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车的历史_第1页
人力车的历史_第2页
人力车的历史_第3页
人力车的历史_第4页
人力车的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经的风景线前言一、人力车的传入与兴衰二、人力车面面观三、人力车夫的艰难生活四、人力车夫与社会救济结语曾经的风景线前言

人力车自十九世纪70年代从日本传入中国,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穿梭于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人力车不但是一种颇具东方特色的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时代独特的印记。人力车作为一种新式的交通工具出现于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化过渡的转型时期,其发展演变过程,是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记录着中国社会迈向现代化的历程。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那道历史的风景线,一起透视那段鲜活的历史······一、人力车的传入与兴衰人力车在中国近代城市中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是和近代中国的特殊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的。从中国仍保留有诸如轿子、马车等旧式的交通工具的十九世纪后期,到开始引进电车、公共汽车等外国先进公共交通系统的二十世纪前期,人力车这种由人力拉挽的既落后又新式的交通工具,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受市民们的青睐,穿梭于城市街头,成为一道特具时代性的亮丽风景线。

人力车兴起的社会背景:近代中国,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区面积的扩大,再加上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使城市人口的流动较以前大为频繁等方面的新变化,都使旧的落后的交通工具及缓慢的交通工具远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从而使对交通工具的变革的要求更加强烈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力车被引入,开始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一、人力车的传入与兴衰

人力车是指靠人力拉挽载客的双轮车。又称东洋车,黄包车,胶皮车。人力车最早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74年,是由一名来华贸易的日本商人进献给慈禧太后的。慈禧太后于光绪初年出皇宫时,曾经乘坐过这辆人力车,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辆人力车。这辆人力车是比较原始的,两个轮子是木制,比较高大,车帮上包了一层铁皮,以使其坚固,因而又叫“铁皮车”。车厢是木制方形的,车身漆的是黄色油漆,车垫子是用黄龙缎子做成的。现在这辆车陈列在北京的颐和园里。

民国时期的人力车一、人力车的传入与兴衰中国第一辆人力车一、人力车的传入与兴衰人力车诞生于日本,这是可以确定的。而关于人力车的发明人,至今尚无定论。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由一名居住在日本的美国牧师发明;由英国驻日本横滨领事馆的牧师佩里发明;日本人铃木德次于明治三年(1870年)制造出了第一辆手拉人力车。人力车的发明一、人力车的传入与兴衰

清朝末年,北京的人力车逐渐多了起来,但还未能传入民间,主要是在宫廷使用。当时慈禧太后长期居住在颐和园,宫内的太监们经常往来于紫禁城与颐和园,其中一部分太监在往来的途中,就是乘坐人力车。当时他们是把人力车作为一种特殊身份的炫耀,另一方面是图其新鲜时髦,也便于观赏沿途的风景。其实当时乘坐人力车并不舒服。因为那时从紫禁城到颐和园是用石块铺砌的路面,道路洼坑不平,包着铁皮的木制轮胎在行进时,响声很大,也很颠簸。

北京的宫廷人力车

1915年,袁世凯在中南海成立了一支人力车队,共有20名车夫,主要供袁世凯自家使用,以及接送前来开会的北洋政府的总长们。为了安全,由两个人负责一辆车,出车时一个人在前边掌把,一个人在后边推车,快捷而稳当。当时要想进入总统府去拉洋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首先要托人送礼,这样才得到面试的机会。经总统的管事进行面试合格后,再练上半个月的车,熟练地掌握拉车的基本技术后,再经大管事的检验考核,一切都合格了,才能够顶班出车。袁世凯的车队

大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街面上也出现了专作代步工具,具有营业性质的人力车,并且迅速地发展起来,在民间得到广泛的使用。根据1934年当局对市场车辆的统计,当时全市共有人力车54397辆,有大的车厂子近千家。19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三轮车逐渐地流行开来,人力车迅速减少,许多人力车夫也都改蹬三轮车了。直到1949年北京解放,人力车才完全取消。一、人力车的传入与兴衰北京营业性的人力车一、人力车的传入与兴衰上海的人力车(一)

