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南京林业大学主讲教师:郭岩辉Tel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近百年来,人类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进步的同时,周围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空气污染、河流变色、生态破坏、资源锐减、水土流失、耕地日少、噪声污染、饮用水质的不断恶化等等。
和平与发展问题是新世纪的主题
我们人类怎样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绪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972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标志着世界范围内对环境问题反思的正式开始;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则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概念;
1997年,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环境发展会议和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则标志着国际环境运动时代的真正到来。
绪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此宏观背景之下,我们首先应该充分提高全民对环境、环境问题、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其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经济之所以能够稳定发展是依赖于生态环境的支撑。所以人类必须要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靠科学技术
二靠政策和法律三靠全民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全新理念的形成
如何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绪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唐孝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教材课件下载地址:2252104715@;密码:122gyh绪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郎铁柱等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教材曲格平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绪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参考教材陈新夏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
徐顺清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绪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参考教材贾振邦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孙儒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课程大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篇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第二篇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三篇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伦理观第四篇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第五篇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大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一篇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第三章人口与资源第一章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本章内容和重点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本章重点1.环境的定义和分类.
2.人类的生产活动给地球各圈层带来的影响.
3.大气圈的分层.
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Environment)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称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主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的法律定义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的特性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4、潜在性5、持续反应性6、放大性五、环境的功能特性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内外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和交换。由于人类环境存在连续不断的、巨大和高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表现出其对人类活动的干扰与压力,具有不容忽视的特性:1.整体性
2.有限性
3.不可逆性
4.隐显性
5.持续反应性
6.灾害放大性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或任一个系统,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环境的稳定性有限、资源有限,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有限,或对污染物质的自净能力有限。三个概念:(1)环境本底值(environmentalbackgroundvalue):环境在未受到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环境中化学元素及物质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2)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capacity):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3)环境自净(environmentalself-purification):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使环境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环境的这种作用即环境自净。人类的环境系统在其运转过程中,存在两个过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后一过程是可逆的,但前一过程不可逆,因此根据热力学理论,整个过程是不可逆的。除了事故性的污染与破坏可直观其后果外,日常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对人们的影响,其后果的显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环境对其遭受的污染和破坏,具有持续反应特性。实践证明,某方面不引人注目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经过环境的作用以后,其危害性或灾害性,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会明显放大。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根据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制约大小以及关系远近的不同,可将环境分为:
环境的分类宇宙环境社会环境(聚落环境)地球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宇宙环境银河系正面和侧面图
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宇宙环境是人类环境的极限,也是人类能够发展的最宏观的制约条件。宇宙环境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和机构等。
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环境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从太空中看到的被大气所包围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美国“阿波罗17号”宇航员1972年登陆月球的施密特说:站在月球上远眺38万公里外的地球,就像在看一个悬挂在太空中的一碰就碎的蓝色水晶球,她有种神奇和伟大的力量,在我眼里,地球是茫茫太空里的一个完整的天体。地球环境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
地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的总和,空气、阳光、水、土壤、矿物、岩石和生物,这些要素是以一种圈层结构存在的。
大气圈地球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岩石圈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演化史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火球外包围着原始的大气,主要由H2、CH4、NH3和水蒸气组成——最原始的大气圈。
46亿年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演化史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地球上出现了水,水分的蒸发和降雨,降低了地表的温度,产生了河流、湖泊和海洋,为地球生命的出现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38亿年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演化史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生命起源于海洋,处于海洋水层的保护之下。早起细菌通过发酵取得能量,并在生命过程中产生CO2,逐渐改变原始大气的组分。38-20亿年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演化史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地球上开始了光合作用,更为进化的细菌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大气圈中首次出现了氧气,大气的组成逐渐改变。20亿年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演化史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含氧的大气圈形成。O2的出现使大气圈向含有CO2、H2O、O3的氧化性大气转化。O3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保护地球的臭氧层,为更高等的海洋生物进化和生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16亿年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演化史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出现了原始的真核细胞12亿年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演化史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5亿年前
