自行设计,从人有我无到人有我快,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建成了世界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创造高铁里程世界第一,工程建造技术、装备技术世界领先”的最新成就车速度的不断提高,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让世人感怀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铁路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中国70年建设成就的见证,从列强垄断到大国崛起的历史性跳跃,它承的是中国历代铁路人的心血,是中国的科技发展的体现,是我们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勇向上的精神。——摘编自杨默《铁路发展见证新中国70年建设成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铁路文化观变化的原因及反映出的本质问题。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70年铁路建设的成就及从中得到的认识。分)年12月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文科综历参考答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答案】C【解析材料“嫡长制虽是‘家天下’的传子之法但却是通往‘官天下’的现实起点”可知,儒家认为嫡长制虽然是“家天下”的传子,与儒家传贤的原则相违背,但却维持了社会政治秩序,契合了儒家大同世界的政治理想,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故正确;嫡长制虽然确立了后世王位继承的基本原则,但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A错误;B、D与材料主旨符,故错误。2.【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监察和考核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项错误;在封建社会贵族政治一直存在,故史实不符;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但并不能消除地方割据,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A是材料的表面现象。由材料可知,管考中进士艰难但学子们“有老死于文场者也无所恨”,说明进士考试受到极大重视,故B正确。C、D均从材料中无法得出。4.【答案】B【解析料中织女“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将其嫁给“河西牵牛郎”体现了古代男耕女织的家庭结构,故确。A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材料与商品经济无关,C错。材料体现不出来抑商政策,除D。5.【答案】B【解析】A与史实不符。由材料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量增多对货币需求量激增,为了方便交易,“故设书纸代钱,故B正确。C说法错误。D与材料主旨不符。6.【答案】D【解析】依据图片中花楼机的构造及所学知识可知,锦花楼机有利于提高纺织技术,故选D。材料体现不出来雇佣关系,排除A。B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无法体现C7.【答案】D【解析】A中“杜绝”说法误;仅从奏折制度无法得出皇帝是否勤于处理政务排除B;明朝初期丞相已被废除,排除C;通过奏折制度,皇帝加强了对官员的控制,D正确。8.【答案】C【解析料“外国人没有资格说中文更没有权力向清政府申诉”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念;材料“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不得提书‘夷’字”,体现了近代以来华夷观念的变化,故选C。9.【答案】B【解析】A是《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作用;结合材料“凡天下,天下人同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均体现了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土地问题的关注,故B正确;C是《天朝田亩制度》的作《中国土地法大纲》旨在消除封建剥削,不是减轻D不符合题意。10.【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是指不流血的革命。颁布《清帝逊位诏书》,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推动了中国民主近代化的进,故A正确,B错误。C与材料主旨不符。D“开启”说法错误。11.【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五四”运动期间获得了较快发,这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密切相,这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D正确。、B均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C说法错误。12.【答案】D【解析】材料“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说明广告营销契合时代潮流,D正确。与料主旨不符;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13.【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官兵的浴血奋战不仅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且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C正确。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故排除A。B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与史实不符。14.【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有制占主导,能够形成全体公民的统一利(集体利益和公共意志,因此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民主(公民主权,选。A是领导力量,B是前提条件,C是思想因素都不是根本依据。15.【答案】D【解析】A从材料中无法得出。B是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意义。是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影响。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充分结合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体现了外交观念的与时俱进,故D正确。16.【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广大人民有共同意识、公共意志所以能尽国家、社会全力抗疫。资本主义国家以私有制为主体,不能形成共同意识、公共意志,因此政府不可能调动国家、社会全部资源抗疫。故正确。A、B、C均不是主要原因。17.【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但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可知,罗马法灵活、理性处理相关案件,故正。B从料中无法得出。材料体现不出来注重司法程序,排除C。D与史实不符。18.【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南部地区盛行种植园经济尤其是棉花种植产品主要输往欧洲而不是北部,说明南部与欧洲经济联系较为密切,故A正确,B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美国还未建立,C错误;D说法不符合史实。19.【答案】C【解析】1689年的《权利法》确立英国为君主立宪制的政体,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该体弊端重重,故A说法错误。与材料“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不符。材料反映了通过议会改革英国的资产阶级虽取得了选举权,但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虽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但结果一无所,这分说明英国民主政治有待完善,选C与材料主旨不符。20.【答案】B【解析】从观点一中可以得出A,除;表格中的三种观点都强调了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故B正确。C与材料主旨不符。D从材料中无法得出。21.【答案】C【解析】苏联建立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属于指令性指导,不是宏观调控,故A错误。材料的这一做法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排除B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联通过推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服务,故选材料“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增强农民对集体的认同感故排除D。22.【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故A错误B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从材料中古巴导弹危机结果及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在对抗中伴随着妥协故C正确。D说法与史实不符。23.【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二战后西欧经济升幅最大时期是—197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奉行干预经济的政策密切相关故选C。马歇尔计划于年7月正式启动,在1951年宣告结束,排除A项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排除B项;“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的。24.【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跨国公司的数量及跨国公司的销售额等可,国公司有力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D正确。其他选项均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5.【答案】(1)实践: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分)实行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分)认识到小农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2分)(2)角色:新中国的缔造者;社会主义制度的奠基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者。分)贡献: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启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河。分)(3)价值: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坚持改革和创新。(6分,任答3即可)【解析】(1)结合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及对马克思理论的发展等方面分析。(2)第一小,根据材料“看到了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崭新政权”“看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看到了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生发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昂扬斗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小问,根据材料“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从革命到建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镀硅钢卷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锂电池铝塑膜行业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铀资源产业运行动态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轻钢结构行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航空保险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羊毛衫市场十三五规划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稀释剂市场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山西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舞弊审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重庆市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新汉语水平考试(HSK6级)真题
-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数字孪生与光伏储能集成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补写语句+课件
- Siemens WinCC:WinCC趋势图与历史数据技术教程.Tex.header
-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阅读题答案
-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 四川省高职单招汽车类《汽车文化》复习备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养牛购料购销合同范本
- 卫生健康大数据底座建设需求
- 劳动合同范本199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