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花园村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北京花园村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北京花园村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北京花园村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北京花园村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北京花园村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英国人希尔曾在1840年1月写道:“林公(则徐)问起各种鸦片所来自的地点,他让我把这些地名给他写下来,我当即照办,提到土耳其的名字时,他问是否属干美国,或是美国的一部分。”这一记载体现出A.“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B.林则徐主张“托古改制”C.闭关锁国带来的危害D.鸦片战争爆发成为必然参考答案:C材料中说明林则徐对于外国的地理完全不懂,主要是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导致,C正确;A是19世纪60年代之后;B是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此时没有进行鸦片战争,D错误。2.美国学者特里尔在其著作《毛泽东传》里这样评价毛泽东在某时期的作用: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入走出埃及。把一个由不同成份组成的群体加以锻炼,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运动。该评价所对应的事件应是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的发动C.长征的胜利

D.抗日战争参考答案: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名师点睛】区别“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1)井冈山精神:①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②坚持党的绝对领导;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⑤艰苦奋斗的作风。(2)长征精神:①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②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③挑战生命极限的大无畏精神;④求实创新的胆略。3.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副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参考答案:C4.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参考答案: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这样“相权”的力量是在增强的,当然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而其他几个选项的“相权”的力量是在削弱的的,当然是有利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5.1832年的改革法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主要方面,根据改革法案,年值10英镑房产的选举资格使新城镇和工业选区的中产阶级当选议员的机会增大了。这次改革A.使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择权

B.使工人阶级获得选举资格并分享权力C.实现了全体公民的普选权和政治参与

D.使中产阶级立即获得政治上的控制权参考答案:A6.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右图所示。这一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参考答案:D结合图片分析,当时农村家庭投资结构主要分布在耕作工具、播种、灌溉和施肥等环节,这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环节繁琐,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特征,故D项。图片没有反映出农产品是为了拿到市场上去销售,故排除A项。B项与题意不符。生产专业化是各内部生产过程更详细地分成许多的独立部门和工序,专门制造个别部件或零件,形成更多的生产部门,故C项错误。7.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参考答案:B8.庄季裕《鸡肋编》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材料反映当时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业城镇逐渐兴起D.出现了地区性商帮参考答案:C从题干中“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初数户,后繁之”的信息,可知茶叶贸易促使商业市镇增多,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茶叶贸易的发展,没有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故AB项排除;D项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排除。点睛:“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初数户,后繁之”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茶叶贸易与商业城镇之间的关系。9.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B10.中国国民党中央于1927年4月组成包括共产党员毛泽东等人在内的中央土地委员会,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不久,又提出“本党决计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致使土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这表明A.国共两党合作更趋密切B.革命重心开始转向农村C.民生主义思想得以落实D.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参考答案:D材料中“1927年4月”“中国国民党中央……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说明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故选D;1927年4月,国共关系趋于破裂,排除A;旧中国没有落实民生主义,排除C;八七会议后,革命重心开始转向农村,排除D。11.“数人玩球,其中一人在接球时将一奴隶学徒推开,该学徒奴隶摔倒折了腿.有人问,这个学徒的主人是否可以对推倒其学徒的人提起诉讼.我回答说,不可以,因为看上去更多地是由于偶然而不是过错才发生了这事。”该条文表明罗马法A.模糊法律责任B.维护等级尊卑秩序C.看重主观动机D.限制体育运动发展参考答案:C【详解】从材料“其中一人在接球时将一奴隶学徒推开”“看上去更多地是由于偶然而不是过错才发生了这事”中可以看出,在玩球过程中,“推倒学徒的人”无意推到奴隶学徒的,因此根据罗马法规定摔倒学徒的主人不可以对推倒学徒的人提起诉讼,这体现出罗马法比较注重行为的主观动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模糊法律责任,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等级秩序,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对体育运动的限制,故D项排除。12.“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参考答案:B“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等字眼意在强调“另起炉灶”是为了捍卫一个中国,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的是一边倒的方针,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3.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材料中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周南指出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大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加入联合国,与中国相互支持。受此影响,在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众多非洲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故选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日内瓦会议均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最初均与非洲国家及联合国无关,故A、B两项错误;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主要涉及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问题,故D项错误。14.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C.英国、美国、俄国、德国等多国参与了条约的签订

D.列强互相承认了在华利益,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参考答案:C15.19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参考答案:A16.“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时期所送的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③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④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关,主要是指(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②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③大规模争霸战争不断

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解析:③明显错误。18.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参考答案: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回答。“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福利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发展区域性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故选:C19.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它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

B.法国大革命

C.工业革命

D.1929年经济危机参考答案:C考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即是强调法国现实主义文学诞生的时代背景,结合史实可知工业革命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诞生的重要背景,所以答案选C,ABD发生的时间与《人间喜剧》诞生不符。20.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参考答案:C21.习近平强调的“民主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该民主模式被概括为“有事好商景”。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A.确立中共领导地位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C.通过协商监督民主D.具有广泛民意基础参考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根据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可知,第一届政协的参会人员包括各党派代表、国内外代表、各民族代表、各地区代表、各人民团体代表等等,由此可知第一届政协的召开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A、B、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点睛】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暂时行使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变成了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22.黄遵宪的《日本国志》1887就已成书,因得不到总理衙门的首肯印行,一直未能出版。该书的遭遇主要反映了A.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势力强大