上海的人力车俗称黄包车。因为其时的人力车车身多涂上一层黄色的油漆,以便在夜间也容易看见,避免车祸。

人力车传入上海,即以一种新兴的行业而发展起来。上海的人力车是由一名法国人米拉引进的。米拉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夏天,便向法租界的公董局提出,请准创办“手拉车”营运专利十年的要求。法租界公董局认为手拉车比江北推车精美、舒适、快捷,既有利于改善交通,又可增加税收,便同意米拉备车300辆,在法租界内营业。法租界于1874年3月24日发出第一号执照,开始了上海滩人力车的历史。一、人力车的传入与兴衰

记新式小车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也,租界通衢皆可已见斯。新式、妆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寔适于时需也。其车来于东洋,在东洋名为若你里少系,数年前所创设者。国人见其有益,则随而广用之,以致若横滨一处所有不下千余辆。车夫拉之甚捷,与马车驰骤几为相仿也。若与本地之独轮车相比,则有长有短。其所短者,在于仅能载一人;而其所长处,则于坐者较便。且本车简陋,自尊者多不屑于乘焉。若不能□内自置一轿,则每苦逼于步行矣。今设二轮车想于此类大为得便宜之举也。所望者惟□数之日渐增多耳。——《申报》大清同治癸酉十二月十二日一、人力车的传入与兴衰上海的人力车(二)

上海的黄包车发展很快,从1873年登记的300辆开始,经过42个年头,至民国五年(1916)增至6000辆,连同私家自用的约合10000辆左右。民国十九年(1930)全市公营、自营的黄包车达64445辆,次年增至68500辆,至抗战前夕达到8万余辆。①黄包车一度成为上海这个世界有名的大都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但随着时代的演变,自抗战以后,汽油奇缺,所有汽车陷于停驶状态,三轮车应运而起。市政当局也因黄包车系人力拉牵,不合人道主义,多次动议取缔。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上海只剩下黄包车5000余辆、7000余名车夫了。上海最后两辆黄包车,于1956年被送进了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的人力车也成为了历史。①以上数据出自赵宇共:《中国民俗通志·交通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人力车使城市的交通近代化,并且使人们在城市中活动的速度提高,其作用类似于电话线使城市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也类似于工厂的大规模生产对生活效率的提高。”——转引自严昌洪《从弱势群体特征看民国时期人力车夫救济制度》一、人力车的传入与兴衰评价人力车一、人力车的传入与兴衰

