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流域内协调发展 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4.1 流域内协调发展 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4.1 流域内协调发展 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4.1 流域内协调发展 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4.1 流域内协调发展 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地理课件4.1流域内协调发展第一部分导入新课壹2007年夏季太湖水质恶化导致大面积蓝藻爆发,引发无锡市的水危机。2007年8月以来无锡市试行河长制,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河湖水质逐渐改善。2016年12月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多级河长体系,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河长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价比天高”,把水珠做成一条钻石项链,意在告诉人们,水是生命之源,是无价之宝,它甚至比钻石还要贵重,人们要像爱惜钻石一样爱惜水资源,明白它的每一克都不是用金钱能衡量出来的!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第二部分

问题探究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地面流水直接流入同一条河流的区域,叫流域。流域内所有河流组成的水网,叫水系。水网之间的区域,叫集水区。1.流域=水系+集水区水系:河流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地下暗河构成,又称河系。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1.流域=水系+集水区干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A流域B流域是特殊的区域,划分指标为地形。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1.流域=水系+集水区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田纳西河阿巴拉契亚山墨西哥湾落基山90°W35°N流域从源头到河口、从上游到下游、从左岸到右岸、从支流到干流之间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补充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3)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3)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含沙量减少水冰:结冰期—气候沙:含沙量—植被汛:汛期—气候速:流速(或水能蕴藏量)--地形水文特征水量(流量)大小—气候水量(流量)季节变化—气候、植被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森林植被恢复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2.流域水资源的功能流域内的水资源具有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3.协作开发的必要性流域的开放性、整体性、关联性流域可能跨越不同的行政区水资源的多用性协作开发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4.协作开发的措施上游地区: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下游地区: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全流域统筹管理: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工程技术措施;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河长制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4.协作开发的措施2018年7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面建立河长制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表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面建立河长制。河长制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29个省份设立村级河长76万多名,打通河长制“最后一公里”,可以有效解决上游和下游、岸上和岸下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问题。“河长制”,是指由省、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行政区域“总河长”“副总河长”,省、市、县党政班子领导担任河流“河长”,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村级组织全面履行河湖保护管理责任,创新河湖保护管理体制,从而加强水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保障河湖健康。河长制的重大意义: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2007年夏季太湖水质恶化导致大面积蓝藻爆发,引发无锡市的水危机。2007年8月以来无锡市试行河长制,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河湖水质逐渐改善。2016年12月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多级河长体系,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机制。1.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2.河长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1.由于流域水资源具有功能多样性、开放共享性、整体性强和关联度高以及自然流域跨多个不同行政区。2.河长制可以有效解决上游和下游、岸上和岸下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问题。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4.协作开发的措施河长制职责: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执法监督实施原因:便于行政统一管理;从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意义:加强河湖管理与保护;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障国家水安全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4.