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和吸收消化道:附属器官:口腔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唾液腺
肝脏
胆囊
胰腺六大营养物质糖、脂、蛋、水、无机盐、维生素消化吸收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缩消化腺分泌消化酶
已消化物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过程
第一节概述
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系统除了消化和吸收两大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二、消化的方式: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形变)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质变)(mechanicaldigestion)(chemicaldigestion)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三肠内消化一消化道、消化腺四吸收五神经、体液调节二口腔、胃内消化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第一节概述一般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自律性低,对电刺激不敏感,对化学、温度、牵张刺激敏感收缩缓慢,伸展性大,保持微弱的紧张收缩状态频率慢且不稳定一般特性1.自动节律性:节律低且不规则2.兴奋性较低,舒缩缓慢:
3.富有伸展性:不发生明显压力变化
4.一定的紧张性:维持形状,位置及基础压力5.对某些理化刺激敏感:对电刺激和锐性刺激不敏感对牵拉、温度、化学刺激较敏感电生理特性静息电位慢波或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㈡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
特点:不稳定实测值:-50~-60mv形成:K+外流。(但Na+、Cl-、Ca2+以及生电性钠泵活动也参与了静息膜电位的产生)2.慢波电位(slowwave)
安静状态下,胃肠道平滑肌纵行肌细胞在RP基础上产生节律性的自发性去极化电位(Slowwave)。慢波(基本电节律)定义:波幅:持续时间:频率:起源:形成机制:消化道平滑肌在RP基础上产生的缓慢的、节律性的电位波动5-15mV数秒至十几秒胃3次/分;十二指肠11-12次/分;回肠末端8-9次/分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可能与生电性钠泵的周期性有关3.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刺激→Ca2+通道开放→Ca2+内流→AP。3.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刺激→Ca2+通道开放→Ca2+内流→AP。平滑肌慢波、动作电位和收缩的关系:平滑肌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发动平滑肌的收缩。平滑肌收缩的张力与动作电位的数目有关,而慢波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决定运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1.消化腺:2.消化液的量:6-8L/d3.消化液成分:消化酶、离子、水4.消化液的功能:
①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②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③稀释食物,使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④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物理和化学性损伤。消化液名称分泌量(L/d)PH消化酶唾液1.0-1.56.6-7.1唾液淀粉酶胃液1.5-2.50.9-1.5胃蛋白酶胰液1.0-2.07.8-8.4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胆汁0.8-1.06.8-7.4无小肠液1.0-3.07.6-8.0肠激酶大肠液0.6-0.88.3-8.4二肽酶(少)、淀粉酶人体各种消化液第二节口腔内消化1.唾液分泌--化学性消化
2.咀嚼和吞咽--机械性消化
一、唾液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1.唾液来源:
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散在小唾液腺2.性质:
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3.成份:水、粘蛋白、唾液淀粉酶及溶菌酶等
4.主要作用:
⑴湿润口腔,利于吞咽和说话⑵溶解食物⑶清洁和保护口腔⑷分解淀粉: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⑸排泄功能(三)唾液分泌的调节1.非条件反射:唾液腺进食口腔粘膜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NE+M受体IP3+ß受体cAMPACh5.7.9.10延髓初级中枢2.条件反射:食物的形、色、味及进餐的环境
“望梅止渴”①口腔—咽:随意运动②咽—食管上段:反射③食管上段—胃:食管蠕动吞咽:食物由口腔经咽、食管进入胃的过程。吞咽分期
二、咀嚼与吞咽食管-贲门连接处上方(1~2cm)处的环行肌轻度增厚,内压为4KPa(内压比胃高0.67~1.33kPa)。作用:防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起到了类似生理性括约肌的作用,故称为食管下括约肌。
