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刻领会课标精神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滨海新区大港教师进修学校吴宝庆联系电话:6310972513920698444邮箱:wbq1968_dgtj@163.com/wbq2009广州网站建设
今天交流的主要内容一、中国需要新课改二、十年课程改革的成效与反思三、深化文科教育提升教学内涵四、新课程理科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五、参与、互动、探究第一部分中国需要新课改主要内容A
三次重大教育转型B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C创建新教育新课程的三大要素
每当人类生产力发生革命性进步,引起经济社会重大变迁,教育就一定会发生重大转型。新教育便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生重大转型,建立在新经济基础上的教育。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教育都建立
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之上教育改革难度极大,应在经济发展
的平台上全面探索教育的时代变迁三次重大教育转型新课程新教师重大作用认清
青铜时代的教育铁器时代的教育蒸汽机时代的教育计算机时代的教育第一次
春秋时期的教育嬗变
铁耕问世引起春秋变革,官学制度在春秋战火中失去垄断。第二次
大清帝国的教育转轨蒸汽机出现,西方工业的冲击致使中国教育从学四书五经全面转向学文史地数理化。
第三次
就在当今
计算机正在许多领域取代齿轮。工业时代正在全球大拆迁,运载人们的生存之舟已经向信息时代鸣笛启航。每一次转型都很艰难每一次都意义深远
每一次都标志着一个新教育时代的开端百年前变教育首先是熟读四书五经的人失去方寸,科举出身的官员也深为震动,反对者不乏大学士。百年前教育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行《癸卯学制》,这是一个从创建幼儿园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并得到实施的新学制。袁世凯、张之洞等大臣在给慈禧太后的奏折中写道:“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学校不能大兴,将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诏
废除了延用1300多年的科举制如果没有新知识造就的一代觉醒的学生,就不可能有五四运动。
毛泽东少时也是读私塾的,1910年他16岁,挑着行李离开韶山,走20公里路到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
“河上结着坚冰的时候,洁白的梅花在盛开。北京数不清的树木激起我的惊叹和赞美。”这是青年毛泽东1919年的北京印象。1921年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都是学过新学的。如果没有新知识的熏陶,也不会有中国共产党诞生。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世纪之交的这两个国家文件是划时代的决策,是创建新教育的指针。新教育需要新课程,同年9月教育部发动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课程改革实验。新教育需要新课程当今课程改革就是第三次重大教育转型的突破口和发轫工程百年前变教育,引起全民族方方面面的巨变,就是从变课程开始的。如此重大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事。它应该是一个国家工程,它需要→施于政府,通于天下,惯于人心。
鲁迅少年时是读四书五经的,如果没有读新学,就不会成为鲁迅。然而当时的中国即使有一万个鲁迅也不够。
当我们说科技多么重要,社会科学多么重要,然而教育实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母。教师的伟大作用无可替代!教育在这样的重大教育转型期,我们已经不能把教育放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序列中来看待教育。
变革是决定上述各领域可持续发展,重中之重的变革。
我们要变革的是我国在工业时代发展了100年的教育,是西方发展了250年的教育。是一千多万教师率领着三亿学生,从一个教育时代向另一个新教育时代,浩浩荡荡的伟大迁徙。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莫忘第一大任务
人本身的素质建设。培养独立思考、自主意识、高尚人格,创造性思维,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在巴黎孔子学院讲孔子11月27日孔子为什么用“仁”来强调他的学说?
“仁”含“二人”,当指初生之“人”与成人之“人”。“三军可以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匹夫”并不是后世说的有勇无谋的人。是什么?好奇起于惊讶开启智慧之门用超负荷的知识去填塞孩子天赋的探究通道,就是堵了聪明孔窍,就不开窍了。探究的天性没有发育,就像裹脚那样裹脑,就无异于思维的残疾。没有独立思考,缺乏自主精神,也影响人格健全。自主意识薄弱,离鲁迅先生批判的奴性便不远。有人极而言之,说这种应试模式是:把没有文化的奴隶培养成有文化的奴隶。
娃娃就会探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希腊戴尔菲神庙箴言:认识你自己。
西方哲学注重人的认识。
孔子哲学注重人生建设。孟子上承孔子,提出“良知”概念。中国教育至迟在孔孟时就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启迪良知,有明确的“育人”意识,所以称“教育”。千秋以来,中国父母望子长大成人,这是深受孔子教育学之惠的。今日父母都望子成才,这是个莫大的误区,要害是没有把孩子看作是人,而待之如器。各尽其责,仁者爱人。把个人扩展到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责任和义务。Edityourcompanyslogan成人比成才重要这是人生最大的事
人的能力如同一个“器”,具有工具的特征,能用来做好事,也能用来做恶。因而在工具之上,在人的能力之上,还需要有驾驭能力,制止能力跋扈的东西。这种东西即人的道德精神,人的良心,这是真正能使人类获得尊严、安宁与幸福的东西。如果有才华而不具有人格和良知,这样的人就可能危及他人和社会的安全。第一大任务,就是育人
教育的第一大任务:培养高尚的人格、独立思考、自主意识、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公民的权利观、职责观和义务观,从而使教育不仅具有个体的人生意义,并深具人类意义。课程改革正是致力于通过探究性学习,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意识、责任感、创造性思维、合作意识等等。课程改革也需要根据这第一大任务来设置新课程,并坚定不移地实施。再看一眼如下表述第二大任务
培养人认识自然和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才可能把前途做在趋势上。这第二大任务就特别需要第一大任务中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等品质。否则,拿什么去认识。在应试模式状态下
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孩子,不了解社会,今后能到哪里去?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公布了一份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报告,在2003年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中,芬兰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数学能力名列前茅。在考察阅读能力的项目中,芬兰15岁的中学生最为突出。芬兰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读书群体,但中国学生已经被牢牢地捆在那些要考试的课本知识里了,没时间来光顾那些不要考试的“闲书”,哪怕你是“黄金读本”。何谓封闭?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闭关锁国使国人吃封闭的亏吃大了,但“封闭”哪里只限于封闭国门呢?今天单这个“分数定前途,一考判终身”的考试,就能把一个人从幼龄到18岁相当完整地封闭在那几册课本里,这不可怕吗?
