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PPT课件定稿_第1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定稿_第2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定稿_第3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定稿_第4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的知识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最后一课都德

都德,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最后一课《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

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

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

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

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

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

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

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背景简介返回目录最后一课哽住赚钱捂住踱步惩罚祈祷诧异宛转喧闹皱边肃静懊悔钥匙郝叟胳膊gěngzhuànwǔduóchéngqídǎowǎnchàxuāngēbozhòusùàoyàoshihǎosǒu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返回目录懊悔感动愤怒难过惊讶初读课文,请从下列图中选择出与你感觉一样的表情,并说说你的依据。一、上学路上二、上课前三、上课中四、下课后(1—6)(7—10)(11—23)(24—29)我看情节安排一、(1~6)序幕。(上学路上)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二、(7~10)开端。(课前)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四、(24~29)高潮和结局。(下课)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三、(11~23)发展。(课上)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一、上课路上二、上课前三、上课中四、下课后2.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发展可把文章分为:(1-6)

(7-10)

(11-23)

(24-29)

请用简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小说通过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典型形象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我看人物描写我看小弗郎士1.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一个贪玩、不爱学习、幼稚、不懂事,但有一定的意志力(能管得住自己)、爱憎分明、有很强的自尊心的孩子。2.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11——16段)(1)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的,现在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难过,为贪玩而懊悔,讨厌的书变成老友(舍不得)。(2)本来是害怕,讨厌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忘了,对老师充满同情、理解、尊敬、依恋之情;通过韩麦尔先生语重心长,又柔和又严肃的话语,他感到了就要失去国土的痛苦。(3)本来还觉得有趣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用“这些坏家伙”来称呼他们。他的心理活动贯穿全篇,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归纳为:

贪玩,不爱学习——看到教室里种种不寻常情景后感到吃惊——知道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后万分难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深懊悔,明白学好祖国语言的深刻含义,憎恨普鲁士侵略者——被先生深挚的爱国激情所打动,由衷地敬佩老师。3.小弗郎士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及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国家民族之爱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4.小弗郎士在文中的作用?贯穿故事情节,起到线索人物的作用;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找不同,评人物:

1、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2、小弗郎士在上最后一课前后的不同;3、韩麦尔先生与平时的不同;4、镇上的人们与平时的不同。人物形象总结---小弗郎士

不爱学习,天真贪玩。有较强的自制力。对敌人痛恨。有强烈的爱国心。心理描写变化原因分析1、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尽管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2、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教育作用。3、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人物形象总结---韩麦尔先生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

热爱法语、热爱母语教育工作、热爱学生、热爱法兰西的爱国志士外貌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等交待背景。反映小弗郎士的幼稚、纯真。渲染一种悲剧气氛。

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但是,要真的读出点韵味却又是非常之难,作家真要说的话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

—葛红兵(文学批评家)本文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但是全文没有写到“爱国”二字,你能从字缝里读出来吗?学了本文后,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记住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记住血的教训!让我们记住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独立牺牲的人们!不要让这样的历史再重演!!视频奴化教育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将会被人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字都被删除。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此消磨和摧残民族意识。

中文是一种有弹性的语言,它是崇尚“美感第一,逻辑第二”的,中文的诗歌,用最少的词表达最多的内容,这是英文的十四行诗所望尘莫及的。我写诗、写散文、写评论、翻译大量的外文,都源于我对中文赤诚的热爱。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学完本课,你有什么话要对文中的人物说呢?请你用属于你的语言来各述心声吧。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最后一课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最后一课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玫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发些镇上的人。最后一课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最后一课《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以沦陷的

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

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

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

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

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中心思想返回目录最后一课学了本文后,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