协作开发的措施分析设立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原因。黄河流域跨越9个省级行政区,由9个省区分别行使管理权,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利益矛盾;而流域整体性强、关联度高,需要以流域为单元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和市场手段进行统筹管理;设立黄河委员会能够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4.协作开发的措施活动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莱茵河不仅是沿岸上千万人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还承担重要的航运任务,也接纳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农业污水,历史上曾一度变成“欧洲下水道”。但是流域内各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协调治理,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莱茵河的污染防治。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为什么?2.菜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3.指出莱菌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活动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为什么?2.菜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3.指出莱菌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1.荷兰。位于莱茵河下游,上中游沿岸国家工业发达,人口众多,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多。2.法国、德国应主要承担污染的治理责任;荷兰是受益国家,因此荷兰应承担污染治理的资金提供责任。3.行政手段:成立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莱茵河氯化物污染治理公约》、制定《莱茵河计划》。经济手段:投资修建污水处理厂、生态补偿协议、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手段:发展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进行实时监测。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三角洲河口桃花峪二、黄河的调沙减淤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最终注入:渤海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和内蒙,陕西山西豫山东。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二、黄河的调沙减淤1.沙患成因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二、黄河的调沙减淤1.沙患成因二、黄河的调沙减淤土质疏松暴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黄土高原区华北平原区流域综合协调地上河二、黄河的调沙减淤1.沙患成因1.含沙量大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2.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据图可知二、黄河的调沙减淤“地上悬河”示意图黄河形成“地上悬河”的缘由主要是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1.沙患成因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的共同特征是同为地上河长江荆江河段“地上河”的形成原因:长江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易沉积,河床拍升:人类为防河道决堤,加周抬高河堤,最终形成“地上河”。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为了防治水害,两岸加高河堤,使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地上悬河”。1.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2.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1.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2.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1.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河床高处河面,地面流水不能汇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2.黄河径流量比较小,河道比较浅;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春季部分河段甚至断流;黄河冬季有比较长时间的结冰期,初冬和初春季节部分河段还有凌汛;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悬河”,不利于港口建设。二、黄河的调沙减淤2.沙患解决措施流域内综合协调减少入河泥沙量→侵蚀区(黄土高原)减少河道淤积→堆积区(华北平原)对症下药,从形成过程入手提出解决办法。缓解水土流失:调沙;缓解泥沙淤积:减淤。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主要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耕作措施包括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二、黄河的调沙减淤2.沙患解决措施流域内综合协调调沙(减少入河泥沙量)→侵蚀区(黄土高原)减淤(减少河道淤积)→堆积区(华北平原)对症下药,从形成过程入手提出解决办法。缓解水土流失:调沙;缓解泥沙淤积:减淤。淤地坝的作用和效益: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经济发展。鱼鳞坑内利于植被生长,说明其原因:坑内拦蓄雨水及地表径流,增加土层湿度,保证植被存活所需的水分;坑内利于泥土沉积,土层深厚肥沃,利于植被生长。谷坊:是修建在深丘区、山区及土石山区侵蚀沟内的土、石坝。主要功能:防止沟底下切、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抬高侵蚀基面。最大特点:透水不透沙。位置:土、石谷坊—地质条件好、工程量小、拦蓄泥沙多、工程材料足的地方;植物谷坊—坡度平缓、土层较厚且湿润的沟道内。