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考古(十五)霍东峰讲义_第1页
东北考古(十五)霍东峰讲义_第2页
东北考古(十五)霍东峰讲义_第3页
东北考古(十五)霍东峰讲义_第4页
东北考古(十五)霍东峰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松花江上游流域这一地区已发现的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只有西团山文化。西团山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吉林市郊的西团山而得名。其分布西起伊通河,东抵微湖岭,北达拉林河,南至东辽河。中心分布区在吉林市及其下辖五县(永吉、舒兰、蛟河、磐石、桦甸)。在其分布区内,公元前1000年前后至战国,目前只发现这一种文化。第一节西团山文化西团山遗址位于吉林市郊西团山2.5公里的一个小山岗。自1950年都以清理石棺墓为主。1950年,东北考古发掘团清理19座墓。1964年,《考古学报》第一期上发表的发掘报告中,正式提出将这种石棺墓遗存命名为西团山文化,并且认为已经进入青铜时代。之后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工作主要围绕西团山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发掘。目前,主要围绕文化特征、分布范围、区域差别、分期与年代、渊源与流向,同时也开展了青铜器、装饰品、墓葬制度、居住形式和族属等专项研究,广泛深入到生产、生活、技术、经济、宗教和社会状况等各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一)遗迹主要为墓葬1.居址经正式发掘的遗址有西团山、土城子、猴石山、长蛇山、泡子沿前山、杨屯大海猛等二十多处。西团山文化早期的房址多依山而建,开凿成半地穴式,临坡的一面残存有垒砌的石墙。室内中部有用石板围砌的灶,地面多经烧烤,室内多有窖穴。西团山文化晚期的房址主要发现在平原地区,圆角方形半地穴式建筑,居住面上有一个或几个长圆形火膛。部分房址内发现有瓮棺葬,用罐或三足鼎做葬具,埋在房址内。在西团山文化分布的东界、西界,发现数十个圆形或椭圆形土垣遗迹,直径一般20~40米。这类遗迹多座落在山岗顶部,附近往往有西团山文化的遗址,彼此相望,间距不等,有人认为是防御设施,可能为部界。2.墓葬目前,据报道不完全统计发现有二、三十处。如吉林西团山、猴石山、土城子、永吉的星星哨等。墓葬超过500座,一般分布在较高的山岗上,墓葬的排列比较紧密,往往是首尾相接,很少有叠压打破现象。墓葬的主要性质是石棺墓,占98%。依据其石材和不同方法可以划分为四类:A类为石板石棺墓。以不规则长方形石板直接立置于风化的岩石上,墓室为长方形或略呈梯形,底部一般铺有石板;B类为石块石板混筑石棺墓,墓室两壁用大小不等的石块叠筑,头尾或一端立砌长方形较厚石板,底部平铺石板或在人骨四周修抹长方形黄泥框,这类石棺墓有的还筑有盛放随葬品的副棺;C类为石块垒砌的石棺墓。墓室全部由不加修整的石块砌筑,一般较石板墓要大些,墓底部也是平铺石板或修抹长方形黄泥框;D类为土石混筑石棺幕,墓底不铺石,个别发现有木质葬具痕迹,大约3℅左右。在吉林市叫骚达沟的一个山顶发现一个较大的石棺墓,称为“山顶大墓”。南北2.35米,宽1.25米,高1.4米。特别的是石材是经人工加工过的花岗岩。该墓遗物丰富,规模大,石材精致。墓主身份特殊,地位较高。A类年代最早,B、C类几乎平行,出现的年代上限不早于A类。D类最晚。另外还发现少量的瓮棺葬。(二)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骨器、铜器1、陶器陶器在遗址和墓葬中都有出土。为素面的夹砂红褐陶,无泥质陶。陶器表面往往有刮抹痕迹,流行各种横桥耳和瘤状把手。