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茶园生态系统茶树生态环境茶园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茶园小气侯及其调节方法
茶树体内有机物质占干重的90%以上,其碳素成分约占有机物质重量的45%,这些碳素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光合作用是茶树有机营养的根本途径,光能利用就成为茶树栽培的核心,因此光对握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1.1光与茶树光合作用茶树生态环境茶树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叶片中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的叶绿体是光合的重要细胞器,含有色素,而色素是采集光能的部位。在电镜下观察,叶绿体呈椭园盘碟状。叶绿体中的色素含量随茶树品种、叶龄、栽培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异。色素含量的高低,影响着茶树的光能利用。光合色素有两类:(1)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2)类胡萝卜素,其中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色素吸收太阳光谱中不同波段的红黄光和蓝紫光色素,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b,其比值一般为2:1
茶树叶色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之间的比例。一般说,正常叶子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蠢的比例约为3:1,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约为2:1,所以正常叶片呈绿色。茶叶色素含量和比例还随品种,生育期、叶位、叶龄和外界条件而发生变化。幼嫩芽叶色素含量低,成叶色素含量高,以后随叶龄增加,含量降低。新梢上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从芽到第9叶呈现有规律的增加;在适宜遮荫条件下,茶树叶绿素含量高于不遮荫茶树,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减小,有助于茶树对漫射光的吸收。(光强减少30-40%)蓝紫光下叶绿素含量高于白光;黄、红光和绿光下略低于白光,叶绿素a和时绿素b的比值都低于白光,特别是蓝、紫光和绿光下茶树叶片叶绿素b提高最多,有利于对蓝紫光的吸收。生态因子对叶色的影响NH4-N>NO3春梢叶和夏秋稍叶叶绿素含量均以施N+P为最高,其次是施N的,再次是施饼肥的,以施P的为最低。茶树C3植物,由于光合作用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称三碳循环,即卡尔文循环。光合产物积累进程中同时也伴随着光呼吸茶树叶片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仅在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积累淀粉。茶树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已固定碳的20—40%变成CO2释放出来,使净光合率降低。茶树是C3植物从茶树光呼吸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来看,茶树光呼吸速率占总光合的比值约22%。光强:30Klx,温度:28℃,比值:25.3%光强:80Klx,温度:35-45℃,比值:35-50%强光、高温、高氧、低二氧化碳浓度都促进光呼吸。控制光呼吸底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CO2/O2的比值。补充茶园中的CO2浓,不仅提供碳源,也可使加氧酶受抑,羧化酶活性及C循环的运转加强,降低光呼吸/光合比值。所以增施有机肥料对增强光合作用、抑制光呼吸有重耍意义。光质与茶树光合作用在相同辐射能下,不同光质对自然光下光合速率随各种光质的辐射能的增加而增大,但曲线初始斜率不同。黄、红光下,光补偿点大约5Wm-2;绿、蓝、紫光下,光补偿点在10Wm-2左右。黄、红光下,光饱和点较低;绿、蓝、紫光下,光饱和点较高,超过180Wm-2。不同季节,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有异,夏季高于秋季。各光质下,茶树叶片光合强度高低依次为黄光>红光>绿光>蓝光>紫光;黄光略高于白光。