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对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的管理,是操作系统中最具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部分。本章主要讨论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中断、缓冲、设备分配和控制等。9.1引言9.7设备标识与设备驱动程序9.2数据传送控制方式9.3中断技术9.4缓冲技术9.5设备分配9.6I/O进程控制本章小结计算机系统中,除了CPU和内存之外,其他的大部分硬设备称为外部设备。它包括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外存设备以及终端设备等。9.1.1设备的类别9.1.2设备管理的功能和任务9.1引言9.1.1设备的类别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分类:按使用特性分类按从属关系分类按信息组织方式分类图9.1按使用特性对外部设备的分类9.1.1设备的类别按设备的从属关系分类系统设备:在操作系统生成时就已配置好的各种标准设备。如,键盘、打印机以及文件存储设备等。用户设备:在系统生成时没有配置,而由用户自己安装配置后由操作系统统一管理的设备。如,网络系统中的各种网卡、图像处理系统的图像设备等。9.1.1设备的类别按信息组织方式分类字符设备:键盘、终端、打印机等以字符为单位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设备被称为字符设备;块设备:磁盘、磁带等以字符块为单位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设备被称为块设备。9.1.2设备管理的功能和任务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选择和分配输入输出设备以进行数据传输操作;控制输入输出设备和CPU(或内存)之间交换数据;为用户提供友好的透明接口,把用户和设备硬件特性分开,使得用户在编制应用程序时不必涉及具体设备,系统按用户要求控制设备工作;提高设备和设备之间、CPU和设备之间,以及进程和进程之间的并行操作度,以使操作系统获得最佳效率。9.1.2设备管理的功能和任务设备管理的功能:(1)提供和进程管理系统的接口。(2)进行设备分配。(3)实现设备和设备、设备和CPU等之间的并行操作。(4)进行缓冲区管理。9.7设备标识与设备驱动程序逻辑设备与物理设备1.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的含义2.设备独立性3.设备独立性的优点1.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的含义逻辑设备逻辑设备是对实际物理设备属性的抽象,它并不限于某个具体设备。用户在编程时,不用关心系统具体配置了哪些设备,也不需要了解各种设备的物理特性,而只要按照惯例为所用到的设备起个逻辑名字,称为逻辑设备名。物理设备物理设备是一个具体的设备。系统为了能识别全部外设,给每台外设分配一个唯一不变的名字,称为物理设备名。通过引入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可实现设备独立性。2.设备独立性设备独立性也称为设备无关性,指用户编程时所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的设备无关,用户编程时使用逻辑设备名。用户程序以逻辑设备名来请求使用某类设备时,系统将在该类设备中,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将任一台合适的物理设备分配给该程序。如果用户程序是以物理设备名来请求指定某台设备,假如该设备有故障或正在被其他进程使用,则用户程序只能一直等待。采用逻辑设备名,可以使用户程序独立于分配给它的某类设备的具体设备。2.设备独立性使用逻辑设备名,还能使用户程序独立于所使用的某类设备。例如,在Linux系统环境下,系统提供标准输入/输出,在用户程序中的输入/输出都使用这两个标准的I/O,实际运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配备打印机,可将输出信息送到打印机打印;如果没有配备打印机,就把输出重定向到某个指定文件,把要打印的信息送到该文件中。
3.设备独立性的优点(1)方便用户编程。(2)便于程序移植。(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4)能适应多用户多进程的需要。设备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是驱动物理设备直接进行各种操作的软件,它可看作I/O系统和物理设备的接口,所有进程对于设备的请求都要通过设备驱动程序来完成。