遗址和墓葬出土的陶器在形制和种类上有很大的差别。墓葬以横桥耳的壶、罐、钵、碗为基本组合,其中壶的出现率最高。遗址主要以鼎、鬲、罐、碗、豆、甑为基本组合,其中直口圜底鼎很多,为西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炊器,未发现甗。基本未见随葬三足器。墓葬和遗址陶器分离想象也是西团山文化一种重要文化特征。2.铜器多数出自于墓葬,居住址很少。器类有剑、矛、斧、凿、小刀、锥等。其中曲刃矛、网格纹的扇面形铜斧、尾部带有穿孔的小刀、镂空的铜装饰品,这些青铜器具有地方特点,仅见于西团山文化。而曲刃短剑、曲齿刀、铜泡,不仅见于该文化,也见于其他文化,该文化青铜器多以小型的工具类和装饰品为主,大型青铜器较少,特别是未发现铸范一类的遗物,有学者认为西团山文化的中工艺技术高的青铜制品,有从周围较发达的青铜文化区流入的可能。也说明西团山文化的青铜冶铸业并不发达。3.石器该文化中大量使用石器。石器主要介绍两种,直背弧刃石刀,较长,最长的40多厘米。有双孔、三孔等。另一种是细长的柳叶形的石镞,磨制精细,镞身很长。(有人考证其为肃慎,现知不成立,肃慎分布在黑龙江东北部)4.玉器多为坠饰、石珠、白石玉管等。(三)年代年代:上限为西周初,下限进入战国中期前后,也有人认为进入西汉初。目前14C年代范围距今3055—2275年。来源:第二松花江流域并未有早于其的文化。推测其和下辽河流域的新乐上层文化有关。流向:战国中期前后瓦解,由单一的考古学文化分解为多种文化面貌不同的考古学文化类型。有田嘉坨子类型、邢家店类型和泡子沿类型。后者是在西团山文化的中心区,应直接来源于西团山文化。在属于后者的榆树老河深,也叫榆树老坡遗址,发现三层叠压:下层西团山文化、中层129座汉墓、上层靺鞨墓葬。中层汉墓应为夫余时期的墓葬。所以认为西团山文化应是夫余的先祖文化。(四)经济形态墓葬随葬品中和农业有关的工具有较大比重。在星星哨遗址1978年发掘出138座墓。随葬石斧23处,石刀14处。在星星哨发现的房址中有石锄、磨盘、磨棒,以及炭化的黍和粟。在大海猛发现有炭化的大豆,若测年无误,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大豆标本。比较盛行养猪。猪骨随葬情况比较普遍。西团山遗址的墓葬中47℅以上随葬有猪,星星哨遗址为15℅,土城子遗址为90℅。养猪比较发达,所以推测其农业也应比较发达。第七章嫩江流域1962年10~11月,张忠培、王可宾、高美璇三人在吉林白城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试掘,进而识别出来两类遗存,分别为东山头遗存、长岗子遗存。1974年5~7月,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吉林省博物馆考古队联合对大安汉书遗址进行了发掘,依据层位、遗物区分出两种不同时期的文化,分别命名为“汉书一期文化(东山头遗存)”、“汉书二期文化(长岗子遗存)”。1974年8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第一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指出该遗址出土的陶、铜、骨、蚌、石等器物群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提出并命名为白金宝文化。汉书一期文化、白金宝文化实质上是同一种考古学文化不同称谓,因此学界现在多使用白金宝文化,弃用汉书一期文化一词。1992年7~9月,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系联合对肇源小拉哈遗址进行了发掘,其中第二期文化遗存是新识别的一类文化遗存,将之命名为小拉哈文化。最近,朱永刚、赵宾福老师都指出在肇源白金宝遗址中有一类考古学遗存,这类遗存的年代可界定在商代晚期。