在相同光量子通量密度下,不同光质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偿点约15-30umol-2s-1,光饱和点约350-400umol-2s-1。红光下,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最低;绿光下最高。茶树叶片光合强度依次为红光>紫光>黄光>绿光;白光比黄光略低,蓝光比紫光略低。即红光与蓝紫光两个波段的光合效率都高于黄绿光波段。与白光(自然光下覆盖白色滤膜透过的光)相比,红、黄、绿光促进芽梢伸长,叶面积扩大,蓝、紫光抑制芽梢伸长,叶面积减小;蓝、紫光下比叶重增加,黄、绿光下次之,红光下略减少光质对茶树叶片形态的影响茶叶品质成分与光质的关系蓝、紫、绿光下,氨基酸总量、叶绿素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应减少。总的来说,红光下的光合速率高于蓝、紫光,红光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茶多酚是由碳水化合物衍生的,红光也利于茶多酚的形成;蓝、紫光促进氨基酸、蛋白质合成。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光强度减弱,富于漫射光,蓝、紫光比重增加,这是高山云雾茶氨基酸、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多,茶多酚含量相应较低、茶叶品质高的原因之一。生态因子与光合作用光照条件茶树光饱和点相对较低,约在3~5万勒克司(lx)。光补偿点相对较低:低于1000lx。耐荫植物。夏、秋、冬、春光饱和点:570-760,570,300,400umolm-2s-1;光补偿点:20,17.5,22.5,25umolm-2s-1茶树光饱和点与补偿点与品种、生长季节、发育阶段相关。温度条件温度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一般在10—35下可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且随温度升高,光合速率提高。饱和光强下,夏、秋、冬和春季,茶树叶片光合适温分别为30、25、15、15-20;夏季平均最高气温高于光合适温,限制光合作用;秋季光合作用积累最佳。冬季茶树叶片净光合率降低是光抑制的结果,而光和低温的相互作用加剧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矿质营养矿质营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光合作用Cl、Mn---水的光解;Fe,Cu,P—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化;N,Mg,Fe,Mn--叶绿素合成;K—气孔开放度,K,P,B—光合产物运输和转化起促进作用。施N与对照、施P植株之间的叶片净光合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饼肥与对照、施P之间的叶片净光合率差异显著。以施N+P、施N植株叶片净光合率最高,以施P植株的最低。各处理间芽树叶片的比叶重变化也有类似趋势。比叶重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水分水分是茶树光合作用原料之一,但影响是间接的。水分不足,叶片含含水量降低,净光合率下降.因为缺水使叶片时气孔开度缩小,气孔阻力增大,增加CO2扩散阻力;叶绿体光合机能减弱,叶内淀粉水解加强,光合产物运输受阻,净光合率降低;缺水时蛋自质合成受阻,生长受限,叶面积小,光合面积小,使光合速率降低。灌溉可以提高茶树光合速率,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VPD亏损蒸汽压亏损VPD从0.82增至2.64KPa,在叶温30℃时,净光合率降低10%;从0.82增至3.65KPa。在叶温37时,净光合率降低17%,37度时的净光合率比30度时低37一40%,高VPD对光合作用起抑制作用,但比高温对光合的抑制要小。茶树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单峰曲线:温度适宜,水分充足、光强度不太高的条件下,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双峰曲线:晴天充云,中午日照强烈时,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即中午降低现象(午休现象),一个高峰在上午9—10时;另一个高峰在下午3-4时。早春、晚秋、冬季和夏季阴天(全天有云)呈单峰型,夏季晴天多呈双峰型。不同季节茶树单叶上、下午净光合率日变化,下午净光合率始终比上午低;下午最高者为上午的60.8%,最低者只及上午的5.2%。一般说,春季形成的叶片,在6—11月光合速率最高,11月份以后下降;夏叶至12月光合速率仍较高,秋叶光合速率比春、夏叶高,冬季休眠期光合速率下降,至翌年3—4月又提高。