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构造地貌(修)_第1页
第二章构造地貌(修)_第2页
第二章构造地貌(修)_第3页
第二章构造地貌(修)_第4页
第二章构造地貌(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内营力地貌):主要是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即通过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按构造地貌的规模可分为三级: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大洋。地球表面最大一级地貌形态,它主要由地球内部物质对流运动形成。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大陆和海洋中的大的地貌形态和地貌单元,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洋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是板块运动形成的大地构造的表现。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指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小规模内力作用形成的某一局部的小型构造地貌形态。有的是地质构造经外力剥蚀出露的产物。如火山,单面山,向斜谷等。

第一节全球构造地貌地球的形状(既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是指包括水圈在内的整个地球在自转和重力作用下呈现的外形——比较接近椭球体(扁率1:298)证明:P5图2-1原因:大地水准面微微起伏的特征,可能是地幔内部物质差异的表现,也可能是地球内部对流运动导致的。二、大陆与大洋(一)大陆与大洋的基本形态特征内部起伏都很大:

1、大陆最大高差为9242米,平均高度为850米。

按占大陆面积的比例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洼地。

按各大洲平均高度,最高是南极洲,最低为欧洲和大洋州;2、大洋最大高差为15000米,平均深度为38000米。

按占大洋面积的比例依次为洋底、大陆坡、大陆架。

按各大洋平均深度,太平洋最深,北冰洋最浅。关键点:高差、平均高度(深度)、占面积比例、最高(低)(二)大陆与大洋的地壳基本特征

1、大陆(高出海平面的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29%。大陆地壳密度小(2.7g/cm3)、厚度大(平均33公里)。表层为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其下为花岗岩质的基础,再下面为从洋底延伸而来的玄武岩质层。2、大洋1)大陆边缘(洋底与大陆之间的水深小于3000m的过渡地带)——占地球总面积的16%。大陆边缘的地壳具过渡性质,大部分地方接近陆壳。2)洋底(水深一般超过3000m的大洋底部)——占地球总面积的55%。洋底地壳密度大(2.9g/cm3)、厚度薄(平均7.3公里),由玄武岩质构成,覆薄层深海沉积物或缺乏。关键点:面积、密度、厚度、岩石性质(三)、大陆与大洋的成因地壳均衡理论

1、静态均衡理论:*地球形成了高大的山脉后,为何会不再下沉到原来的位置?

十九世纪中叶,学者认为高山和它周围的地壳都立在一个浮动面上彼此平衡。原因是地壳的每一部分有不同的比重或不同的体积。本学说又分为两种说法。P8图2-4

普拉特(Pratt):主张所有地块都浮立在同一深度的均衡面上,但是各地块的密度不等,上升得高者(即高山)密度小,下沉得低者(即低地)密度大,结果各地块的总质量相等,仍可维持平衡。

艾里(Airy):则认为各地块密度相同而厚度不同,故高山上升得高,而底部也下沉得深,形成山根;低地上升得低,底部则下沉得浅,故均衡面是有起伏的。在同一底层之上,各地块厚度不同,但彼此仍旧可以平衡。2、事实:动态均衡理论——地壳厚度是不一的,密度也是不均一的(根据W.汉斯克的意见,实际地壳均衡63%是艾里模式来成,而37%由普拉特模式进行)。任何部分发生比重上或体积上的改变,则会造成地壳均衡的调整,既地壳均衡异常。地壳由老的均衡向新的均衡不断发展。这种均衡运动的根本动因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它就是大洋与大陆形成的根本原因。*诱发地壳均衡异常的原因:外部原因:地表修建水库或湖泊消失;冰盖消失。内部原因(根本动因):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引发岩石圈的运动形成大洋和大陆,进而形成各种大地构造地貌和地质构造地貌。第二节大地构造地貌*大地构造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在20世纪初德国学者魏格纳首次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解释海陆分布。但由于种种缺陷一直没有被接受,

20世纪中叶,由于深海钻探的发展,大洋研究的深入,发现海底扩张。在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A、板块的概念:岩石圈在固体地球外层基本上是连续分布的,但它不是一个整体,他被大洋中脊的许多断裂分割,这些被分割的呈块状的岩石圈称为板块。板块可以在软流圈上滑动,板块运动就造就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许多地貌形态。

