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_第1页
小学生心理学_第2页
小学生心理学_第3页
小学生心理学_第4页
小学生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心理学第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课程简介1、《小学生心理学》是四年制师范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的一门学科。第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师范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较全面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能够初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小学教育中的问题,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第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小学生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教育观;了解各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遵循这些规律;了解小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别差异,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第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章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节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第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描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小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发展2、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第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通常要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遗传与环境问题,意在回答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第三,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第四,发展是量的增加还是质的改变第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1、遗传与环境

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以高尔顿(F.Galton)为代表的遗传决定论和以华生(J.B.Watson)为代表的环境决定论之争。法兰西斯·高尔顿(-)是英国人类学家、生物统计学家、英国探险家、优生学家、心理学家、差异心理学之父,也是心理测量学上生理计量法的创始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第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高尔顿创立了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高尔顿的典型论调是:“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遗传决定论过分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环境和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第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约翰·华生(Watson,JohnBroadus,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广告大师。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第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这段话一直被人们公认为环境决定论的经典表述。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

第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与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遗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与教育则提供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第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大眼女孩苏明娟第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一般说来,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背景下的正常儿童,其发展总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律,从出生到成熟都要经历一些共同的阶段,也就是说存在一些共同的、普遍的、规律性的特征。但是在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方面却存在个体差异。第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3、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儿童哪些方面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仍保持一致,哪些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第十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4、发展变化的本质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发展,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特征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发展,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第十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第十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描述性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谈话法3、个案法4、问卷法第二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实验性研究方法1、实验室研究2、自然实验法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章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关注人之出生、发展以及灵魂深处最初无助的挣扎是一种难得的特权。

——安妮.沙利文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他以“自由联想”和“释梦”两种方法来挖掘病人的无意识。人格的构成: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这三部分在指导人的行为中各有分工,冲突在所难免。弗洛伊德认为健全的人格必须能够维持三者之间的一种平衡。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是他早期提出的无意识。受快乐原则支配。自我:是人格的执法者,受现实原则支配。自我的功能主要有:第一是寻求较为实际的方式来满足本能的需要;第二是控制本我的不合理冲动。超我:是已内化的道德标准,从自我发展而来,代表着理想,追求完美,是人格当中的仲裁者。受道德原则支配。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良心(具有惩罚性、负面的和批判性的部分,它告诉我们不应当做什么),二是理想我(代表的是积极的志向,是个人追求完美的动力)。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2、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他是本能决定论者)

按照力比多所处的位置把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口腔期(0—1岁),性本能通过口腔活动得到满足,如咀嚼、吮吸或咬东西,他认为早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会有长期的影响。(2)肛门期(1—3岁),随着括约肌的逐渐成熟,婴儿获得了依照自己的意愿大小便的能力。(3)性器期(3—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会产生恋母、恋父情结。(4)潜伏期(6—11岁),儿童性本能相当安静,有关性的侵犯的幻想大部分都潜伏起来,埋藏在无意识当中。(5)两性期,也称青春期,性本能复苏,其目的是经由两性关系实现生育。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发展观:第一,认为发展是内在本能与外部文化和社会要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性本能的产物,因此称自己的理论为心理社会阶段论;第二,他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探索者,能够适应环境并希望控制环境,并不是被动地受环境的影响,只有了解现实世界,才能成功地适应,进而发展出健康的人格;第三,人格的发展,并非止于青春期,而是终其一生的,他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第四,他认为发展健康的人格特征才是人类发展应追求的目标,因此他的理论是基于健康人格特征的,并不像弗洛伊德重视的是人格异常者的治疗和成长。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埃里克森的八阶段论第一个阶段(0——1岁)信任对不信任第二个阶段(1——3岁)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第三个阶段(3——6岁)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第四个阶段(6——11岁)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第五个阶段(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六个阶段(20——40岁)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第七个阶段(40——65岁)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第八个阶段(65岁以后)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

