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态学 阅读报告_第1页
媒介生态学 阅读报告_第2页
媒介生态学 阅读报告_第3页
媒介生态学 阅读报告_第4页
媒介生态学 阅读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介生态学相关文献阅读报告前言:“在意识形态的天空,生态主义是一颗新星。”这是布赖恩•巴克斯特(BrainBaxter)在他的生态政治学著作中提笔写下的第一句话。从理论渊源上来说,媒介生态学显然是媒介学与生态学进行学科交叉的产物,或者说是从生态学角度对于传播学和媒介学问题进行重新审视、重新认识的结果。媒介生态研究已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新方向,从国外到国内有许多的学者都把目光投向这样一个比较新颖的研究领域。但是,就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媒介生态研究还非常散乱,没有焦点,也存在许多的争议,总体来说还是停留在研究,而不是一种学问或者成为科学。因此,有必要对媒介生态研究进行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和知识梳理,真正建立媒介生态学基础理论框架,并使研究进一步深化。关键词:媒介生态内容宗旨进展启示一、 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1)媒介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与媒介之间、媒介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并保持某种和谐,从而构成了媒介生态的基本样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对象。(2)媒介生态学发展与变化的本质、规律二、 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依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寻找到不同的研究内容。(1)从理论的逻辑构成看,主要有媒介生态的活动现象、意识现象、关系现象和规范现象等四项内容;(2)从理论的层面级差看,主要有跨国媒介生态、大众媒介生态、组织媒介生态和人际媒介生态等四项内容;(3)从生态的核心概念看,主要有媒介生态种群、媒介生态群落、媒介生态系统、媒介生态环境等四项内容;(4)从信息的传播过程看,主要有传者生态、信息生态、符号生态、媒介生态、受众生态等五项内容;(5)从媒介的种群结构看,主要有出版生态、报纸生态、期刊生态、广播生态、电视生态、电影生态、网络生态等七项内容;(6)从分布的主要领域看,主要有媒介政治生态、媒介经济生态、媒介文化生态、媒介教育生态等四项内容。同时,我们还应该对下述内容在研究中给予适当的关注:1、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2、媒介作为虚拟空间的研究。3、媒介作为微生态的研究。4、媒介作为临界点的研究。三、 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2、互动共进原则。3、差异多样原则。4、平衡和谐原则。5、良性循环原则。6、适度调控原则。四、 媒介生态学的研究任务1、建立作为绿色生态研究的科学的媒介生态学。绿色媒介生态的基本内涵,一是高效、低耗和高品、低密,二是无毒、无害和清洁、健康,二是预防、创新和循环、双赢2、为媒介生态设计和规划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3、为信息传播和媒介运营的有序进行提供生态学层面的理论指导。4、研究解决媒介生态的污染、退化、破坏及其生态保护、修复和重建等问题。5、对媒介生态规划、安全、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五、媒介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2、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3、系统分析与控制分析结合。结论: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将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其变化的规模和速度将前所未有,它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将产生根本性的巨大影响。媒介生态理论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传播理论,传播学科史上的各种传播模式论就蕴藏着其理论萌芽。尽管这些模式论的侧重点各有异同,但都或多或少谈及媒介与社会互动的问题,这正是媒介生态理论关注的重点。因而,本研究以此作为媒介生态理论的传播理论渊源。赖利夫妇于1959年提出的他们称之为工作模式的模式,把传播系统置于社会系统的框架之下,认为大众传播是各种社会系统之一;传播系统的传播活动与过程,既受其内部机制制约,还受其外部环境影响。其中,“传播系统包含于社会系统之中”的观点是媒介生态理论的基础。梅尔文•德弗勒与桑德拉•鲍尔-洛基奇于1976年提出的大众传播媒介系统依赖模式,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结构,媒介系统是一个信息系统,受众、媒介和社会体系三个组成部分通过媒介系统掌握的三种信息资源——收集或制作信息的资源、信息处理资源与信息传布能力形成依赖关系。该模式主要关注社会结构条件和历史环境,关注微观与宏观系统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从而具有宏观视野。1970年田中义久提出“大众传播过程图式”,认为传播过程即符号/信息交往过程,建立在能量与物质交往基础上,与社会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保持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这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的观点,从与宏观社会结构的普遍联系上把握社会传播过程,把社会传播过程看作是人类社会总过程的一部分。研究进展学者崔保国在其论文《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中对当前国内外媒介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目前国内现有关于媒介生态的研究,也基本是以该研究成果为基础。此外,国内目前关于媒介生态的研究著作包括译介作品甚少,在资料收集方面存在相当的难度。因此,本文关于国外媒介生态学起源与发展的文献综述主要参考该研究结论,其它研究内容则是笔者对所收集资料与文献的分析与阐述。(一)国外媒介生态学的研究起源与进展全球范围内的媒介生态学研究主要起源于北美,并分为加拿大的多伦多学派和美国的纽约学派。美国学者认为“媒介生态”的第一部著述是美国学者尼斯卓姆(Nystrom)的《面对媒介生态理论:人类传播系统研究理论范式集锦》。纽约学派的尼尔•波兹曼(NeilPostman)最早正式提出“媒介生态”概念并将其建设成一门大学课程。媒介生态学最初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对传播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乔亚舒•梅洛维茨(Meyrowitz)开始关注大众媒介内容及其反应,重视媒介与环境的关系。