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课
7秦腔第二单元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2.理清文章思路,赏析文章有声有势的场面描写,品味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3.抓住精彩语句,品味文章形象丰富、情绪饱满的特色,体会文章语言的地域性特点。4.从内容、表达技巧、语言特色方面比较《一个消逝了的村庄》和《秦腔》,领悟不同作家不同的散文风格。素养目标作者简介贾平凹,生于1952年,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作家。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等。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等30多个语种出版,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话剧、戏剧等。贾平凹的创作以小说、散文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小说风格多变,早期作品富于田园气息,单纯而清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作品有强烈的时代感,是现实性与文化寻根的巧妙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由热情转入冷静,由关注外部世界转入探索复杂人性;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的悲剧意识和幻灭感比较浓重。他的散文糅合五四以来的现代散文传统与古典、民间文化的多种成分,吸收绘画、戏曲和地方文艺的韵味,形成独特风格,使读者能感受到浓浓的诗情画意、让人向往的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深邃哲理,得到心灵净化般的美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古炉》《浮躁》《白夜》等,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天狗》等,散文集《丑石》《心迹》《天气》等。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作者评价1.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茅盾文学奖授奖词2.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有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中国新闻网评此文是一篇散文,作者另有同名长篇小说。标题“秦腔”直接点明所写的对象,简洁凝练。“秦腔”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围绕秦腔组织材料,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秦腔为窗口,展现出秦地富有特色的风土人情和秦地人民热情蓬勃的生命力。题目解说写作背景此文创作于1983年。秦腔是一种广泛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在秦川这块土地上,秦腔已经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秦川人生命的五大要素。贾平凹长期生活在陕西,对八百里秦川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透彻的了解。他对秦腔、秦川之地人民和他们的生活都饱含热爱,创作了不少具有浓郁陕西地方特色的散文,此文就是其一。阅读链接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秦腔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因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为“秦腔”。又因早期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秦腔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于全国各地,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全文可分为几部分?请分析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分析】第一部分(第1~3段),写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形成与秦地的风土人情密不可分。第二部分(第4~9段),写秦川人对秦腔的热爱与痴迷,秦腔展现的特殊文化风俗和秦腔的神圣地位。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强调秦腔与秦人喜怒哀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课文探究2.第2段“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的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①揭示秦川人热爱秦腔的原因:劳苦倦极时可以涤荡困乏;在文化生活贫乏的时代,秦腔让他们可以宣泄生活的快乐和痛苦,感受生活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秦腔已经融入秦川人的血肉和精神。②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和移就的修辞手法。“涤荡”将无形的秦腔形象化,写出了其力量和对秦人的作用。“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通过比喻兼夸张,将“快板”带给人的巨大精神享受表现得淋漓尽致。“熨平”一词,运用移就修辞(有意识地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写出“慢板”对秦人精神和心灵的抚慰作用。3.第3段包含了哪些信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1)①村村有戏班,人人会清唱,写秦腔普及之广;②帝王陵墓、石碑残字,含蓄地暗示了秦腔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③土屋窗口、村口土尘、叫驴打滚、“我”的感觉等,写出了秦腔的生活气息和强大的情感冲击力。