第三节胃内消化
1.胃液及其分泌--成分、作用及调节
2.胃的运动--形式及影响因素
幽门腺
-黏液细胞
-内分泌细胞贲门腺
-黏液细胞胃底腺
-壁细胞
-主细胞
-黏液细胞一、胃腺及其分泌(一)胃的分泌细胞胃的外分泌腺:泌酸腺壁细胞:HCl、内因子主细胞:胃蛋白酶原粘液颈细胞:粘液幽门腺:碱性粘液贲门腺:粘液内分泌细胞:G细胞:促胃液素D细胞:生长抑素胃底腺内分泌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壁细胞(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性质:无色透明强酸性液体,pH0.9-1.5量:1.5-2.5L/日主要成分无机物: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等,
有机物: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氢盐内因子1.盐酸
⑴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⑵分泌量:
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胺试验)。
最大排酸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也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成胃蛋白酶,
并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③杀菌。④有利于铁、钙在小肠内的吸收。⑤入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⑶作用:②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HCl胃蛋白酶pH2~3蛋白质胨3.黏液与HCO3-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粘液和碳酸氢盐联合作用形成一道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的屏障。作用条件:PH为2.0~3.5,PH>5.0变性失活黏液和碳酸氢盐来源:胃黏膜上皮细胞、泌酸腺的粘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成分:黏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作用:与HCO3-构成“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黏膜4.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作用: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㈢胃液分泌的调节
⑴基础胃液分泌和消化期胃液分泌⑵消化期胃液分泌可按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人为的划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实际上几乎同时开始,互相重叠(1)头期胃液分泌头部感受器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中枢胃液分泌1、2、85、7、9、10G细胞壁细胞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①分泌量占30%、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高,消化力强.②潜伏期短、持续时间长③分泌量与食欲有关②胃期胃液分泌Ⅰ.分泌机制:●扩张胃体和胃底→迷走-迷走长反射和壁内N丛短反射→胃腺分泌。●扩张胃窦部→壁内N丛短反射→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或迷走-迷走长反射→胃腺分泌。●食物的化学成分→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Ⅱ.分泌特点:●分泌量和酸度很高。●消化力(胃蛋白酶量)<头期。食物刺激眼、耳、鼻口、舌、咽、食管胃底、胃体机械刺激胃幽门部化学刺激胃腺机械小肠刺激化学胃液小肠I细胞头期胃期肠期胃幽门部机械刺激中枢壁内N丛壁内N丛幽门部G细胞12指肠G细胞Ⅴ、Ⅻ、Ⅸ、ⅩⅠ、Ⅱ、Ⅷ缩胆囊素ⅩⅩ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促胃液素各期特点:
头期:潜伏期约5~10min,分泌可持续2~4h胃液量和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尤其高,消化力强
胃期:持续3~4h,胃液酸度较高,消化力比头期弱
肠期:潜伏期和持续时间较长,胃液的分泌量很少
(1)盐酸
胃窦:pH↓1.2~1.5G细胞促胃液素↓
十二指肠:pH↓2.5S细胞促胰液素↑
十二指肠球部球抑胃素↑
D细胞生长抑素↑
HCl分泌↓4.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2)脂肪脂肪进入十二指肠肠抑胃素胃液分泌↓
(3)高张溶液小肠渗透压感受器
肠胃反射高张溶液分泌↓小肠粘膜抑制性胃肠激素(如PG)(一)胃运动主要形式及其调节:(2)紧张性收缩(1)容受性舒张(3)蠕动二、胃的运动⑴
容受性舒张
吞咽食物时,食团刺激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肌肉的舒张receptiverelaxation
。⑵紧张性收缩既维持了胃一定的形态位置,又使胃内有一定压力,有助于胃的机械消化。⑶蠕动:①促进食糜与胃液混合;②研磨固体食物并促使其向十二指肠移行。(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⑴胃排空(gastricemptying):概念: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的快)水>糖>蛋>脂