B、勒比雄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太平样板块完全属洋壳构成外,其它五个板块范围兼包陆壳和洋壳部分。板块之间的边界活动带是由三大构造活动带组成。

C、板块的运动:

板块有三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相被运动:

例如,洋脊裂谷带的生成反映了两侧洋壳板块的分离。形成于张应力。相向运动:

例如,碰撞喜马拉雅山突出反映了两侧陆壳板块的碰撞过程。俯冲带环太平洋大陆边缘主要反映了洋壳板块与陆壳板块的汇聚。形成于压应力。相切运动:

例如,圣•安德列斯断层。形成于扭应力。大地构造地貌的分类一、陆地区大地构造地貌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三、洋底构造地貌一、陆地区大地构造地貌

陆地区大地构造地貌反映了陆壳漫长的演变历史,主要受新生带构造运动的影响,但也包括了早期构造活动影响的遗迹。

陆地区大地构造地貌分区:(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二)、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

(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1.新生代褶皱山带

2.大陆裂谷带

1.新生代褶皱山带:成因:新生代板块的碰撞/俯冲作用形成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环太平洋褶皱山带。

地貌特征主要有:

呈长条状巨大山系;地和环共长4.7万多公里.构造活动强烈,有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地层被强烈地褶皱,多形成复向斜和复背斜;断层多为逆掩断层,地层被推覆;P307图6.22).大陆裂谷带成因:它与洋脊裂谷相同,都处在地球内部物质对流上涌的张裂地带上,陆壳受拉张作用正发展为新的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大陆裂谷的存在预示着新洋壳和新大洋盆地的生长。如东非、贝加尔、莱茵、加利福利亚等裂谷

地貌特征:

属断陷谷地,地壳运动强烈。地震显著,有火山喷发与熔岩溢流活动。(宽30-75km少数可达几百km,长度几十到几千km,长度超过宽度。如东非长7300公里,最宽为300公里P老19图。)

主要由正断裂构成,常常呈梯状,在其内形成不同级别的地堑和地垒。积大量沉积物,常夹有火山岩。

(二)、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1.褶皱——断块山脉

2.断块山与断陷谷1.褶皱-断块山脉A、成因:早期古生代板块碰撞产生强烈褶皱,中期受剥蚀或夷平,晚期(中、新生代)板块内部断裂上升伴有褶皱形成。如天山,阿尔泰山,秦岭、阿巴拉起亚山、乌拉尔山B、地貌特点:山体高大,呈地垒状,山间多断陷盆地或断陷谷。这些山脉多被顺走向的几个大断裂分成几个山带。如天山分北、中、南,中间有吐鲁番、哈密,艾比湖等盆地山体断裂升降活动剧烈。如天山升降幅度达11000-15000米。2.断块山与断陷谷A、成因:在古生代的板块内部稳定区,由于新生代强烈的断块运动,岩层断裂上升而形成的山地称为断块山,相对下降的称为断陷谷,二者往往伴生。B、地貌特点:

断块山山坡一般为急陡的断层崖,山形呈地垒式或掀斜式。P20图。如我国的太行山、吕梁山、恒山、贺兰山、庐山、泰山

断陷谷横剖面呈地堑形或簸箕形,有很厚的堆积层。如我国的汾河和渭河谷地

(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

该区长期以来构造宁静,新生代构造运动大多表现为大面积的拱起和拗陷。1、高原2、盆地3、平原1、高原:A、成因:是板块内部大面积的拱起区后受外力微弱侵蚀切割的结果。如非洲、巴西、青藏、蒙古等高原。B、地貌特点: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相对高度500m以上,形态单一,起伏不大的广大地面;边缘为受到强烈侵蚀的陡坡或起伏显著的山地;坡麓往往有来自高原边缘的粗大碎屑物2、盆地:A成因:是差异升降运动的产物。如青藏和天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B地貌特点:盆地是一种正负复合地貌类型,由周围的山地或高原和中部的平原(或低矮的丘陵)所组成。周围的抬升和盆地内部的相对沉降形成明显的对照。3、平原:A成因:多是在内力产生的沉降和外力发生加积条件下形成的。

