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与分析_第1页
第四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与分析_第2页
第四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与分析_第3页
第四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与分析_第4页
第四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企业人力资源投入统计分析2(一)企业员工数量统计企业员工: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即在企业内部从事生产工作或服务并由企业支付工资的全部人员。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其他从业人员:指企业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等。一、企业人力资源的拥有量统计1.期初、期末的时点人数---按“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统计。不包括:(1)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生;(2)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参军人员无论原单位是否发放生活费或补贴都不再统计在企业人数中;(3)不包括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2.报告期的平均人数回顾一下时点指标计算平均数的算法45在统计平均人力资源数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实有人数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实际拥有的人力资源数量,无论其是否到岗工作,都应当计算在内;节假日的实有人数应使用前一天的实际拥有人数来代替;在报告期内不论企业的实际开工天数,都必须按报告期的全部日历天数进行计算。6(二)企业员工质量统计1.政治素质统计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敬业精神等先进集体个数先进工作者人数及比重党员和团员人数及比重受过处分人数及比重犯罪人数及比重2.文化素质统计(1)该指标一般可以用员工的文化程度(学历)来反映。不同的学历对应不同的在校受教育年限。员工平均文化程度=从业人员文化培训统计培训从业人数及其比重毕业(结业)学员人数及其比重全员培训率93.技术素质或技术等级统计(1)分析各等级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比重(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10企业性质总计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001001001000.220.361.820.652.612.126.664.3226.8717.6513.5913.4343.8240.8130.5141.2426.4839.0647.4340.361000.413.1024.4943.2628.75技术工人技术等级结构(%)11企业性质总计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纺织业石油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电子制造业1001001001001000.310.020.760.251.252.642.763.303.055.8816.5824.3919.5316.7319.1846.8845.8545.5346.0536.5933.5926.9830.8933.9237.091000.413.1024.4943.2628.7512(2)计算工人的平均技术等级工人技术等级工人人数24384105213二、企业人力资源构成统计指标

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不仅要对其进行拥有量的统计,而且还应对其构成进行统计,从而为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改善劳动组织、合理配备企业员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及时合理地引进人才提供依据。如果在配置和组织方面有不合理的情况,也便于及时加以调整。14企业人力资源构成统计指标(一)按工作岗位分组1.生产人员。指直接从事企业第一线生产的企业员工,例如工厂的工人、商店的销售员等。2.工程技术人员。指具有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实际承担工程技术工作的企业员工。3.管理人员。指在企业内部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企业员工。4.服务人员。指在企业内部服务于企业全体员工的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管理的人员,包括警卫消防人员、生活福利人员、文教卫生和勤杂人员等。5.其他人员。指由企业向其支付薪酬,但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基本无关的员工,包括出国援助的员工、长期在外学习员工、长期伤病休假的员工、长期外借的员工等等。15(二)生产人员构成统计1.按工人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组:生产工人(一线),辅助生产(二线),

2.按工种:车、刨、洗、钳、电、焊、机修[机械业]3.按熟练程度分组—8级工资制。4.按文化程度分组:5.用工期限分组:长期职工、临时工。(以一年为界)6.按招工形式分组:性别、年龄、政治状况标志分组。目的研究比重、合理化、优化、减少非生产人员16(三)企业员工按年龄构成统计将企业拥有的员工按年龄分组,进而计算结构相对数,能够反映出企业员工的年龄特征是属于橄榄型(老青少中年多)、哑铃型(老青多中年少)还是柱型(老中青均等),从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构成的合理程度。17企业人力资源按年龄标志可分为:1.20岁及20岁以下,该组反映通常应处于求学阶段而在企业中参加工作的员工的数量;2.21岁至35岁,青壮年员工的数量;3.35岁至49岁,中年员工的数量;4.50岁至54岁,中老年员工的数量;5.55岁至59岁,老年员工的数量。6.60岁至65岁以上,该组反映企业中应退出工作岗位而仍然在岗位的员工的数量。18三、企业人力资源变动统计(一)企业员工变动统计指标1.新增和调入的从业人员:从农村招收的人员,从城镇招收的人员,录用的退伍军人,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录用的中专和技工学校毕业生,由本市外单位调入,由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调入,其他2.减少和调出的从业人员:(二)员工变动平衡关系式期末员工总数=期初员工总数+期内增加的员工数-期内减少的员工数19三、企业员工人数变动分析(一)员工总体规模的变动程度分析20(二)企业员工增减变动分析21(三)企业员工流动分析1.分析企业员工的流动量2.分析企业员工的流动的来源和流向22企业人力资源变动统计【例】某企业六月初实有职工1200人,六月份变动情况如下:6月5日,调出10人,本月工资由对方支付;6月12日,调入5人,本月工资本单位支付;6月20日,退休工人15人;6月21日,新招工人3023企业人力资源变动统计1.期末员工总数=1200-10+5-15+30=1210(人)2.职工人数变动程度