1.设备控制器2.设备驱动程序的引入3.设备驱动程序的处理过程1.设备控制器外设机械部件电子部件独立出来设备控制器设备只有在设备控制器的控制下才能运行,且一个控制器可以控制几台同类设备。设备控制器CPU设备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地址译码器等接收和识别CPU发来的命令
实现控制器与CPU之间、控制器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
记录设备的状态(如设备就绪、设备忙、操作错误等)供CPU了解用于识别每个设备的地址2.设备驱动程序的引入将用户命令中的逻辑设备名转换为物理设备名,系统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至于要具体操纵这台物理设备,就复杂多了。操作系统设计者把与物理设备直接有关的软件部分独立出来,构成设备驱动程序系列,一般由设备商和软硬件开发商提供的针对某一种具体设备的驱动程序组成。系统和用户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物理设备,选择相应的驱动程序装载。
3.设备驱动程序的处理过程(1)将抽象要求转换为具体要求(控制器中寄存器内容)。(2)检查I/O请求的合法性。(3)检查设备状态。读状态寄存器内容,看设备忙/闲状态。(4)传送必要的参数。(5)启动I/O设备。向设备控制器中的命令寄存器传送控制命令,将外设启动,然后可由设备控制器来控制外设进行基本I/O操作。不同类型的外设,驱动程序是不一样的。9.2数据传送控制方式选择和衡量控制方式的原则:(1)数据传送速度足够高,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但又不丢失数据;(2)系统开销小,所需的处理控制程序少;(3)能充分发挥硬件资源的能力,使得I/O设备尽量忙,而CPU等待时间少。9.2数据传送控制方式4种外设和内存间常用的数据传送控制方式:9.2.1程序直接控制方式9.2.2中断方式9.2.3DMA方式(直接存取方式)9.2.4通道控制方式(channelcontrol)9.2.1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由用户进程来直接控制内存或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控制者是用户进程。I/O控制器中的寄存器1.控制状态寄存器:设有多个标志位,如忙/闲标志位、完成位2.数据缓冲寄存器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以键盘为例1、CPU向键盘的控制器发一条输入命令,启动键盘进行输入操作,并将状态寄存器的”忙/闲位”置1,表示忙。2、然后CPU运行程序不断测试状态寄存器的完成位,看键盘是否完成了输入。直到键盘已将数据输入到了键盘控制器的数据寄存器中,状态寄存器的完成位变为1时,CPU才停止测试。3、CPU取走数据寄存器中的输入数据。目前IDE接口硬盘仍在使用这种方式,称为PIO(ProgrammingInput/Output)模式。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的控制流程图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的缺点:(1)CPU和外围设备只能串行工作。(2)CPU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和一台外围设备交换数据信息,从而不能实现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3)由于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依靠测试设备标志触发器的状态位来控制数据传送,因此无法发现和处理由于设备或其他硬件所产生的错误。程序直接控制方式只适用于那些CPU执行速度较慢,而且外围设备较少的系统。9.2.2中断方式CPU请求设备传输后不等待,转去做其他更有用的事情,当设备完成请求的时候向CPU发设备中断。(系统中同一时刻可能有许多设备的请求在同时发生。)所谓中断,就是指当某个事件发生时,向系统发出一个中断信号,系统于是中止现行程序的运行,转去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完毕后返回断点继续执行。需要在CPU和每一个设备控制器之间增加一条中断请求线,并在设备控制器的控制寄存器中增加一个中断允许位。中断方式的传送结构中断方式——以键盘输入为例(1)开中断。CPU把启动位和中断允许位为1的控制字写入键盘控制状态寄存器中,启动键盘。(当中断允许位为1时,中断程序可以被调用。)(2)进程等待键盘输入完成(进入等待队列),由进程调度程序调度其他就绪进程使用CPU。(3)键盘启动后,当数据寄存器装满后,键盘控制器通过中断请求线向CPU发出中断信号。(4)CPU暂停正在进行的工作,转向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取出数据寄存器中的输入数据送到内存特定单元,并将等待输入完成的进程唤醒。)(5)中断处理程序完毕,CPU返回断点继续执行。