堆积平原:板块内部大面积的拗陷区经长期堆积则形成广阔的堆积平原【形态为若为圆形则与周围构造单元的关系多为拗陷关系——江汉平原、松嫩;若为块形,则与周围构造单元的关系多为断裂关系——华北平原。】

侵蚀平原:在地壳稳定或轻微上升区,经过高地夷平而成侵蚀平原(徐州、蚌埠一带平原);没有堆积层或很薄。B地貌特点:是一种广阔的平缓的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一般20Om以下。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水深在0~3KM。包括大陆架和大陆坡、大陆裙三部分。(一)、大陆边缘的类型与地貌特征根据新生代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可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二大类。P老16图1、稳定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地貌特征: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与欧洲、非洲大陆边缘较为典型。基底上通常有几千米以上的中、新生代陆源碎屑沉积物,形成宽阔的大陆架。大陆架的外侧至大洋盆地为大陆坡。新生代构造运动相对平静,基本上无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成因:过去是大陆裂谷两侧的陆壳。后期则随洋底扩张逐渐远离,中部形成大洋盆地,其两例接受来自陆地的大量沉积,成为稳定的大陆边缘。P老17图

2、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地貌特征:

在太平洋周围最为典型。由海沟与岛弧或边缘山地组成,是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成因:这里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冲撞挤压的地带,当大洋板块自洋脊向两侧移动时,由于洋壳板块的岩石密度大,位置较低,遇到大陆板块时,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俯冲带上形成深海沟以及与其平行的山脉或岛链。根据活动大陆边缘的地形特征,可分为以下二类:

A.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以太平洋的东岸最为典型。由海沟与边缘山脉组成,大陆架非常狭窄。

B.东亚型大陆边缘

以东亚的大陆边缘最为典型。自海向陆依次出现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构造复杂多样。

根据边缘的地壳性质及其所处位置的差异,分为陆缘弧、边缘弧、洋内弧三种弧型构造地貌。陆缘弧(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地壳为陆壳,如我国东海岸与琉球岛弧);边缘弧(火山岛弧地壳为陆壳,弧后盆地地壳地壳为洋壳,如日本海海盆及其以东岛弧);洋内弧(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地壳为洋壳,如马里亚拉群岛及其以西海域)(二)、大陆架1、大陆架的形态特征和地貌特征1)大陆架的形态特征地形平坦,微向海倾斜(平均坡度0.1°,坡度较大也不超过1-2°)。水深<200m。宽度不一(稳定形/活动型有区别),平均70km。2)、大陆架的地貌特征A、为浅海海底平原,但分级下降,又称水下阶地。B、有垂直与海岸的溺谷(全新世海侵被淹没的河谷/冰川谷)C、在边缘有高耸的陆架边缘堤(岩层褶皱,断层隆起,珊瑚礁发育、火山)D、覆盖有薄层的陆相和海相沉积物(之前为滨海陆地,全新世海侵)2、大陆架的成因:大陆延伸说、挠折说、构造断裂说。(三)、大陆坡

1、大陆坡的形态特征是陆壳向洋壳过渡的地区,呈明显的坡折,上限水深130m,下限水深2500左右m。坡度各地不一,一般为5°左右(稳定形小/活动型大,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可达15-20°,甚至超过50°)。宽度不一,平均20-40km,(稳定形宽/活动型窄)----大西洋20-100km,太平洋20-40km。)2、大陆坡的地貌特征A、斜坡地貌形态种类多样。P311图B、存在海底峡谷。由浊流侵蚀过程形成。P311图(四)、大陆裙

1、大型扇型地堆积,水深2000m-5000m,宽1公里—10公里。2、由浊流堆积过程形成,稳定形发育好,活动型发育差。三、洋底构造地貌(一)大洋中脊(洋脊)(二)大洋盆地

1.海岭

2.深海平原

3.海沟(一)大洋中脊(洋脊)

1、形态: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脉,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东太平洋洋脊在大洋东侧P老13图、10图、全长约80000公里。在四大洋均有分布,并相互连通;全世界洋中脊仅在冰岛、亚速尔群岛、复活节岛等露出海面出露)。