出现了海洋无脊椎动物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演化史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4.5亿年前
在温暖湿润的河口地带,一种叫顶囊蕨的植物开始登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演化史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2亿年前
出现了哺乳动物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命演化史第一节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生物的出现,将大气圈中大量的CO2转移到岩石圈中,形成大量的碳酸类岩石,不仅改变了岩石圈的组成,而且生物与岩石风化相互作用,在地表形成土壤。可见,土壤圈的形成是与生物圈息息相关、互相促进的。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人类
人类在活动中,与地球各圈层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与大气圈1、大气圈的定义和结构
大气圈是地球表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特征,将大气圈分为: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气圈的结构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气圈的结构——对流层对流层的特点:
1、位于大气圈的最下层,平均厚度为12km,是大气圈中最活跃的一层;
2、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递减率-6.5℃/km;
3、对人类影响最大,雷电、雪雨、云雾、霜、雹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大气污染也发生在此层。
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气圈的结构——平流层平流层的特点:
1、位于对流层顶至大约50km的高度,也叫同温层;
2、其下部有一明显的稳定层,温度基本不随高度而变化;稳定层以上,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地表辐射影响的减少和氧及臭氧对太阳辐射吸收加热导致的;
3、由于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平流层中无云雨等天气现象。
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气圈的结构——中间层中间层的特点:
1、位于平流层顶至大约80km的高度;
2、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到中间层顶达到最低值,是大气圈中最冷的一层;
3、虽然水汽浓度极低,但由于对流运动的发展,在某些条件下能出现夜光云。
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气圈的结构——热成层热成层的特点:
1、位于中间层顶以上,又称暖层、增温层、电离层;
2、温度随高度增加急剧上升,到约1000km高度时,白天温度可达1000-1750K;
3、该层中空气分子在各种射线作用下大都发生电离,成为原子、离子和自由电子。
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气圈的结构——逸散层逸散层的特点:
1、位于热成层之上,也称外大气层,是大气圈的最外层;
2、大气极其稀薄,地心引力微弱,大气质点间鲜有碰撞。有些运动速度较快的质点完全摆脱地心引力而逸入宇宙空间。
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与水圈总水量分布淡水量分布海水97.3冰盖、冰川77.2淡水2.7地下水、土壤水22.4湖泊、沼泽0.35大气0.04河流0.01地球上水量分布数据不足1%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全球总水量13.9亿km3,淡水仅为0.36亿km3,真正可用淡水资源不足世界贮水量的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与水圈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与水圈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与水圈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与土壤圈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供植物生长与繁殖的疏松表层。除了江河湖海等水体和两极冰川覆盖的地区以外,几乎都有土壤存在。
土壤的厚度由几厘米至几米不等。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些土壤的厚度可能达几十米。
土壤是由岩石演化而来,并覆盖在岩石的表面,它与岩石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具有肥力。
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与土壤圈荒漠化水土流失水涝
盐渍化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与岩石圈化石燃料矿物原料
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岩石圈是人类所有能源的储藏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与岩石圈煤石油化学工业原料生物质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上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长期使用薪材、木炭、秸秆等生物质燃料,进入20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然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石油被大幅度的开采,“石油时代”到来。化石燃料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矿物资源,随着人类开发能力的增强而不断满足人类的需求,人类利用矿物原料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与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的环境的总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从海平面以下10
km到海平面以上9
km的范围。
在一些极端的环境下,比如大气圈上层,干旱的沙漠、严寒或酷热的环境,因为新陈代谢过程很难维持,所以人类以及绝大部分生物并不能生存。但仍可以找到真菌的孢子,相对于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生物圈,这些休眠形式的环境称为“副生物圈”。
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如果我们能变魔术,把地球迄今的历史压缩为一年的话,那么最初8个月,根本没有生物存在,接着2个月是原始生活的时代,哺乳动物则在12月的第二个星期才出现。至于人类,则是在12月31日晚间11点45分才在地球上出现的。人类有历史记载的这段岁月,只是这一年的最后60秒罢了。
理查·卡林顿《地球史入门》
人类与生物圈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物圈二号”植物,甚至还有森林、湖泊河流和海洋。1991年,8个人被送进“生物圈二号”,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人类与生物圈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1991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的“生物圈二号”实验。“生物圈二号”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生态系统,位于美国亚利桑拿州,大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小。从外观看,它很像科幻片里建在月球上的空间站。依照设计,这个封闭生态系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有土壤、水、空气与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物圈二号”
但18个月之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氧气浓度从21%降至14%,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输入氧气加以补救也无济于事;原有的25种小动物,19种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植物也无法繁殖。事后的研究发现:细菌在分解土壤中大量有机质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氧气;而细菌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作用,被“生物圈二号”的混凝土墙所吸收,又打破了循环。
1996年1月1日,哥伦比亚大学接管了“生物圈2号”。9月,由数名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对实验进行了总结,他们认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一样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同时,哥伦比亚大学加强了对实验的研究力度。实验的内容有所扩大,从2000年开始,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分分秒秒地记录叶片的生长情况,以得到图片合成影像以便确定植物和生长过程。实验还增加了学生实验内容。实验还要进行10-20年,以便有充足时间观察“生物圈二号”内的野生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人类与生物圈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本章内容和重点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生态平衡及其破坏本章重点1.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
2.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
3.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4.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866年,德国的动物学家haeckel首次为生态学(ecology)下了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1966年,生态学家smith根据希腊文中“eco-”代表生活之地,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生活之地相互关系的科学,又可称为环境生物学(evironmentalbiology)。
生态学的定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的定义著名美国生态学家E·odum(著作《生态学基础》,1971)提出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是研究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宏观生物学。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的发展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与诸多学科发生交叉,产生很多边缘学科…….
