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寻美的历程——荷塘月色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民主主义战士。1917年,他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朱自清”之名,意出《楚辞·卜居》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为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他取“自清”为自己的名字,其寓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清白。少年时,他随家人迁居扬州。了解作者一、读课文,解决字词生字词:
xiè
pìduówěngmíniǎonuó煤屑路幽僻
踱着蓊郁弥望袅娜
sèbóqiànyuànzhàoliǎnjū
羞涩斑驳
倩影媛女櫂敛裾
fànzhuìshāoxìhānwǎn梵婀玲点缀树梢空隙
酣眠宛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文章的结构如何?第一部分(第1—3段)“夜观荷塘的缘由及路上的感受”第二部分(第4—6段)“恬静迷人的荷塘月色”第三部分(第7—10段)“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层次大意二、读课文,梳理文章线索抓关键词、句,梳理出文章的写作线索。空间变化(游踪)文章的线索:小径小径荷塘家空间线索游踪心里颇不宁静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感情变化不宁静暂静暂静暂静失落怅然若失思乡,不宁静求宁静小径颇不宁静得宁静小径失宁静明线:空间变化暗线:情感变化文章的线索:圆形结构作者行踪和文章结构荷塘家课文题目是“荷塘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三、赏析美景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色月色下的荷塘月下荷塘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段,请小组讨论,作者抓住了哪些具体景物进行描绘?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舒展、旋转的美。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极言荷叶之广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拟人娇怯不语轻盈多姿闪闪发光、
忽明忽暗晶莹剔透冰清玉洁纤尘不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听觉微风过处送来的荷香,时有时无;远处高楼传来的歌声,时断时续。艺术表现手法通感(移觉),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将一种感觉转换为另一种感觉,从而获得双重美感。(1)她笑得很甜。(2)人靓歌甜。(3)“风来花底鸟声香”(4)“鸟抛软语丸丸落”(视觉转为味觉)(听觉转为味觉)(听觉转为嗅觉)(听觉转为视觉)例: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虚写流水,衬托叶美。拟人比喻所写景物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池水景物特点繁密、高娇美,晶莹,洁白似有若无,沁人心脾动态美脉脉比喻拟人、博喻比喻、通感比喻、拟人虚实结合手法弥望田田出水很高(比喻)
零星点缀(拟人、比喻)缕缕(通感)
颤动(比喻、拟人)看不见的脉脉静动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结构详解月下的荷塘幽雅宁静荷塘上的月色塘上月色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段,第5段描写了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抽象的事物,很难描绘。作者是如何表现月色的?1.借助景物来表现月光2.巧妙的运用动词叶子和花青雾树泻、浮、洗、画泻泻“泻”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化实为虚洁白而鲜艳轻盈透明,亦真亦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听觉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和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像,把人带入到一种朦胧的美的幻境月光月影如流水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灌木的黑影杨柳的倩影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荷塘上的月色朦胧优雅结构详解荷塘四周荷塘四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6段,作者描写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整体的风光杨柳树梢远山树缝灯光树上蝉声水里蛙声写作顺序:由远及近、由静及动隐隐约约没精打采热闹艺术表现手法叠词,增强文章的韵律感,富有诗意。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言平实自然。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的浓重气氛。文章中叠词叠字的巧妙运用,还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都写了树、小路。不同:第二段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写得简略。本段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显然,抒情效果跟第2段不一样。第6段用反衬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失落。比较分析第2段和第6段写景的异同?1、文章开头便直接描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想想作者为何心里不宁静?四、深入探究《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探寻背景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朱自清的“不平静”实源于此。……他们试图“躲到学术研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正是朱自清们的精神避难所。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内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不平静”的另一个侧面;在《荷塘月色》里就外化为“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画图,在“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相互颠覆中,写尽了这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与冲突。
——钱理群《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内心矛盾与冲突2、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非常美丽的,和他的那种苦闷的情绪是截然不同的。作者通过荷塘月色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是美好的,但它只出现在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华北科技学院《电路原理(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外科常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夷山职业学院《水文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老年健身》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土石方工程分包合同B土石方分包合同
-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二语习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高三4月调研测试(二诊)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西省运城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中练习化学试题理试卷含解析
- 科研项目校内协作合同(2025年版)
- 供应链管理-第十三章供应链绩效评价课件
-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范
-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讲座课件
- 异物管控记录表
- 公车私用管理制度
- 设备主人制管理办法
-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旁站监理记录表
- 幼儿园绘本:《小蛇散步》 课件
- 《艺术学概论考研》课件艺术本体论-形式论
- 遵义会议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