骨干坝:小流域治理中,为了提高拦沙效益,使整个小流域中的其他小型淤地坝更安全,同时对部分河滩地进行灌溉而修建的库容相对较大、坝相对较高(一般为20米以上,坝体土方量大于50万平方米)的拦河坝。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生态建设重点区域,在现代农业中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的系统模式,山顶削峁建塬,发展药果复合生态园;山坡构建草(根系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现代农业。2020年9月18日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一周年。一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持续好转。新中国成立以来,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开挖梯田一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三个阶段。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1)指出1995-2015年区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均为(波动)下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提高打坝淤地、治沟造地、修梯田局部坡度降低径流流速降低,下渗增强水土流失减轻黄河流域主要产沙地为黄土高原涵养水源(2)说明治沟造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沟谷变宽、沟道土地更加平整经济作物增多,农业增收明显沟道内径流减少,流水侵蚀减弱耕地面积增加利于农业机械化和适度规模化生产耕地面积增加泥沙淤积增多使沟谷更宽更平整土壤肥力增加,利于增加产量农业生态环境改善防治水土流失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增加植被覆盖率利于农村劳动力稳定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3)水资源是该地区振兴乡村经济的限制性因素,请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合理措施。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减少高耗水农业的发展加大科技培育耐旱作物发展喷灌、滴灌、地膜等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建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上中下游合理调配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黄土高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形成--风成说黄土(不是土壤,土状堆积物)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过渡地带,生态脆弱植被破坏,植被少水土流失黄河下游含沙量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削峁建塬降低地表坡度有利降水及地表水下渗黄土疏松,施工难度小增加耕地+方便耕作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有利发展林果药材种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南小河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南小河沟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小流域。治理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每平方千米每年平均泥沙流失量达4300吨,最高可达1万吨。20世纪50年代,这里开始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根据土壤侵蚀的规律,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造林以用材林和果林为主,形成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护坡: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封坡育林育草,达到拦截涵蓄坡面径流的作用。固沟: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在各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既固定了沟床,又拦截了坡面和上游的大量泥沙,稳定了坡脚。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在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南小河沟现在已经是塬面条田连片,沟谷林草茂密,沟底坝库相连。小浪底排洪泄沙小浪底水库冲沙减淤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时间:雨季(汛期)来临之前。原因:腾出库容,做好雨季(汛期)防洪准备;清淤下游河道,增大雨季(汛期)泄洪能力;此时下游河流水位低,冲沙减淤效果好。二、黄河的调沙减淤2.沙患解决措施对症下药,从形成过程入手提出解决办法。缓解水土流失:调沙;缓解泥沙淤积:减淤。读tiáo,调节的意思。所谓调水调沙,就是利用黄河中游水库适时蓄存或泄放,冲刷“清洗”黄河,把河道中的泥沙冲入大海,减轻下游河道淤积,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的,使黄河“血脉疏通”。调水调沙是通过人工手段改变黄河水沙不平衡关系的有效途径。水库如何实现调水调沙?1.水库的泥沙会越来越多吗?会的。水流携带泥沙进入库区后,由于库区水深增大、水面扩宽,流速逐渐减小,水流携沙能力降低,致使很多泥沙在库区逐步沉积。大坝不是有泄水口吗?流出的水不能顺便把沙子带走吗?如果水一直保持流动,大部分的泥沙当然能通过泄水口排出。但是水库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蓄水状态,也就是说大坝不是一直处在排水状态,那么泥沙在相对静置的情况下,就会慢慢地沉积下来。2.水库淤积有什么后果?(1)库容削减:泥沙淤积,水库空间减少,也就是库容变小,在洪水期蓄积的水量会变小,防洪能力也就减弱了,这样会导致水库的调蓄作用变差。(2)影响水库的上游地区:在洪水期,河流上游的来水量较大,水库得拦蓄洪水,保证下游的河道安全。如果这个时候,水库的库容因泥沙淤积而减少,那水库上游的水位就会被抬高,可能会淹没部分沿岸地区,对当地的经济造成影响。(3)破坏水库的航运条件:水库泥沙会逐渐在库底形成淤积,抬高库区河床、堵塞航道,造成水库区域内航运条件变坏,甚至在枯水季时造成库区通航困难,使航运的价值下降。2.水库淤积有什么后果?(4)影响设备运行:泥沙随水流进入水库,在坝前逐渐淤积,加大对水库周围建筑和水轮机的磨损,降低设备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我们去看看黄河中下游的小浪底水库,按照原先设计,到2020年,小浪底水库75.5亿立方米的设计拦沙库容就将全部淤满。