朱永刚老师称之为“白金宝二期文化”,赵宾福老师称之为“古城类型”。结合这类遗存存续时间为晚商时期,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嫩江中下游流域,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组合,已达到考古学文化命名的标准,这里称之为“白金宝二期文化”。2009年,《肇源白金宝——嫩江下游一处青铜时代遗址的揭示》一书出版,为嫩江流域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编年与序列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流域识别出来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有四种,分别为:小拉哈文化、白金宝二期文化、白金宝文化、汉书二期文化。第一节小拉哈文化小拉哈文化是以肇源小拉哈遗址第二期遗存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目前发现的小拉哈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肇源县境内,另外在吉林省镇赉西岗子遗址采集发现有小拉哈文化陶器口沿,农安县境内也发现该文化的陶器。可知小拉哈文化主要分布在松辽分水岭以北的嫩江下游地区。(一)遗迹主要有房址、墓葬1.房址,平面均为圆角方形半地穴式建筑,白金宝F3041,圆角方形半地穴建筑,边长2.5米,穴壁残高0.25米,居住面较平整,无烧烤痕迹,局部可见薄的踩踏面,其下为黄色垫土厚约0.1米。斜坡式门道位于东壁中间,长0.5米,宽0.5米,坡度约15度。圆形灶坑大致与门道相对,直径0.48米,深0.2米,灶的壁面与底部较坚硬呈红褐色,灶边缘也有焙烧过的痕迹。居住面上发现柱洞六个。2.墓葬,仅在小拉哈遗址发现三座。平面均为圆角长方形,葬式有侧身屈肢葬、侧身直肢葬两类。屈肢葬小拉哈M1001,平面呈为圆角长方形,长225厘米,宽70~90厘米,深约20厘米。墓主人为中年男性,单人侧身屈肢葬。头向130度,面向东北。骨架腐朽严重,仅存头骨和下肢骨。上身下压一填平的坑穴,深40厘米,内置覆扣完整陶罐1件。头骨枕在罐底上,附近摆放壶、罐残片。无其它随葬品。直肢葬小拉哈M1002,平面呈圆角长方形,长165厘米,宽80厘米,深46厘米。墓主为成年女性,单人侧身直肢葬,头向207度,面向西北,骨架腐朽严重,仅存头骨、肋骨和下肢骨。无随葬品。(二)遗物主要有陶器、铜器、石器、骨角蚌器1.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少量。夹砂陶多为夹细砂陶,夹粗砂陶较少。均为手制,一般采用泥片叠筑法,小型器物直接捏制成形。陶器以素面为主,只有少数陶器上饰有蓖纹、戳印纹、刻划纹。陶器流行环耳和装饰附件,环耳多位于杯、罐的口部或壶的颈部,装饰附件有乳丁、泥饼、盲耳。器类有罐、盂、钵、壶、瓮、盆、盅、带嘴器、鬲等。2.铜器铜器极少,有节状饰件。3.石器石器数量较少,主要器类有镞、斧、楔等。4.骨角蚌器骨器有凿、镖、镞、锥、笄等。角器有矛,蚌器有刀。(三)分期与年代肇源白金宝遗址中,小拉哈文化遗存为白金宝二期文化遗存所叠压打破,可知其年代应早于白金宝二期文化。白金宝F3028:3鬲,高颈,素面,分裆,依其形制来看与夏家店下层文化陶鬲相近,年代应大体相当。小拉哈文化器物组合主要是平底器,因此这唯一一件三足器鬲的出现,可能是南部地区同一时期考古学文化向北传播的结果,也就说明小拉哈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同时。碳十四数据的测年结果来看,测定年代为距今3830±340年。综合来看,小拉哈文化大致处于夏至早商时期。