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教版第一单元爱的生命的乐章长亭送别 省获奖_第1页
高中语文鲁教版第一单元爱的生命的乐章长亭送别 省获奖_第2页
高中语文鲁教版第一单元爱的生命的乐章长亭送别 省获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亭送别教学目标:1、品读《长亭送别》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2、探究《长亭送别》曲词表达技巧。

3、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探究曲词的表达技巧,品读鉴赏曲词的语言美、修辞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训练并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模式: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归纳总结——验证方法——能力迁移设计思想:1、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从崔莺莺的情感角度切入,培养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2、以文学鉴赏为纽带,根据课堂归纳,请学生把曲词改写成现代诗歌或散文,从高层次再次把握抒情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李叔同《送别》)刚才我们欣赏的曲子是李叔同《送别》,这支送别将碌碌尘世中的家人、友人、爱人生生分离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今天继续来品读素有离愁别恨绝唱之称,《西厢记》最精彩的一折——《长亭送别》。

二、整体感知提问:谁在别?明确:张生、崔莺莺提问:为何别?明确:张生莺莺私定终生,老夫人以崔家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威逼张生赴京赶考。崔张二人被迫分别。提问:面对分别,莺莺做何感想?明确:不舍、留恋、甚至怨恨。“前墓私情、昨夜成亲,今宵别离”。提问:这种别情是是如何表现出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出示投影)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通读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长亭送别》分为四个层次:赶赴长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夫妻分别。现在我们一起研讨文章第一层,赶赴长亭。从其中的三支曲子中来归纳其表达技巧。首先听朗读,听的时候把握语音语调和情感。(听录音朗诵)提问:请同学们自己诵读这三支曲子,思考这种“别情”是是如何表现出的?

三、文本研读(师生合作探究“赶赴长亭”一节。)【端正好】(请学生进行鉴赏,教师补充)【端正好】这支曲子中别情是是如何表现出的?1、(问题引入,【端正好】这支曲子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明确:借景抒情。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霜林如血。简洁而富有色彩的词语,几笔便描绘了一幅动人的长亭送别图营造出寥廓萧瑟的意境。抒发忧思愁苦的离别心绪。将抽象的情感寄托于具体景物上,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借景抒情。2、修辞手法:化用,“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的诗句。设问,“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板书:借景抒情;化用、设问)

【滚绣球】(学生品读赏析,教师补充)【滚绣球】这支曲子中“别情”是是如何表现出的?1、提问:“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崔莺莺此时容貌如何?明确:消瘦。这是对莺莺的神态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角度。2、提问:在人物描写还有哪些角度?明确:动作、心理、语言。3、提问:在【滚绣球】还有哪些方面提到人物描写?明确:心理描写: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归纳:人物刻画——神态描写:崔莺莺形容消瘦。

心理描写: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4、“松了金钏,减了玉肌”,难道崔莺莺听见张生离去,立刻消瘦下去?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明确:夸张——表达出崔莺莺极度的眷念。(板书:夸张;人物刻画。)

【叨叨令】(学生品读鉴赏)【叨叨令】这支曲子中别情是是如何表现出的?1、提问:刚才我们探讨了【滚绣球】中提到人物描写。那么【叨叨令】有没有人物描写的语句?明确: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懒于梳妆,昏沉思睡,衫袖湿泪,愁眉频肇,无不画尽崔莺莺内心的愁与恨来。2、提问:从句式与用词的角度,揣摩一下本支曲子的特殊之处。明确:修辞——排比、叠词。使音节和声韵形成回环流转的效果。3、莺莺他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在寺院这一清静之地她竟然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让这本是善男信女诵经忏悔的地方成了她花前月下的场所。可以说莺莺有着勇敢的一面,因而面临此时的分离,他的满腔愤懑宣泄而出。莺莺的呼喊体现在哪一句?明确:“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这种情感的直接宣泄,我们称为直抒胸臆。(板书:排比、叠词;直抒胸臆。)

总结归纳

归纳展示成果

这是我们根据三支曲子归纳出的表达技巧。情感的抒发既可以直接宣泄,也可以通过景物与人物的描写来传达。多种修辞手法恰如其分的对这别情起到点缀作用。

四、能力练习请同学自己挑选一只最能拨动你心弦的曲子,练习一下,读准字音、句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长亭送别》一共这么多曲词,请你告诉我你选择的是那首,它是如何传达崔莺莺的情感?请做出评析。学生诵读课文,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予以补充。

重点的两支曲子需加以讲解:【一煞】此曲通过什么表达技巧传达出崔莺莺的情感?1、

借景抒情。提问:使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2、

以动称静——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收尾】通过什么表达技巧传达出崔莺莺的情感?1、借景抒情。“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融情于景,抒发离愁别绪。2、化虚为实。问题引入:我们回忆一下古人是如何写愁的?明确: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范仲淹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诗人们都把这些愁苦形象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李煜将愁化作绵绵不绝的一江春水,范仲淹借酒消愁,却滴不尽那一颗颗相思血泪;李清照将愁装进了船中,而王实甫则将愁搬入了马车。文笔自然,不事雕琢,而意境全出。将无形抽象的情思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态、色彩、重量,我们称之为——化虚为实(板书——化虚为实)

五、能力迁移请大家任选一首曲子,把它改写成现代诗歌或散文。从学生习作中挑选两篇,进行赏析点评。

六、课堂总结佛经上说,人生有七种苦难。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而《长亭送别》就给我们演绎了一曲爱别离。传唱至今,在时间的流逝中丝毫没有褪色。《长亭送别》他有着凄切动人的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