在全年中以秋季光合速率最高,冬季茶树叶片净光合率最低,越冬叶冬季光合作用的抑制主要是由于光反应受阻,特别是光系统Ⅱ受抑制的结果。强光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光抑制起重要作用,高温、低湿的胁迫加剧光合作用的光抑制。茶树光合日变化可以人工调节,适度遮荫、茶林间作、茶园间歇喷灌等,可减轻或消除午休现象,并提高茶树净光合率。遮荫茶树光合作用与光强的关系(适度遮荫30%-40%,温度为28度)遮荫茶树光饱和点为30000lx,光补偿点为300lx;不遮荫茶树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40000lx、500lX。当光强超过光饱和点,特别是在高光强(60000lx以上)时,不论是遮荫还是不遮荫茶树,其净光合卒都有下降趋势,但遮荫茶树下降趋势较明显。遮荫与对茶树物质生产的影响在较高光强(40000—50000lx)下,遮荫茶树光合能力低于不遮荫茶树,在低光强(3000lx以下)下,遮荫茶树的光合能力高于不遮荫茶树。遮荫茶树的光合作用具有适应弱光的特性不遮荫茶树的光合作用具有适应较强光的特性在20—45度范围内(光强度30000lx),遮荫和不遮荫茶树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类似。光合适温为30度,在25一30度之间净光合率的差别不大,36度以上时,净光合率明显降低。但是,在高温下遮荫茶树净光合率下降趋势比不遮荫茶树显著。说明遮荫茶树对高温的反应较敏感,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小。遮荫茶树光合与温度关系遮荫与肥料的相互作用对茶树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遮荫与不遮荫比较,施N处理的,净光合率提高不显著,而施饼肥、磷、对照处理的,净光合率的提高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永平,即遮荫增加饼肥和磷肥效应,而降低N肥的效应。遮萌使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提高,差异极显著,而且叶绿素a/b比值降低;叶绿素总量提高的顺序是饼肥>磷肥>对用>氮肥。遮荫茶树处于较适宜的光、温下,光呼吸速率也较低,有利干光合产物的积累。此外,在冬季寒冷气候下,适度遮荫避免光抑制。遮荫茶树越冬叶在春茶萌发前后仍维持比较高的光合能力,对春茶生产有利。茶树遮荫视环境条件而定,茶树虽是耐阴植物,但光强仍是决定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只在强光、高温、低湿下,或寒冷地区,遮荫才有利于净光合生产,改善茶叶品质,是栽培中必要措施。而且与茶树品种和株型都有关系,适度遮荫是提高茶叶产量和绿茶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遮荫对肥力低的茶园增产效果显著。遮荫与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夏秋茶园应用遮阳网技术,茶多酚降低3一5%,水浸出物降低0.5~2.5个百分点,碳水化合物增加0.1一0.3%,咖啡碱含量较稳定。适宜的遮光度(小于50%)利于氨基酸的积累,一芽二叶氨基酸含量增加0.15%~0.32%。酚/氨比值降低1.24一1.77;、遮荫过度(遮光度大于50%)酚/氨比值虽然比对照低0.69一0.95,但氨基酸含量也比对照低0.09一0.18%,不利于提高绿茶品质。遮荫对不同品种茶鲜叶成份的影响对于氨基酸含量较高,而茶多酚含量较低的优良绿茶品种(如福顶大白茶),可明显提高氨基酸含量,茶多酚有所降低,其酚/氨比值显著降低;对于氨基酸含量较低而茶多酚含量较高的大叶类茶树品种(如黔媚502),虽然氨基酸增加不多,但茶多酚降低量较大,其酚/氨比值亦明显降低;对于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居中的中叶茶树品种(四川群体)因氨基酸增加、茶多酚降低有相同类似规律。遮荫对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香精油组成:beta-檀香醇和苯甲酸、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一顺-3一己烯醇以外,在香精油组成上,覆盖遮荫茶与露天茶无多大区别。香精油组成比例上,两者相差极为显著。露天茶的香精油组成中,具有青草气的5-10碳的脂肪醇、醛、酮、酸等化合物的含量比遮荫茶高,特别是异丁酸的含量极为突出。还有紫萝酮系化合物和芳香族及其酯类化合物也分别比简易草覆和大棚草覆高。遮荫茶的单萜烯类总量,尤其是其中的芳樟醇、橙花醇、香草醇、香叶醇及其环化后生成的萜品烯及醇比露天茶明显提高,大棚草覆提高1.39倍,简易草覆提高1.53倍。另外具有清新香气的己烯醇所生成的酯类提高1.37-144倍,具有浓郁花香的茉莉酮及其甲酯提高1.70-1.85倍,具有麝香草香味的百里香酚提高3.64-11.36倍,吡嗪类提高1.05-2.36倍,这些重要的芳香成分的明显提高,使遮荫茶的香气相应地明显高于露天条.