第二节白金宝二期文化白金宝二期文化是以白金宝第二期遗存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这类遗存主要集中分布在嫩江下游沿江的肇源、大安、镇赉县境内,包括洮儿河、霍林河中下游河谷阶地及附近丘陵岗地也散见分布,南面越过松辽分水岭已接近科尔沁沙地东缘。其中经过发掘的地点有肇源白金宝、古城、卧龙、大安汉书等,其中大安汉书遗址材料较多。(一)遗迹主要有房址房址,依其平面形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圆角长方形、凸字形两类。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白金宝F3012,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北壁长9.8米,南壁长10.2米,东壁宽3.7米,西壁宽3.4米,穴壁残存高度15~30厘米,四壁表面较平整坚硬,西壁约0.4米长的一段呈暗红色,厚度0.05厘米左右,系经过烧烤所致。斜坡式门道开在东南角,居住面较平整,表面有烧烤痕迹成黑褐色,厚度约0.05米,其下有一层纯净的黄色垫土,厚度约0.1~0.2米。椭圆形浅坑灶位于房址中部,长0.85米,宽0.66米,深0.2米,灶壁坚硬,焙烧厚度0.05~0.08米。灶坑内填满红烧土,灶周围较居住面略低,呈不规则方形,长1.6米,宽1.3米。沿房址穴壁分布一周柱洞有28个,灶的西边分布有两个大柱洞,为承重立柱,柱础加工精良,填充一种黑色胶质粘土,干燥后异常坚固。房址西南角发现一个长2.2米、宽0.6米、深0.2米的地槽内出土一组陶器,多数均可复原。凸字形半地穴式建筑白金宝F3025,平面呈凸字形半地穴式建筑,主室长2.3米、宽1.4米,深0.66米,侧室长1.6米,宽0.85~1.05米,深0.3米。主室底部有一圆形小袋形坑,口径0.5米,底径0.6米,深0.53米。该建筑穴壁及底部均平整,未见二次加工痕迹。(二)遗物主要有陶器、铜器、石器、骨角蚌器1.陶器陶器有夹砂陶、泥质陶,夹砂陶占大多数,泥质陶极少。陶色以黄褐色为主,部分陶器陶色不纯,局部呈灰褐色和黑灰色。陶器以素面为多,器表经打磨或刮抹。纹饰以绳纹、几何蓖纹为主,还有少量的附加堆纹、指甲纹、戳印圆窝纹等。绳纹多见于鬲、罐,附加堆纹主要饰于鬲的口沿、颈部,并与绳纹配合使用。蓖纹是该文化非常特色的一种纹饰,可能是用平行缠绕细绳的片状工具压印而成,一般纹理较浅,构成直线、斜线、折线、曲尺、三角等几何纹。均为手制,一般采用泥片叠筑法,小型器物直接捏制成形。但大多数陶器口沿经慢轮修整,大型陶器仍然流行装饰乳丁、泥饼的风格。2.石器石器数量较少,主要有楔、凿、环状器、砺石、打磨器等。3.骨器数量较少,有凿、镞、矛、锥、管等。(三)年代年代:晚商前后。白金宝遗址的发掘表明,白金宝二期遗存叠压在小拉哈文化之上,而被白金宝文化所叠压,可知白金宝二期文化的年代处于小拉哈、白金宝文化之间。白金宝二期文化中高领鼓腹晶造型及口沿和颈部施附加堆纹的风格,与魏营子类型的花边口沿鬲非常相似,年代应大体相当。F3012碳十四测定数据为距今3225年,经树轮校正3310~3120年。这样,从白金宝遗址分期的考古学文化编年来看,白金宝二期文化可能处于晚商,未及西周早期这样一个年代范围。第三节白金宝文化白金宝文化是以白金宝第三期遗存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这一文化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嫩江下游和松花江上游部分流域为中心,北抵富裕、讷河,南达吉林省洮儿河中、下游,向西曾一度渗透到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相接触。(一)遗迹主要有房址、灰沟、隧道1.