人力车在北京和上海两个不同功能的城市,有不一样的发展过程。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首辆人力车是进献给慈禧的礼物,人力车的推广经过了一个从宫廷到街头的发展历程。贸易大都会——上海的人力车即一开始便以营业性质登场。这是人力车在中国发展历程的一个特点。其使用人力是东方工业尚不发达的特色。人力车以超越传统交通工具且为先进公共交通系统的补充这样一种历史地位,流行了半个多世纪以后,终在三轮车的排挤下,逐渐退出了市场,成为了历史。人力车流行的原因:人力车方便、灵活、价廉,深受市民欢迎;新兴行业,能获取高额利润,吸引商人多投资;工业不发达,穷苦百姓多以拉人力车为生;先进的公共交通工具尚未发展强大,为人力车提供发展空间。小结二、人力车面面观人力车的形制人力车传入初期是十分粗笨的,两个木制车轮子又高又大。车把也比较短,车厢为方形,上面装有车篷,篷布夏冬两季不同,夏天用帆布做防雨遮阳篷,冬天则改用蓝布加棉絮做成暖篷。后来车轮从木制包铁改成了辐条式,并且安装了可折叠的防雨车篷,拉起来轻便多了。人力车一般都装有车灯,普通车装两只车灯,装饰讲究的车则装四只车灯,有的车还装有尾灯。最早的车灯是点蜡烛的,后来大多改成了电石灯,也有用煤油灯的。人力车上一般还装有喇叭和脚铃,喇叭安装在车把上,后面有一个胶皮囊,由车夫手控发鸣声。主要用于路上人多或拐弯时,用喇叭进行警示让人躲闪。脚铃一般安在车厢的脚踏板上,由坐车人脚踩发声,主要用于通知车夫停车、拐弯或催其快跑。二、人力车面面观人力车的分类包月车是有钱人自己买了车,雇佣车夫,专供自己家使用的人力车。这种车的档次一般都比较高,质量好,装饰讲究,代表着车主人的身份地位,在车厢的后面钉有“自用”两个字的铜牌。拉包月的车夫一般都是年轻力壮的,并且善于快跑和长跑。他们大多都穿戴着主人家定做的服装,显得干净利落。拉零份子车就是车夫把车停在街上等客,也叫做拉散座的。零份子车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车夫自备的车。这种车一般都比较干净,装饰也较漂亮,车夫也多穿戴的干净利落,因而比较容易上座儿,生意比较好。而多数的零份子车都是从车厂里租赁来的。拉零份子车的有一种特殊的人力车,专门拉外国人;还有一种人力车夫专门跑远道,叫做“拉长趟儿的”。在车口等客的车夫们二、人力车面面观人力车的分类二、人力车面面观人力车的出班时间一般而言,车厂子的车每天分白天黑夜两班出租,俗谓是“歇人不歇马”。白天租车叫做“拉早儿的”,夜晚出租叫做“拉晚儿的”,两班的交接时间按各地情况有所不同。

以拉车为主要职业的一般都“拉早儿”,因为白天的客流量大,生意比较好做,也有少数车夫迫于生计,白天黑夜都拉。“拉晚儿的”一般都是小职员、穷学生、教书的、做工的,为的是夜晚出来找点活儿干,多挣上几个钱补贴家用。

二、人力车面面观

当时的人力车售价,上等车120块大洋左右,中等车100元左右,下等车七八十元。因此,很少车夫买得起,能够自备车。大部分车夫的车都是从车厂租赁的。车夫第一次租车,首先要找某家厂子里的一名车夫作为介绍人,经厂主审核验看后,再由租车人去找一家铺保,担负车辆丢失或损坏的赔偿责任,方可租车。如果找不到铺保,自家先向厂子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也可以租到车。