B.洋务派主张变革中国的制度C.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阻力大

D.洋务派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参考答案:解析:B项和C项与题意无关;D项不符合史实;从《日本国志》的遭遇明显反映出近代化的艰难,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势力强大,正确答案选择A。答案:A23.《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参考答案:B24.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参考答案:A25.据考证,“元”作为姓氏,其中一部分人来自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族鲜卑族的拓跋氏。这种状况开始于(

) A.西汉武帝时期 B.东汉光武帝时期 C.北魏冯太后时期 D.北魏孝文帝时期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实行革除旧俗的举措,改皇帝拓跋氏为元氏。故本题应选D项。 26.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指出:“现时已经要使一般工人农民知道:到了建设国民革命政府的时候,没收土地的问题是革命中的重要问题。假使土地不没收交给农民,假使几万万中国农民因而不能参加革命,政府必定不能巩固政权。”这反映出当时(

)A.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B.中共开始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中共对农民问题重要性认识加深D.中共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参考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1925年”、“假使几万万中国农民因而不能参加革命,政府必定不能巩固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对农民问题重要性认识加深,故C正确。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决策的,A项错误;中共开始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3年中共三大,B项错误;中共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在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时期,D项错误。2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社会不公平、政治动荡的根源 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参考答案:C28.1927年6月,潘光旦在《时事新报》上刊登“中国之家庭问题征求答案”的问卷调查。其中关于大小家庭制,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占40.5%,主张采取小家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传统大家庭制的家庭养老送终的亲情观念被否定B.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法令力推小家庭制C.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普遍认同小家庭制D.对家庭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参考答案:C材料信息“主张采取小家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说明家庭养老送终的亲情观念仍占主流,故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存在于1912年1月—3月,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占40.5%,主张采取小家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说明人们大多认同小家庭制,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家庭制的改造运动,故D项错误。29.中国近代生产与旧式生产的增长及比重变化(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由上表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国民经济中传统部门和近代部门并存

②近代企业生产增长缓慢,规模小③民国成立后政府压制近代经济的发展

④传统的自然经济成分仍大量存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分析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与1914年相比,1936年中国近代生产产值和比重均有所增加,而旧式生产虽比重下降、产值仍有增加,可见近代生产与旧式生产并存,同时说明近代企业生产增长缓慢、规模小,故①②正确;民国成立以来,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近代经济,故③错误;旧式生产发展状况表明传统的自然经济仍大量存在,故④正确。故选D。30.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并迅速执行。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选举法律编纂委员会,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并规定每年公民大会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雅典的这一转变A.推动了社会治理科学化B.强化了民主参与的意识C.确立了法律的绝对权威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可知,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争议法律的裁决更体现科学性,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故A项正确。公民大会的法律审核只是其中的程序之一,民主参与意识的强化和主权在民的原则不是材料的重点,故BD项错误。法律的绝对权威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北京故宫曾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永乐年间,夺得帝位的朱棣,为了达到威镇北方、控驭全国的目的,迁都北京,于是迫使全国的农民、军士、工匠修建了比南京更为壮丽的北京宫殿。——摘编自万依等《故宫——东方建筑的瑰宝》材料二世界上的建筑师看过北京故宫以后,无一不发出赞美和惊叹。这一建筑早已达到最高的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达到任何文化都难以超越的程度。它的组织方法、构图意念,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管在技术上、艺术上,它都是继承了伟大的传统而来的。——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棣在北京修建宫殿的目的,指出北京故宫的布局特点。(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参考答案:(1)目的:安定北方;便于控制全国;显示皇权至上。特点:前朝后寝;沿中轴线排列;对称格局;以三大殿为中心。(2)价值:人类创造力的杰作;超越时代的产物;伟大传统的体现。第(1)问,“目的”依据材料一中的“为了达到威镇北方、控驭全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安定北方、控制全国、显示皇权至上等角度概括。“特点”,依据所学知识,从前朝后寝、沿中轴线排列、对称格局、以三大殿为中心等角度分析。32.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国家间权利的转换作出了解释。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见下图)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历史转变进程。问题:(15分)(1)康德拉捷夫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2)按照康德拉捷夫周期表的提示,叙述“英国世纪”转换成“美国世纪”的历史进程。(13分)参考答案:解析:第一问所谓“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亦即英国和美国主导的时代,最主要的标志其实还是经济实力,而成为金融中心,则是以国家或地区强大经济实力最突出的表现。第二问首先结合图表判断出“英国世纪”转换成“美国世纪”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次要理解这一转换的进程,也就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发展的历程,可以从原因和美国地位的变化两个方面回答。答案:(1)答案1: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英国世纪:工业革命,或“世界工厂”,或伦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美国世纪:“金元帝国”的形成,或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答案2:未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其他答案。(2)史实方面: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避行回答。19世纪英国是世界一流强国,一战前的扩军备战影响到英国经济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造成了冲击;“日不落帝国”逐渐走向衰落: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头号经济强国;垄断组织托拉斯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荚国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新战争,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后美圆戚为联台围的常任理事围;(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成为“金元帝国”,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移到美国;二战后美国成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通过冷战,美国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深人到欧洲等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答案2: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具体内容;美孚石油公司改制为托拉斯;罗斯桶新政的具体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具体内容;信息技术革命的具体内容:冷战的具体内容等;其他答案。组织方面类型1:组织形成结构.语句连贯通顺类型2:语句连贯通顺类型3:部分列举,只进行简单组织要点归纳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外来移民为美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技术力量;科技革命的推动;封建制度的影响和阻力较小;长期和平统一,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掠夺,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的对外扩张等。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税关,大有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