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海峡两岸的交往》1_第1页
13《海峡两岸的交往》1_第2页
13《海峡两岸的交往》1_第3页
13《海峡两岸的交往》1_第4页
13《海峡两岸的交往》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形成始末?1、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3、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

同根源卫温赴夷洲隋通流求岛元设巡检司成功收台湾清置台湾府本是同根源自古皆中华党和政府提出的对台方针和政策时间政策新中国成立初5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后

武装解放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八项主张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毛泽东用史实说明海峡两岸是怎样由僵局到缓和再到密切交往的一、历史性转折:

1、1979年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妈祖的炮击,中央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2、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二、进一步发展:

1、1990年海基会,1991海协会成立

2、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汪辜会谈: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4、1995年江泽民的八项主张:三、日益密切的交往从政治会谈、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列举史实来说明政治会谈:2005、4、29日,胡锦涛会见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实现了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的历史性握手。经济合作:2004年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会在南昌举行。大量台商到大陆投资;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大三通。两岸经济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民间交往:大量台胞到大陆探亲文化交流:两岸大学生辩论会,大量台湾影视剧的演播,明星的演唱会。2005年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加强大三通:是实现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简称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大三通开辟两岸直达邮路、直达电路,可以满足民众需求,节省经转费用,提高各类邮电服务质量;两岸直接航行,为两岸民众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扩大人员往来与两岸经济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骨肉情深两岸为支持申奥长跑两岸宗教交流

第十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2011年7月21日在福州开赛。

2002年开始举行,第一届在闽台两地,2003年扩大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如此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1、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血脉相连,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3、海基会、海协会以及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4、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动脑筋

议一议:

目前解决台湾问题存在哪些阻碍?1、“台独”分子的阻挠2、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1、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3、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4、两岸同根同祖,血浓于水5、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当代中学生应当做出哪些贡献?(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谴责“台独”行径,坚决同“台独”分子作斗争(3)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强大和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力量。课堂练习:一、填空:1、目前我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坚持——-原则。二、单项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决定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A.一国两制

B.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武力解放台湾

D.“三不”政策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三不”是指

)①不接触

②不谈判

③不妥协

④不合作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一个中国

B.两种制度

C.和平谈判

D.互补互利4、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A.“三不”政策

B.海协会决议

C.海基会决议

D.江泽民的八项主张5、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D、双方领导人一适当身份互访6、下列将“加强两岸经济关系,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的是()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九二共识”C.汪辜会谈D.江泽民的八项主张(1)坚持一个中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