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城交通发展策略探讨_第1页
我国古城交通发展策略探讨_第2页
我国古城交通发展策略探讨_第3页
我国古城交通发展策略探讨_第4页
我国古城交通发展策略探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古城交通发展策略探讨【摘要】我国古城的发展正普遍经受着由城市更新和机动化发展带来的城市肌理破坏、交通阻塞和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古城交通的整治与发展在古城保护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中以古城普遍面临的交通发展困境为切入点,探讨古城交通发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古城交通发展的策略建议。【关键词】古城;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策略;慢行交通1引言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城市精神的本质来源于这座城市所经历的历史。因而,在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特色不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磨灭和异化,相反,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珍惜和传承,并加以最严苛的保护。作为历史文化风貌最典型的承载体,古城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由于古城交通的整治和发展与古城的保护模式以及整体发展定位息息相关,因此,一直是备受关切的主题。本论文中所研究的古城为具有鲜明的城廓遗迹或历史风貌边界的历史城区。笔者在分析中国古城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就古城交通发展遵循的原则和交通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建议。2中国古城交通面临的普遍困境在对大同、苏州、西安、平遥等古城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我国古城的交通面临诸多共同的困境。归纳我国古城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和城市职能与交通供给不相适应古城内部集中了城市的主要职能,向心交通特征尤为突出,例如集中了大量的中学、医院等大型交通吸引点,高峰时段加剧了周边交通拥堵。(2)交通环境不佳我国古城的居民交通出行环境较差,一方面古城内部道路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另一方面交通方式缺乏引导和管理,无序争抢道路资源。其次,机动车的大量涌入造成严重交通污染,与古城城市环境目标要求不相协调。(3)过境交通穿越,加剧交通拥堵我国历史文化城市的空间发展,多以古城为中心的外延式拓展模式为主,作为城市中心地的古城不但要承担古城内部交通需求和到发交通需求,还要承担大量的过境交通需求,机动车直接穿越古城,造成道路交通压力过大。(4)道路功能紊乱一些主要道路尤其是作为古城中轴线的干道,道路条件相对较好,承担了大量的交通性干道功能,然而与沿线的商业氛围不相适宜,削弱了其作为城市商业中心地带的商业活力,2同时,功能上的混杂也造成了交通负荷过重。(5)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差由于古城的道路格局一般延续古代的街巷尺度和造景安排,衔接性和道路条件较差,仅有少量道路适合布设一般的公交线路,因此古城的公交覆盖率一般比较低;此外,受古城保护的限制,古城内部公交场站所需土地资源极为宝贵,很难满足正常公交运营需求。(6)慢行交通不受重视虽然在古城出行方式结构中慢行交通方式比例一般都比较高,例如大同古城慢行方式比例高达80%以上,苏州古城非机动车方式占50%以上,然而,慢行交通的优先政策和设施的建设往往被忽视,路边停车和马路市场大肆侵占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等慢行交通空间。(7)缺乏交通需求管理古城内部的道路设施供给是非常有限的,也是相对固定的,不可能适应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因此必须更多地从交通问题的源头——交通需求上予以科学管理。然而,我国古城在交通需求管理方面非常薄弱,针对古城的交通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策略,已经不能适应古城交通的变化和发展。3对古城交通发展基本原则的认识对于古城这一特定的区域范畴,其交通发展与一般城市地区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需求。着眼于我国古城交通实际的问题,同时为了使古城交通的发展与古城的保护相协调,提出以下几方面的交通发展原则:交通发展应以不破坏古城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为最根本前提。坚持交通与古城特色充分结合,保护古城城市肌理、古代街巷格局和尺度。坚持交通的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和功能提升服务的原则。古城交通发展应促进公平、和谐的社会道德风尚建设。交通体系的建立应促进古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4古城交通发展策略建议古城交通发展策略是用以指导、约束和协调古城交通行为的总则,也是实现合理交通模式、支撑古城保护和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机制和主要抓手。针对我国古城保护与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经综合分析研究,对我国古城交通发展策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4.1重视交通需求控制管理古城的交通需求管理,一是要疏解古城人口并控制在合理规模,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疏解过分集中于古城的行政、金融、医疗、教育、居住等功能,加强商业、旅游产业等服务业的置换。二是要以道路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刚性约束条件,实施严格的道路通行管理。古城内部除允许公交车和救灾车、医疗车、军警车、环卫车等特种车辆以及必要的物资配送货车(夜间)进出古城之外,可通过发放通行证等措施严格限制私人小汽车进入,3甚至可在古城道路资源极其匮乏或生态条件极其脆弱的情况下,考虑禁止古城居民在古城内部使用小汽车,使总体交通需求控制在交通系统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三是要优化交通设施资源配置,从而使得运输效率高、节能、环保的客运交通方式得以优先发展,优先次序明确为步行→非机动车→公共交通→个体机动车。四是在动静态交通协调上,除了保证特殊车辆的基本停车需求,古城内部严格控制社会停车需求,不建或少建停车场,在古城周边新建一定规模的公共停车场,以方便停车换乘公共交通。同时,加强各类建筑物、公共交通车站的自行车存车设施以及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建设,在规划设计中采取优先安排、就近布置、方便使用的原则。