(6)以后某个时刻,进程调度程序选中正处于就绪状态的那个进程,该进程从特定内存单元中取出所需的数据继续工作。图9.4中断控制方式的处理过程中断控制方式的处理过程中断方式的优点:CPU不需等待数据传输完成,I/O设备与CPU并行工作,CPU的利用率因此提高。中断方式的缺点:在一次数据传送过程中,发生中断次数较多。如果数据量大,需要多次执行中断程序,CPU的效率仍然不高。如果外围设备的速度也非常高,则可能造成数据缓冲寄存器的数据由于CPU来不及取走而丢失。9.2.3DMA方式(直接存取方式)DMA(DirectMemoryAccess)方式:在外部设备和主存之间建立了直接数据通路,即外设和主存之间可直接读写数据,且数据传送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块。整块数据的传输在一个称为DMA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DMA数据传输期间不需CPU干预,仅在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开始或结束时,才需CPU处理。
在DMA方式中,I/O控制除了控制状态寄存器和数据缓冲寄存器之外,DMA控制器中还包括传送字节计数器、内存地址寄存器等。DMA控制方式DMA方式的数据输入处理过程如下:CPU把准备存放输入数据的内存始址以及要传送的字节数分别送入DMA控制器中的内存地址寄存器和传送字节计数器;另外,还把控制状态寄存器中的中断允许位和启动位置1;从而启动设备开始进行数据输入。发出数据要求的进程进入等待状态,进程调度程序调度其他进程占据CPU。当输入设备把一个数据送入DMA控制器的数据缓冲寄存器后,DMA控制器立即取代CPU,接管地址总线的控制权,根据送入DMA控制器的内容,将数据送入相应的内存单元(这称为挪用(窃取)CPU工作周期),直到所要求的字节全部传送完毕。DMA控制器在传送字节数完成时通过中断请求线发出中断信号,CPU在接收到中断信号后转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善后处理。中断处理结束时,CPU返回被中断进程处执行或被调度到新的进程上下文环境中执行。图9.6DMA方式的数据传送处理过程DMA方式与中断方式的主要区别(优点):中断方式:在数据缓冲寄存器满之后发中断要求CPU进行中断处理;DMA方式:在所要求转送的数据块全部传送结束时要求CPU进行中断处理。大大减少了CPU进行中断处理的次数。中断方式:数据传送在中断处理时由CPU控制完成;DMA方式: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不经过CPU控制完成。DMA方式的缺点:DMA方式对外围设备的管理和某些操作仍由CPU控制。大中型计算机中,系统所配置的外设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大,对外围设备的管理的控制也就愈来愈复杂。9.2.4通道控制方式
(channelcontrol)
1.通道的概念2.通道的种类3.通道控制方式的数据传输处理过程4.通道方式与DMA方式的区别1.通道的概念通道是一个独立于CPU的专管输入/输出控制的处理机,它控制设备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交换。通道有自己的一套简单的指令系统,称为通道指令。每条通道指令规定了设备的一种操作,通道指令序列便是通道程序,通道执行通道程序来完成规定动作。通道的定义:通道是一个独立于CPU的专管输入输出控制的处理机,它控制设备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交换。它有自己的通道指令,这些通道指令受CPU启动,并在操作结束时向CPU发中断信号。1.通道的概念1.通道的概念通道靠执行通道程序软件完成数据传输,通道控制器的功能比DMA控制器更强大,它能够承担外设的大部分工作。
通道处理机寄存器部分控制部分数据寄存器主存地址寄存器传输字节寄存器通道命令寄存器通道状态寄存器分时控制地址分配数据传送等2.通道的种类以字节为传输单位,可以分时地执行多个通道程序。这是一种简单的共享通道,主要为多台低速或中速的字符设备服务。如终端、打印机等。
它用开关来控制对高速外设的选择,如磁盘机等。在一段时间内单独为一台外围设备服务,直到该设备的数据传输工作全部结束。然后通道再选择另一台外设为其提供服务。它分时地为多台外围设备服务,每个时间片传送一个数据块。可以同时连接多台高速存储设备,如磁带机等。因此,它能够充分发挥高速通道的数据传输能力。3.通道控制方式的数据输入处理过程
