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效课堂+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e3a82e99b67935ab31ee8d33b69461/48e3a82e99b67935ab31ee8d33b694611.gif)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效课堂+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e3a82e99b67935ab31ee8d33b69461/48e3a82e99b67935ab31ee8d33b694612.gif)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效课堂+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e3a82e99b67935ab31ee8d33b69461/48e3a82e99b67935ab31ee8d33b694613.gif)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效课堂+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e3a82e99b67935ab31ee8d33b69461/48e3a82e99b67935ab31ee8d33b694614.gif)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效课堂+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e3a82e99b67935ab31ee8d33b69461/48e3a82e99b67935ab31ee8d33b6946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习要点水平1-2水平3-4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能够了解中华文化在交流中的发展概况;能够掌握中华文化对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的影响;能够理解四大发明在欧洲的传播及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能够通过梳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发展历程,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两面性;能够立足时空观念,分析不同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和影响;能够通过史料实证,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便是第二次。——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吸收: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融合古印度佛教1.过程两汉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整理自《洛阳伽蓝记》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明帝令画工图佛像……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魏书》洛阳白马寺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魏晋南北朝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便是第二次。——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吸收: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融合古印度佛教1.过程两汉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疏》道教五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邪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儒家佛教鸠摩罗什(344-413)东晋十六国后秦国师,出身天竺望族,名闻西域诸国,被前秦、后秦挟持至凉州、长安弘法。翻译《金刚经》、《法华经》等文精义明。)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 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C.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 D.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魏晋南北朝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便是第二次。——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吸收: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融合古印度佛教1.过程两汉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宗派创始人教义主张天台宗一切“皆由心生”华严宗法藏“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主观世界而存在的唯识宗玄奘“万法唯识”、“心外无法”禅宗达摩“禅”:静坐沉思。主张佛在心内,无需苦练修行,只需净心醒悟。南宗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纲五常剃度出家离俗清规戒律矛盾魏晋南北朝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便是第二次。——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吸收: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融合古印度佛教1.过程两汉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宋明理学: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陆九渊
王阳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本原观:认识论:道德观:理是万物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兄:程颢弟:程颐朱熹本原观:认识论:道德观: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一、吸收: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融合古印度佛教1.过程2.影响
现在许多国人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如果真要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赵朴初《俗语佛源》(1)积极:P8①对文学艺术:②对建筑艺术: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叹白发
唐·王维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2)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表现①明末:A.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B.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C.《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②清初: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招揽人才一、吸收: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二)西方文化的传入1.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科技及思想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1)背景①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奠定基础②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③传教士的推动④皇帝的支持《几何原本》书影利玛窦(3)影响:只在极少数知识分子中传播,没有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一、吸收: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二)西方文化的传入2.近代:西学进一步传入(1)背景:①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②西学的传播渠道大大增加(2)表现①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措施新式学堂留学教育译书机构结果传播内容变化政治活动开展林则徐和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后,一些开明士大夫开始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他们开始呼吁“更法”“改制”,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这些主张()A.丰富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 B.表明变革制度成为社会共识 C.突破了传统夷夏观念的束勇 D.标志着西学东渐现象的开始(二)西方文化的传入2.近代:西学进一步传入(2)表现①学器物②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三民主义③学思想1915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1917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中国文化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建筑制度诗文历法医学儒学汉字儒学茶文化西传东传茶文化二、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二、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世界九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的地理范围:东:朝鲜、日本东南:越南及其以南、以东的东南亚国家西北:越过内、外蒙古大草原直达西伯利亚大森林东北:外兴安岭内外。汉唐中国遵循古代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叠合的理想形态,在中国与四邻的关系中,形成一个多重同心圆网络,中国居于中央,编织列国于四周。这一网络的形成根源于()A.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B.农耕经济领先世界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册封朝贡制度形成二、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二、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1.汉字(1)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2)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喃字,又称字喃,是古越南民间的一种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来表达越南语的文字。谚文,韩国称其为韩字(한글),北朝鲜称其为朝鲜字(조선글)。15世纪朝鲜王朝世宗大王遣人创造朝鲜拼音文。以前在朝鲜民族是一直借用汉字来作为纪录他们语言的文字。约公元九世纪,日本人以中国汉字为基础创造了假名,日语的表音文字。“假”即借,“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汉字为“真名”。二、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二、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⒉儒学(1)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2)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成均馆朝鲜高丽和李朝时期的高等教育机构。自李朝开国至其末期被正式用于称国家最高教育机构。设专门讲授儒学的明伦堂和供奉孔子的文庙。二、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二、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⒊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正是这四句偈语,深深打动了鉴真法师,从而下定决心,六次东渡,到日本传戒,弘扬佛法,成就了一段中日友好的佳话。唐招提寺建筑群二、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二、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⒋制度(1)社会制度: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①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②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2)教育体制: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大宝律令,是日本大宝元年(701年)编成的法典,日本第一部法典。二、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二、传播: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对亚洲的影响⒌其他(1)“历史纵横”: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2)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3)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4)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1871年前有琉球国,其疆域北起奄美大岛,东到喜界岛,南止波照间岛,西界与那国岛。距中国沿海的上海、宁波、温州约700多公里。(二)对欧洲的影响(中学西传)1.四大发明外传(1)地位: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2)表现欧洲中国外传:8世纪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影响:促进教育、政治及商业发展。外传: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影响:粉碎骑士阶层,推动了封建社会的瓦解。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14至15世纪印刷术传至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外传:8世纪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影响:促进教育、政治及商业发展。外传: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影响:粉碎骑士阶层,推动了封建社会的瓦解。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二)对欧洲的影响(中学西传)2.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1)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视剧制作投资拍摄协议
- Actein-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的教育意义深度解读
- 美容美发产品使用效果免责承诺书
- 水电站落水孔清洗施工方案
- 苏州玻璃钢化粪池施工方案
- 2025年滁州c1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
- 足球教练聘用协议
- 2025年海南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0题b2
- 2025年宁夏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艾梅乙的实验室诊断与沟通
- 《黑骏马》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解读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 元宵节英文介绍ppt
- 盘扣式悬挑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 劳动防护用品知识考试试题(含答案)
- 高中教师业务知识考试 数学试题及答案
- 湘科版科学(2017)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GB/T 22751-2008台球桌
- GB/T 13234-2009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