(2)烘托。作者将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飘出的雄壮的秦腔叫板,置于“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的背景之下,使得秦腔充满了苍凉而厚重的历史感。4.第4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川人对秦腔热爱程度之深的?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分析】四个方面:①秦川人在秦腔面前人人平等。秦川风俗被秦腔超越和突破,是衬托。②夏冬两季排演的艰辛。运用了环境烘托、细节描写。环境烘托有力,细节描写生动,句式整饬,节奏鲜明。③排演时观众年龄跨度之大,观看时间之长。运用了对比手法。④观众“叫倒好”、送“夜餐”、学招式等行为。运用了细节描写。以上内容,不仅写出了秦川人对秦腔热爱与痴迷的程度之深,也写出了秦川人的真性情。5.一年十二个月作者列举了十一个月,是不是显得啰唆?【分析】不啰唆。作者巧用繁笔,列举一年中每个月里的节日,以“月月有节,三月一会”写秦腔演出的频率之高,以烘托秦川人对秦腔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期待和年复一年的热情与痴迷。用笔愈繁,烘托愈有力。6.“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渲染秦腔演出前的热闹场景?有什么作用?【分析】①占位之早,观众之多;②小吃丰富,叫卖不绝;③台上锣鼓不停,台下你呼我应;④小吃隔空买卖,拥挤产生冲突;⑤内外相互拥挤,喊声、骂声、哭声一片。这些细致的描摹使人如临其境,体现了秦川人民粗犷、质朴的性格特点,也有力地渲染了“秦人、秦地、秦腔”的生活场景,使文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时代、生活气息。7.写“二杆子”对表现秦腔有什么作用?【分析】“二杆子”因为维持秩序而彻夜不得看戏,但他们因为自己的工作能使观众得到看戏的满足而感到满足,从侧面表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忠诚,也表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不仅是对戏曲内容的喜爱,而且是对秦腔本身的喜爱。8.作者是怎样表现秦腔演员表演技艺高超的?【分析】①正面描写:女的角色,步法如同水上漂,腰身肩头一身戏;男的角色,单双摇帽翎,动静结合,技艺妙绝;亮相高叫,声如炸雷,摄人魂魄。②侧面描写:观众叫好声不绝,观众体验到震颤、酥爽的感觉,观众随角色的蹲起而缩短或伸长脖子。9.第7段内容写了哪两类观众?他们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分析】①两类观众:“老一辈的秦腔迷”,他们因不能承受拥挤,便“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听戏,从秦腔中获得难以言传的艺术享受;“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他们在观看秦腔表演的过程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快乐。②特点:他们并非最典型的观众,都不能或没有在正常条件下享受秦腔艺术。③作用:选取并非最典型的观众,体现出秦腔观众群体的丰富性,不仅从侧面写出了秦腔在秦川人中受欢迎的群体范围之广,写出人们对秦腔的痴迷热爱之深,而且呈现出秦川地域的文化特色——秦腔早已融为当地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10.第9段是从哪些方面说明秦腔在秦川人心中的“神圣”地位的?【分析】从六个方面:陪看秦腔是待客的最高礼遇,不容许客人对秦腔不敬,秦腔演员如同国家领导人一样被人崇敬,名角的父母也会得到人们的礼让和尊重,侮辱秦腔会招来麻烦,“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11.最后一段总结了“三秦”怎样的特点?【分析】广漠旷远的秦川,养育了粗犷刚烈的秦川人,孕育并滋养了“大喊大叫”的艺术样式;粗犷刚烈的秦川人,热爱秦川,热爱秦腔,用秦腔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抚慰他们“大苦大乐”的心灵。“只有”“也只能有”恰当地形容并强调了“三秦”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特点。12.下面语段中加色的词语能不能交换位置?为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分析】不能。“只有”表示必须的条件,“只能”指唯一的办法或出路。先说“只有”,再说“只能”,有一种层层递进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了秦腔对于秦人的重要性。结构图解文章没有写秦腔艺术本身,而是重在写与秦腔相关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秦腔的准备和演出环境,人们看秦腔的态度和效果,演员的社会地位和声誉等,旨在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和生存状态。主题归纳一、易错字音内容小结①煨()熟
②岐()山
③麻酥()酥④帽翎(
)
⑤旋()涡
⑥偌()大⑦揪()心裂肠
wēi
Qí
sū
líng
xuánruòjiū
()熨衣服(
)熨帖⑧熨yùnyù
二、易混字形(kuàng)(
)远(guǎng)粗(
)③(dí)洗(
)(tāo)丝(
)④旷犷涤绦(huáng)装(
)(huáng)硫(
)(huáng)双(
)①潢磺簧(gěng)田(
)(jīng)(
)米(gěng)(
)阻②埂粳梗
