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 【知识建构+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 【知识建构+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 【知识建构+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 【知识建构+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 【知识建构+备课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住三、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商一、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农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工五、交通与社会变迁行六、医疗与公共卫生医《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农业出现生产力发展食物采集到生产

文明社会

古代农业文明各具特色

食物物种交流

新航路开辟

农业现代化

工业科技革命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程标准】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名词解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人类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发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多元独立的农业生产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从部落到国家

目录纲要知识回忆1.按照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人类社会基本形态共有哪几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2.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而原始社会按照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两个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3.原始社会时期按照当时的社会组织形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读图】远古人类(旧石器时代)是如何进行生产与生活?周口店“北京人”生活场景想象图山顶洞人生活场景想象图【生产】使用木、骨和石制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生活】群居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不断迁徙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1.旧石器时代:采集渔猎以采集渔猎为主学会使用火(5)女性地位较高过迁徙群居生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第一自然段,概括远古时期人类生产与生活的特点生活方式木、骨和石生产方式(1)食物来源:(2)生产工具:(3)取暖方式:(4)居住方式:从图一到图二人类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景象图①生产方式:采集捕猎②生产工具:木、骨、石③居住方式:迁徙、群居④取暖方式:用火农耕、畜牧定居、聚落磨制石器用火农业出现(大约1万年前)ABCDEF小亚细亚:小麦、大麦黄河:粟长江:水稻中美:玉米、甘薯西亚:饲养羊南美:驯化骆马探究: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分布有何特点?空间范围广、涉及欧亚大陆、非洲及美洲。因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区的食物生产各具特色,不同的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的影响也不同。2.新石器时代:农耕畜牧原始农耕原始畜牧业东亚西亚中美洲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最早种植水稻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小亚细亚半岛南部小麦、大麦原产地9000年前饲养绵羊和山羊玉米、甘薯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结合地图分析农业起源过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①空间范围广、多元中心、多样性②各具特色、独立发展2.新石器时代:农耕畜牧

材料一有了原始农业,食物来源较前丰富了,生活较前有了保障,这样人们才有条件从事副业生产,如: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等……由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要附着于土地,同时生活又较前有了保障……所以人们开始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材料二原始音乐的产生与集体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人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喊声,便是最基本的声乐因素。——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材料三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3.农业出现的影响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1)生产力: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食物供应→人口增长)(2)生活方式:由迁徙到定居,形成聚落;(3)

生产方式:手工业出现和发展(4)精神文明: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5)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1)经济革命:①由食物采集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②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2)社会生活革命:①生活方式:从迁徙到定居,从临时窝棚到长期住所,逐渐形成聚落。②生产方式: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部门③精神文明: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也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3)科学技术:

天文历法和数学等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材料四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私有制开始出现,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农业出现的影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农业出现的影响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多元独立的农业生产

1、西亚地区——两河流域文明(1)种植业:(2)畜牧业:(3)水利:(4)土地及生产经营方式:

大麦、小麦山羊、绵羊、牛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王室和神庙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出租给佃户。

尼罗河从南向北流经埃及,为埃及带来了充足的水源。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带来了大量上游的泥沙。这些泥沙来自非洲的热带草原,富含庄稼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料,等于每年给尼罗河下游两岸的土地普遍施了一次肥……公元前5世纪访问过埃及的希罗多德宣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尼罗河为食物生产提供充足水源和养料等(国家治理)治理尼罗河,建灌溉体系,发展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2、非洲——尼罗河流域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多元独立的农业生产

土地及生产经营方式: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气候条件不同,古代中国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精耕细作】通过投入更多的劳动、更多的肥料、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改进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东亚地区——中华文明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多元独立的农业生产

北方:粟麦农业区南方:稻作农业区

生产工具进步土地占有:土地由君主、奴隶主贵族占有到地主、自耕农占有;经营方式:从集体耕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都江堰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史记.商君列传》

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水源兴修水利工程2、东亚地区——中华文明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多元独立的农业生产

重农抑商翻车(曹魏改进)筒车(发明于隋盛于唐)2、东亚地区——中华文明(1)种植业:

(2)畜牧业:(3)水利:(4)土地及生产经营方式:

北方粟麦,南方水稻;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猪、牛、羊秦国都江堰;西汉龙首渠①商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②战国以后,铁犁牛耕使用,家庭成为生产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秦以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多元独立的农业生产

4、欧洲地区——古希腊、罗马文明(1)种植业:(2)土地及生产经营方式:大麦小麦由西亚传入;谷物蔬菜轮作;种植葡萄、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古希腊——公民拥有土地,使用奴隶劳动;古罗马——①共和国时期,土地国有,以家庭为单位生产;②帝国时期,贵族和富人拥有更多土地,小农逐步破产。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多元独立的农业生产

(经济结构)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食物生产的区域差异5、美洲地区——印第安文明玉米、甘薯、马铃薯土地除了贵族私有还有村社公有,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被村社收回。(1)种植业:(2)土地及生产经营方式: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多元独立的农业生产

(阿兹特克人)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然后占据了阿纳瓦克谷地的大部分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岛屿变得非常拥挤,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全球通史》浮动园地【知识归纳】概括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种植业畜牧水利土地生产经营方式重要文明成就西亚大麦、小麦羊、牛两河灌溉奴隶主所有合伙经营或出租东亚(中国)北方粟;南方稻猪狗都江堰龙首渠先秦:贵族土地所有制;战国后:封建地主私有先秦:井田制下农夫集体耕种;战国之后:小农经济欧洲古希腊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公民拥有土地奴隶集体劳动古罗马谷物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土地国有——奴隶主所有——封建庄园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小农破产——农奴制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骆马贵族私有和村社公有非洲咖啡、西瓜、棉花、甜高粱尼罗河奴隶主所有《汉谟拉比法典》中华文明城邦、民主政治、神话以《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玛雅、阿兹特克、印加文明阿克苏姆、桑给巴尔、廷巴图克三、生产关系的变化——从部落到国家★唯物史观: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利用唯物史观解释农业产生与国家兴起之间的关系。材料: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过渡,是逐渐进行的……——【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生产力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文明时代)随着农业的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生产关系的变化变化的原因私有制阶级国家生产力发展,部落首领把剩余产品据为己有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男女分工和社会地位:男子占主导,妇女退居从属地位。(2)剩余产品,私有制和贫富分化:氏族部落首领地位上升,氏族内部平等关系被打破。(3)阶级分化:随着部落间战争与氏族内部分化,出现自由民和奴隶。(4)国家产生:为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农业的产生,推动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人类社会从部落发展到国家,焕然一新。三、生产关系的变化——从部落到国家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A.男耕女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