以大同古城为例,综合考虑环境容量、交通承载力以及历史风貌保护要求等因素,推荐采取古城内部出行以慢行交通方式为主,对外出行以公交方式为主的交通模式。建议古城内部除公交车和救灾车、医疗车、军警车、环卫车等特种车辆以及必要的物资配送货车之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包括古城内部居民);在古城出入口邻近地块设置P+R停车场,并优化公交线路、站点布局,便于停车换乘公共交通(参见图1和图2)。图1大同古城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案建议图2大同古城公共交通组织规划方案建议4.2维护和打造功能清晰、尺度宜人的道路系统古城道路系统的改善应以维护古城的城市肌理为根本原则,在保留原有街巷网络形态基础上进行规划,避免大规模拓建。制定道路改善方案之前,必须对古城传统民居、庙宇、城墙等主要的控制要素进行详尽、深入地分析,道路网络的改善不但不能对古迹形成负面影响,还应有利于古迹的保护。具体实施策略为:一是注重古城外围过境通道或环路的建立,对过境交通进行截留,避免穿越性交通对古城形成冲击;二是要明确道路功能层次,为不同交通方式提供合理的运行空间,对应于不同的道路功能,选择合理的道路断面形式,并在断面设计中考虑尽量扩大步行和自行车空间的尺度。以大同古城为例,两条十字轴向干道既承担交4通性功能又承担沿线商业为主的生活性功能,道路功能的紊乱导致道路交通负荷过重、拥堵较为严重,建议结合社会车辆禁行措施,彻底取消其作为穿越古城的交通性干道功能,仅作为古城内部轴向干道和古城内部主要的商业街。配合交通功能的调整,对其断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原有车行空间,在道路中央设置5.5米花坛和小品,改善道路景观(参见图3图3大同古城轴向干道断面改造方案建议4.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古城公共交通应得到大力和优先发展,确实保障公共交通对个体机动化方式的优胜地位。一是政府要优先为古城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为公共交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多层次的、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方式,以满足古城居民、游客等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三是要提供公共交通专用路权及道路优先通行权,以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要重视公交换乘枢纽的建设,实现古城内外交通高效衔接。4.4打造精品慢行交通环境古城的慢行交通环境非常重要,是古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在某种程度而言是古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打造古城的精品慢行交通环境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改善土地利用模式,从交通需求的源头上改善慢行交通在古城更新的过程中,注重复合式用地模式的植入,并注重社区公共活动中心的打造,使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尽可能在慢行交通范围内解决。(2)确保步行空间不受侵犯,维护行人安全严格执行道路交通设计标准关于人行道宽度的最低限定,同时在商业街区、风貌街区要适当提高设计标准。此外,一般情况下,杜绝人车(包括行人与非机动车之间)混行,最大限度地保证步行者的安全。(3)人性化行人过街设施建设尊重行人的交通主体地位,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的身体特征,在古城范围内,主张全面采用平面式的人行横道形式,使得行人既不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走人行天桥,也不需要穿行令人缺乏安全感的地下过道。(4)结合城市文化特色,开展基于改善步行道空间环境和行人视觉感受的城市设计,营造轻松宜人的步行环境我国古城的步行环境的改善,应注重古城人行道空间环境的营造,从行人对空间环境的视觉感受出发,对沿街建筑立面、街头雕塑、空间、色彩等各种城市景观要素和细节精心地开展了有意识的艺术化处理,充分显示对行人的人文关怀,使步行者在完成一次出行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愉悦的视觉感官享受。(5)提高慢行交通网络密度和连通度,推进慢行交通系统网络化建设慢行系统网络化建设应在不破坏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实现住宅、广场、景点、交通枢纽以及大型公共设施之间的有机串联,保证慢行交通网络形成具有高连通度的网状结构而不是树状结构,从而减少“回头路”带来的出行时耗浪费。此外,还可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电瓶车和公共租赁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仍以大同古城为例:鉴于其占地面积不大,约3.8平方公里,街巷密集、地势平坦、历史文化遗存密布,建议结合重要文化景点和古迹,组织若干条固定游览线路,并将乘车点结合公交首末站一体化设置;同时,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作为古城特色的旅游观光交通工具,并与位于古城出入口处的公交首末站和社会车辆停车场紧邻设置租赁点,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4.5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管理水平,通过综合运用交通流组织、单行系统、交叉口渠化与信号配时优化、6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信号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行之有效的举措,发挥基础设施效率,保障交通畅达,为居民营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保障交通安全,在古城内率先普及行人过街信号设施的安装,重视安全岛等人车物理隔离设施建设,确保居民出行安全。加强执法力度与强化安全教育。加大对交通违章的处罚力度,交通法规面前人人平等,同时强化交通安全、文明出行的宣传,使遵章守纪成为古城居民和外来游客的普遍共识,同时也推动良好的道德风尚的营造。4.6深化综合交通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古城交通发展政策措施和规划方案必须建立市级综合协调机制作为制度保障。要形成统筹道路、公交、慢行、停车等各交通系统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管理的一体化综合管理体制。特别是,要调整和完善交通建设投资体制,确保建设重点向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倾斜。5结语古城交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着眼于古城自身特色的挖掘,准确把握现时面临的困境和城市更新带来的挑战,只有将交通与古城的发展定位、环境目标、历史风貌、人文精神等关键因素高度协调,才能确立与古城保护和发展相匹配的交通发展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