房址均为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白金宝F3010,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北壁长8.96米,东壁长4.6米,南壁长8.96米,西壁宽3.8米,房址前宽后窄。穴壁残存高度0.1~0.2米,西壁保存较高,东壁保存较低。长方形灶位于房址中部,长1.7米,宽1.3米,灶的西部较深,东部较浅。椭圆形灶坑长径0.82米,短径0.66米,深0.48米。灶底部凹凸不平,灶壁保存有部分的灰绿色烧结面,厚度约5~8厘米。灶址至东壁的居住面地势逐渐增高,与外部地面衔接,呈坡面清理中发现坡面上有较薄的路土,厚约1.5厘米,门朝向东。灶至西壁的居住面凹凸不平,。居住面上发现窖穴两个J1、J2,J1位于房址西南角,坑口为圆角方形,斜直壁袋状坑底,平底,口径0.96~1.04米,底径1.3米,深1.8米,坑底东北角有一圆形柱洞,坑底西侧挖一横向的隧道,平底,直壁,拱顶,高0.9米,宽0.9米,进深2.8米,出土完整陶器、骨器等。J2位于房址东北角,圆角方口袋形坑体,口径0.8米,底径1.6米,深1.8米,坑口下0.26米处有一对称的的浅二层台,坑内出土有可复原陶器,可知J1、J2为贮藏物品的窖穴。房址后部清理出一段木骨泥墙痕迹,走向与西壁平行,长2.3米,宽0.3~0.9米,木骨直径约4厘米,间隔4厘米,残存厚度约16~17厘米。木骨泥墙和西壁之间还发现一长2.8米、宽1.2米的长方形地槽,底部不平坦,最深处约0.7米,据此可推知F3010后部设有一个木骨泥墙的隔间,可能与贮藏窖穴有关。柱洞共发现19个,灶和木骨泥墙之间发现两个东西向的柱洞,D1、D2柱础相连,柱础坑是长方形,长1.06米,宽0.62米,深0.6米,柱洞直径分别为0.24、0.4米,深0.7米。柱础坑内填有细腻粘结度高的黑土,质地坚硬,可能为承重柱。北壁、南壁附近均发现有柱洞,D12、D13对称位于出入口两侧。D3、D4对称分布在灶的东、西两侧。白金宝F3001,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北壁残长6.72米,东壁长3.22米,南壁长8.05米,西壁残长2.6米。房址前窄后宽,穴壁残存高度0.1~0.45米,房址中央有一长方形灶址,长1.2米,宽0.8米,灶的西部较深,东部较浅,灶壁保存有较厚的烧结层,灶底存有较厚的凹凸不平的烧土块。灶址周围的居住面较低,距东壁约1.4米处居住面逐渐升高,形成斜坡,坡面上有路土,并与房址外局部发现的路土相连接,故推定房址的门可能朝向东。灶址西面的居住面比较平整,灶附近的居住面经过烧烤呈暗红色。房址西南角发现一圆角方形的窖穴,袋状坑坑口东部有两级台阶,坑口长0.85米,宽0.95米,坑深1.56米。甬道长0.95米,宽0.8米,阶梯平均深0.35米,窖穴底部近圆形,直径1.22米,在东壁、北壁发现三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浅坑K1、K2、K3,直径分别为0.58米、0.45米、0.26米。深均为0.25米。窖穴底部西侧挖掘一横向隧道,平底拱顶,进深2米,底宽0.9米,拱高0.75米在隧道南侧发现一浅圆坑K4,直径0.35米,深0.2米。窖穴内出土的完整陶器有筒形罐、弧腹钵、单耳杯、支脚等。在房址近西壁清理出一“凹”字形地槽,南部底部与窖穴口的北部相通,“凹”字形地槽为平底,残长1.4米,宽0.8~1.1米,深约0.18米。结合白金宝F3010来看,这里可能是一贮藏室。柱洞共发现六个,D1、D2位于灶的西部,呈东西向排列,柱柱础坑为长方形,长1.04米,宽0.65米,深0.55米,柱洞直径均为0.4米,深0.62米,间距0.06米,可能为房屋的承重柱。柱础坑内填充的是一种细泥粘结度较高的黑土,质地坚硬结为一体。推测其制作过程可能分为几步完成:确定立柱的位置,再挖出长方形的柱础坑,确定两立柱在柱础坑的位置,放置柱子,将这种黑色黏土填筑其中,待黏土干燥后即起到固柱的作用。