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的总结_第1页
《论语》十二章的总结_第2页
《论语》十二章的总结_第3页
《论语》十二章的总结_第4页
《论语》十二章的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的总结论语十二章总结《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肯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准绳,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这种体式的写法很敏捷: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孟武伯问孝”;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这种体式我们以后才能学到。《论语》是讨论孔子思想的次要材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始终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语中。学校七班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总结怎样写每章感想。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启示】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学问,“学”只是一个熟悉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学问,必需“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情投意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情,并且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当具有的气度与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启示】儒家非常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抱负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一一自省。孔子所处的年月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许多人已经不注重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消失危机,这是孔子不情愿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启示】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熬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盲目地恪守道德规范,而不是牵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启示】在力量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索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学问,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汲取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辟人类学问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给予时代的意义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启示】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我们只要把学习和思索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学问,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索,如学习书本学问,书本学问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索,把不正确的学问也接受了,这就遭到哄骗,所以称罔。正确的学问,如科学肯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索,不根据科学学问去思索,简单陷入迷误。只要学习与思索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学问,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启示】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同学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无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由于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无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他是丝毫的无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2]》【启示】这一则讲的是关于爱好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学习学问重要的是培育学习的爱好,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对学问的学习感爱好,就会变被动为自动,以学习为乐事,在欢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学问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敏捷地运用。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启示】说明白有抱负、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本人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状况下照样可以很欢乐,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启示】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遭到后代学问分子的极力欣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非常珍贵,但更珍贵的是,他不只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点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学问,都是有益的。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启示】”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动身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旧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子罕》【启示】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便是一个一般人,也是要有坚决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转变一个人的坚决意志,是特别困难的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启示】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丰富的学问,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化思索。对于本人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要安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本人的抱负。论语十二章每章心里体会一.《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高校》《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二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训练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三.第一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机)愠(生气)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伴侣从远方来,不也是很欢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仇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二)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其次章(一)分析文义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谋(出办法)而(表转机)不忠乎?与伴侣交而(表转机)不信(诚信)乎?传(教授的学问,名词做状语)不习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本人——替人家谋虑能否真诚尽心?和伴侣交往能否诚恳?教授的学业能否复习了?”(二)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注重品德修养第三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我十五岁开头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法规(二)课文探究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2,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悟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客观意识和做人规章融合为一3,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盲目恪守道德规范,而不是牵强去做.4,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第四章(一)分析文义子曰:“温(复习)故(就的学问,描述词做,名词)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可(可以)以(凭仗)为(成为)师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学问,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二)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第五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学而(表转机)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机)不学则殆(有害)•划分句子停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索,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二)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索的辩证关系.第六章(一)分析文义子曰:“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耐)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句子划分停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翻译:孔子说:“颜回的质量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耐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不转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质量是多么高尚啊!” (二)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质量第七章(一)分析文义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爱,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划分句子停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样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二)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欢乐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动,使说理愈加透彻,令人信服.