在两种不同覆盖遮荫处理中,简易草覆茶含有较高的芳樟醇、醋酸苯甲醋、丁酸一顺-3一己烯酯,吡嗪类类等芳香物质。但大棚草覆茶含有较高的乙酸一顺一3一己烯酯,beta一檀香醇,高级脂肪酸的酯类,香豆素、硬酯醇等增香剂和定香剂而使其茶香高而持久.茶树群体生产力和光能利用茶树的经济产量主要决定于光合面积、光合能力、光合时间、光合产物的消耗和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茶树栽培及其物质生产的一切技术措施,都是从调节和改善光合性能,以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生物产量=光合生产-呼吸消耗光合生产=光合面积×光合能力×光合时间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即绿色面积,主要指叶面积,生产中常以叶面积系数(叶面积指数)来表示叶面积的变化。叶面积系数(leafareaindex,LAI)指作物的总叶面积和土地面积的比值,是衡量作物群体大小的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系数愈大,光合产物积累多,产量也愈高自然生长不同类型茶树,叶面积系数在1一4之间,而采摘茶树一般在1—6之间。叶面积系数与茶叶产量之间呈正相关(r=0.8087),壮龄茶树叶面积系数在3~4左右时产量较高。当叶面积系数达到5时,产量反而有下降趋势。(一)光合面积叶片与茎之间的夹角大小与遮荫面积有密切关系,可用S=sinα表示。当叶呈水平时,α=90°,sin90°=1,遮荫最重;如叶片较挺立,α<90°,sinα<1;当叶近直立,a近于0时,sinα也近于0,这说明遮荫度随叶挺立程度而减少,叶挺立能使叶片反射出来的光折向群体内部而被其它叶片吸收利用。叶片大且下垂的H型茶树,茶树具有小而半直立状叶片的称为E型,两类茶材群体中光能分布有很大差别。E型茶树使更多的阳光进入茶丛内部,有效叶面积系数较大。E型茶树叶片比H型茶树叶片温度要低,可以减少强光和高温的不利影响,光合作用较强,干物质生产率较高,在充足阳光下生长较好。(二)光合能力光合能力强弱,一般以光合速率或光合生产率为指标。茶树光合速率变化很大,不同品种茶树叶片光合速率也有很大差异。茶树叶片净光合率范围大致为3.6—30mgCO2dm-2h-1,少数茶树品种净光合率高于30。在全年中,以9—10月的日平均同化率最高,其它时间仅为最高时的30%一75%。在同一茶季、茶梢生育初期日同化率约为4mgCO2dm-2h-1,在生育中期至采摘前可达l4-20mgCO2dm-2h-1。光合能力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供给适宜的生态条件,可提高净光合率,增加茶叶产量。(三)光合时间:茶树叶片光合时间与叶片寿命及一日中有效光合时数有关。(四)光合产物消耗光合产物的消耗主要是呼吸梢耗,此外还有花、果生长消耗。全年呼吸消耗占光合产物总量的60%。此外,在正常的光、温条件下,光呼吸占总光合量的20%一25%,在强光、高温下,光呼吸占总光合量的50%。(五)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可以经济系数作为重要指标。经济产量按植株密度推算,每年亩产最高为1330kg(印度),最高达1600kg(东非)。茶树一年中的光合产物37t/ha,生物产量为14.6,而经济产量只占2.8t/ha,即经济产量只占光合总产量的7.56%,经济系数只有0.19左右。茶叶产量与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就是光合作用贮存的化学能与接受的太阳能之比。光能利用率很低(1.0-2.5%),茶叶增产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原因:光能漏射损失;光合表观量子需要量高为19.2-27.8;不良生态条件(如CO2不足、水分胁迫、过高或过低温度、养分不足、病害的影响)、光呼吸和呼吸消耗。提高茶树光能利用率(1)合理密植,改变株型,减少漏光损失,改善茶树的捕光性能(2)加强田问管理,合理灌溉、施肥,提供适宜的生态条件,提高净光合率;(3)降低呼吸消耗(4)减轻或消除光呼吸,提高RuBP羧化酶活性,(5)合理采摘与留叶等。茶树群体结构与调节茶树群体结构群体结构指群体的组成和方式,如株数、生育状况、排列方式等。群体与个体二者既统一又矛盾。具体指标应随茶树品种特性(植株高矮、叶片大小、着生角度)和条伴(地力、光照、水肥等)而变化。茶树群体光能利用率远大于单株,光饱和点高于个体。上层接收直射光,下层叶主要吸收漫射光和透射光,少量直射光。光照强度随叶面积系数大小及其透光情况而发生变化合适的最大叶面积系数必须能满足茶树对光的要求,以便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下层叶片接受的光用强度应在光补偿点以上,以补偿昼夜呼吸消耗而有余,使根保持正常营养和生命活动。