租车手续人力车要领取牌照后,方准上路。自用车的牌照是白底黑字,营业照的牌照是黑底白字。牌照人力车要交税,自用车可以每月交一次税,也可以半年或一年交一次,而营业车则是每月必须交税一次。捐税日本侵华期间,曾规定人力车夫必须要穿蓝布背心号坎,上印有白色的号码。号坎上的数字要与车牌上的号码一致。号坎拉人力车虽然不用拜师学艺,但是干这个行当,也不是轻易就能掌握得了的。当年我开始学拉车的时候,最初撑不住车把,拿不稳劲儿,跑起来深一脚浅一脚,跑上一两天,脚脖子发青,发紫,肿得老粗,两条腿显得沉沉的,周身疲倦。这样就要休息三、五天,然后再跑再练。直到两只脚消了肿,两手能抓住车把,逐渐掌握了车的惯性,才敢出去揽座讲生意。至于对北京内城、外城、关厢、大小胡同的所在,以及讨价还价的窍门,那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熟悉,并不是一朝一夕短时间可以做得到的。——任有德口述二、人力车面面观拉车的技巧二、人力车面面观乘车价车价一般从五分钱讲起,根据路途的远近而定,多数人还可以讨价还价。人力车也有“车口儿”,类似于现今汽车的始发站,许多洋车聚集在一起,等候车座儿。凡是在这种地方拉车,一般都有固定的车价儿,谁也不许为了“抢座儿”而随意降价,坏了大伙儿定下的规矩,否则大家就会群起而攻之。只有在不是“车口儿”的地方,单个车夫遇上了客座儿时才可以讨价还价。二、人力车面面观以上从形制、分类、租车手续、拉车技巧等各方面对人力车做了一番全面而简单的介绍,以便对人力车行业有更充分的认识。人力车这个行业,应该也算是“苦力活”的一种,因为其主要依靠体力的付出而维持生计。通过这节的介绍,我们不难知道,从事人力车的“门槛”虽然不高,但是,由于人力车本身的价格比较高,车夫们多没有能力自备车。在原来拉车收入本来就很低的情况下,车夫们还要缴纳车租、捐税,以致他们的生活水平始终徘徊在穷苦边缘线上。下面,我们将一起回顾当年那些人的艰难生活······小结三、人力车夫的艰难生活人力车夫的来源入城的破产农民失业工人收入低的职工失去特权的旗民(主要在北京城)因为拉人力车的成本低,且不需要特殊技能,很多贫困群众依赖其为谋生手段。三、人力车夫的艰难生活日光淡淡,白云悠悠,风吹薄冰,河水不流。出门去,雇人力车。街上行人,往来很多;车马纷纷,不知干些什么。人力车夫□沈尹默人力车上人,个个穿棉衣,个个袖手坐,还觉风吹来,身上冷不过。车夫单衣已破,他却汗珠儿颗颗往下堕。作家笔下的车夫(一)人力车夫□胡适警察法令,十八岁以下,五十岁以上,皆不得为人力车夫。

“车子!车子!”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能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中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

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三、人力车夫的艰难生活作家笔下的车夫(二)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势,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三、人力车夫的艰难生活骆驼祥子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上下岁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绝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老舍《骆驼祥子》节录三、人力车夫的艰难生活祥子的理想!!

······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的手里,高等车夫。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老舍《骆驼祥子》节录三、人力车夫的艰难生活三、人力车夫的艰难生活人力车夫拉车的收入极其微薄,往往是入不敷出。试看各地车夫的收入与支出状况:广州:1936年7月至1937年6月调查的600个人力车夫中,每天拉车收入最少的为0.4元,最高的2.3元,大多是在1元左右。每月入不敷出的共366人,占被调查车夫全数的61%。上海:1934年调查的304个车夫中,拉车净收入(支付了车租以后的收入)每人每月平均不及9元,而家庭生活费之支出,平均须16元,“以竟日奔波,血汗所获,终难维持”。公共租界车夫收入略微高一点:“五十家之平均,每车夫月仅收入九元二角三分,供一家数口之需”。入不敷出的生活

三、人力车夫的艰难生活成都:1935年车夫平均每天净收入仅为5吊495文,而他们平均支出为每天6吊220文,入不敷出,要欠725文。极少数人强打精神做点副业(卖油糕、剪发、卖扫帚等),每天收入不过两吊左右,贴补家用。南京:1932年调查的1350个车夫中,每人每月平均净收入约10元,而一家每月支出最通常者在15-30元之间,入不敷出,还需家人做工贴补家用,但有55.33%的家庭他人全无收入,有40%的家庭靠借贷维持生活。——转引自严昌洪《从弱势群体特征看民国时期人力车夫救济制度》入不敷出的生活三、人力车夫的艰难生活小结

能出卖的只有力气!这似乎早已注定车夫们生活的艰辛。不论是作家笔下“鲜活”的车夫形象,还是那些苍白的调查数字,都是车夫们生活穷苦的明证。“人力车代表的文明就是那用人做牛马的文明。”胡适曾经这样写道。车夫们是牛,是马。这是谁之错呢?四、人力车夫与社会救济