三、课内词语出人头地:凶神恶煞:揪心裂肠: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等。原指凶恶的神。后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形容极度悲伤。四、近义词语1.大相径庭/泾渭分明相同点:都有“不相同”的意思。不同点:“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泾渭分明”强调二者界限清楚。2.荒诞不经/荒诞无稽相同点: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不同点:“荒诞不经”指不正常,不合情理;“荒诞无稽”形容十分荒唐,无从查考,根本不可相信。稽,查考。五、动词和形容词的表达效果1.动词:外边的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里边向外扛,人的旋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动,头身一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分析:“挤”“扛”形象地描摹了戏台下人们为了抢占位置时拼尽全身力气的动作和情态,准确而形象;“涌起”准确而恰当地表现了人们趁着有人吵架争抢位置时的骚动,逼真地表现了一刹那的动态。2.形容词: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靠力气而获得的。分析:“逞能”“拥挤”本来是用于形容人的,用在这里,赋予了秦腔以人的情感,将秦腔的情绪与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入探究1.作者是如何以“秦腔”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的?“秦腔”是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文章以“秦腔”为核心,按照先介绍秦腔基本信息,再详细描写秦腔所形成的特殊文化风俗,最后感悟思考秦腔厚重的文化精神和情感内涵这一顺序安排文章结构。①介绍秦腔基本信息。“秦腔”是一种流行在某一特定区域的地方戏曲,秦地以外的读者并不十分熟悉,所以作者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秦腔的生成地域、唱腔特点和情感冲击力,让读者对秦腔有一个基本了解。②描绘围绕秦腔所形成的特殊文化风俗。文章主体部分,作者首先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秦腔戏排演、演出过程中的种种场面和细节,充分表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然后,笔触向秦腔演出后延伸,饶有兴味地介绍了秦腔所引发的生活中的悲喜剧。最后,介绍了秦腔在秦川人心目中神圣而崇高的地位。③对秦腔的感悟和思考。将秦腔与秦川人的喜怒哀乐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升华了主旨,拓展了文章的内涵。2.本文场面描写有声有势,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作者说,“我羡慕那种横空排浪式的汪洋场面,……情绪有了声响,幻想有了色彩”。通过细节描写和结构安排,作者将几处不同风格的秦腔场面展现得各具特色,依一定的次序展现在读者面前。第3段黎明或黄昏时分一人独立,苍穹田埂间的二胡声与秦腔叫板,是肃静苍茫中的独来的一股力量与气魄。第4段戏班排演时,台上台下浑然一体,夏虫、火堆、地上的孩子,演员散后热闹不断的场面,是人物欢腾、人气十足的温暖图景。而从第5段起,秦腔正式上演,台上先不着笔墨,单单观众便是一出好戏。前呼后拥,乱杂无序,作者活画了一众争抢看戏的百姓,尤其在用文字表现声音方面下足了功夫,为大幕拉开做铺垫。第6段开头是一处巧妙的留白,台上锣鼓停,而演员背身对观众,只见动作不出声音,台下渐渐进入状态,然后“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安静中一腔亮相,“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而台上演出的正面描写与各式观众的侧面描写相结合,则将秦腔根植于人民、得宠于百姓的环境氛围描绘得令人信服。3.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秦川人对秦腔的痴迷的?请结合课文,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简要分析。①在内容上,作者选取了戏班排演、修建戏台、演出前奏、演员表演时观众的表现、秦腔引出的悲喜剧、秦腔待客等事件或场面,或介绍,或描写,表现了秦川人对秦腔的痴迷。②在手法上,作者主要运用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将观众的痴迷表现出来。如场面描写,写演出前奏,写出了现场的热闹、嘈杂与喧嚣,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细节描写,写舞台上的慧娘“慢慢地,慢慢地”蹲下去,“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慧娘“慢慢地,慢慢地”站起来,“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可谓细致入微。作者对秦人痴迷于秦腔的描写,多为一般性的“面”的描写,但也不乏“点”的描写,如写“据说有一媒人将一女子引到台下”相亲的小故事,爷爷带孙子看秦腔引出的一出小悲剧等。4.作者在第7段中写道“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请联系全文,说说秦腔表演的环境是怎样的?并分析秦地、秦人和秦腔之间的关联。(1)秦腔表演的环境:①有着广漠旷远的土地(自然环境)。②田野间能见到汉唐遗迹、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历史环境)。③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文化环境)。④演员的排练场所夏天蚊虫成群,冬天四面透风(表演环境)。⑤戏台用料讲究、做工上乘(戏台布置)。⑥台下非常拥挤、热闹(观众表现)。(2)关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漠旷远的秦川大地,养育了秦川人,给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也给了他们敦厚、直率的性情和勤劳质朴、敢爱敢恨的品格。只有辽阔的秦地、豪放的秦人才能创造出高亢激越、雄浑奔放的秦腔。秦腔只能诞生在秦地,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秦人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5.《秦腔》除介绍一个地方剧种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思想内涵?作者身为秦地人,对作品有何影响?《秦腔》是一篇内蕴深厚的文化散文,它的目的不仅仅是给我们介绍一个地方剧种。