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第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部分世界现代史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1月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2)重要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扩军备战。(三国同盟、三国协约)(3)导火索(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战场欧洲战场是主要战场,形成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西线具有决定作用。爆发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重大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最终法军获胜。由于凡尔登战役死亡人数太多,因此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是一战的转折性战役。战争后期(1)1917年4月,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中国巴西等中立国也加人协约国方。(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特点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参战国家数量多;规模大;危害大、杀伤力空前等影响(1)对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各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对欧洲: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3)对殖民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考点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近郊凡尔赛宫操纵国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目的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结果(1)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此,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2)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美国也没加入。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影响(1)对国际关系: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2)对中国: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凡尔赛条约》时间1919年6月签订签订方协约国与德国基本内容(1)政治: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菜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2)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3)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4)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影响(1)对德国:重创德国,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2)对国际关系:《凡尔赛条约》和其他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时间1921-1922年地点美国华盛顿参会国美(主导)、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特别是美、日矛盾结果(1)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针对中国问题)等条约(2)中国收回了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九国公约》时间1922年签订基本内容(1)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2)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影响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影响(1)积极: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消极: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祸根。考点3俄国十月革命背景(1)俄国在一战中接连失利,国内矛盾激化。(2)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引起人民不满。既况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列宁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成功,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方式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结果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尔正式开幕,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一战;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巩固政权的措施政治: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新的政权机关军事:①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红军。②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经济:①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②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外交:通过了《和平法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人类历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世界现代史的开端)(2)对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性质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革命任务二月革命要推翻沙皇统治;十月革命要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结果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考点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年春开始实施背景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不满和反抗。目的解决国内困难和政治危机,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内容(1)农业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2)商业方面: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3)工业方面: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00周年,简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间1926年开始成就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影响积极性:使苏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消极性: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农业集体化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背景1927年底——1928年初,发生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目的解决粮食问题内容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影响(1)积极: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2)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表现(1)经济方面: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2)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影响积极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性:没有尊重经济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苏联模式的启示:(1)经验:利用国家力量进行经济建设。(2)教训:制定政策必须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改革必须注重增强企业活力和地方积极性。考点5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领导者甘地概况第一次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停止运动。第二次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特点主要采取和平的、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发动群众又限制群众运动。坚持改良方式,保证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积极性: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2)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运动中抵制西方的物质文明,体现了甘地思想的局限性。埃及华夫脱运动背景一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领导者扎格鲁尔时间1918-1922概况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为争取埃及独立,发展为华夫脱党;1919年,他们被英国殖民政府逮捕,激起埃及人民反英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影响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背景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开始1934年,卡德纳斯进行改革。内容政治: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经济: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独立与发展。文化: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意义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点7经济大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股市崩溃时间1929——1933年爆发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表现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2/3;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穷人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资本家为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销毁大量商品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1)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剧增、经济秩序陷人混乱(2)政治方面: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各国政局动荡、矛盾激化(3)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尖锐,国际局势紧张,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4对世界政治局势方面:为摆脱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建立起法西斯政权,对外侵略扩张,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考点8罗斯福新政时间1933年开始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直接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国民经济秩序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具体措施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影响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影响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考点9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和扩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和扩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建立时间1922年人物墨索里尼特点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侵略扩张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转嫁经济危机),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和扩张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的打击了德国;希特勒利用人们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暴行希特勒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焚烧大量的进步书籍;残酷迫害犹太人;对外侵略扩张(1)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派兵进驻菜茵非军事区。(2)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和扩张背景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大陆政策);经济大危机,日本受到重创,国内外矛盾激化;法西斯组织出现——军部(核心)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侵略扩张(1)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2)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结成侵略集团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美国与德、日摆脱经济危机的不同方式及影响:(1)方式:①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②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加紧侵略扩张以转嫁危机。(2)影响:①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保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保存了力量,为世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②德、日走上法西斯侵略道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考点10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潜伏的矛盾,对德国和日本的压制,引起两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激起各国矛盾,引发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间接原因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1938年,英、法、德、意斯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1939——1945年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苏德战场)及太平洋战场、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等进程序幕: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发展: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扩大:(1)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5月,德军突人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法国被打败。