2、地貌特点:由两列平行脊峰和中间的洋脊裂谷构成,并被一系列横向转换断层切断成不连续的段落。洋脊上缺乏深海沉积物,保存了熔岩溢流、火山喷发及转换断层所造成的原始地形。P老14图,

3、成因:是地幔上涌造成的海底扩张,洋脊是最新的海底。

洋脊裂谷是地慢物质上涌地方,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新生代玄武岩岩浆喷发溢流活动带,是新洋壳形成地带,伴有频繁的浅源地震。当地幔物质上涌时,洋脊顶部受拉张而形成纵向的洋脊裂谷。同时,岩浆溢出,新洋壳不断地在中脊顶部形成,并不断向两侧扩展,因而离洋脊越远,洋底年龄越老。(二)大洋盆地1、分布: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2、成因及组成物质:它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程中形成的。组成物质主要为玄武岩和其上的沉积岩与松散沉积物。

3、主要地貌类型:

1)海岭:海岭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其成因类型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地垒构造)和陆壳海台(又称海底高原,局部露出海面成为岛屿----新西兰海台、马达加斯加海台、塞舌尔、福克兰等;为中间型地壳或陆壳---成因有固定论/活动论)。

2).深海平原

大洋盆地中被海岭分隔开的低地,又称海盆。【平均水深5000~6000米,其基底为大约300米起伏的丘陵地形(深海丘陵),主要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速率较慢,约0.2厘米/千年。】3).海沟

A、位于岛弧外侧【宽40-70km,一般深度5000-8000m。】其靠陆侧坡陡大(于10°),靠洋侧坡缓(约3-8°),有浅源地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最深为马11034米。最长为智利-秘鲁海沟5900公里)B、海沟在构造上是大洋板块俯冲的结果,与岛弧、火山伴生。(洋底一侧的洋壳以一定角度向大陆边缘一侧陆壳下面俯冲,在俯冲带位置上形成了海沟。到100-200公里深度时因为摩擦而部分熔融、成为岩浆,沿陆壳一侧上升为火山)第三节地质构造地貌一、水平岩层构造地貌1,构造高原与构造台地2、方山3、峰林地貌4、构造阶地

二、褶曲地貌

1、背斜山和向斜谷2、向斜山和背斜谷三、单斜地貌四、穹窿构造地貌五、断层构造地貌六、火山与熔岩地貌

一、水平岩层构造地貌1,构造高原与构造台地:当水平岩层受地壳运动抬升后,地形面与地层面相一致的高原或台地称为构造高原和构造台地。因为组成顶面的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顶部地形平坦或缓倾。——科罗拉多高原、浙江文成县南田台地2、方山:为同一性质岩层的构造高原与构造台地经过流水长期侵蚀而成。粤北仁化县丹霞山(红色砂砾岩)、张家界黄狮寨(石英砂岩)。3、峰林地貌(石峰、石柱…等):方山经过流水长期侵蚀而成。张家界4、构造阶地:构造高原与构造台软硬岩层互层时,在差异风化作用和重力作用下而成。二、褶曲地貌

P314图1、背斜山和向斜谷:在年青的褶皱山区,褶曲构造主要形成背斜山和向斜谷,这种构造与地貌现象一致的地貌称为顺地貌。其保存条件一般为:褶皱比较舒缓,起伏不大,硬岩层较厚。2、向斜山和背斜谷:在构造稳定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背斜轴部由于挤压强烈,发育较多裂隙,加之外力剥蚀形成谷地,称为背斜谷。向斜中心部分相反,外力剥蚀较弱反而成为山地,称为向斜山。这种与地质构造现象不一致,并且呈相反状态的地貌现象称为逆地貌(或倒置地貌)。三、单斜地貌: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

1、发育成因:

发育在构造盆地的边缘、受破坏的穹窿高地的中部、受破坏的褶曲两翼、受掀倾的岩层、因为断层而倾斜的岩层等。2、地貌形态:单面山与猪背脊:P老22图

单面山:一般形成于岩层倾斜不大的单斜地层地区(小于25度),一面较缓,它与岩层的倾斜方向一致,称为构造坡。另一坡较陡,与岩层的构造面不一致,称为剥蚀坡。——庐山五老峰。猪背脊:在单斜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构造坡与剥蚀坡的坡度与坡长相差不大时,这种单面山称为猪背脊。3、单斜构造区的水系特征:顺向河(构造坡)、次成河(与岩层走向平行的)。逆向河(剥蚀坡、呈直角汇入次成河)、偶向河(不受岩层产状控制)P老24图