《秦腔》不但绘声绘色地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特点,而且向读者展示了秦地的民情风俗,并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传神地展示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显了秦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秦地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6.本文是一篇独特、厚重、恢弘的文化礼赞,试从表现角度、文化底蕴、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①独特的表现角度。从标题到开头对秦腔的介绍来看,文章似乎在写一种地方戏曲,而实质上,作者是选取“秦腔”这一独特角度,来表现秦地的风情民俗、秦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格精神。②厚重的文化底蕴。作者将秦腔放在阔大的地域视野、历史视野、文化视野中,赋予作品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作者多次强调秦川的广漠旷远,强调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强调秦腔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等,字里行间富有生活气息、哲理思考和民族文化底蕴。③恢宏的写作风格。文章在艺术上最大特点是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如作者所描述的秦腔一样高亢激越。文笔热烈豪放,有一种大江东去的气势,也表现了作者对故土人民的深厚情感。在结构上,以时空交错、经纬交织的方法,井然有序地驾驭纷繁复杂的事物。作者运用鲜活的语言直抒胸臆,汪洋恣肆。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两篇散文,向读者充分地展现了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试探究二者在主题上的相同点,在艺术风格和审美观方面的不同点。(1)相同点:对物与人之间关联的追索与思考,是这两篇文章的灵魂之笔。宁静的山水不仅给作者提供了一份灵魂憩息之地,也给予他无限的精神食粮和生存的力量;“大喊大叫”的秦腔与“大苦大乐”的秦川百姓血肉相连,彼此成就,文化意蕴厚重。(2)不同点:①艺术风格。前者用缓笔写自然,流露出对生命的感受与思考,文章清朗、飘逸、隽永;后者用疾笔话人文,将秦地人民的生活与灵魂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开阔、深远、厚重。一淡一浓,一静一闹,可谓花开两朵,各自芬芳。②审美观。冯至“鄙弃了一切浮夸”,文字充满原始气息,沉静克制,充满诗意;贾平凹不爱小资小调,讲求“张扬大度、力度”,语言浓墨重彩,交织着力量美与泥土气。两篇散文呈现形式截然不同,却都是真情饱满的杰作。8.《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两篇文章都有对于生命的感悟,但感悟的内容不同,试分析。《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大自然让我们领略了生命的含义,要像“鼠麹草”一样谦虚,像“村女”一样恬静,像“山村”一样质朴。自然滋养人类,生命跨越时空,声息相通。《秦腔》中处处流露出对生命意识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在秦腔的作用下,人回归了本性,自然本真地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透过文章,我们看到了秦人的淳朴不羁,他们“野蛮却不恶意中伤”,散发着生命的真实与朴素,文中充满了对人性本真的赞美与向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欻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问题:画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面两种修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简述理由。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课堂训练【答案示例】我认为第二种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联系紧密。结尾用三个分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电气设施安装工程分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哈尔滨租赁房屋物业费缴纳协议3篇
- 2024版商业管理咨询项目合作合同版B版
- 二零二五版国际贸易实务法规解读与应用合同3篇
- 2025年数据处理协议3篇
- 2024版花卉绿植采购合同书
- 2025年度股权代持与员工持股计划协议范本3篇
- 2025年度9%股权转让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成都上灶师父招聘与餐饮业人才培养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建筑装修用管件采购及安装协议3篇
- 外呼合作协议
-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800道题
- 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语文试题
- 《立式辊磨机用陶瓷金属复合磨辊辊套及磨盘衬板》编制说明
- 保险公司2025年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计划
- 育肥牛购销合同范例
-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财务办招考财务工作人员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51-T 2944-2022 四川省社会组织建设治理规范
- 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英语汇编:材料作文
- 2023年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及答案
- 礼仪服务合同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