==0.83%3.期内员工数量增加程度

==2.89%4.期内员工数量减少程度

=2.08%24四、企业人力资源评价简介

员工的评价可以分成:素质评价: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员工品德等方面。25

评价内容指标名称一、能力素质1、员工平均技能等级2、某级别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员工比重3、某级别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专业人员比重4、技术人员平均技术水平提高率二、文化素质6、员工平均文化程度7、不同学历人数在企业总人数中所占比重三、品德素质8、敬业精神(量化)9、遵章守纪和原则性(量化)10、人际关系网络(量化)11、品德修养(量化)四、身体素质12、企业员工的平均健康水平13、平均工龄企业员工素质统计指标体系

26测评方式对应的测评指标权重

9.人际交往能力

10.领导与管理能力11.科学决策能力面试方式1.事业心、进取心20%5.自信与开拓性7.专业知识学历、工作经历3.综合分析能力15%2.学习能力6.学历7.专业知识8.工作经验领导评议综合20%群体评议评定15%30%笔试+情景模拟测验方式第二节企业劳动时间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核算(一)劳动时间的计算单位生产工人的劳动时间一般是以工日、工时为计算单位,一个工人劳动一天(8小时)就叫一个工日。一个工人劳动一个小时就叫一个工时。在制定劳动消耗定额和核算单位产品劳动消耗量时,也用“分”作为计算劳动时间的单位。(二)生产工人劳动时间的构成及核算方法日历工日数制度工日数制度公休工日数出勤工日数缺勤工日数停工工日数非生产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实际工作工日数二、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统计指标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时间利用率三者关系三、劳动时间利用情况分析1.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项目劳动时间工时数项目劳动时间耗用去向工时数比重%1.日历工时减:公休工时2.制度工时1.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2.未利用工时(1)正当理由产假病假事假工伤假(2)非正当理由

缺勤工时其中:旷工迟到早退

停工工时

其中:料不足设备故障待工具3.加班加点工时(公休加班工时、加班工时)2.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而造成的损失3、加班情况。可以计算加班比重指标来反映。4、分析劳动时间未被利用的潜力

第三节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一、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一)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表示,即:

(二)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二、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一)按不同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二)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三)按不同劳动成果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三、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统计分析(一)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分析劳动生产率固定结构指数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二)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影响分析(三)月劳动生产率变动影响因素分析(四)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劳动成果影响分析1、企业劳动成果=企业劳动力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2、企业劳动成果=时劳动生产率×实际工作工时=时劳动生产率×实际工作月平均长度×月平均人数(五)生产率的变动对劳动力数量影响分析劳动力数量、生产量与劳动生产率三者的经济联系是:四、企业生产定额统计及其分析(一)生产定额的概念及完成率指标的计算1.单一产品生产定额的计算。2.多种产品生产定额完成率的计算(二)生产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一、企业劳动报酬的含义(工资、劳动保险、生活福利待遇)我国采取的主要工资形式: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效益工资结构工资第四节企业劳动报酬统计二、企业职工劳动报酬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他工资三、企业职工工资分析(1)工资总额构成分析对工资总额各部分比重分析:--探索工资变化对生产的适应情况,探索合理的工资结构的数量界限。(2)标准工资形式分析(3)工资性奖金分析--②奖励面③每百元奖金提供的利润额①反映奖金水平高低指标(4)平均工资变动分析(5)工资总额变动分析(6)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对比分析(7)实际工资水平分析消费价格包括零售品消费价格和服务消费价格三、企业劳保福利费用统计指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职工个人和用于集体的保险及福利费用总额。保险福利费用总额的资料应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提供。劳动保险费用: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费用: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4%提取。集体福利设施费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文体宣传经费、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