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通论第1章_第1页
文学通论第1章_第2页
文学通论第1章_第3页
文学通论第1章_第4页
文学通论第1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通论第一章温柔敦厚:儒家诗教传统温柔敦厚的提出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侄子戴圣选编。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称为《小戴礼记》,汉末郑玄为《小戴礼记》作注,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的解释是:“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温柔敦厚的内涵

温柔敦厚有两层涵义:其一,是对作者写作态度和作品思想内容的要求。

孔子赞赏《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正因为它表达的无论是乐情还是哀情都不过分,有节制,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序》),符合儒家中正平和的礼义道德;司马迁也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史记·屈原列传》),不淫不乱,抒情言志没有越过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限制。温柔敦厚的内涵其二

,是对诗歌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段的要求。《诗经》中首创比兴艺术手法为后代文学继承并发扬光大。刘勰《文心雕龙·宗经》说:“《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搞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诗人通过风雅比兴等手段,来借景言情,托物喻志,即事明理,这种曲折言之的委婉手法,即使在表达讽谏或怨刺的时候,也不至于亢厉激烈、剑拔弩张。

古代文学的温柔敦厚

汉赋: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独特的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赋既有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的特点,又有散文句型自由,无严格的格律限制的特点。汉赋主旨上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客观上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这种“曲终奏雅”、“劝百讽一”的格局安排,显然是受了温柔敦厚说的影响。

唐宋文学中的温柔敦厚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断言:“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

黄庭坚:“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答洪驹父书》)杨时:“观苏东坡诗,只是讥诮朝廷,殊无温柔敦厚之气,以此,人故得而罪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岁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通过一位戍卒返乡途中的追忆唱叹,反映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共六章,分三层。前三章为一层,均以“采薇”起兴,重章复沓,一唱三叹。诗中的主人公远别家乡,转战边陲,不但居无定所,而且时常忍饥受渴,以野菜充饥。薇由“作”而“柔”而“刚”,既说明了它的生长过程,也借此喻示着“岁亦莫止”、“岁亦忧止”、“岁亦阳止”的时间推移。眼看一年又尽,然而猃狁侵扰,战事不止,戍卒仍不得回归家园,归思日深而归期遥遥,在“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反复吟咏中,征人心灵的痛苦也在层层推进着。四、五两章为第二层,继续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由繁盛的棠棣之花起兴,以“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出周王朝军队兵强马壮的威武阵容、精良的武器装备和高昂的士气,也烘托出“一月三捷”的频繁战事、紧张激烈的边关形势,再次点明久戍难归的原因。第六章为第三层,笔锋一转,写征夫侥幸生还后的归途忧思。历经磨难的主人公终于踏上了梦牵魂绕的返乡之路,抚今追昔,不禁百感交集:有见时序顿殊后的触景怆怀,有长途跋涉、“载渴载饥”的艰辛,有一别经年、对家人生死存亡的担忧,满心愁思,一言难尽,全诗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深长慨叹中收束。整首诗写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诗中有很深的哀怨,却没有激切的愤恨,叙事言情显得“温柔敦厚”,达到了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目的。征夫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感到征战的艰苦,思亲盼归,忧心如焚,又交织着为国赴难的责任感;既流露出对经久不归的从军生活的厌倦,又有御敌制胜的自豪感。我们可以从中揣摩出作者的用意:即便是一场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也会拆散无数家庭,使之饱尝离别之苦,这个后果与其他开边掠地的非正义战争并无二致,所以统治者应该有所警戒。体现出了“小雅怨诽而不乱”的特色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委婉曲折的抒情表达是其“温柔敦厚”诗风的又一显著体现。以薇从发芽到长苗到成熟的过程,衬托征夫离家日久、归思日深;以棠棣盛开,渲染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比兴的运用生动妥帖。抒情表现方面,不是喷涌而出,一泄无余,而是波澜起伏,委婉曲折,一唱三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忆来时风光,言归途景物,借景抒情。“依依”两字,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写尽征人离乡时杨柳婀娜飘拂之姿,又饱含着缱绻难舍之情,而春色越美,就越反衬出当年生离死别的痛苦;“霏霏”两字,状大雪纷飞之貌,同样化景物为情思,情景交融。征人历经磨难,九死一生,而今走在返家路途中,自然有对生还的一丝喜悦,对团聚的几多希冀。

王夫之《姜斋诗话》称“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代方玉润也认为“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诗经原始》),而诗中准确捕捉到的依依杨柳意象也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

温柔敦厚辨析历史悠久

内涵复杂

意义重大温柔敦厚作为儒家所要求的理想人格,它对于后世中国人“中庸”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儒家的审美标准,对后世文学创作与批评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成为中国文学独特的民族特征。“止乎礼义”“怨而不怒”,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成为作品在艺术内容、情感、形式、风格上的禁锢,遏制了作家创作个性的发展。近现代文学温柔敦厚的表现社会变革:近代以降,西方殖民主义侵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加剧,“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长者讳”和“主文而谲谏”的传统无用武之地。知识分子觉醒:近代知识分子启蒙意识和批判精神增强,强烈的反传统思维深刻影响文学,无论在思想伦理倾向,还是艺术表现方面,温柔敦厚都不再适应时代要求。文学作品:批判精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

启蒙意识——《狂人日记》《两个家庭》分析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五四问题小说和小诗派的代表作家,著名儿童文学家,有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超人》和通信集《寄小读者》。

《两个家庭》分析吴文藻:“新思想旧道德兼备的完人”。冰

心:“我的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在漫长的山谷中,缓缓的曲折的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人品和作品都体现着中国伦理观念和儒家文化的中庸姿态。主

旨:借归国才俊陈先生的悲剧经历探讨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和解决方法。作者把陈先生与“三哥”相比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只有在治世才能实现,修身、齐家也是“士”乱世而自守的根本,陈先生和三哥就分别是这一观点的例证和反证。《两个家庭》分析妇女形象:《两个家庭》也通过两位女性亚茜和陈太太的比较,鲜明的传达了冰心以改良调和为特征的女性观念:亚茜贞静贤淑勤俭持家,以相夫教子为乐.冰心欣赏的是这样的旧式家庭;陈太太因为未能承担起贤妻良母的责任,而成为丈夫和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