第八章(一)分析文义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值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划分句子停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两头了•用不正值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二)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第九章。论语12章读书心得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熟悉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行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日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特别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都盼望子女比本人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训练子女的动身点。所以为父母供应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假如能够根据父母的意愿、教导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伴侣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训练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培养了很多伟人。将本人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形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育我们欢乐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静。读完《论语十二章》的感受450字这里就说说第一段“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感觉孔子的这几句话的前面都应当加上假如两个字才是完整的,即假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假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假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什么这么说,由于这几句话不是孔子对现实状况的叙述,而是对于盼望的假设。孔子盼望他的同学、同事和伴侣们都能够学而时习之,甚至还可能也是对本人的自勉。盼望大家能够将学习变成一件欢乐的事情,以乐观的心态自动去学习,去温故知新。当然,从事物的另一方面去看,学习对于常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欢乐的事情,甚至可能很苦痛,可能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啦!纵观孔子一生,他应当不是一个追求安静生活的人。他带着一帮拥趸们跑了不少地方,并不是被迫的,还有不少地方想去而没去成呢。所以一旦不往外边跑,在家里呆久了多少会觉得生活缺乏生气,假如这个时候有朋自远方来,那个兴奋劲儿当然就不用说了。因而孔子对于有朋自远方来这样的事,孔子唯恐不只是盼望了,而是希望了。不过这里有一点要留意,不要由于我这样的解释,而将后边的“不亦乐乎”的“乐”字理解错了,这里的“乐”是指乐礼,不是说心情欢乐,那个时候“乐”字没有直接表达欢乐的意思,这层意思是后来引申出来的。有朋自远方来,心情当然是欢乐的,心情欢乐就要有所表示。怎样样来表示呢?首先就是盛大的接待。孔子时候对远来之朋的盛大接待,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去当地高档的酒楼吃一顿大餐,而是相应规格的礼乐。个人之间的会面,不太可能是钟鼓齐鸣,但也有肯定典礼,这种典礼是通过乐体现出来的。必需说明的是,这里的“朋”现在经常被解释为伴侣,其实是不合适的。古人的朋和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人所说的友有我们现在的伴侣的意思,是亲人之外的情感关系的人,可以说是亚亲人或者准亲人。但朋不是,朋是指同类之人,或者说得好听点是情投意合的人,怜悯感没有必定的关系。所以对于朋需要以礼相待,对于远方来朋当然更得这样,也就应当有乐了。但是友是接近亲人的人,自然不需要以礼相待,否则倒反而外道了。后边提到的原壤同孔子就是友而不是朋,所以两人见面不讲究任何礼节,说话直来直去,甚至动手动脚,但是谁也不会计较。当然了,朋许多最终都进展成友,而友中也经常发觉有朋,因而我们最终就将伴侣混为一谈了。一个人假如自认为很有才学、才能,却没有被社会发觉、没有被领导看重,心里一般都会很冤枉、憋闷,感觉怀才不遇,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消极表现。古往今来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可以说太多了。假如不由于怀才不遇而不兴奋,始终泰然处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这需要极大的胸襟和气度,不是有乐观的态度就可以做得到。有了这样极大的胸襟和气度,也肯定能够表现出极好的风度。而具有这样极大胸襟和气度,表现出这样极好风度的人,在孔子看来当然是已经达到君子的高度了,所以才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孔子的训练始终是着力于培育君子的,盼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君子。连续把《论语》读下去,你就会感觉到这一点。论语十二章每一张的心得300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启示】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学问,“学”只是一个熟悉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学问,必需“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情投意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情,并且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当具有的气度与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启示】儒家非常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抱负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孔子所处的年月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许多人已经不注重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消失危机,这是孔子不情愿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启示】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熬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盲目地恪守道德规范,而不是牵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启示】在力量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索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学问,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汲取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辟人类学问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给予时代的意义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启示】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我们只要把学习和思索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学问,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索,如学习书本学问,书本学问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索,把不正确的学问也接受了,这就遭到哄骗,所以称罔。正确的学问,如科学肯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索,不根据科学学问去思索,简单陷入迷误。只要学习与思索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学问,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启示】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同学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无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由于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无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他是丝毫的无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2]》【启示】这一则讲的是关于爱好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学习学问重要的是培育学习的爱好,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对学问的学习感爱好,就会变被动为自动,以学习为乐事,在欢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学问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敏捷地运用。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启示】说明白有抱负、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本人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状况下照样可以很欢乐,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启示】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遭到后代学问分子的极力欣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非常珍贵,但更珍贵的是,他不只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点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学问,都是有益的。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启示】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动身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旧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子罕》【启示】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便是一个一般人,也是要有坚决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转变一个人的坚决意志,是特别困难的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启示】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丰富的学问,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化思索。对于本人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要安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本人的抱负。对比论语12章总结一下本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修养】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