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3-3全册测试_第1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3-3全册测试_第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3-3全册测试_第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3-3全册测试_第4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3-3全册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测试卷一、选择题1.(多选)下列对理想气体的理解,正确的有 ()A.理想气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一种理想模型B.只要气体压强不是很高就可视为理想气体C.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都有关D.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理想气体都遵循气体实验定律2.(多选)将分子a固定在x轴上的O点,另一分子b由无穷远处只在分子间作用力作用下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分子b的分子势能随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b由x=x2处向x=x1处运动的过程中分子力减小B.分子b在x=x2处受到的分子力为零C.分子b由无穷远处向x=x2处运动的过程中,分子b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b可能运动到x=x1的左侧3.(多选)如图为某实验器材的结构示意图,金属内筒和隔热外筒间封闭了一定体积的空气,内筒中有水。在水加热升温的过程中,被封闭的空气 ()A.内能增大B.压强增大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D.所有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4.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表现出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图是医务人员为患者输液的示意图,在输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瓶与B瓶中的药液一起用完B.B瓶中的药液先用完C.随着液面下降,A瓶内C处气体压强逐渐增大D.随着液面下降,A瓶内C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5.在一定温度下,当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增大时,气体的压强减小,这是由于 ()A.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变少,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减少B.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变小C.每个分子对器壁的平均撞击力变小D.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分子势能变小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p-T图如图所示,若用ρa、ρb、ρc和Va、Vb、Vc分别表示气体在a、b、c三种状态下的气体的密度和体积,则 ()A.ρa>ρb>ρcVa>Vb>VcB.ρa=ρb<ρcVa=Vb>VcC.ρa=ρb>ρcVa<Vb=VcD.ρa<ρb<ρcVa<Vb<Vc7.(多选)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p-V图象,气体状态从A→B→C→D→A完成一次循环,A→B(图中实线)和C→D为等温过程,温度分别为T1和T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B.C→D过程放出的热量等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C.若气体状态沿图中虚线由A→B,则气体的温度先降低后升高D.从微观角度讲B→C过程压强降低是由于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小而引起的E.若B→C过程放热200J,D→A过程吸热300J,则D→A过程气体对外界做功100J8.根据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能源,可将汽车行驶中散失的内能全部收集起来,再作为汽车运动的能源B.电冰箱制冷是因为电冰箱能自发地将内部热量传递给外界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客观过程并不是都可以自发地进行9.(多选)关于下列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乙图在用油膜法测分子大小时,多撒痱子粉比少撒好C.丙图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D.丁图水黾停在水面上的原因是水黾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10.(多选)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g水在沸腾时吸收了2260J的热量后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对外做了170J的功。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mol-1,水的摩尔质量M=18g·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B.水分子的热运动变得更剧烈了C.水分子总势能的变化量为2090JD.在整个过程中能量是不守恒的E.1g水所含的分子数为3.3×1022个11.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大B.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C.若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1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B.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D.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E.无论科技怎样发展,都无法判断一温度升高的物体是通过做功还是热传递实现的13.(多选)如图,一开口向上的导热汽缸内,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汽缸壁间无摩擦。现用外力作用在活塞上,使其缓慢下降。环境温度保持不变,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在活塞下降过程中 ()A.气体体积逐渐减小,内能增知B.气体压强逐渐增大,内能不变C.气体压强逐渐增大,放出热量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E.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吸收热量二、实验题14.利用如图“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查理定律。(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除了图中给出的器材外,还需要气压计、托盘天平、热水、凉水和。

(2)必须进行的实验步骤有:①用托盘天平称出活塞和框架的质量M,用气压计读出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强p0。按图安装器材,在框架两侧挂上钩码,使注射器的下半部分位于量杯之中。往量杯中加入适量的凉水,使注射器内的空气柱位于水面之下。过几分钟后,记下钩码的质量和活塞下表面的位置,同时

②在量杯中加些热水,过几分钟后在框架两侧加挂适当质量的钩码,使,

记下钩码的质量,同时。

③把步骤②重复4次。(3)可用作图法来验证查理定律是否成立,该图线的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是,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是。

15.在粗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①取油酸0.1mL注入250mL的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的酒精溶液;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③在边长约40cm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cm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的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④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酸膜的形状;⑤将画有油酸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0cm的方格纸上,算出完整的方格有67个,大于半格的有14个,小于半格的有19个。(1)这种粗测方法是将每个分子视为,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则形成的油膜可视为,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

(2)利用上述具体操作中的有关数据可知一滴油酸的酒精溶液含油酸为m3,油膜面积为m2,求得的油酸分子直径为m。(结果全部取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16.白天的气温是30℃,空气的相对湿度是65%,天气预报说夜里的气温要降到20℃,则空气中的水蒸气会不会成为饱和汽?夜里的空气绝对湿度是多大?相对湿度是多大?(30℃时水的饱和汽压为4.242×103Pa,20℃时水的饱和汽压为2.338×103Pa)17.如图所示,哑铃状玻璃容器由两段粗管和一段细管连接而成,容器竖直放置。容器粗管的横截面积均为S1=2cm2,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2=1cm2,开始时粗、细管内水银长度分别为h1、h2,h1=h2=2cm。整个细管长为h=4cm。封闭气体长度为L=6cm。大气压强为p0=76cmHg,气体初始温度为27℃。(T=273K+t)(1)若要使水银刚好离开下面的粗管,封闭气体的温度应为多少?(2)若在容器中再倒入同体积的水银,且使容器中封闭气体长度L仍为6cm,封闭气体的温度应为多少?18.2020年伊始,为防治2019-nCoV,社区等公共场所加强了消毒措施。如图所示为喷洒消毒液的某喷雾器示意图。储液桶与打气筒用软细管相连,已知储液桶容积为V0(不计储液桶两端连接管体积),初始时桶内消毒液上方气体压强为2p0,体积为QUOTEV0,打开阀门K喷洒消毒液,一段时间后关闭阀门停止喷洒,此时气体压强降为QUOTEp0。喷洒过程中桶内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同且保持不变,p0为外界大气压。求:(1)停止喷洒时剩余的消毒液的体积;(2)为使桶内气体压强恢复为2p0,需打入压强为p0的气体体积(不考虑打气过程中温度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