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叙述视角2_第1页
【公开课】叙述视角2_第2页
【公开课】叙述视角2_第3页
【公开课】叙述视角2_第4页
【公开课】叙述视角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小说中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是指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简单地说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叙事视角分为三种: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和纯客观视角。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特点: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他可以任意穿行于小说当中的任何一场景,知晓任何一个人物的内心。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凡人目光——限知视角上帝俯瞰——全知视角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隐含和留白。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上帝视角)(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如鲁迅的《阿Q正传》: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然而记起的是做工,并不是“行状”;一闲空,连阿Q都早忘却,更不必说“行状”了。

且说东京开封府边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水浒传》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红楼梦》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如《红楼梦》第二十九回的一段: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就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了。”看官,你道两个人原是一个心,如此看来,却都是多生了枝叶,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此皆他二人素昔所存私心,难以备述。如今只说他们外面的形容。(一)全知视角(上帝视角)主要作用:①不受时空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叙述故事;②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③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二)第一人称观察者视角(见证人视角)特点:叙述者≈

“我”,故事的见证人。教材:《孔乙己》中的“我”是一个酒店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我”还可以作为一个次要人物出场,在小说当中扮演某种角色,承担某种作用,《祝福》中的“我”和祥林嫂之间的对话。(二)第一人称观察者视角(见证人视角)主要作用:①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叙述故事,更真实可信;②作为次要人物出场,衬托、突出主人公的形象;③推动情节发展,影响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三)第一人称主人公视角特点:叙述者≈

“我”,故事的主角。教材:《狂人日记》中的“我”发出的呐喊“救救孩子”,《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我”最后明白:其实我什么都没找到。把自己的内心真实地暴露给读者,形成一种袒露隐秘的效果。

(三)第一人称主人公视角考题: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5分)(《英雄》,2018年厦门一检)答案: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讲述,真实亲切。②“虎子”是个懵懂的孩子,以他的视角观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主题的表达更含蓄、丰富。(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③“虎子”当时还是个懵懂的孩子,他对叔叔、爸爸和奶奶的点评丰富了小说主题,洋溢着浓郁的人间大爱。(三)第一人称主人公视角主要作用:①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②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主题的表达更丰富。【真题回放】2014·全国卷1《古渡头》p35(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每答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真题回放】2018·全国卷1《天嚣》p32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学习目标1、辨别小说的叙述视角,明确不同写作视角各自的作用。2、逐步提升结合文本规范答题的能力。规律总结p51(一)叙述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作心理描写。但在叙述上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若对象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叙述视角一般说,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一是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林黛玉进贾府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这样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只见周瑞家的说:“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叫他“周大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体面的丫头。规律总结(二)人物视角: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这种叙述的特点:讲述者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一切,会受到其主客观条件(如身份、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因而也叫有限视角。如《天嚣》

人物叙述还有种类型是“变换式”,即叙述人没有固定,而是根据需要不断变换人物。如:莫言作品中会经常采用这种变换的方式来使故事发展下去。

思考:《祝福》中叙述视角有哪些变化?有什么效果?①首尾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只有良心未完全泯灭的“我”才能够回忆和讲述祥林嫂的生平。②在回忆祥林嫂的生平时,是从“鲁镇人”视角出发,祥林嫂在鲁镇的活动可以直接叙述;③祥林嫂离开鲁镇的活动就必须由卫婆子来转述,因此,这段转述,就变成了卫婆子的叙述视角。【温故知新】这样做兼顾叙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情节更简洁,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提升训练】《英雄》p57

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6分)答: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讲述,真实亲切。②“虎子”还是个懵懂的孩子,以他的视角观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观察,使奶奶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②更为真实地揭示“虎子”的感恩、童年遭际和命运,事实上构成了小说的暗线。③“虎子”当时还是个懵懂的孩子,他对叔叔、爸爸和奶奶的点评丰富了小说主题,洋溢着浓郁的人间大爱。现代文阅读训练一条忧心忡忡的蛇【提升训练】4、本文构思独特,以蛇为叙述视角,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①从蛇的视角来观察老人生活,比较客观地呈现了老人的生活实况;②以蛇而不是人来观察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足见老人的生活被漠视之严重;③蛇本是冷血的,而面对老人的生活状态,她也不禁忧心忡忡起来,可以想见老人生活孤独、脆弱的程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以“不变”应“万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理解 B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 F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1.小说开头两段勾勒的图景,有怎样的特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各2分)特点:古旧、凝滞(死寂、清冷、缺少生机)。(2分,意思对即可)

【分析】前者着眼于客体,后者着眼于客体给主体带来的感受。)作用:①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形象地展现了老年人生活的孤单、寂寞(或:将老年人的空巢问题形象化)。

②为蛇的出现营造氛围,为下文写蛇对老人生活的好奇、关注、伤感作铺垫。(每点2分)2、“蛇看看相框里的老人,又看看正在吃饭的老人,她有些恍惚。”蛇感到“有些恍惚”的原因是什么?流露出她怎样的情感?(4分)①全家福里的老人其乐融融,眼前正在吃饭的老人孤单冷清,两相对比,蛇感到时光易逝,人事变化之大,因此“有些恍惚”。(2分)②流露出蛇对人世沧桑以及老人当下凄凉、孤寂、辛酸的独居生活的同情、感伤与无奈之情。(2分)补充答案:第一问:答到“对比”,得1分;答到“时光易逝,人事变化大”,得1分。第二问:“同情、感伤、无奈”答对其中任意一个,即可得1分。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惊天动地地响起,似乎把整个屋子震得都在抖。老人吓了一跳,迅速地转过头,看着桌子上的电话。老猫猛地弹起身子,昂头看着老人。老人似乎不知道怎么去接电话,他伸出手,又缩了回去。3、请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6分)运用了夸张、对比、衬托、动作描写等表现手法,充分表现出老人那颗死寂的心在一瞬间所受到的情感震撼,以及长期的独居生活致使老人对外在世界手足无措,反衬出老人晚年生活被漠视的严重程度。(表现手法,3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即可。运用手法所表现的内容及其作用,一点1分。)补充答案:以下答案亦可赋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电话铃声之突兀之响亮(1分);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1分),生动地写出老人和猫听到铃声后的反应。(1分)21.赏析画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