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法不可违》_第1页
【课件】《法不可违》_第2页
【课件】《法不可违》_第3页
【课件】《法不可违》_第4页
【课件】《法不可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框法不可违

看图思考:阅读课本P91事例2、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怎么避免?

1、一个要强的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可以,守规则、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1.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P911)央视主持人老毕在一个限速60公里的路段把车开到了80公里,被交警处以200元罚款,并扣2分。2)出租车司机赵某捡到乘客王某遗失在车上的手机一部,拒绝归还王某。法院要求赵某返还手机,否则赔偿损失1200元。3)高三学生小李性格暴躁,自习课上与同学发生争执后,拿凳子砸向同学的头部导致其当场休克死亡。法院依法对小李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赔偿各种费用共计45万元。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六条驾驶机动车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下的处罚款200元。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做出了法律禁止的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出了法律禁止的行为情景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承担的责任所属违法类别一

JJKABCDEFGHIA、行政法B、民法C、刑法D、行政制裁E、民事责任F、刑事处罚G、行政违法H、民事违法I、刑事违法J、较轻K、严重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刑法: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法的法律。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1、扰乱公共秩序2、妨害公共安全3、侵犯他人人身权利4、侵犯公私财物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6、违反消防管理7、违反交通管理8、违反户口或者居民身份证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罚种类:警告、二百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知识链接按照民法体系划分:

民法总则编:

《民法通则》(1986)及后来的实施意见

物权编

《物权法》(2007)《担保法》(1995)

债权编

《合同法》(1999)及合同法解释1、2

知识产权编

《著作权法》(1991)《商标法》(1993修正)《专利法》(2008年修订)

家庭关系编

《继承法》(1985)《婚姻法》(2001修订)《收养法》(1998修订)

侵权责任编

《侵权责任法》(2010年实施)

人格权编

《人格权法》目前只有草案稿,待成熟后将提请审议

涉外民事关系编

《涉外民事关系律适用法》,目前只有草案,待成熟后将提请审议定义: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知识链接民法定义: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法的法律。知识链接刑法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理一理二三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情景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别一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看情景,完成以下表格较轻较轻严重《行政法》《民法》《刑法》行政制裁民事责任刑事处罚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共同点都有其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

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由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主要分为违反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是指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触犯刑法,达到或必须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一般违法行为属于违反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属于

刑法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2)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对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违法犯罪

违法行为的类别(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刑事违法行为(如案例3)分析并总结行政违法行为(如案例1)民事违法行为(如案例2)违宪行为行政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事法律法规:《民法通则》《婚姻法》《物权法》……刑事法律法规:《刑法》知识链接——法律知多少宪法案例1、联合利华公司散布日化产品涨价言论,引发部分城市发生日化产品抢购,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构成了“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上海市物价局于日前决定对该公司作出200万元罚款。案例3、5月6日,曹某醉酒驾驶营运车,被依法吊销其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驾驶证,终身不得驾驶营运车辆,警方还将对其按“危险驾驶罪”追究责任,处以1月以上、6个月以下拘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案例2、黄某向邻村蒋某借6000元钱,以借据日期写错为由,拒不还款。蒋某将其告上法院,法院判决黄某必须在法院规定期限内全部归还蒋某的借款。辨一辨活动探究根据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情况,可以将违法行为分为:(P93)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法情节较轻,社会危害较小,称之为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较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也叫犯罪(P93)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受行政处罚。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受刑罚处罚。以案说法:

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2013年8月22日,薄熙来案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2013年9月22日,法庭对被告人薄熙来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一百万元;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二、犯罪必受惩罚3月23日清晨,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发生特大凶杀事件。一名犯罪嫌疑人持刀捅死捅伤学生13人,其中8名学生死亡,另5名学生正在抢救中。犯罪嫌疑人虽然当场被制服,但留给人们的却是无尽的悲痛和巨大的恐慌。遇难者家属的悲痛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确认:被告人郑民生因恋爱多次受挫,图谋报复泄愤,竟迁怒无辜,选择在学校门口行凶,持刀连续捅刺,致8名小学生死亡,5名小学生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后果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所犯罪行极其严重。依法裁定核准被告人郑民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罪犯郑民生2、郑民生的犯罪行为使他受到了什么处罚?看案例,思考1、这种违法行为触犯的是我国什么法律?是什么违法行为?3、请从“郑民生案”中概括出犯罪的定义及其三个基本特征?看案例,思考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犯罪基本特征(P94)社会危害性(严重)刑事违法性(触犯刑法)刑罚当罚性(受刑罚处罚)必然结果犯罪: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P94)4、刑罚就是刑法吗?看案例,思考刑法的含义: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划书P94第一自然段)刑法的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划书P94第一自然段)

刑罚特征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刑罚只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只由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法判处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刑罚的种类:主刑、附加刑只能独立使用,不能附加并用与主刑同时适用;独立适用刑罚主刑管制拘役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特点特点附加刑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施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P95主刑:管制: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只限制其一定的人身自由,在公安机关和群众的监督下,在原单位和居住地参加生产劳动、进行改造的一种行为。拘役: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拘役由公安机关执行,期限为一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自由并实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无期徒刑: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附加刑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刑罚。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其他政治活动权利的一种刑罚。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一种刑罚。4、在本案判决中,对郑民生判处的死刑属于刑罚中的哪个类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刑罚中的哪个类别?看案例,思考

在本案判决中,对郑民生判处的死刑属于刑罚中的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刑罚中的附加刑。阅读课本P96事例思考:他们说的对吗?

我不过是开个玩笑呀,这也犯法吗?他是无意之中违法的,原谅他吧。不论什么原因,开玩笑也好,无意识也好,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是不可原谅的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3、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拒绝,严格要求自己,依法律己,依法办事,自觉遵纪守法,做守法、知法、用法的好公民。法不可违谁都不能违法犯罪必受惩罚犯罪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分类刑法含义: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最严厉法律)刑罚(刑事处罚、刑事处分)含义: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施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行政违法行为道德与法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更要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人。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分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含义: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前二者的必然后果种类名称处罚类别处罚对象处罚机关罚金刑事处罚方式犯罪分子由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的规定判决。

罚款行政处罚方式有行政违法行为的人由行政执法单位作出处罚。知识链接——法律知多少罚金≠罚款种类名称处罚类别处罚对象处罚机关

拘役刑事处罚方式犯罪分子人民法院依据刑法期限是1—6个月

拘留行政处罚方式行政犯罪分子国家机关,依据的是治安管理条例,期限是1—15天拘役≠拘留练习(一)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2、犯罪行为一定违法。()×√

犯罪违法下列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A违法犯罪B违法违法犯罪犯罪CDD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犯罪行为?1、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3、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

4、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5、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6、工商局没有依据查封你家开的公司。7、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复习巩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