当叶面积系数为1时,到达地面上的光为群体上面光强的一半左右;当叶面积数为5时,到达地面上光为群体上面光强的3%左右,最下层叶得到光补偿点(38umol/m2s-1)以上的光。因此,可以把叶面积系数5作为丰产茶园群体上限的参考指标。茶树群体结构的调节茶树群体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一种适应性表现,随着种植密度和水、肥和光照条件的变化,枝叶生长、分枝等的速度和方向也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通过群体结构的自动调节,使群体结构从不合理调节至更合理,保持群体结构的相对稳定性。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分枝减少,根系、枝叶以及单株重降低。群体与个体的关系,限制了茶树栽培不能过分密植。密植后,单株产量及叶面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密植增产只有因增加株数而增加群体生产力,大于因增加株数而减少的个体生产力的总和时才能实现。为缩短幼龄茶园时间和使初期能到较高的产量,可采用增加密度的办法。如规划成龄后的株距是45m,可在移栽时采用23cm的株距,在第5年后间去一株.这样株距仍为45cm,且又保证幼龄茶园的产量最高。在种植密度增加一定程度后,改变了环境,引起群体内部严重庇荫,光强度处于光补偿点以下,下部枝叶不能维持下去,都分枝叶或整株枯死,直至稳定到合适的群体结构,是一种“负反馈”。这是茶树种植过密时茶叶面积系数不再增加,产量不随密度增加而提高的原因。茶园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或人工系统,包括四个基本部分,即无机环境、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茶园生态系统:以人和茶树为中心纯茶园生态系统和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纯茶园生态系统:只种植茶树,没有人工间作、混作其它栽培植物的茶园。茶树,动物、微生物、1年生草本植物等与环境间的生态系统。对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自然条件的调节能力低,易遭到破坏。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人工群落,利用茶树耐荫特性,与不同高度冠层和根系深浅的植物,组成上、中、下三层或二层林冠或地被层的生态系统。《大观茶论》记载”植茶之地,崖必阳,圃必阴”和“今圃家植木以资茶之阴”[宋]赵汝砺《北苑别录》中提出“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则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理亦然也。”明代罗廪《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江苏“碧螺春”产地,依然保留着茶树植于杨梅、板栗等树下,组成复合森林生态系统。1953年:江苏梨-茶间作1959年:云南橡胶-茶我国茶园间作的主要模式1.茶一果间作在茶园内种植果树,如:茶一桃树(浙)、茶一葡萄(湘)、茶一称猴桃(浙、闽)、茶一梨(苏)、茶-袖(赣)、茶一柑桔(川)、茶一菠萝(粤、桂)、茶-荔枝(粤、琼)、茶一苹果(苏、豫)、茶一杨梅(苏、浙)等。2.茶一经济林间作在茶园内种植经济林(包括干果),如:茶一板栗(浙、皖)、茶一山核桃(浙)、茶一乌柏(浙、闽、皖、赣)、茶一橡胶(滇、粤、琼)、茶一八角树(广西)、茶一油桐(湘、鄂、赣)、茶一桂花(苏、浙)等。茶一用材林间作在茶园周围或茶园内种植树木作为茶园防护林或遮荫树,如:茶一杉树(浙、皖)、茶一泡桐(苏)、茶一樟树(滇)、茶一枪木(滇)、茶一铁刀木(滇)、茶一台湾相思(浙、闽)、茶一合欢(浙、闽、粤)等。茶一大田作物间作在幼龄茶园内种植具有固氮作用或经济效益较高的大田作物,以便改良土壤和早期取得效益。如:茶一花生、茶一豆类、茶一黄花菜、茶一绿肥等。5.茶一药(材)间作如茶一千年健(滇)等。茶园复合生态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茶园的整体效益(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生态位配置时,垂直结构可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组分)的生态位,如乔一灌或灌一草两层结构和乔一灌一草三层结构。两层结构是上层为乔木,下层为茶树(指灌木型茶树,下同);或上层为茶树,下层为草本植物(绿肥作物等)。三层结构是上层为乔木,中层为茶树,下层为草本植物。水平结构配置时,乔木树不能太密或太稀,避免树冠重叠过多或过少,以免造成过分遮荫或漏光。