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整word版)毛概知识点完整版(2)-推荐文档(完整word版)毛概知识点完整版(2)-推荐文档PAGE11(完整word版)毛概知识点完整版(2)-推荐文档毛概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正确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其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冷战两大阵营激烈对抗国内环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反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b.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内容: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原则:党指挥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c.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4.两个错误倾向:一、凡是毛泽东做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二、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及指导作用5.《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功远远大于过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这个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发展观。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展开
5.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最新成果:四个全面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年12月,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2.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3.十一届四中全会,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4.党的十六大,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求真务实。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上讲话》,完整表述了总路线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
3.中国革命(两个敌人):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主要任务)
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
4.不同时期革命对象有所不同
国民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动力: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其两重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充当革命的领导力量)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7.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9.领导权归无产阶级
10.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领导权归属
1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通过与资产阶级斗争而(夺取)的
12.实现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二,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予政治教育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
一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二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15.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一,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二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1938年11月,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2.道路形成必然性:国情
3.道路内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二武装斗争,三党的建设。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主体(一化)两翼(三改)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5.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二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年底,一化三改基本完成,剥削制度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颁布。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4.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5.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抗和冲突,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
6.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7.社会矛盾包括: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8.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本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包括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
9.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0.对于你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要用专政和民主的方法对待
11.关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
一、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
二、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
三、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12.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13.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一、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
二、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所有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三、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1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3.两层基本含义的关系。
相互区别紧密联系。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从经济基础来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上。
从上层建筑方面来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的正确路线。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8.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4.中国梦的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灾难。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车底扭转当时的严重,局势成为人心所向。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卖,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们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3.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实现党的18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包括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的作用。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自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
4.党的18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5.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1)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3)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7.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8.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
9.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0.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11.生产要素归纳起来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各种生产资料。另一类总是人的劳动,包括人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1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种形式: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资本和资产等物质生产要素分配,按管理和知识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形式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
1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15.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16.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7.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年18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0.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1.把握好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还要认识到两者各有侧重,特别是要看到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中国的领土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最根本的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二、两制并存。
三、高度自治。
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二、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三、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4.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的遗留问题
香港回归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战争和和平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2.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战略
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第一个中间地带
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第一世界:美苏
第二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
第三世界:我们
3.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
4.世界格局的演变: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5.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
6.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7.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
8.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a.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年12月,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扩张
世纪70年代一条线战略
9.从一条线到真正的不结盟,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10.坚持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方法
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1.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2.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合作共赢
13.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一切为了人民: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他提前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高渗砒虫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电脑拳击测力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冷饮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PVC专用色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应收应付帐款管理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冷床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转向尼龙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舒血宁注射液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3年液压气压刹车系统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年路面清洁装备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 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解读(全)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高清版)JTG 5142-2019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 物流运输项目 投标方案(适用烟草、煤炭、化肥、橡胶等运输项目)(技术方案)
- 电力企业合规培训课件
- 领导干部任前谈话记录表
- GB/T 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
-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精选文档】
- 新版pep小学英语四上单词默写
- 期中考试班会PPT
- 送货单EXCEL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