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专毕业生公司级安全教育1_第1页
大中专毕业生公司级安全教育1_第2页
大中专毕业生公司级安全教育1_第3页
大中专毕业生公司级安全教育1_第4页
大中专毕业生公司级安全教育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中专毕业生公司级安全教育

教案

课时:四学时授课目的:告知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授课内容:一、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简介

(一)名词术语1、安全和危险:安全和危险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是指不会发生损失或伤害的一种状态。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危险则意味着不安全,通常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如,在生产过程中,导致灾害性事故的原因有人的误判断、误操作、违章作业,设备缺陷,安全装置失灵,防护器具故障,作业方法及作业环境不良等,所有这些又涉及到设计、施工、操作、维修、储存、运输以及经营管理等许多方面。因此,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观察、分析,并采取综合方法消除危险,才能达到安全的目的。

2、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换句话说: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件的发生可能造成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损失。对于没有造成职业病、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称之为“未遂事件”。因此,事件包括事故事件和未遂事件。事故是由危险因素导致的,导致人员伤亡、职业病及各种财产损失的事件都属于事故。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因素等造成的。

3、风险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风险大小用风险率(R)来衡量。即风险率等于事故发生的概率(P)与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的乘积。R=PS。

4、安全生产那么什么是安全生产呢?是指企事业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即是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5、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三同时”与“五同时”(1)“三同时“:指凡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含引进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验收使用。主要强调的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硬件条件,既本质安全条件,目的是消除环境不安全状态。(2)“五同时”:

指企业生产(经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明确安全与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将安全与生产的产量(进度)一起抓,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主要强调的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软件因素,即管理者的职责和工作要求,规范的是管理者行为,目的是消除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管理缺陷和人的不安全因素。

6、“三违“现象“三违”是指企业职工、管理人员在生产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在我们企业的事故调查记录中,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三违”造成的。可以说:“三违”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大敌,是引发事故的罪魁祸首。对“三违”现象加以剖析,目的就是找出其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从而确保企业生产安全。

(二)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很早(1959年周总理提出,1987年正式明确)就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几十年来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对于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和摆布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市场化的进程,生产者经营活动的集中度、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伤害,远不局限于生产经营单位。面对安全生产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并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更加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家宝总理在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党的安全方针中增加“综合治理”四个字,这绝不仅仅是字数的简单增加,而是对安全生产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进一步完善。在这个方针中,“安全第一”主要是从指导思想上讲的,就是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上,不能重生产、轻安全:“预防为主”主要是从安全工作的重心上讲,就是要着眼于事前防范,以预防为主,把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综合治理“主要从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上讲的,就是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管齐下,从根本上治理和消除隐患。隐患不除,永无宁日,这12个字,相互联系,互为制约,构成统一的整体,从而使党的安全方针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具有操作性。国家正在组织力量对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进行修订,这12字安全方针必将写入法律文本。二、为什么要对大家进行岗前教育(一)、三级安全教育探源三级安全教育是大连化学厂(现大连化学工业公司)首创的一套对新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1950年大连化学厂开始修复工作,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再加上思想麻痹,事故不断发生。同年5月,该厂成立了安全技术科,随后建立安全教育室,将一般安全常识和本厂的事故画成13副漫画。新工人进厂必须先在安全教育室观看事故漫画后再到作业现场。1951年6月大连化学厂修复后正式开始生产,因设备陈旧,工人大部分是从外地调来或从农村新招来的,整个职工队伍的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安全技能,加上化工生产比较复杂,生产过程中存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等各种工艺条件,原料和产品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等特点,因此经常发生事故。特别是从农村新招来的工人,对厂里的一切设备都感到新奇,什么都想试一试、动一动。如、有个新工人看见220伏电线头脱开了、就想用手把它装上,幸好被老工人发现后及时制止,而未酿成触电事故。当时因新工人缺乏技术知识和一般安全常识而发生的事故占绝大多数。(所以、公司安全教育要从宏观的角度告知危险因素和安全常识)。在这种情况下,如不想法提高新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素质,就会严重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工人的身心安全。于是采取了两项措施:1952年初,车间设立了脱产专职安全员,新工人在厂安全技术科接受教育分到车间由车间专职安全员进行一次教育,这样可使新工人进一步全面了解车间的特点和安全规程等。与此同时,该厂就在车间里以党员为核心发起包教运动,并在1952年5月采用包教合同的形式把包教制度固定下来(班组级教育或师带徒岗位安全教育)。到1953年元月,大连化学厂就形成了层次清晰、责任明确、方法可行、内容切实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1953年8月,劳动部协同有关方面总结了大连化学厂对新工人实行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向全国工矿企业推广。1954年8月,劳动部在总结这一安全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多家企业的做法,经政务院(即现在的国务院)财经委员会批准,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教育的决定》,该决定共八条,其中第三条规定:“对新工人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等,班组教育应采取包教包学的方法进行),在考试合格后方准独立操作”。(二)、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有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今天在这里与大家进行的是公司级安全教育,可以理解为厂(矿)级安全教育,大家过段时间要分到下属的基层单位进行岗位锻炼,到时基层单位对你们还要进行安全教育。因为,我们矿业总公司生产区域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5.5公里。总面积约85平方公里,三个矿的地理、地质条件、开采深度、工艺条件存在差异,因而其存在不同危险因素,从法律的角度有责任向大家告知特定区域内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虽然采掘行业存在丛多的危险因素,但归纳起来对于我们非煤矿山不外乎是十个方面。以下将一一告知。谈风险和安全必须结合具体的工艺过程,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