四、穹窿构造地貌

1、地貌特点:穹窿山,褶曲轴不明显,岩层由中央向四周倾斜。其上水系为放射状。2、成因:有二种类型:P老25图1).侵入岩体(花岗岩)上升或拱曲运动。受侵蚀后中央为结晶岩山地,四周为单面山与猪背脊,环形水系。2).由塑性盐体、粘土组成核心向上挤入盖层的穹窿构造。如果塑性盐体受溶侵流走,下空而地表塌陷,形成凹地或潴水成为湖沼。五、断层构造地貌

1.断层崖:是指断层活动所形成的沿断层线延伸的陡崖。云南点苍山东麓、秦岭北坡、庐山南北坡;P老22图

*由一系列断层三角面和洪积扇交错分布的地貌特征,往往是断层存在的地貌特征之一。

在断层崖破坏的早期阶段,由于受横切断层崖的沟谷和河流的侵蚀,完整的断层崖被分割出许多三角形的断层崖,称断层三角面。与此同时,这些河流携带大量的物质在下降盘堆积,形成沿断层线分布的一系列洪积扇。2.断层线崖

是沿夷平的古老断层线位置发育的断层崖称为断层线崖。这种断层崖不是断层活动造成的,它们是原断层崖夷平之后,由于两盘岩石的抗蚀力不同,一侧被蚀为谷,另一侧残留成山,古老断层被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成断层崖。

3.断层谷

断层带是岩层的破碎地带,河流等外力常利用这种软弱地带发育成谷地,称为断层谷。断层谷两侧地层不对应,地形也不对称,谷地在平面上较顺直。六火山与熔岩地貌***岩浆活动构造地貌岩浆活动可分为两类:岩浆侵入与岩浆喷发,据此岩浆活动构造地貌可分为两种类型。A,岩浆侵入形成的构造地貌主要为正地貌,如:穹形高地。B,岩浆喷发形成的构造地貌岩浆喷发有多种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中心喷发,裂隙喷发,区域喷发。火山的喷发形式◆裂隙式:岩浆由地壳的裂缝溢出地表。多为基性熔岩,形成熔岩被,一般没有固体喷发物。多见于大洋中脊裂谷带。◆中心式:岩浆沿管形通道喷出地表。宁静式(夏威夷式):基性岩浆喷发;只有熔岩流,无火山碎屑,多形成盾形火山锥;爆炸式(培雷式):中酸性岩浆喷发;爆炸力强,含气体多,火山碎屑多,形成锥形火山锥;中间式(斯特龙博利式):中基性岩浆喷发;爆炸力小,火山碎屑少。1.火山地貌(中心喷发):1)、火山口:岩浆喷流的出口,中间凹四周陡峭。积水后形成火口湖。

