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_第1页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_第2页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_第3页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_第4页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从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是土地革命时期,或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认识国民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懂得为什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是中国革命的直接目标。(二)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懂得找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三)了解“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懂得只有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二、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2.为什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以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思考题:(1)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理论,并不是一经形成就为全党所接受,但是为什么这个正确的理论最终能为全党所接受,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呢?(2)有的人认为,道路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再学习这个理论没有实际的意义,你如何看这个问题?

一、国民党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但为什么不能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927年4月18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南京举行国民政府成立大会,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内的三个政治派别:武汉的汪精卫集团、上海的西山会议派、南京的蒋介石集团。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宣布迁都南京,宁、汉合作正式实现。1928年2月,国民党召开了二届四中全会。会议改组了国民政府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中国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召开2.全国形式上的统一二次北伐与东北易帜1928年4月5日,国民革命军在徐州誓师北伐。6月8日,第三集团军率先进入北京,南京国民政府宣布“统一告成”。6月16日,新疆督办杨增新通电“易帜”。7月19日,汤玉麟在热河通电“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等联名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性统一了中国本部。(二)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毛泽东:“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比以前更加厉害。”1、国民党的对外政策——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对英美炮轰南京事件的处理不是要外国帝国主义向中国道歉、赔款,而是蒋介石的中国政府向各国政府及侨民表示歉意,赔偿各国“损失”数十万元,还为帝国主义强盗屠杀中国人民辩解,甚至下令通缉共产党员林伯渠,替帝国主义惩办凶手。对“济南惨案”的处理蒋介石训令部下:“对于日本人,绝对不开枪,为救一日人,虽杀十人亦可”济南惨案南京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为帝国主义对华入侵大开方便之门。“修订新约运动”——《友好通商条约》改订新约:1928年7月7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公布重订新约的三个原则,宣布“改订新约”。“改订新约”实际上主要限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方面。7月-12月,与中国订有协定关税条约的共有12个国家先后签署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要约”,原则上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1931年5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规定自1932年1月1日起,所有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外人,均应受中国法院的管辖。但由于九一八事变便发生,国民政府于12月29日宣布“暂缓实行”。首先,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1931年,中国外贸入超猛增至8亿多元,帝国主义对华投资,1914年为16.1亿美元,到1931年增至32.4亿美元。其次,在财政金融方面,帝国主义银行可以自行在中国发行纸币,操纵中国的外汇价格。再次,在交通运输方面,1931年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和控制的铁路,占全国铁路的84.3%。另外,在工矿企业方面,垄断了中国的重工业和部分轻工业,如日本垄断了中国铁矿生产的99%和生铁生产的95%;日本和英国垄断了中国煤产量的50%以上。1931年,外国在中国纱厂的纱锭占中外纱锭总数的50%以上。这样,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国民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2、国民党的对内政策(1)政治上奉行法西斯专制独裁统治1、实行一党专政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通过《训政纲领》规定: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以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2、强化特务统治蒋介石的特务组织有两个系统:中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35年11月,平津十校学生自治会发表宣言:揭露国民党南京“奠都以来,青年之遭受杀戮者,报纸记载至三十万人之多,而失踪监禁者更不可胜计。杀之不快,更施以活埋;禁之不足,复以毒刑。地狱现象,人间何世?”3、推行保甲制度保甲制度规定以户为单位,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实行各户互相监视,互相告发的连坐法。实行保甲制度的布告4、依靠庞大的反动军队镇压人民,排除异己1929年,军队人数达200万,成为当时世界各国中最大的一支常备军,另外还建立和加强了反革命地方武装——保安队。近代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军队(2)经济上奉行超经济的掠夺政策1、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对全国的经济控制。2、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社会经济活动和土地关系中仍居于统治地位。

蒋介石甚至公然宣称:“今日中国之土地,不患缺乏,亦不患地主把持,统计中国人口,与土地之分配,尚属地浮于人,不苦人不得地,惟苦地不整理。”据国民政府江苏省民政厅于1928年至1934年间的统计,该省有1000亩土地以上的大地主共374人,其中77人为国民党军政官吏。据1934年抽样调查无锡104个村长的身份,地主占91.3%,富农占7.7%,商人占1%。3、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中国社会胡适在《独立评论》上说:“大多数农村所以破产,农民所以贫困,是由于国内政治不良,剥削太苛,搜刮太苦,负担太重。现时内地农村最感苦痛的,是抽税捐太多,养兵太多,养官太多。纳税养官,而官不能做一点有益于人民的事;纳税养兵,而兵不能尽一点保护人民之责。剥皮到骨了,血髓全枯了,而人民不能享受一丝一毫的治安幸福。在这种痛苦之下,人民不逃亡、不反抗、不做共产党、不做土匪,那才是该死的贱种哩。”