D3、D4、D5呈南北向排列。房址东壁外侧还发现一个柱洞,位于房址的中轴线上,可能与房址的门道结构有关。2.灰沟白金宝G3002,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斜直壁,平底,沟底平整坚硬。长4.8米,宽1.06~1.2米,深1米。沟内堆积为褐土、黑灰土,夹杂其中的鱼骨至少有两层,但薄厚分布不匀,分布也无规律,沟内土质松软,近于底部土色较浅,质地较紧密,出土有陶片、纺轮、饰品、骨器等3.隧道白金宝S3001、S3002,从平面形制来看呈“Y”字形,两条隧道为同一出入口,因此实为一条隧道,隧道口平面呈方形,直壁,平底,竖井式,边长1.6~1.7米,深2.6米。S3001、S3002相连部分的隧道顶部塌毁。S3001东北向延伸,清理约七米,隧道为直壁,拱顶,平底,宽0.86~0.9米,高0.85~0.95米,顶部距地表约1.6米。S3002西北向延伸,清理3.2米,隧道为直壁略向下收,拱顶,平底,宽1米,高1米,顶部距地表约1.65米。白金宝S3003,平面呈曲尺形,全长8.2米,隧道为横向,直壁,拱顶,顶部距地表约1~1.2米,该隧道在西南、东北方向各有一个出入口,保存比较完整。西南口平面呈圆角方形,直壁,平底,竖井式,边长0.9米,深2.2米。隧道口宽0.8米,高0.86~1米,至转角处长约5米,底部较平坦。东北口平面呈椭圆形,直径,平底,竖井式,长径1.3米,短径1.1米,深1.8米。隧道口宽1.12米,高0.8~1米,底部略呈斜坡状,至转角处约2米。(二)遗物主要有陶器、铜器、石器、骨角蚌器1.陶器陶器以夹细砂陶为主,其次为泥质陶。陶器以黄褐色为基本色调,由于烧制火候的缘故,大部分器表表现出灰色或黑灰色斑驳色块,另有少量的红褐陶。陶器制作多是泥片叠筑,大型器物内部凹凸不平,在泥片叠筑和套接部位遗留有手按压的痕迹,从陶器断裂痕迹来看,采用的是自下而上三足器制法可能是模制而成,将三足的上口夹贴泥条捏合形成分裆,并在三足结合的外裆沟处抹泥加固,再向上泥片叠筑腹腔,最后将陶器倒置在袋足外包贴实足根。小型器物及支脚为捏制成形。纹饰陶器所占比重较大,以绳纹和蓖纹为主,其他纹饰有指甲纹、戳印纹、附加堆纹及各种贴塑纹饰。绳纹一般排列紧密,纹理较深,主要装饰于鬲、罐等。篦纹是整个松嫩平原最具特点的纹饰,也是白金宝文化具有鲜明特点的纹饰,主要装饰于筒形罐、折腹钵、壶上,纹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几何纹,图案繁缛,结构严谨,另一类是象生类纹,植物纹为树纹;动物纹有鹿、羊、蛙、鱼纹等;物象纹有鱼篓、渔网、水波等。器类主要有鬲、罐、钵、杯、壶、盆、碗等。该文化的直腹腔陶鬲口沿有附加堆纹,又可分为素面和绳纹两套。筒形罐可能是仿桦树皮木器而来的。折腹钵、单耳杯、盘、瓮、支脚、网坠等也很有特点。2.铜器数量极少,有铜饰件、铜环。3.石器磨制石器为主,有斧、楔、环形器、砺石、打磨器等。压制石器有镞。4.骨角蚌牙器主要以骨器为多。有凿、镖、镞、锥、梭匕等。还有刻纹骨片、穿孔器、笄、罐等。还有少量的角锥、牙饰、蚌刀等。(三)年代依据白金宝、汉书、卧龙等遗址的层位关系来看,白金宝文化晚于白金宝二期文化,而早于汉书二期文化。乔梁老师对松嫩平原陶鬲的类型学研究,推定白金宝文化的年代下限可推定在春秋中期前后碳十四数据表明,白金宝文化年代上限约在西周早期至西周晚期的年代范围之内。白金宝文化的年代推定为西周早期至春秋中期前后。第四节汉书二期文化汉书二期文化是以吉林大安汉书遗址第二期遗存来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分别于1974年、2001年进行了两次发掘。这一文化的分布范围大致与白金宝文化相当。主要是以嫩江下游和松花江上游部分流域为中心。平洋墓地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包括有砖厂墓地、战斗墓地。