人力车的流行,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交通发展作出了不少的贡献。而作为从事这一职业的群体——人力车夫,他们却始终以社会弱势群体的地位而卑微地生活着。人力车夫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折射出当时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新文化运动后,一些文人开始用笔揭示车夫们的苦难,表达出对他们的人道主义关怀。进入20年代之后,更多的人开始将人力车夫的问题当作是社会问题来看待,人力车夫的社会救济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四、人力车夫与社会救济人力车夫的弱势群体特征1.生存资源的缺乏没有文化;没有技能;没有资本或资产;没有社会资源;2.生存状态的恶劣备受剥削和虐待;入不敷出,生活水平低下;3.生存地位的边缘化象征:居住地的边缘化;边缘化的原因:①职业声望低;②经济地位低;③外乡人身份;④工会组织前,社会上听不到人力车夫的声音,属于失语的群体;⑤制度安排的缺失:由警察(或巡捕)管理,执法野蛮;4.生存心理的脆弱性

来源:经济上承受能力的脆弱性;表现:通过日常行为的“痞子化”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消极抵制。四、人力车夫与社会救济人力车夫是以弱势群体面貌登上历史舞台的。因此,这个职业出现不久,对他们的救济就开始了。社会救济

清末民初,救济方式主要是公益性的施舍,不外乎夏天施茶,冬天施粥,有病施药送诊,死亡施棺葬埋。施救的主体是善堂之类慈善机构或慈善家个人。这些救济行为是把人力车夫当作一般穷苦人给以施舍,不出传统慈善事业的窠臼。这种救济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车夫的地位和待遇,不能改变车夫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

——严昌洪《从弱势群体特征看民国时期人力车夫救济制度》四、人力车夫与社会救济社会救济20~30年代政府和社会大规模救济人力车夫的时候,救济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保留传统救济方式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救济办法和救济模式。颁发车夫执照,提高车夫地位;降低车租,取消头目,减少剥削;提高车资,增加车夫收入;建立互助组织,解决车夫福利问题;建立合作组织,实现车夫有其车;创办贫民工厂,收容失业车夫。案例四、人力车夫与社会救济上海人力车互助会:由上海公共租界于1934年创办,是当时一个典型的车夫互助组织。宗旨:改进会员生活,提高会员地位组织机构:理事会——干事部——秘书处——医药、救济、智育、事务、调解各委员会成立之初的活动简介:1.日夜学校:进行启蒙教育,教车夫识字,附设有代书处、问学处、学字处;2.诊疗所:开设有普通内外科为会员治病,重病则送医院救治;3.洗浴室:安装有淋浴设备,给车夫发浴券,每个会员一星期可洗澡一二次;4.书报室:备有大小日报、晚报及画报供会员阅览;5.图书馆:由社会各界捐赠报刊、图书供会员借阅;6.互济:每个会员一年缴会费4.5元,遇有死亡或意外可申请救济,分别情形可得到10~20元急救款;7.游艺室:如听广播、下象棋、打兵乓球、说笑话、讲新闻、听故事、猜谜语、看电影等活动;8.饮茶室:饮茶、聊天,并接受卫生宣传;9.家庭服务:派巡视护士及调查干事登门看护和调查,并宣传卫生常识、经济支配、节制生育等道理;10.寄宿舍:在会所开设有车夫宿舍,内设钢丝床、棉被、被单、垫褥等,但须缴少量宿费。四、人力车夫与社会救济上海人力车互助会四、人力车夫与社会救济

为了救济人力车夫,改善人力车夫的生存状态,政府和社会都作出了一些值得肯定的贡献。然而,从根本上说,这些救济,对于众多的车夫们来说,不但杯水车薪,而且,只是一个临时的治标方法。更有甚者,有些救济方式口号响亮,冠冕堂皇,却欠缺周到考虑,无益于车夫。如为了增加车夫收入而要求降低车租,取消头目制度,本来是减少中间剥削的一种措施。但由于缺乏了头目担保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