社会生态学——把人类社会中方方面面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来进行研究。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生态系统(Ecosystem)——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种的生物的总和。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形成的一个功能整体。
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2)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3)是一种动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种群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群落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非生物组分生态系统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因素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绿色植物、蓝绿藻和某些细菌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寄生动物等)生物组分指分解动物残体、粪便和各种有机物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蚯蚓和秃鹰等食腐动物等包括水、氮、氧、二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盐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和土壤腐质等包括温度、湿度、风和降水等,来自宇宙的太阳辐射也归入此类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产者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消费者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分解者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根据地理条件不同)水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高山生态系统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淡水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荒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山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
各种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食物网——众多食物连相互交叉,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食物链食物链捕食食物链碎屑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以死的生物或腐屑为起点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营养级营养级——
食物链某个环节上一切生物种的总和。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1/10定律——能量通过营养级在食物网中流动时,其转移效率是非常低的。下面营养级所储存的能量只有大约1/10能够被其上一营养级所利用。其余大部分能量被消耗在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上,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这在生态学上被称作1/10定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非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能量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光合作用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是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唯一有效途径
总反应式:6CO2+6H2OC6H12O6+6O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都是按照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进行的。能量流动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的流动总是从集中到分散,从能量高向能量低的方向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能量成为无用能被释放出去。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命必须的元素约24种:物质循环碳、氮、氧、氢、钙、硫、磷、钠、钾、氯、镁、铁、碘、铜、锰、锌、钴、铬、锡、钼、氟、硅、硒、钒
99%以上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关键元素”或“能量元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物质循环—碳循环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物质循环—氮循环大气氮进入生物有机体的主要途径:
①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细菌、藻类等)②工业固氮(合成氨)③岩浆固氮(火山活动)④大气固氮(闪电、宇宙线作用)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物质循环—水循环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物质循环—硫循环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物质循环—磷循环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信息传递物理信息信息传递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极狐与北极兔据科学家们观察,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是以北极兔为食的。北极狐一胎可以怀单胎也可以怀双胎,而这取决于北极兔的多少。北极兔的数量多,怀双胎;北极兔的数量少,怀单胎。这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难道是北极兔告诉北极狐自己的数量吗?显然不可能,这只是生态系统中某些物理、化学等信息在起作用。信息传递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渡渡鸟与大栌榄树
第二节生态平衡及破坏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1、自然因素第二节生态平衡及破坏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2、人为因素第二节生态平衡及破坏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生态学第二定律: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可称为相互联系定律。生态学第三定律: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该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生态学三大定律(美国环境学家G.T.Miller)第二节生态平衡及破坏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本章内容和重点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第二节中国人口发展情况本章重点1.自然增长率的定义.
2.世界人口发展情况.
