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先秦政论文《五蠹》将当时社会上儒家、纵横家、游侠、贵族门人和工商之民称之为“五蠹”。据此推理该书作者最可能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2.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4.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下列和他的观点主旨一致的是:A.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B.兼相爱、交相利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D.弱者道之用5.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A.君权神授B.春秋大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三纲五常6.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D.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7.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8.“心者,万事之原也。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朱子语类》)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C.推己及人的世界观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9.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10.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到:“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11.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因为=1\*GB3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2\*GB3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3\*GB3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4\*GB3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1\*GB3①=2\*GB3②=3\*GB3③=4\*GB3④B.=1\*GB3①=2\*GB3②=4\*GB3④C.=1\*GB3①=2\*GB3②=3\*GB3③D.=2\*GB3②=3\*GB3③=4\*GB3④12.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1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14.“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经世致用1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16.下列思想与下图中人物相符的是A.“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生物之本也。”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D.“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17.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孔子是守旧派的代表B.孔子的某些思想违背了时代潮流C.作者强调孔子思想的创新性D.孔子对时代的解释缺乏证据18.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19.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是《礼记》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的内容。《唐律》“非时烧田野”条规定,是《礼记·月令》的“时禁”之属。材料反映了A.古代已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法B.古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C.儒家生态意识影响了古代立法D.古代法律严禁焚烧山林和草木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二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蠹”是指蛀虫,作者认为这五种人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显然不是儒家,也不是墨家或者道家。根据所学知识,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打击贵族特权,实行重农抑商,不赞同儒家的“仁”“礼”等主张,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名师点睛】《五蠹》篇是韩非最为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文章。‘蠹’就是蛀虫,系指蚕蚀国家之公的蛀虫。韩非认为:儒学者、纵横家、侠客、逃避邦国兵役的人、工商业者,这五类人就是邦国的蛀虫。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可以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故④错误。其它选项说法都正确,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3.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应该以法规范,部分体现了法家思想,故B正确。天行有常,属于唯物思想,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礼法并重,礼不符合法家思想,故C排除。法家思想没有民水君舟内容,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荀子【名师点睛】荀子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4.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家变法改革的思想主张,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体现了法家思想,故A正确。兼相爱、交相利,属于墨家思想,故B排除。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属于儒家思想,故C排除。弱者道之用,属于道家思想,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名师点睛】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春秋大一统,即国家统一和君权统一,故B正确。君权神授,属于大一统的一个方面,故A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思想上的大一统,故C排除。三纲五常,也是思想方面,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名师点睛】西汉初期,为了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从此,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6.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故提高孟子地位,故B正确。民本思想深入人心,不符合宋代史实,故A排除。陆王心学,本质上仍然属于理学,故C排除。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的原因是统治者的需要,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7.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故A排除。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陆王心学,陆王心学有其积极之处,主要体现在于要求人们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要自身先正,材料的主题也是强调着一点,选B。心外无物的世界观是陆王心学,但没揭示材料的主旨,不选A。材料强调的是克己省身的修养论而不是推己及人的世界观以及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D是均不能选的。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修养论9.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的思想,故C正确。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A排除。“天人感应”的理念也是为君权服务,故B排除。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也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10.C【解析】试题分析:解题时紧扣“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等关键信息,明确应该是明清时期的思想家,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民本思想,故A项排除;“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南宋时期陆九渊的心学主张,故B项排除;“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明末清初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与题意一致,故C项正确;“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是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倡民主,反对孔教的主张,故D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黄宗羲的思想主张1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学说不断调整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其正统地位的确立也是统治者大力倡导的结果,所以①②④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③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遭遇过佛教思想的挑战,故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长久生命力的原因1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顾炎武材料中抨击的是理学,理学发展成为心学后,强调自我内心的反省达到天理的高度,以维护封建统治,但是根据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可见顾炎武认为心学已经不能解决国家实际问题,因此选A。BCD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之际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实质1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是强调内心的修炼,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主张的的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强调内心的修炼,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心学1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程朱理学强调宇宙的本源是“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谈不上科学,排除A;对联强调了眼、鼻、眉、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是朱熹和儒学继承和发展关系的体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朱熹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谈不上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排除D;朱熹的思想发展了儒家学说,最突出的表现是吸收了佛道思想,探讨心性义理,使其更具哲学化和思辨化,形成理学,因此C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1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的是朱熹,A项体现了朱熹的理气论;B项是明末清初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C项是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D项是王阳明的心学,故本题答案选A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1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模式自己的、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的部分因素不适合当时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材料“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说明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①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②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③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④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⑤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1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朱熹理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朱熹描述的是人在小学时候和大学时候分别教授不同内容来提高个人素养,即强调学习的循序渐进,符合题意的是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项中的“全面贯彻”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19.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列出的汉墓竹简《二年律令》、《唐律》有关生态保护的规定都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可见儒家生态意识影响了古代立法,故选C。ABD项或者是涉及题干的部分意思,或者是没有涉及题干的主旨,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名师点睛】传统中国虽然没有今天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法,但古代以立法的形式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生态保护法律产生、发展过程中,儒学对之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儒家生态保护主张被直接写入有关生态保护法律中,成为法律条文的一部分。其中最典型者,就是把《礼记》中的“时禁”等内容,形成律典文字。如秦律《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和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就是《礼记》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仲夏“令民毋烧灰”的内容;唐、明时期,不仅把儒家有关生态保护的主张写进律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0008-3:2024 EN Information security - Anonymous digital signatures - Part 3: Mechanisms using multiple public keys
- 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合同
- IT系统开发与维护服务协议
- 互联网医院合作协议
- 合法的商品买卖合同
- 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应注意的事项
- 项目总结报告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与分析
- 教育培训行业在线课程服务合同
- 联合采购协议书
- 基于用户需求的移动支付应用创新方案设计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文本版(附答案)
- 颈椎张口位课件
- 拆迁征收代理服务投标方案
- 说课的技巧和方法专题讲座
- 园林景观工程报价表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单招数学摸底卷(含答案)
- 浙江台州仙居富民村镇银行2023年招聘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带详解
- 教科版六下科学全册课时练(含答案)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PPT(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简便运算课件
- 非遗申请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