接着,德军猛烈轰炸英国,英国军民坚持战斗(2)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占领苏联大片领土;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转折:1942年7月,德国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抵抗。1943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结束:(1)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1945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3)日本投降: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同盟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性质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人其中,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人类社会的浩劫(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胜利的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各国热爱和平的人民在战争中坚强不屈、英勇作战启示人类在面临共同挑战时应困结一致;和平来之不易,应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启示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考点11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雅尔塔会议目的: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概况: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影响积极: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消极:会议背着中国政府作出的有损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决定,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波茨坦会议概况1945年,美、苏、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内容①重申雅尔塔会议处理德国的精神;②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考点12美苏“冷战”概念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实质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开始政治上: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经济上: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形成德国分裂: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即“西德”;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即“东德”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最终形成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美国为首)和华约(华沙条约组织、以苏联为首)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结束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实质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影响消极:(1)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美苏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2)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3)造成了德国、朝鲜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积极: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持了暂时的世界和平考点13欧洲联合的趋势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欧洲各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下降,美苏争霸威胁欧洲安全,欧洲走上联合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目的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概况(1)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8年,六国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4)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表现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自由流通;欧盟力求在外交、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性质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政治经济联盟▼易错易混▲欧盟由欧共体发展而来,性质发生改变,欧共体属于经济组织,欧盟则是一个政治经济联盟影响(1)对欧洲:政治上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成员国的国际地位;经济上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经济合作和发展(2)对世界:政治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经济上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起了示范作用考点14战后美国和日本的发展美国的发展原因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表现(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3)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日本的发展原因外部: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内部: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等表现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考点15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建立概况开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宣布成为“福利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完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影响积极: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局限性: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考点16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表现:(1)二战后,社会主义制度有一国到多国(2)1947年,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3)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影响: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人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4)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考点17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20世纪50年代开始)内容政治: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开始)内容经济: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军事: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影响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内容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考点18东欧剧变含义东欧剧变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原因内因:效仿的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外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表现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考点19苏联解体时间1991年年底原因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加剧了社会危机,引发政局动荡和分裂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概况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但最终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实质社会制度的改变,即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影响对世界格局: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终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加速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杜会主义运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使社会主义运动陷人低潮。考点20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万隆会议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新独立的国家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他们反对冷战,不愿加入大国间的军事冲突。召开1955年4月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概况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文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影响(1)对世界: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2)对中国: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同业非拉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万隆精神万隆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非洲年”——二战后的独立运动概况开始: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高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人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发展: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意义(1)对非洲:改变了非洲的面貌,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州的殖民体系的崩溃(2)对世界格局: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纷纷加入联合国,成为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古巴独立背景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概况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人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拿马收回运区主权背景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概况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考点21联合国成立时间1945年10月总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宗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首要宗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维和部队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们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维和部队因为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又被称为“蓝盔部队”。联合国已经进行了数十次维和行动。地位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作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考点2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表现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5年1月1日宗旨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作用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考点23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时代特征二战后,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美国)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和恐怖主义实例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牺牲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考点2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表现(1)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2)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1)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身状态及头颈》课件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 大班语言活动游子吟
- 临床医疗安全
- 护士节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00题
- 《如何进行质量成本》课件
- 地震课件教学课件
- 语言水课件教学课件
- 《品牌服装产品规划》课件
- 《呼吸系统教学版》课件
- 新产品试制流程管理办法
- 通用横版企业报价单模板
- Excel 会计记账模板-录入凭证自动生成财务报表(超实用)
- 从高考“函数与导数”压轴题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纪检监察干部调研报告
- 装修公司员工劳动合同
- 数控技术毕业论文幻灯片 数控立式铣床工作PPT学习教案
- 机械专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3篇
- 立定跳远教案 (2)
- 企业资源计划(ERP)实验报告
- 塔筒制造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