(1)当进程要求设备输入数据时,CPU发Start指令指明I/O操作、设备号和对应通道。(2)对应通道接收到CPU发来的启动指令Start之后,把存放在内存中的通道指令程序读出,设置对应设备的I/O控制器中的控制状态寄存器。(3)设备根据通道指令的要求,把数据送往内存中指定区域。(4)若数据传送结束,I/O控制器通过中断请求线发中断信号请求CPU做中断处理。(5)中断处理结束后CPU返回被中断进程处继续执行。在(1)中要求数据的进程只有在调度程序选中它之后,才能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发出Start指令,指明I/O操作、设备号和对应的通道启动设备准备数据设备根据通道指令要求,把数据放入内存制定区域通道接受启动指令Start传送结束吗通道方式的数据传送处理过程4.通道控制方式与DMA方式相类似,也是一种以内存为中心,实现设备和内存直接交换数据的控制方式。与DMA方式不同的是:DMA方式:数据的传送方向、存放数据的内存始址以及传送的数据块长度等都由CPU控制;通道方式:这些都由专管输入输出的硬件——通道来进行控制。DMA方式:每台设备至少一个DMA控制器;通道控制方式:可以做到一个通道控制多台设备与内存进行数据交换,通道方式进一步减轻了CPU的工作负担和增加了计算机系统的并行工作程度。9.3中断技术在人机联系、故障处理、实时处理、程序调试与监测、任务分配等方面都需用到中断技术;在设备管理中,没有中断技术就不可能实现设备与主机、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用户、设备与程序的并行。9.3.1中断的基本概念9.3.2中断的分类与优先级9.3.3软中断9.3.4中断处理过程9.3.1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Interrupt):是指计算机在执行期间,系统内发生任何非寻常的或非预期的急需处理事件,使得CPU暂时中断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执行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待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原来被中断处继续执行或调度新的进程执行的过程。9.3.1中断的基本概念引起中断发生的事件被称为中断源。中断源向CPU发出的请求中断处理信号称为中断请求;CPU收到中断请求后转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称为中断响应。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称为中断服务程序。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称为中断处理。禁止中断:在有些情况下,尽管产生了中断源和发出了中断请求,但CPU内部的处理机状态字PSW的中断允许位已被清除,从而不允许CPU响应中断。CPU禁止中断后只有等到PSW的中断允许位被重新设置后才能接收中断。禁止中断也称为关中断,即把CPU内部的处理机状态字PSW的中断允许位已被清除,从而不允许CPU响应中断。9.3.1中断的基本概念9.3.1中断的基本概念开中断:设置CPU内部的处理机状态字把PSW的中断允许位从而允许把CPU内部的处理机状态字的称为开中断。中断请求、关中断、开中断等都由硬件实现。开中断和关中断是为了保证某些程序执行的原子性。中断屏蔽:中断屏蔽是指在中断请求产生之后,系统用软件方式有选择地封锁部分中断而允许其余部分的中断仍能得到响应。中断屏蔽是通过每一类中断源设置一个中断屏蔽触发器来屏蔽它们的中断请求而实现的。不过,有些中断请求是不能屏蔽甚至不能禁止的,也就是说,这些中断具有最高优先级。不管CPU是否是关中断的,只要这些中断请求一旦提出,CPU必须立即响应。9.3.1中断的基本概念9.3.2中断的分类与优先级1.中断的分类2.中断与陷阱的区别3.中断优先级1.中断的分类中断分类外中断硬中断内中段软中断来自于处理机及内存外部的中断,都称为外中断。外中断在狭义上一般被称为中断。例如,输入/输出中断,操作员对机器进行干预的中断,各种定时器引起的时钟中断,调试程序中设置断点引起的调试中断等。在处理机和内存内部产生的中断称为内中段,也称为陷入或异常。例如,非法指令、数据格式错误、主存保护错误、地址越界错误、各种运算溢出错误、除数为零错误、数据校验错、进程用户态向系统态转换等。由程序中执行了中断指令引起的中断,称为软中断。软中断源于UNIX系统,该中断又叫信号处理机构,它是UNIX系统提供的一种进程通信机构,利用它,进程之间可相互通信。通过硬件产生相应的中断请求陷阱由处理机正在执行的现行指令引起;中断由与现行指令无关的中断源引起的;陷阱处理程序提供的服务为当前进程所用;中断处理程序提供的服务则不是为了当前进程的;CPU在执行完一条指令之后,下一条指令开始之前响应中断,而在一条指令执行中也可以响应陷阱。2.中断与陷阱的区别3.中断优先级中断优先级的确定主要由下列因素来决定:(1)中断源的紧迫性。(2)设备的工作速度。(3)数据恢复的难易程度。3.中断优先级为了按中断源的轻重缓急处理响应中断,操作系统对不同的中断赋予不同的优先级。为了禁止中断或屏蔽中断,CPU的处理机状态字PSW中设置有相应的优先级。当系统中同时存在若干个中断请求时,CPU按它们的优先级从高到低进行处理。当CPU响应一个中断源的请求,在进行中断处理时,如果又有新的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CPU是否响应该中断请求,则取决于中断源的优先级。9.3.4中断处理过程一旦CPU响应中断,转入中断处理程序,系统就开始进行中断处理。图9.8中断处理过程图9.8中断处理过程条9.4缓冲技术