1、爆破作业:爆破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爆破震动、爆破冲击波、爆破飞石、拒爆、早爆,使用起爆器起爆一般不发生迟爆现象。井下炸药库以及火工产品的领取和运输过程。要规避上述危险因素我们在规程中作了详细规定。发爆器爆破作业安全规程(修订稿)1、作业过程检查确认内容1、1、对起爆器具的确认1、1、1、对发爆器进行充电试验,数秒钟后若起爆指示灯闪示红灯则表明起爆器完好。1、1、2、将起爆针与发爆器连接进行摸拟起爆,若起爆针能发出“啪”声且针端发出红光,则表明起爆针能正常工作。1、1、3、对传爆导线进行确认,传爆导线不得有破损、裸露。将传爆导线的前端(靠近掌子面的一端)短接,另一端与发爆器的测试装置进行搭接,若测试灯有红灯闪烁,则表明传爆导线能正常工作。1、2、:起爆前的确认1、2、1检查作业面的机具、设施是否撤离到安全地带。1、2、2作业面所有人员必须撤到安全地带,同时通知相邻作业面的人员也必须撤到安全地带。当确认所有人员都撤到安全地带后方可进行起爆前的连线工作。2、、传爆导线敷设规定2、1、传爆导线采用铜芯两芯电缆或铜芯胶质线。2、1、2传爆导线敷设可采用移动式和固定式。2、1、2、1对于爆破作业工作量较小的作业面采用移动式敷设,每次爆破后有序地将其盘卷并置于安全地带。2、1、2、2对于爆破作业量较大的作业面采用固定式敷设,传爆导线敷设于风水管线对帮,即不能与风、水管、电源线处于巷道同一侧,牢固悬挂于巷道小R处。3、传爆导线与发爆器连接的规定3、1、与发爆器连接的导线端部线头只有在发爆时才能打开,每次起爆后必须立即将两股铜芯纽连。若不及时纽连则按重大违章行为论处。3、2、只有当所有起爆前的确认工作到位后,方能将起爆针插入起爆管脚线。4、发爆距离及地点4、1、直道作业面的发爆距离必须大于200米;弯道作业面的发爆距离必须大于150米。4、2、所有发爆地点均为机具硐室。无机具硐室的作业面则必须选择在分层石门处。4、3、杜绝直线发爆。4、4、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5、现场管理规定5、1、必须使用铜芯电源线作传爆导线实施起爆,严禁窜连非电管代替传爆导线。5、2、爆破作业过程必须由持证炮工组织实施,起爆器具由其负责管理。任何人员不得擅自携带起爆器具,更不能实施起爆作业。6、其他6、1、未尽事宜按原“爆破作业规程”执行。

2、通风、除尘(井下通风条件)通风除尘不当将导致中毒、窒息事故和职业危害:其主要危害因素来源于放炮后产生的炮烟和粉尘;大型无轨设备、车辆运行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不适宜人体的井下温度条件。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第6.4.1.1规定:井下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应不低于20%,二氧化碳应不高于0.5%。理论依据:南、北纬45度范围内,清晨空气的含氧量为20.93%,此时人们感觉最舒服。低于18%为缺氧状态。要规避这类风险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井下机械通风,让井下风流有序流动起来,让地表新鲜风不断置换井下各种污风,保证井下空气质量。

3、地压活动地压活动的危害因素有:井巷变形、采掘作业面片帮、冒落、采空区大规模垮塌(人为地震)、地表陡岩和危岩体稳定性受破坏。通过对建矿52年来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70%的事故是采掘作业场所片帮、冒顶酿就。

4、电气设备或设施电气设备或设施的危害因素有:设备设施长时间过负荷运行导致内部绝缘损坏而产生火灾、爆炸事件;电击危害、机械伤害、高压设备故障。在这方面主要是触电事故。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为42伏、36伏、24伏、12伏、6伏五个等级。理论依据:人体电阻下限为1700欧姆,同时根据科学测定,1秒时间内通过人体的电流(I)等于或小于30MA时,对人体基本无损伤(交流)。于是就有U=IR=0.03×1700=51伏。考虑井下潮湿和其他人体因素故规定井下安全电压为36伏。

5、坠落溜井口、登高作业(操作)平台、皮带廊道、充填法采空场的上分层联络石门这些都是产生坠落的危险因素和条件。要预防这类危险同常采取的做法是系安全带进行登高作业。为了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域而设置围栏或栅栏。在《金属非金属矿山规程》中规定栅栏的高度不得低于1.5米,这个参数的理论依据之一是源于建筑设计规范,女儿墙高度为1.0—1.2米;2005年我国人口统计时,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是1.697米,按黄金分割率计算人体下身的高度为1.0182米。

6、胶带运输的危险和风险

A、人的因素:胶带运行过程中拣选物料、处理故障;人员疲劳失误、拌滑跌倒、长发和衣物未扎;违章跨越和乘坐;操作人员精力不集中。

B、物的因素:防护装置和信号装置失效、设计不合理未实现本质安全。

7、车辆、无轨设备及相关机械的危险和风险

A、车辆、无轨设备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失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