发掘报告中将平洋墓葬的年代定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1996年,《平洋墓葬研究》(《北方文物》1996年第2期)一文中将这批墓葬分为甲、乙两组,认为两者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的传统人群,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数学者认为平洋墓葬与汉书二期文化有别,是嫩江流域发现的新的考古学遗存,从而将之称为“平洋文化”。潘玲、林沄《平洋墓葬的年代与文化性质》(《边疆考古研究》第一辑)一文中通过对平洋墓葬遗物年代的分析、分期、随葬陶器组合的分析,提出平洋墓葬应是汉书二期文化墓葬。目前这一认识现在得到学界不少学者的响应(一)遗迹主要有房址、墓葬1.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建筑,依其平面形制可以分为圆形、方形两类。汉书F104,平面呈方形半地穴式建筑,长7.2米,宽6.6米,穴壁高约0.2~0.4米,门道位于东壁的中部,呈斜坡形,宽约1.2米,室内正中有一灶坑,灶坑经过两次修建,第一次修建的灶坑平面呈葫芦形,第二次修建的灶坑平面呈直壁平底。居住面上有柱洞十二个,柱洞自东向西分为三排,第一排5个,第二排有3个,第三排有4个。居住面上发现20多件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居住面上发现有碳屑一层,和几根被烧成木炭的木柱,可能该房址是火灾所致。2.墓葬可以分为一次葬、二次葬。一次葬又可以分为单人葬、双人葬、多人葬。单人葬,以砖厂M188为例。砖厂M188,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2.3米,宽0.7米,深0.12米。墓内葬一位50~55岁的女性,仰身直肢葬,头向西北,面向上,随葬品数量较多,有陶器、铜器、骨器、蚌器等。双人葬,男男合葬和男女合葬,分别以砖厂M101、砖厂M108为例。砖厂M101,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2.48米,宽1.63米,深1.60米。方向330度。四面有二层台,南面较窄,宽仅0.18米,其余三面宽度为0.3~0.4米,高0.5米。墓内葬2人,均仰身直肢葬,并排放置,头向西北,随葬品数量较多,主要有陶器、骨器、蚌器等。砖厂M108,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2.09米,宽1米,深0.4米。方向336度,墓内并排葬有两人,男左女右,均仰身直肢葬,头向西北,面向上,随葬品数量丰富,主要有陶器、铜器、骨器、蚌器等。多人葬,以砖厂M128为例。砖厂M128,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2.26米,宽1.44米,深1.25米,方向343度,墓内由东向西排列3具骨架,仰身直肢葬,随葬陶器丰富,主要有陶器、铜器、骨器、蚌器等。二次葬又可以分为单人葬、双人葬、多人葬。单人葬,以砖厂M103为例。砖厂M103,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1.7米,宽1米,深1.1米。三面有二层台。方向341度,墓内葬一成年男性,不见头骨,骨骼堆放杂乱,,填土及墓底均散布零星碎骨。随葬品有陶器、骨器等。双人葬,主要是男女合葬,以砖厂M183为例。砖厂M183,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2.05米,宽1.1米,深0.75米,方向340度,两面有二层台,北侧台宽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