9.4.1缓冲的引入9.4.2缓冲的种类9.4.3缓冲池的管理9.4.1缓冲的引入外围设备和CPU的处理速度不匹配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这限制了和处理机连接的外设台数,且在中断方式时造成数据丢失。也极大地制约了计算机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限制了系统的应用范围。有效降低中断次数。使用DMA方式或通道方式控制数据传送,但对这两种方式如果不画分专用的内存区或专用缓冲器来存放数据的话,也会因为要求数据的进程所拥有的内存区不够或存放数据的内存始址计算困难等原因而造成某个进程长期占有通道或DMA控制器及设备,从而产生所谓瓶颈问题。9.4.1缓冲的引入为了匹配外设与CPU之间的处理速度,为了减少中断次数和CPU的中断处理时间,同时也是为了解决DMA或通道方式时的瓶颈问题,在设备管理中引入了用来暂存数据的缓冲技术。9.4.1缓冲的引入硬件缓冲采用专用硬件缓冲器,一般由外设自带的专用寄存器构成。硬件缓冲器的大小是衡量设备性能的一个指标。但硬件缓冲器价格较昂贵。在内存中专门开辟若干单元作为缓冲区。系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缓冲的实现方法(1)硬件缓冲(2)软件缓冲缓冲:是使用专用硬件缓冲器或在内存中划出一个专用区域来暂时存放输入输出数据的器件。9.4.2缓冲的种类根据缓冲区设置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缓冲双缓冲多缓冲缓冲池(1)单缓冲假如发送者和接收者速度不匹配,将会浪费大量的等待时间,设备和设备之间不能通过单缓冲达到并行操作。因此,通常不采用单缓冲。
(2)双缓冲当发送者和接收者的速度相差很大时,双缓冲还是不能解决两者并行工作问题。双缓冲在实际系统中采用得很少。(3)多缓冲多缓冲是把多个缓冲区连接起来组成两部分,一部分专门用于输入,另一部分专门用于输出的缓冲结构。(4)缓冲池缓冲池由多个大小相同的缓冲区组成,缓冲池中的缓冲区被系统中所有进程共享使用,由管理程序统一对缓冲池进行管理。为便于管理,系统将相同类型的缓冲区链成一个队列,缓冲池中共有三种队列。这三种队列各有指向其首缓冲区的队首指针和指向尾缓冲区的队尾指针。对缓冲区进行读、写操作时。从队列中取下的缓冲区称为工作缓冲区,缓冲池中有四种工作缓冲区:①②③④输出过程?(4)缓冲池缓冲池的结构缓冲池由多个缓冲区组成。而一个缓冲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用来标识该缓冲器和用于管理的缓冲首部,另一部分是用于存放数据的缓冲体。对缓冲池的管理是通过对每一个缓冲器的缓冲首部进行操作实现的。图9.9缓冲首部9.5设备分配9.5.1设备分配用数据结构9.5.2设备分配的原则9.5.3设备分配流程9.5.1设备分配用数据结构设备控制表DCT(DeviceControlTable)系统设备表SDT(SystemDeviceTable)控制器表COCT(COntrolerControlTable)通道控制表CHCT(CHannelControlTable)反映设备的特性、设备和I/O控制器的连接情况。每个设备一张,且在系统生成时或在该设备和系统连接时创建,但表中的内容则根据系统执行情况而被动态地修改。整个系统一张,它记录已被连接到系统中的所有物理设备的情况,并为每个物理设备设一表项。SDT的主要意义在于反映系统中设备资源的状态,即系统中有多少设备,有多少是空闲的,而又有多少已分配给了哪些进程。COCT也是每个控制器一张,它反映I/O控制器的使用状态以及和通道的连接情况等(在DMA方式时,该项是没有的)。该表只在通道控制方式的系统中存在。每个通道一张。9.5.2设备分配的原则1.设备分配原则根据设备特性、用户要求和系统配置情况决定的。设备分配的总原则:既要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尽可能的让设备忙,但又要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分配方法造成进程死锁;还要做到:把用户程序和具体物理设备隔离开来,即用户程序面对的是逻辑设备,而分配程序将在系统把逻辑设备转换成物理设备之后,再根据要求的物理设备号进行分配。设备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在用户作业开始执行之前,由系统一次分配该作业所要求的全部设备、控制器和通道。静态分配方式不会出现死锁,但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不符合设备分配的总原则。动态分配:在进程执行过程中根据执行需要进行。当进程需要设备时,通过系统调用命令向系统提出设备请求,由系统按照事先规定的策略给进程分配所需要的设备、I/O控制器和通道,一旦用完之后,便立即释放。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分配算法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进程死锁。