乔木树密度的确定,应根据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如喜光耐阴性)、整体效益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土壤等)而定。复合茶园生态系统功能与效益1.生态效益(1)改变光的性质和强度。以散射辐射比例大幅增加春季达到65-80%,夏、秋季达到45-60%。(2)减小温度日较差。风速小于纯茶茶园10-30%;年变幅度和日变幅较稳定。茶园内的日最高温度降低,最低温度升高,温度日较差减小。(3)提高空气湿度茶一林间作后,复合系统内蒸腾作用增强,茶树上部有林木覆盖,近地面的水汽不易向空中逸散,因此,茶树周围的空气湿度较大。提高2-10%。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增加。(4)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以茶树为主的多物种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生态系统,根系多层分布,可加速土壤水分、养分的物质循环。系统内落叶多,可减少土壤流失,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由于系统内物种多,营养级多,能量流和物质流比较复杂,如茶园内的害虫可被益虫取食,害虫和益虫又被益鸟取食,益虫和益鸟制约害虫发生,从而使茶园内害虫减少,茶树病虫害减轻。2、经济效益(1)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是多物种的生态系统,除能获得茶叶产品外,还有其他物种的产品,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产出。(3)抑制开花结果,促进营养生长。茶树花芽形成在6-8月份,这时正值阳光强烈,茶树每天受直射光的照射达10小时以上,十分有利花芽形成。林茶间作,直射光减少,花芽形成也少。(2)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间作的复合生态系统中,由于小气候与土壤条件有所改善,自然灾害减轻,光质向有利方向转化,农药与化肥施用量减少,有利于茶叶产量与品质的提高。生态系统的调控茶园复合生态系统形成后,不同时期间作的物种与茶树的利害关系是不同的,一般在前期,间作物种对茶树影响不大,利害不明显。间作中期,间作物种能形成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对茶树有利。间作后期,由于间作物种形成了大的树冠,对茶树遮荫过多,产生“胁地”,对茶树生育有害。为此,必须采取相应人工措施,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控,使茶园生态环境向有利于茶树生育的方向转化。1乔木树种的选择与配置用于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第1层乔木树种应具备以下条件:①适生条件(如气候、土壤等)与茶树基本一致、适应性强、生长快;②与茶树共生互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期铜矿产品购销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体育用品单位广告投放合同范本3篇
- 我爸爸课程设计
- 早教水果蔬菜课程设计
- 医学电子学实验课程设计
-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培优专练专题19 方程思想在压轴题中的应用(原卷版)
-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 2024年绿色建筑消防设施安装与报验全权委托合同3篇
- 2024年农业保险配套农田租赁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版国内道路货物承运协议版B版
- 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点
- 个人自检自查报告范文
- 食品买卖合同范本
- 期末素养质量检测卷(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质控竞聘课件
- 2024年房地产开发商与承建商之间的工程承包合同
-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家长会-家校同频共话成长 课件
- 语文-句子成分划分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班组安全争先创优竞赛活动考核细则表
- 2024-2030年中国眼视光行业现状态势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附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