10min2h2~3h5~6h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动力: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原动力:胃的运动。⑵胃排空的控制:1.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神经因素:迷走-迷走神经反射内在神经丛反射体液因素:促胃液素2.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①盐酸②脂肪③高渗溶液胃内食物机械扩张蛋白质分解产物迷走-迷走反射内在N丛局部反射胃蠕动↑紧张性↑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胃排空胃窦G.C促胃液素十二指肠食糜高渗溶液盐酸、脂肪胃蠕动↓紧张性↓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胃排空暂停肠-胃反射肠抑胃素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再次胃排空胃蠕动↑紧张性↑食糜在肠内吸收抑制因素解除影响胃排空的因素(四)呕吐
①概念:将胃及肠内容物从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②过程:
刺激感受器(舌根、咽部、胃、大小肠、总胆管、泌尿生殖器官等)延髓呕吐中枢胃、小肠、膈肌、腹壁肌肉收缩
③作用
有利:吐出有害物的保护作用
有弊:剧烈呕吐会引起水电紊乱第四节小肠内消化小肠是消化与吸收的最重要部位。-化学消化:
胰液、胆汁、小肠液-机械消化:小肠运动胰腺组成胰液腺泡细胞:各种胰酶小导管管壁细胞:H2O、HCO31-2L/日、无色、无味、碱性、Ph7.8-8.4外分泌腺内分泌腺胰岛素一、胰液的分泌1.胰腺、胰液的性质、成分-1(In)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胰腺的结构外分泌细胞(酶)内分泌细胞导管细胞(碳酸氢盐)2.胰液的作用⑴HCO3-1)中和HCl,保护胃黏膜2)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浓度:140mmol/L(比血浆高4倍)与胰液的分泌速率有关。作用:⑵蛋白酶原:蛋白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肠激酶氨基酸、小分子多肽月示
、胨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月示和胨⑶胰淀粉酶:胰淀粉酶淀粉⑷胰脂肪酶:胰脂肪酶甘油三脂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⑸其它羧基肽酶、氨基肽酶:蛋白质→氨基酸
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RNA→单核苷酸胰蛋白酶抑制物:失活胰蛋白酶,抑制糜蛋白酶的活性。(二)胰液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迷走神经):胰液中酶含量高,水和HCO3量少1)胰泌素:促胰液中水和HCO3分泌,酶含量少2)胆囊收缩素:促胰液中酶分泌,水和HCO3量少2.体液调节胰泌素胆囊收缩素(二)胰液分泌的调节头期的胰液分泌条件反射:食物的色香味直接刺激.眼、耳、鼻感受器非条件反射:食物刺激口腔、咽和食管的感受器分泌特点:水和碳酸氢盐含量少,酶含量丰富胃期的胰液分泌神经调节:迷走-迷走反射体液调节:胃泌素分泌特点:酶含量多,液体量少肠期的胰液分泌促胰液素、缩胆囊素、迷走-迷走反射、内在神经丛的局部反射,主要是体液调节分泌特点:量大,水和碳酸氢盐含量丰富,酶含量高①Ach③胰泌素②胃泌素迷走N小肠S细胞胃窦G细胞胰腺胰液分泌↑机械扩张蛋白分解产物盐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小肠I细胞④CCK↓↓cAMP↑Ca2+↑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磷脂酰肌醇系统腺苷酸环化酶↑胰液分泌的调节总汇⑤CCK-释放肽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⑴H2O⑶有机物: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⑵无机盐肝细胞胆囊十二指肠肝胆汁胆囊胆汁消化期非消化期金黄色,碱性深棕色,酸性二、胆汁及其作用2.胆汁的作用(胆盐)⑴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乳化脂肪,增加胰脂酶作用面积;与脂肪代谢产物形成混合微胶粒⑵促脂溶性VitA、D、E、K的吸收⑶利胆作用胆盐(90%)回肠末端血肝脏门静脉合成与分泌(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⑴神经调节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⑵体液调节1)胃泌素2)胰泌素:引起胆汁中H20和HCO3的增加3)胆囊收缩素4)胆盐的肠肝循环三、小肠液及其作用十二指肠腺碱性粘液肠腺酶类无机物十二指肠粘膜下层全部小肠粘膜层⑴弱碱性pH7.6等渗1.5-3L/日⑵无机物;有机物⑶随小肠上皮细胞脱落,免疫球蛋白1.小肠液的性质和成分
2.小肠液的主要作用⑴保护作用:粘蛋白,肠致活酶⑵稀释作用:水⑶消化作用:肽酶,麦芽糖酶,蔗糖酶3.小肠液分泌的调节①食糜机械和化学刺激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小肠液分泌;并与肠内的食糜量成正比;②胃泌素、胰泌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等胃肠激素也能引起分泌。四、小肠的运动
㈠小肠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3.蠕动蠕动冲
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其主要作用:
