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为什么“骂”媒体会成为流行_第1页
分析:为什么“骂”媒体会成为流行_第2页
分析:为什么“骂”媒体会成为流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为什么“骂”媒体会成为流行?

关注舆论热点的人能够注意到近来一个现象,就是媒体伦理问题很容易就成为公共事件的次生话题。当媒体在报道和评论某个公共事件时,媒体本身的报道视角和伦理也成为舆论批评的对象,把习惯于监督别人的媒体也架到舆论的烤架上。2015年才过去一个月,就有好几起公共事件都“派生”出媒体伦理的激烈讨论了。(编注:比如“偷拍姚贝娜事件”和庞麦郎一文所引发的争议)媒体伦理话题之所以很容易成为热点,自然跟媒体自身出了一些问题有很大关系。我的前辈、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卢跃刚一段针对中国媒体的评价很发人深省,他在一次讲座中谈到:中国内地新闻媒体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一样,有着共同的“两面性”属性,概括有三:1、既是社会公器,又是商业机器;2、既是利益集团的监督者,又是独立的利益集团;3、既被管制,又享有特权。稍不谨慎,便会堕入另外一面。在市场化压力下,媒体很容易从“社会公器”滑向“商业机器”,为了吸引眼球而不择手段,为了商业利益而放弃公共利益,自然会成为公众吐槽的焦点。当然了,除了这个重要原因,还有很多因素使媒体伦理问题成为一个显问题。其一,媒体人是这个舆论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掌握着更多的设置议题的权利,在涉及自身问题的话题上,活跃的媒体人当然更有话语权,也更有表达的冲动。舆论场上有很多沉默的大多数,比如公务员、城管和技术人员,在涉及自身问题时没有表达的习惯,缺乏表达的冲动——涉及这些群体时,由于缺席于舆论场,或不敢说话不愿说话,这些群体多只是挨骂的份儿。而媒体人不一样,本就是舆论场的主角,涉及媒体的话题更容易形成公共讨论的话题。其二,媒体同行竞争的激烈,使媒体自身的问题更容易被“挑”出来。很多涉及媒体道德的话题,都是有竞争关系的同行首先指出的,然后成为大众话题。当然,我无意猜测同行“挑刺”的动机,更不认同某些人指责这种批评是“抹黑同行”,甚至感慨同行之间“相煎何太急”。媒体监督别人,那自身谁来监督呢?同行为何不可以监督和批评同行呢?当然可以,同业批评,媒体伦理问题成为话题,恰恰说明媒体业有着强大的道德自治能力,激烈的竞争关系使媒体业有很强的自我净化能力。其三,媒体伦理这种大众话题的参与门槛很低,大众参与度非常高。不像转基因、医患冲突、中医是否伪科学、带鱼能不能养殖这类话题,有一定的专业门槛,比较难掺和进去。而媒体伦理就不一样了,凭常识常情常理就能说出个一二三,凭着本能的道德情感就能去站个队、找到一点存在感。其四,参与这种话题很容易让讨论者找到一种道德高地的满足感,骂几声“妓者”,扔一句“霉体”,键盘上打几个字,脑补面对一个无恶不作的记者,瞬间就能找到一种与邪恶作战的斗士感觉。网络上的乌合之众,很容易被媒体忽悠,又很容易在恼羞成怒中把矛头都指向媒体,以骂媒体和记者为时尚,仿佛这世界的麻烦都是记者制造的。其五,为什么骂媒体成为一种时尚呢?因为骂媒体最安全,大众骂媒体,新闻学院的教授们也爱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