2.设备分配策略(1)先来先服务(2)优先级高者先服务当有多个进程对同一台设备提出分配请求时,根据进程对某设备提出请求的时间顺序,将这些进程控制块排成一个设备请求队列,处于队首的进程最先获得使用权。请求设备的进程按优先级排入设备请求队列,在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再按时间顺序排列,设备总是分配给队首具有最高优先级的进程使用。动态设备分配的分配策略9.5.3设备分配流程9.6I/O进程控制9.6.1I/O控制的引入9.6.2I/O控制的功能9.6.3I/O控制的实现9.6.1I/O控制的引入I/O控制:从用户进程的输入输出请求开始,给用户进程分配设备和启动有关设备进行I/O操作,以及在I/O操作完成之后响应中断,进行善后处理为止的整个系统控制过程称为I/O控制。9.6.2I/O控制的功能9.6.3I/O控制的实现I/O控制过程的三种实现方式:(1)作为请求I/O操作的进程的一部分实现。这种情况下,请求I/O操作的进程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且系统应能根据在中断信号的内容准确地调度到请求所对应I/O操作的进程占据处理机,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进程发出I/O请求命令之后,都被阻塞睡眠。I/O控制过程的三种实现方式:(2)作为当前进程的一部分实现。作为当前进程的一部分实现时,不要求系统具有高的实时性。但由于当前进程与完成的I/O操作无关,所以当前进程不能接受I/O请求命令的启动I/O操作。不过,当前进程可以在接收到中断信号后,将中断信号转交给I/O控制模块处理,因此,如果让请求I/O操作的进程调用I/O操作控制部分(I/O请求处理、设备分配、缓冲区分配等),而让当前进程负责调用中断处理部分也是一种可行的I/O控制方案。9.6.3I/O控制的实现I/O控制过程的三种实现方式:(3)I/O控制由专门的系统进程——I/O进程完成。在用户进程发出I/O请求命令之后,系统调度I/O进程执行,控制I/O操作。同样,在外设发出中断请求之后,I/O进程也被调度执行以响应中断。I/O请求处理模块、设备分配模块以及缓冲区管理模块和中断原因分析、中断处理模块和后述的设备驱动程序模块等都是I/O进程的一部分。9.6.3I/O控制的实现I/O进程的三种实现方式:a.每类(个)设备设一专门的I/O进程,且该进程只能在系统态下执行。b.整个系统设一I/O进程,全面负责系统的数据传送工作。又可把I/O进程分为输入进程和输出进程。c.每类(个)设备设一个专门的I/O进程,但该进程既可在用户态也可在系统态下执行。9.6.3I/O控制的实现本章小结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教育咨询服务办学许可证转让及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临时用工合作协议确保二零二五年度客户服务品质3篇
- 2025年二零二五企业仓储物流场地租赁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年度影视行业兼职演员聘用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销售团队保密责任协议
- 2025年度新型城镇化工程款结算与进度管理协议3篇
- 2025年度全新竞业协议解除后一个月竞业限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购买协议3篇
- 2025年度公司与个人合作代收代付电商业务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行为分析合作协议3篇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 【初中语文】2024-2025学年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题12:议论文阅读
- 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设计之七年级第一单元探寻互联网新世界
- 四川新农村建设农房设计方案图集川西部分
- OBE教育理念驱动下的文学类课程教学创新路径探究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行政执法)答案和解析
- 2024年首届全国标准化知识竞赛真题题库导出版-下(判断题部分)
-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苏教版秋
-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配套课件 第6章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 电梯维护保养分包合同
- 10以内连加减口算练习题完整版13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