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利吸收: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2.分节运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特点:小肠近端的蠕动速度>远端。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特殊方式:蠕动冲: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可一次将食糜从小肠始端推送到末端,甚至推送到大肠。这种运动是由于进食时的吞咽动作、食糜进入十二指肠或由于泻药的作用而引起。蠕动:㈡
回盲瓣的功能平时处于轻度收缩状态,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排入结肠阻止结肠内食物残渣的倒流胃扩张通过胃-回肠反射使括约肌舒张盲肠的充盈刺激通过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使括约肌收缩⑴肠道神经的作用(局部反射)⑵外来神经的作用平滑肌蠕动加强食物肠壁感受器肠壁神经丛交感神经兴奋肠运动加强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运动减弱
⑶体液因素的作用
3小肠运动的调节
第五节大肠内消化(一)大肠液的分泌大肠液由大肠粘膜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分泌的,pH8.3-8.4主要成分分泌粘液、碳酸氢盐、少量二肽酶和淀粉酶作用粘液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排泄;消化作用(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活动:发酵、腐败主要有利作用:合成维生素B、K,为人体利用(三)大肠的运动1.袋状往返运动:近端结肠多见利于大肠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3.蠕动:速度慢集团运动:
通常始于横结肠,快速蠕动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产生便意。多在早餐或进食后发生,每日发生3~4次。可能由胃、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引起。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大脑皮层、脊髓骶段传入神经排便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盆神经、腹下神经盆神经(+)阴部神经(-)结、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肛门外括约肌舒张排便排便反射排便异常受意识控制:便秘婴幼儿大脑皮层未发育完全:无法控制排便炎症:“里急后重”反射弧受损:大便潴留初级排便中枢与高级中枢联系障碍:大便失禁第六节吸收一、各部位的吸收能力
口:部分药物(如亚硝酸甘油)。
胃:酒精和少量水分。
大肠:水分和无机盐。
小肠:能力最强、种类最多,是。因具有四个保证的有利条件:主要吸收的部位
小肠有利于吸收的条件小肠吸收面积大三级放大:皱褶+绒毛+微绒毛有利于吸收的结构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平滑肌和神经纤维在小肠内食物已经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有足够的吸收时间停留3-8小时吸收途径:
跨细胞途径细胞旁途径吸收机制:
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培养目标小肠每日的吸收能力1.数百克糖;100克以上的脂肪;50-100克氨基酸;2.
50-100克无机盐;7-8L水;3.小肠吸收潜力巨大,可以说吃多少,就吸收多少。2.无机盐的吸收亚铁入血Ca+Ca+-Na+交换Na+钠泵钠铁钙转Fe2+蛋白入胞二、小肠的吸收功能1.水的吸收吸收形式吸收途径机制入血H2O被动转运3.糖的吸收单糖(葡萄糖)入血继发主动转运4.蛋白质的吸收入血氨基酸二肽、三肽继发主动转运只有可溶性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才能被吸收,离子状态最易吸收。Ca2+:
VD,甲状旁腺激素,小肠黏膜微绒毛上的钙结合蛋白可促进钙的吸收。主动转运。进入小肠的胃酸、脂肪酸可促进钙吸收。Fe2+:高价铁不易被吸收,VC可将高价铁还原成亚铁;酸性环境下利于吸收,胃大部切除易伴发缺铁性贫血。(人每日摄入1mg,食物含铁量的1/10)十二指肠吸收;7.维生素的吸收水溶性维生素(多数)与钠同向转运维生素B12内因子+VB12脂溶性维生素同脂类产物吸收形式吸收途径机制5.脂类的吸收脂肪酸甘油一酯入血入淋巴游离胆固醇入淋巴6.胆固醇的吸收入淋巴胆固醇葡萄糖葡萄糖(一)糖的吸收糖血液继发性主动转运空肠十二指肠单糖[己糖]
葡萄糖甘露糖果糖半乳糖Na+、转运体蛋白蛋白质的吸收
吸收机制:与葡萄糖相似,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新生儿还可通过胞吞作用吸收多肽和蛋白质,故可从母乳中吸收抗体,产生被动免疫。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也可微量吸收,但无营养作用,相反,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氨基酸转运系统Na+蛋白酶氨基肽酶血液十二指肠近端空肠Na+、转运体氨基酸继发性主动转运蛋白质蛋白酶
机制:被动混合微胶粒
脂肪酸甘油一脂甘油三脂乳糜微粒
途径:淋巴途径为主。脂肪的吸收非流动水层第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交感神经:胃肠道运动减弱,腺体分泌减少,括约肌收缩2.副交感神经:胃肠道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加,括约肌舒(二)内在神经1.粘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腺细胞的分泌2.肌间神经丛:主要参与消化道运动的控制(一)自主神经1、交感神经:胸腰段脊髓侧角