2)、火山锥:多次火山喷发产生,由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堆积起来的锥体。P老26图根据喷出物的粘性和成因可分为:锥状火山:由中、酸性岩浆(二氧化硅多,流动慢,凝结快,气体多)猛烈式中心喷发形成;坡度较大(30-35度),多火山碎屑物(火山蛋、火山灰)。-意大利维苏威火山;长白山盾状火山:由基性岩浆(二氧化硅少,流动快,凝结慢,气体少)宁静式中心喷发形成;坡度较小,火山碎屑物少。-五大连池;山西大同,雷州半岛火山,海南北部火山。低平火山(偶发性火山),火山坑(火山口底部低于周围地面高度),寄生火山(沿主火山锥体裂隙喷发形成)P老25图。★中国的火山分布我国已发现的火山锥660多座,绝大多数是第四纪死火山,活火山约12座。①环蒙古高原带:吉林、黑龙江、晋北、内蒙古等地,如山西大同火山群、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②环青藏高原带:如云南腾冲、昆仑山;③环太平洋带:吉林长白山—江苏—安徽—台湾—雷州半岛—海南岛。2.熔岩地貌(裂隙喷发,区域喷发):熔岩丘:熔融岩流冲出地面,在原地迅速冷凝而成的圆形、椭圆形小丘,是反映熔岩源地的标志之一。熔岩垄岗:熔融岩流沿地面流动冷凝而形成的高岗,其表面有流纹,是是反映熔岩流向和源地的标志之一。熔岩台地和熔岩高原:大规模的熔岩溢流活动造成的平坦高地,按规模大小进行区分。德干高原,哥伦比亚高原(熔岩高原);雷州半岛,海南北部(熔岩台地)熔岩隧道:熔融岩流凝固速度表里不一形成。熔岩堰塞湖。思考题:1、什么是构造地貌?它分成哪三级,各是什么原因形成的?每一级包含了哪些基本地貌类型?2、大陆与大洋的基本形态特征和地壳基本特征是什么?3、叙述陆地区大地构造地貌类型的特点和成因。4、叙述大陆边缘的类型、地貌特征和成因。5、洋底构造地貌有那两种基本类型,其地貌特点和成因是什么?6、名词解释:构造高原、方山和峰林;背斜山与向斜谷;向斜山与背斜谷;单面山和猪背脊;断层崖和断层线崖;锥状火山和盾状火山幻灯片43☆☆幻灯片4幻灯片45☆☆(二)大陆与大洋的地壳基本特征幻灯片6☆幻灯片48☆幻灯片49☆幻灯片50幻灯片8☆*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1、断层的基本要素断层面:两部分岩块沿之滑动的破裂面就是断层面,断盘:一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对主断层来讲,有上升和下降盘之分,对倾斜断层,断层面以上的叫上盘,以下的叫下盘,另外还有以所处方向来命名的,如东北盘、西南盘。断层线:是断层面与底面之交线,亦称断层在地幔上的露头线,分布规律与地层露头线相同。2、断层的种类: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走向滑动断层:如果它们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倾向滑动断层: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是由于地壳受竖直挤压拉张而形成的)。逆断层(是由于地壳收缩,受水平挤压力造成的。由于向上最易减压,上盘往上移动覆盖在下盘之上,其倾角一般小于45°;大于45°的类似断层,称为冲断层。如逆断层的倾角很小,而位移总量却很大时,称为逆掩断层)。斜向滑动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相邻两盘块体之间发生了扭动、转动,这样的断层被称为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圣安地列斯断)☆幻灯片53青藏高原雪山青藏高原雪山☆(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幻灯片55☆幻灯片56☆东非大裂谷(

6500km

)中段坦噶尼喀湖幻灯片11☆天山1.褶皱-断块山脉☆★断块山

地垒是断层面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块相对下降。常常形成断块山地形。地堑相反地垒☆幻灯片59太行山幻灯片60☆恒山北岳山西恒山,2017m恒山如行幻灯片61☆泰山东岳山东泰山,1545m岱山如坐幻灯片62☆贺兰山幻灯片63☆★断陷谷

地堑由两条或两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之间岩块相对下降,两侧的岩块相对上升,常常形成断陷谷地形。地堑幻灯片64☆汾河谷地幻灯片65☆2.断块山与断陷谷☆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大,面积宽广,高低起伏大,构造复杂,总体上完整,又称“山原”。幻灯片67☆内蒙古高原地壳上升快,外力破坏微弱,地面保持平坦。幻灯片16☆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幻灯片69☆四川盆地1四川盆地幻灯片17☆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幻灯片71☆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幻灯片17☆幻灯片73☆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幻灯片75☆(三)、大陆坡☆幻灯片77☆幻灯片78☆幻灯片79☆幻灯片80☆幻灯片81☆幻灯片82☆幻灯片26☆幻灯片84☆(二)大洋盆地☆幻灯片86☆科罗拉多构造高原幻灯片87☆科罗拉多河幻灯片88☆科罗拉多大峡谷幻灯片89☆方山幻灯片90☆丹崖赤壁幻灯片91☆张家界峰林张家界的峰林一、水平岩层构造地貌☆褶皱构造地貌老新新老

顺地貌:背斜成山,向斜为谷

逆地貌:背斜成谷,向斜为山老新幻灯片93☆幻灯片94☆顺地貌——背斜山巫峡幻灯片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