但现在小浪底水库依然能正常运行,目前泥沙淤积量仅占拦沙库容的42%,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拦沙库容】用于拦蓄淤积泥沙的水库空间,位于水库正常运行的最低水位之下,该部分不能用于径流调节,主要用于淤积泥沙。3.如何处理水库中淤积的沙子?既然水库的泥沙是河水带来的,那得想办法让河流把它带走。先回忆一下河流的携带能力主要取决于什么呢?应该是流量和流速。通过调整流量和流速,将库底的泥沙搅动起来,搬至坝前,再通过排沙设施,就可以把库底的泥沙冲到水库下游。我们来看看以下三种调沙的方式:✓人造“洪峰”:利用河道来水和小浪底水库部分蓄水,对黄河干流水库进行联合调度,人为制造出流量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洪水过程,对库底和下游河道的泥沙进行冲刷。3.如何处理水库中淤积的沙子?我们来看看以下三种调沙的方式:✓溯源冲刷:水库通过泄水,使坝前水位迅速下降或连续大幅下降,而此时,距离大坝较远位置处的水面还没有来得及下降,这样便会形成一个较大的水面坡度,并在淤积三角洲顶点形成一个明显的跌坎。由于落差变大,水流流速增大,会不断向下冲刷,跌坎也不断坍塌,并向上游发展,带起库底的泥沙开始运动,这样库底的泥沙便被搅动起来。✓异重流冲刷:什么是异重流呢?其实就是密度流,指水流因密度差异而分层流动,当含沙量高的水流进入水库遇到库区清水后,由于密度大而潜入清水下面形成一股浑水流。4.黄河的调水调沙我们把水库排沙的过程,称为“水库清淤”。黄河,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中游水库每年拦截的泥沙非常多。所以每年在汛期到来前,黄河都会进行调水调沙工程,利用工程设施和上下游水库的联动调度,通过水流的冲击,既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泥沙淤积,又提前腾出库容,方便汛期蓄洪。4.黄河的调水调沙黄河具体是怎么调水调沙呢?首先是清水下泄,形成人造“洪峰”,对下游河道进行全线冲刷,提高下游河道排沙能力。此外是塑造异重流排沙。当小浪底库水位降至对接水位时,通过水库联合调度,泄流冲刷,借助水流动力,搅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库底泥沙,调整库区淤积形态,并排沙出库。通过调水调沙,利用上游洪水冲淤,小浪底水库2018~2020年3年间累计排沙13.49亿吨,有效恢复了水库的库容,延长了使用寿命。4.黄河的调水调沙水库排出的泥沙会不会在下游淤积呢?前面提到了,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流速和流量相关,由于各水库联合调动,形成较大的泄流洪水量,仍然能在下游不断冲刷河床。同时黄河水利委员会还在下游部分严重淤积河段上,进行人工泥沙扰动,使泥沙顺利输送到大海。在减轻水库淤积的同时,也增大了下游河道行洪能力。通过水库的联合调度,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是能够有效清理水库淤积,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不淤积或冲刷的效果。所以水库不止能拦沙,也能“调”沙。黄河调水调沙有三大“法宝”“法宝”一:人造“洪峰”。利用河道来水和小浪底水库部分蓄水,对黄河干流水库进行联合调度,人工制造出流量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洪水过程,对下游河道进行全线冲刷。“法宝”二:塑造异重流。当高含沙水流进入水库遇到库区清水后,由于密度差而潜入清水下面形成一股浑水流,即为异重流。黄河防总曾多次人工塑造异重流,巧借水流动力,搅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库尾泥沙,调整库区淤积形态并排沙出库。“法宝”三:水库联合调度。黄河干流水库群联合调度是实现人造“洪峰”和塑造异重流的基础,更是黄河防汛的重要手段。利用黄河已建成的上中游水库群,实施跨度超过1500公里的大空间、大时间尺度水沙联合调度,这是目前治理黄河的最优选项。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调水调沙”就是通过调控水库泄水,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送入大海,冲刷河床,减缓泥沙的淤积。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2016年6月29日,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正式开启。调水调沙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冲入大海。汛期前(枯水期)冲沙减淤小浪底放水排沙为每年的6月下旬或7月上旬,但每年时间并不固定北方七、八月份雨季来临之前,水库需要腾出一定的库容,做好防洪准备;清淤河道,增大洪水通过能力。夏季风的强弱影响我国雨带由南至北移动的快慢,雨带至黄河流域有早有晚,调水调沙的时间相应调整黄土高原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1.植被好的流域遇超拦蓄能力的连续降雨,有增大洪水的风险。汾川河流域植被较好,对第四次及以前的降雨基本全部拦蓄入渗,第五次的大暴雨产生了36m3/s的洪峰,第六次降雨,虽然该次雨量不如第五次洪水对应的雨量大,但是产生了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原因是前期连续的降雨填洼,使土壤达到极限饱和,因而加大了产洪量。2.需正确认识植被的减蚀作用。如果只有前四次降水,没有以后的两次降雨,汾川河流域7月的产流产沙是很少的,植被的减水减沙作用将进一步突显,但在后续的两场降雨作用下又产生了累积性的洪水泥沙。为什么植被这么好的流域,在这次暴雨洪灾中山体滑坡却十分严重?一是降雨量太大,植被覆盖率很高,其植物根系很发达,植物根系发达的土壤使前期连续降雨大量入渗;二是该流域地质结构属于湿陷性黄土,土质疏松、黏性较差,大量降雨使得土壤中水分饱和,容易造成山体滑坡;三是该黄土地区重力侵蚀本已比较严重,加上植被的根系盘结,在遇到这样的降雨情形下,会出现大块滑塌。黄土高原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植被对径流的截留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单位强度最大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冲突性命题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1.调配背景径流量少是黄河又一突出的水文特征。黄河流域人口、城市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人口、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人水矛盾突出。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致使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断流现象。黄河断流对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自然原因:①黄河流域大部分流经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量小;②下游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③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①流经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②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1.