节前纤维
交感神经节(换元)
节后纤维
胃、肠壁内神经丛
平滑肌
血管
外分泌细胞
①交感神经节包括:腹腔神经节、腹下神经节和肠系膜神经节。②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胃肠活动抑制。③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NE,为肾上腺素能纤维。交感神经纤维中有50%为传入神经纤维。2、副交感神经:
脑干
迷走神经
胃、小肠、盲肠、阑尾、(升、横)结肠脊髓骶部
盆神经
结肠其余部分
壁内神经丛(换元)
平滑肌腺细胞副交感神经末梢有两种:1.胆碱能兴奋性纤维2.肽能抑制性纤维(肠肽、内啡肽)。肠肽可能参与食管下端、幽门、肛门内括约肌的舒张活动。中枢神经系统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及副交感传出消化道管壁内的化学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平滑肌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血管平滑肌局部传入交感及副交感传入图消化系统的局部和中枢性反射通路二、体液调节㈠胃肠激素:
胃肠内分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
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1.分布分散2.数量巨大3.属于APUD细胞(都具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激素种类促胃液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促胃动素脑肠肽:在中枢神经系统与消化道中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称脑肠肽。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消化道运动和消化腺分泌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3.营养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细胞名称分泌产物分泌部位A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胰岛素胰岛D细胞生长抑素胰岛胃小肠结肠G细胞胃泌素胃窦十二指肠I细胞胆囊收缩素小肠上部K细胞抑胃肽小肠上部Mo细胞胃动素小肠N细胞神经降压素回肠PP细胞胰多肽胰岛胰腺胃小肠大肠S细胞胰泌素小肠上部激素分泌刺激物功能促胃液素Gcells迷走N(ACh)蛋白质促进胃肠运动
促进胃酸和胰酶的分泌
促胰液素Scells盐酸脂肪蛋白质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液的分泌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缩胆囊素
(CCK)Icells蛋白质
脂肪盐酸
促进胃肠运动促进腺体分泌消化液胆囊收缩抑胃肽Kcells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胃排空和胃液的分泌胃动素Mocells迷走N(ACh)盐酸脂肪促进消化间期胃肠运动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素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蛋白质分解产物(gastrin)促胃窦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组织胺ACh促胆汁的分泌促胰岛素分泌促消化道粘膜生长胰泌素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迷走神经兴奋(secretin)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加强CCK的作用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抑胃的运动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轮胎环保处理与回收利用合同(2024版)
- 2024年度国际货物买卖与运输保险合同
- 小区绿化树木修剪的合同
- 2024年度福州市二手房买卖合同条件2篇
- 2024年度高校学生境外留学服务协议3篇
- 揿针治疗恶心
- 厨具设备购销合同书
- 炉渣销售及回收2024协议
- 2024年度环保工程设备采购与维护合同2篇
- 2024二手纺织机械设备交易合同2篇
- 财务审计投标方案
- 梅城小学一日常规检查表-第-周
- 股骨骨折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生理学课件:第十章 感觉器官
-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实务》 教案 第15课 送货作业管理
- ISO软件开发全套文档质量手册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PPT2023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
- 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参数课件
-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
- 保护身体小秘密课件
- 安全教育水果蔬菜要洗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