3.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第三节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第三章人口与资源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的定义人口与人口过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口与人口过程
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在空间上发生分布和密度的改变)人口社会结构的改变(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和行业结构等)
人口过程反映了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口与人口过程出生率——死亡率——一年内,每一千人中新生儿的人数。一年内,每一千人中死亡的人数。
反映人口过程的自然变动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口与人口过程指数增长——倍增期——在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以固定的百分率增长
。在固定增长率下,人口增长一倍所需的时间。
反映人口过程、人口增长规律的指标还有指数增长、倍增期。
Td=0.7/rTd:倍增期r:年增长率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生态足迹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发展趋势世界人口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人类诞生以来—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总数很少,每200km2少于1人,平均每千年增长20‰。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人口1600年达到5亿,1800年人口达10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爆炸,300年来人口增加了10倍。现代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现象。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一)世界人口发展历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世界人口分布图
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意大利
美国东部、加拿大东南部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中国东部、朝鲜、日本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二)增长特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二)增长特点1、随经济的发展而有所不同近1000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每年平均人口增长率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人口结构划分的标准老年型人口结构年轻型人口结构成年型人口结构少年儿童系数
>40%30%-40%<30%年龄中值
>30岁>7%老年人口系数
<4%4%-7%<20岁20-30岁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二)增长特点2、年龄结构两极分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年龄结构两极分化
发达国家面临着人口老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年轻型人口偏多。有生育能力的人多,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今后的人口还要持续增长。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口正在老化,年龄中值(年龄中值就是年龄平均值)从1950年的22.9岁增加到1985年的23.3岁,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30岁。
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二)增长特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健康状况有所不同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二)增长特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健康状况有所不同饥饿的苏丹
——凯文·卡特
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二)增长特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近些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达到惊人的程度。据统计,1950~1980年,世界城市人口由6.98亿增加到18.7亿,从占总人口的28.1%增加到42.2%。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增加得更快。195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4%,到1980年上升到82.7%。同时,英国由77.9%上升到88.3%,法国由55.4%上升到78.3%,日本由35.8%上升到63.3%,中国由11.0%上升到29.37%。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二)增长特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二)增长特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世界人口预测按目前的年龄结构和增长率,联合国人口司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为82亿,也可能达到91.8亿。联合国的同期预测指出,世界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为100年后的2110年,那时世界人口可能徘徊在105.8亿上下。欧美发达国家在2062年以前进入人口静止状态;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最快也需在21世纪末才会实现人口零增长,并且它们的人口总数占世界的85.9%。另据联合国及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1世纪末至22世纪初世界人口才能达到稳定值,其低值为72亿,高值为149亿。第一节世界人口发展情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在很早以前就居世界各国之首。在1760年为2亿,140年后(即1900年)为4亿,相隔54年后的1954年为6亿,再相隔15年后的1969年为8亿,1981年已达到10亿,1990年7月我国大陆人口达11.34亿,1995年底我国人口达12.1亿,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大陆人口达到12.9亿人,2009年人口达到13.2亿。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到下世纪中叶达15-16亿。这时中国才可渡过人口的高峰期,实现人口零增长。第二节中国人口发展状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发展特点1、人口增长速度快时期高峰期(1949-1957)低谷期(1958-1961)高峰期(1962-1973)下降稳定期(1974-1984)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22.44.625.613.9第二节中国人口发展状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分布不均衡著名的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人口颁布的特点,提出“黑河-腾冲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该线东南一侧包括台湾省在内总面积411.7平方公里,只占全国42.9%,人口总数却达到10.94亿人,占当时全国总人数的94.3%;而西北一侧面积占57.1%,人口仅0.66亿人,占全国5.7%。东南半壁的平均人口密度为265.7人/平方公里,西北半壁仅为11.6人/平方公里,相差22倍。
中国人口发展特点第二节中国人口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连锁酒店改造项目合同
- 纪念馆浮雕施工合同
- 居民楼屋顶防水改造合同
- 地铁站彩绘施工合同
- 医疗器械采购投标记录
- 正式兼职合同范例
- 历史建筑修复变形缝施工合同
- 城市扩建人工费合同
- 风能发电招投标合同审查技巧
- 餐饮业油烟管道安装合同模板
- 韩文那些事儿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嘉兴学院
- 江苏省建筑和装饰工程的计价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 余华《活着》读书分享课件ppt
- 2023年国家电投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YY/T 0471.5-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5部分:阻菌性
- GB/T 5095.7-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7部分:机械操作试验和密封性试验
- GB/T 4354-2008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
- GB/T 37439-2019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 GB/T 18723-2002印刷技术用黏性仪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黏性
- 药品供应目录(人民医院药品名分类汇总表)
- CAK6136V车床面板操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