调配背景为什么黄河下游断流?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2.黄河下游断流的影响空间范围主要影响主河道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河流沿岸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河口三角洲及海域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3.调配措施1999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在扣除输沙水量(210亿米³/年)的前提下,根据节约用水、统筹安排的原则,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和年度调整。此外,黄河流域节水水平大大提高。水资源统一调配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基本保证在严重枯水年份黄河下游不断流。随着用水现状、人类活动等因素变化,制定了新的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图示意该流域部分省市水量分配变化。活动对比分析黄河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利用黄河2015年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农田灌溉和林牧渔畜业用水)占79%,工业用水占10%。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公共和居民生活用水)占7%,生态用水占4%。其中,兰州到头道拐、三门峡到花园口两河段2015年分别从黄河取水153.03亿立方米、22.99亿立方米,用水结构如图4.13所示。1.图4.13所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1.兰州到头道拐: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用水比重较少;三门峡到花园口:工业用水比重大,农业灌溉用水占比依然最大。2.①农业方面:喷灌、滴灌;推广耐旱型农作物;②工业方面:提升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等;③生活方面:提高水价洗菜水进行浇花、冲厕所等;④全流域协调用水,分配用水份额等;下图为黄河流域简图,图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于1999年底初步建成。1972年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出现断流,1972~1999年的28年中,黄河下游有22年出现断流。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有效调度,以及相关举措的推进下,1999年后即使在严重枯水年黄河也不再断流。(1)说出黄河下游容易断流的自然原因。(2)简析断流对下游沿岸及河口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3)1999年至今黄河不再断流,简述为此所采取的有效对策。图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于1999年底初步建成。1972年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出现断流,1972~1999年的28年中,黄河下游有22年出现断流。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有效调度,以及相关举措的推进下,1999年后即使在严重枯水年黄河也不再断流。(1)说出黄河下游容易断流的自然原因。(2)简析断流对下游沿岸及河口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3)1999年至今黄河不再断流,简述为此所采取的有效对策。(1)(下游)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河水下渗严重,径流损失大。(2)沿岸农田灌溉水源减少,种植业减产;河口营养物质减少,渔业减产。(3)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小浪底水利工程的调蓄;经济(农业)结构的调整;节水技术的推广;流域生态环境(植被)的改善等。黄河断流现象的成因:黄河上游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黄河流域的人口增长快,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粮食的生产能力;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沿河引水工程争相抢水,加剧了供水紧张的局面;低廉的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与日俱增的环境污染使急剧减少的黄河水可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习近平主席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第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如下左图为黄河壶口瀑布景观图,右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及主要测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统计值。(1)黄河壶口瀑布,近似于泥汤的河水咆哮而下,让人震撼,河水浑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问题,如何进行综合治理?(3)黄河各水文测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如何变化,原因是什么?(4)黄河下游曾经常断流,有何危害?是如何解决的?(1)黄河壶口瀑布,近似于泥汤的河水咆哮而下,让人震撼,河水浑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问题,如何进行综合治理?(3)黄河各水文测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如何变化,原因是什么?(4)黄河下游曾经常断流,有何危害?是如何解决的?(1)黄河中上游地区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入河泥沙较多,河水浑浊。(2)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措施。(3)黄河各水文测站多年平均输沙量都在减少;黄土高原治理使水土流失减少。(4)影响供水;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全流域协作开发水资源,实行水量统一调度。第三部分课堂小结壹流域内协调发展流域概述:相关概念;河流特征的描述黄河流域内协调发展含沙量大--调沙减淤径流量小--水资源统一分配第四部分

随堂练习22.(2018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