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2101.2-2009《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2部分:蚜虫》是中国国家标准之一,专门针对棉花对蚜虫的抵抗能力进行评价的技术指导文件。该标准旨在提供一套科学、统一的方法来评估不同棉花品种或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以及实验室环境中对于蚜虫侵害的抵抗水平。
根据此标准,首先明确了评价对象为各种类型的棉花种植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商业品种、育种系等。评价方法主要分为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两大类。田间调查侧重于观察并记录棉株上蚜虫的数量及其分布情况;而室内测定则通过特定实验设计来量化棉株对蚜虫侵袭的具体反应程度,比如利用接虫法观察一定时间内蚜虫在植株上的存活率及繁殖情况。
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比性,标准还详细规定了试验地的选择要求(如地理位置、土壤类型)、试验时间安排、样品采集与处理方式等内容。此外,也提供了如何计算抗性指数以及如何基于这些指数将测试材料划分为不同抗性等级的标准流程。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强调了重复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并建议采用多次独立重复试验以提高结果可靠性。同时,考虑到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最终结论,标准指出应尽量控制非生物因子(如温度、湿度)保持一致,确保试验条件的一致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9-10-30 颁布
- 2009-12-01 实施
文档简介
犐犆犛65.020
犅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22101.2—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2部分:蚜虫
犜犲犮犺狀犻犮犪犾狊狆犲犮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犳狅狉犲狏犪犾狌犪狋犻狀犵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狅犳
犮狅狋狋狅狀狋狅犱犻狊犲犪狊犲犪狀犱犻狀狊犲犮狋狆犲狊狋狊—
犘犪狉狋2:犆狅狋狋狅狀犪狆犺犻犱
20091030发布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书
犌犅/犜22101.2—2009
前言
GB/T22101《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1部分:棉铃虫;
———第2部分:蚜虫;
———第3部分:红铃虫;
———第4部分:枯萎病;
———第5部分:黄萎病。
本部分是GB/T22101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永军、王武刚、吴孔明、郭荣。
Ⅰ
书
犌犅/犜22101.2—2009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2部分:蚜虫
1范围
GB/T22101的本部分规定了棉花抗棉蚜性鉴定方法和抗棉蚜性评价标准。
本部分适用于棉花抗棉蚜性鉴定和抗棉蚜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210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4407.1经济作物种子第1部分:纤维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2101的本部分。
3.1
苗蚜狊狆狉犻狀犵狋狔狆犲犮狅狋狋狅狀犪狆犺犻犱
在棉苗出土至现蕾阶段发生为害的棉蚜。
3.2
伏蚜狊狌犿犿犲狉狋狔狆犲犮狅狋狋狅狀犪狆犺犻犱
在伏天高温条件下快速增殖而形成的棉蚜群体。体型小、色黄、耐高温,具有繁殖速度快、暴发危害
性大等特点。
3.3
对照品种犮狅狋狋狅狀狏犪狉犻犲狋狔犳狅狉犮狅狀狋狉狅犾
用于控制整个评价过程的指示性品种,设非洲E40为抗性对照品种。
4鉴定方法
4.1鉴定方式
利用田间自然发生的棉蚜虫源,通过调查鉴定材料的蚜害级别,比较鉴定材料的蚜害指数与对照品
种的蚜害指数,评价不同鉴定材料对苗蚜和伏蚜的抗蚜性程度。
4.2田间设计
选择历年棉蚜发生较重的田块,分小区种植,小区面积33.6m2左右,不设重复。每小区种植6行,
行长8m,行距0.7m~0.8m,株距26cm。
4.3对照品种设置
非洲E40为对照品种,每20个鉴定材料种植一组对照。
上述棉花种子质量应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