认为媒介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受众选择媒介受社会环境制约的同时,媒介对社会具有强大影响力。此外,他将受众纳入情境概念,认为传播行为受受众制约,必须根据受众类型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与信息。因此,其媒介理论“把媒介研究纳入社会环境分析之中,从而开辟了一种社会学视角”(1)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媒介生态学主要研究各种媒介符号和信息本质以及传送特性,考察传播符号和传播学的物理结构如何影响文化。兰斯•斯瑞特(LanceStrate)和凯萨•曼孔卢姆(CaseyManKongLum)是其代表人物,曾于2002在《新泽西传播学杂志》上主编了关于媒介生态学学术渊源的专辑。大卫•阿什德的《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则是关于媒介生态学的最新近著作,立足于信息技术和传播对社会活动的渗透与控制,关注信息技术和传播对受众的影响。(二)国内及台湾地区关于媒介生态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崔保国认为,我国媒介生态研究在学术渊源上与国外没有直接联系。邵培仁教授发表的研究论文《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与《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开了国内媒介生态研究的先河;其后,童兵教授在《入世一年的中国传媒市场格局》等文中明确提及'媒介生态”。之后,张国良教授关于上海市民媒介接触情况的调查研究等是对媒介生态的实证研究,表明媒介实务研究者开始涉足媒介生态研究。自此,媒介生态的研究日益趋多且多与社会现实加以结合。国内目前关于媒介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最近两年,且在所搜集文献中,其研究主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媒介生态为研究视角或作为研究框架,探讨其他媒介问题。如《从媒介生态角度谈广告自律》等;二是从不同角度研究媒介生态本身,有个案与宏观研究。如《从媒体寻租行为看媒介生态的破坏》《中国近代报纸生态环境演变轨迹》等;三是直接将生态学理论应用于媒介问题的研究,比“媒介生态”的研究更为微观、深入。如《论媒介的生态共生与信息互补》等。这三类研究主题又集中于三种研究视角:一是大众传媒自身在生存环境变化中的适应性变迁;二是大众传媒与社会生存环境的互动关系,偏重于媒介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三是媒介生态与环境自身。台湾对媒介生态的研究早于大陆。1987年臧国仁提出社会相对论,探讨传播生态环境中政治、经济等对传播媒介的影响。1992年苏钥机从生态共栖与杂交角度探讨大众传播媒介互相存在与影响的现象。1994年洪平峰出版的《电视生态学》则是应用媒介生态学的成果性著作,以生态科学的角度作为分析架构的理论基础,经由文献分析与实证调查,探讨台湾电视生态变迁。此外,台湾中正大学电讯传播研究所与交通大学传播科技研究所,于1994年7月29-30日合办了“1994传播生态学术研讨会”,发表了有关传播生态理论、传播生态与公共领域等十四篇论文。目前国内较为普遍的界定是,认为媒介生态指的是某一特定时代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包含如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不难看出,现有研究往往是将媒介生态限定在媒介与其生存环境生态和意义环境生态两者之一的互动。实际上,媒介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在与外界的互动中保持动态的平衡。这两种环境生态,通过与媒介系统的互动而具有时间发生上的先后意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媒介生态:媒介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外界现实环境一一媒介生存环境生态的变迁必然会引起媒介系统自身的调整与适应,从而使得媒介的传播活动对社会现实的介入与影响发生变化,并最终以“充满符号互动的意义环境”——媒介意义环境生态展现出来,而意义环境若得以扩展又会形成新的媒介生存环境。媒介生存环境生态与媒介系统及其作用之后所形成的媒介意义环境生态,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动态与平衡中一起构成整体意义上的媒介生态——此时,媒介与社会环环相扣的动态过程才得以真正显现出来。思考:我国大陆媒介生态学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大多为介绍式和探索式的研究,仍谈不上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2001年以后,有关的文献成果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但质量上参差不齐,甚至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状态,与我国传媒市场的变迁和发展大不相称。多数文献成果基本上以邵培仁及崔保国的论文为基础,在他们提出和界定的概念范畴上展开验证和补充,较少突破。整体上看,我国媒介生态学研究主要是借生态学的概念进行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也有人称之为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一个长处是能充分结合我国传媒市场发展需要,发挥本土的优势,并可能建立异于西方学界的理论体系;不足的是,过于关注政策及策略,有可能最终因受困于现实而无法突破,也不大利于中外学术对话。此外,未解决的问题还表现在:(1) 研究的逻辑起点、关键概念与学科范围的界定上尚不明晰。媒介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不可否认具有多学科视角,但从理论体系的建构来看,学科范围的界定是首要之事。而作为基本元素的逻辑起点和关键概念,也出现使用上的混乱和模糊,如媒介环境与媒介生态的混淆[xxxix],又如因研究宗旨差异而对概念的界定各异,总体上都不利于学科自身的建设。(2) 理论体系建设应明确定位。支庭荣认为,传播生态首先是一种视角,其次也是一个综合研究的交叉领域。虽然一门尚不成熟的学科无不存在这种问题,但笔者认为,本质上媒介生态学仍要回归到自身理论体系的建设上。媒介生态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在解释传媒生态危机现象和革新研究范式方面,确实展示了它的魅力。但抽象范畴的研究,显然更为重要。如果更多的被当作一种研究视角,将难以取得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和创新。(3) 问题的研究有待加深,如媒介生态各项指标的建立、测量和评估,以期定量地反映媒介生态状况及变化(如传媒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媒介生态史研究(或曰媒介生态的演化与发展),不同媒介的动态平衡分析等。参考文献:【1】【美】戴维•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中译本,邵志择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