——转引自匡长福:《权与钱——蒋宋孔陈聚财录》,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66—67页)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如何探索的,取得了什么成果?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1)、白色恐怖笼罩全国,(2)、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工会农民协会等被查禁或解散。(3)、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中共党员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的57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到1万人。

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二)、中国革命发展道路选择的理论依据与历史背景

1、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理论:最初,马克思、恩格斯极力主张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相对平稳发展时期后,他们强调无产阶级要采取各种斗争手段,包括议会斗争等合法手段同资产阶级作斗争。具体采用什么方式要看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阶级斗争形势。因此,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向各个资产阶级政府声明:“在我们有可能用和平方式的地方,我们将用和平方式反对你们,在必须用武器的时候,则用武器。”2、国际经验:苏联十月革命道路的胜利。

3、国内背景◆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对外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没有民族独立;内部长期遭受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没有民主自由。

(三)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八七会议”与各地工农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选举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各地工农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国共破裂后,中共在全国各地先后举行了大大小小一百多次武装起义,但大多数起义都遭到了失败。

(四)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经过反复探索逐步创立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井冈山时期:1927年—1928年可能性和必要性《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初步形成(引兵井冈——走自己的路三湾改编——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改造袁、王部队建党思想)赣南、闽西时期:1929—1934年:意义、前途和思想路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形成陕北时期:1936年—1942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与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时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建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黄公略等领导建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方志敏等领导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许继慎、徐向前等领导建立。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贺龙、周逸群等领导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韦拔群等领导建立。◆主要内容:(1)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

1)国情:几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A、半封建经济:使红色政权存在有了物质条件B、半殖民地:白色政权不统一,使红色政权有了存在的空间C、大国:革命有回旋的余地,此为最基本的原因

2)良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

5)党的正确的领导(最重要的主观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共产党的领导、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3)首先占领农村,然后逐渐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形成过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基本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发展。◆中国革命新道路形成的意义:从理论意义来说,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道路理论的重大发展;从实践意义来说,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20世纪七十年代的一项研究:1900—1965年,世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 62种理论或发现,确定为社会科学对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政治学领域,确定了11项。《1929年至1949年,由毛泽东提出的“农民和游击队组织和政府”》是其中的一项。因为“这一革命新道路的理论,使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获得独立和解放。”2.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三)国民党的“围剿”与土地革命的严重挫折1、红军反“围剿”的胜利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原则,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毛泽东第一次反“围剿”时写的对联次序国民党军队中央红军比例第一次10万多4万多约2.5:1第二次20万3万多约7:1第三次30万3万多约10:1第四次30万7万多约4:1第五次50万8万多约6:1

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分配方法: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

2.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王明李德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什么是“左倾”和“右倾”?1、起源:用“左”或“右”来区别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在法国大革命中,主张革命深入的派别坐在议会左边的席位,主张结束革命,恢复秩序的派别坐在右边的席位。以后,凡是革命的、激进的,就称为“左派”,主张保守的、反对革命的,称为“右派”。2、通俗理解:左倾就是过于激进,超越了当时的客观实际,行为超过了现实社会生活所能允许的最大限度;右倾就是过分保守,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思想落后于时代和形势的发展。二者都会妨碍社会的进步。

1、“左”倾错误的危害◆三次“左”倾错误:第一次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第二次是以李立三(原名李隆郅)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第三次是以王明(原名陈绍禹)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左”倾错误的危害:使党、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了重大损失,尤其是第三次“左”倾错误几乎将中国革命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三、“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中共为什么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客观原因:国民党对中共的残酷镇压;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共产国际和苏共的影响。

主观原因: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严重脱离中国的国情,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1.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遵义会议的召开◆五次反围剿的不同结局: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军事问题上,批判了博古、李德的单纯防御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在组织问题上,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第一,在极端危难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第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标志着中共已从幼年走向成熟。长征时间:参加部队:经过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突破四道防线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翻越夹金山强渡大渡河过草地陕北飞夺泸定桥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2.红军长征的胜利第一,中国工农红军的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