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精神分析理论对于教育的意义:首先要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尊重、关爱的课堂环境;其次,教师对儿童的态度也要适当调整,儿童有反常表现时,应关注儿童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再作出反映;再次,弗洛伊德认为社会对儿童提出的有些要求,过于严格和刻板,特别是要求儿童对于某些本能必须完全克制,会使儿童无端地对自己的身体及其他自然的功能感到羞耻,要适当的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学校教育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得到发挥,受到肯定,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体验进步,产生自豪感。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种,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它们彼此衔接,依次发生,不能超越,也不能逆转,各阶段发生的时间大致对应于上述的年龄阶段,但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第三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特征是:1、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2、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3、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4、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5、掌握了群集的概念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要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要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的发展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而不是去给予,同时应多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他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既不是其内在成熟的结果,也不完全决定于儿童的自主探索。成熟与主动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使儿童取得长足的进步。要发展心智,儿童必须掌握文化提供给他们的智力工具──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及科学概念等。在各种符号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语言。语言有很多功能,但最重要的功能是把我们的思想和注意从当时的情境中──从刺激作用的那一时刻解放出来。词能代表不在眼前的事物和事件,语言能使我们反映过去和计划未来。维果茨基突出强调了语言与认知发展的关系。他认为语言具有调节思维与行动的功能。认为高级心理功能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才能获得。维果茨基把儿童独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经他人指导帮助后所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最近发展区”。为此,维果茨基提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儿童今天通过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明天他将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由于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教师就不应只给儿童提供一些他们能独立解决的作业,而应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在得到他人的适当帮助下才能解决的任务。如此,教学不只刺激了已有的能力,而且向前推动了发展。但要注意,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容易使家长和教师更关注儿童的未来发展,应避免在儿童尚未掌握好当前的能力时,就把儿童推向更高一级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儿童的潜能的发展在于获得教师或同伴的帮助,教师和同伴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一种支架的作用,但要注意提供的帮助要恰如其分,必须适当;过多,会造成儿童依赖的心理。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行为主义理论一、巴甫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堪称现代学习心理学之父,他通过对动物条件作用形成过程的研究为学习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条件作用的几个原则:(1)条件刺激的呈现应在无条件刺激之前,如先开灯后给食物。(2)消退。(3)刺激的泛化。(4)分化。泛化最终让位给分化的过程。(5)高级条件作用。这种情况叫做二级条件作用,巴甫洛夫发现有时甚至可建立三级条件作用。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儿童是被动的个体,其成长决定于所处的环境。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教育者负有很大的责任。当他读到巴甫洛夫的研究成果后,开始认为经典条件作用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动物,人类的大部分行为也服从经典条件作用原理,并致力于儿童情绪的研究。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华生认为婴儿出生时只有三种情绪反应:恐惧、愤怒和爱。引起这些情绪的无条件刺激一般只有一两种,但是年长的儿童可以对很多的刺激产生这些情感反应,因此对这些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一定是习得的。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基于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华生对养育孩子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父母应避免拥抱、亲吻婴儿,因为这样做很快就会让婴儿把看见父母与纵容的反应联系起来,就不会学习离开父母独自探索世界。他主张把孩子当成小大人般对待,用良好的方式训练他们,从而使儿童从小养成好的习惯。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斯金纳感兴趣的是操作性的行为,是对环境的主动操作。个体在环境中可能有多种反应,哪些行为保留下来或更可能再次发生,取决于行为发生之后所得到的强化。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在人类生活中比应答性行为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如读书并不是由某一具体刺激引起的,而在于读书曾给我们带来的结果。如果读书得到的是奖励如好成绩,人们就更可能投入这种行为。因此行为是由其结果决定的。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形成操作性条件作用应注意以下原则:(1)强化与消退。(2)及时强化。(3)操作性行为的获得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法则进行的,通常是逐步学会的。(4)强化的时间安排。(5)负强化和惩罚。

第四十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行为矫正和程序教学。在行为矫正方面,对不良行为给予惩罚或不予注意,对好的行为给予奖励,坏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而好的行为就会渐渐保留。程序教学允许学生选择短文,回答问题,然后再按按钮看是否正确。它遵循几个原则:第一,小步子原则,行为的获得是循序渐进的;第二,学习者是主动的,这是有机体的自然条件;第三,要及时反馈。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条件作用理论对于教育的意义:尽管人们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有诸多批评,但却不能不承认,时至今日,强化与惩罚仍是课堂环境中教师用来控制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掌握强化的作用和原则将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当学生表现出好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强化加以肯定,但要注意,强化应以表扬、微笑等精神性奖励为主,少用物质性奖励,以免使学生养成为了获得外在奖赏而学习的习惯。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外在奖赏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注意了解学生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将对学生行为的惩罚变成对其行为的强化,以致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以继续保持。鉴于惩罚的负面作用,所以要谨慎使用。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他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对行动结果的预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表现。他把强化视为个体对环境认知的一种信息,即强化物的出现等于告诉个体行为后果将带给他的是惩罚或奖赏,人们正是根据这种信息的预期决定自己的行为反应的。同时,班杜拉还认为人类的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中,只有站在社会学习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发展。他将自己的理论称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部分:(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生过程

(4)强化和动机过程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二)自我调控: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三种成分。(三)自我效能:当人们实现了追求的目标时,就会觉得有能力,就会感到自豪、骄傲;如果无法达到标准时,就会感到焦虑、羞愧和没有能力。这种从成功的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能力信念叫做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影响人们对任务的选择、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及努力的程度。

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个体的效能信念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掌握的经验,这是形成高的效能信念的最有效途径。第二,通过观察榜样而得到的替代性体验也能影响个体的效能信念。第三,社会说服也是增强个体取得成功信念的重要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