今天的中年人回顾往事,大都承认自己青少年时代是阅读书籍最多的时期,并记得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芬兰15岁的中学生成为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多的群体,中国正在失去最大的读书群体。我们这个热爱文化的民族,怎么可能走到这一步呢!新课程旨在尽早结束封闭时代新教育新课程不只是一块黑板,四面墙壁,一个老师,几十个学生。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不是打开书本
而是打开社会这是在塑造一个最终能融入社会,对社会有用,能解决自己问题的有独立人格的人。如果一个学生“我与世界”的思维被打开、被塑造,其自我发展的创造力将不可估量。图书馆老师报刊同学……父母邻居专家公众网络实践课本亲友学生詹天佑是天才吗?
第三大任务
学习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都说知识爆炸,其实,更应该重视的是知识换代。那么,学什么和怎么学,都需要有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能力。这就是新课程需要考虑的问题。新教育和新课程不是要把教学弄得更难更复杂,而是要使学生不迷失在信息的森林,不成为知识的奴隶。你每天辛辛苦苦,在哪里拼搏?
无论哪个时代,教育以人为本是第一大任务,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才能有效地实现第二大任务,进而在上述两大基础上实现第三大任务。中国古代有360行,行行出状元之说。应试教育是在教育三大任务其中第三项的一角里,用错误的方式耗损着举国最宝贵的人才资源。课程改革是在试图纠正这种畸形模式。毕业后什么书都不想看。
我想起一部苏联电影……战争的灾难不会因为战争的结束而结束,它仍然会残酷地延伸到战后的生活。
你的孩子是否带着镣铐上学
美国有位叫玛格丽特·桑格的护士曾在《妇女和新人类》一书中写道:“世界的基本自由是妇女的自由。一个自由的民族不可能由当奴隶的母亲生出。一个被铁链锁住的母亲别无选择,只能把这种束缚分给她的子女。”你的孩子是否带着镣铐上学我由此想,一个在应试教育的重负下犹如戴着镣铐上学的孩子,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孩子,正处在严重的束缚之中,这样的孩子别无选择,只能把这种束缚和沉重后果分给他的父母。素质教育的基本含意
素质教育并不是游离于课本知识体系和技能之外的教育,也不只是关于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熏陶,素质教育是贯穿在教育三大基本任务之中所应该获得的综合素质。
高尚的独立人格,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精神,公民的权力观与义务观。认识自然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文化科学与技能方面,懂得最有效的学习应该探寻知识之间的关联,把握不同学科的知识之间存在一个必须加以认识的整体。由此去获得学识,重要的不是获得某个回答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去经历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由此获得良好的素养和能力。变选拔功能为造就功能创建新教育新课程的三大要素努力从根本上第一大要素培训新型教师要变教育,先变教师。一个变教师为导师的时代。面对新课程,昔日卓有经验的老师可能比年轻教师更难更辛苦。面对新教育、新课程,导学比教学重要。一个真正的问题,比一千个答案都重要。探究能力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正确只能通过尝试和体验错误才能达到,这是获得探究能力的重要特征。明白了这一点,就不必为学生的出错大喊大叫,就懂得激励在哪里。问题目标(+)(─)
何谓真理?
真理就是错误生出来的儿子,错误其实是真理他爹,我们怎能不善待错误。问题目标(+)(─)
慈祥就是面对错误表现出的宽容,这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和智慧,也是优秀教师的品格和智慧。
他们接触电脑几个小时就会上网了,在网吧一夜到天亮也不感到累。实际上既不蠢也不懒,只是考试成绩不好。
抓获的犯罪分子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占89%。这89%中在读书时属于差生的占60%以上。他们是不是笨呢?教师最优秀的品格是爱“差生”!心灵受挫的差生走向社会,他们的弱势比残疾人还弱。无学可上,无业可就,无人尊重,无人关爱。“像这样的四无青年要学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打击罪犯是治标,治本还得靠教育,靠老师!”老师们要爱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全国学校里的差生有5000万,那是半个亿啊!要特别关爱那5000万孩子!
我感到振聋发聩!多一份爱心,少一点犯罪。多一所学校,少一座监狱。
为追回“文革”10年浩劫的损失,10多亿师生家长投入了多么巨大的努力。如果我们再不放下应试教育,劫难就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折磨我们!如果仍然只重视会考书的孩子
怎么构建和谐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发文件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成年人也得在自己的头脑里爆发一场革命。要不要坚决地放下应试教育?要不要坚定地推行课程改革?实在已经不是认识问题,而是良心问题。需要大规模培训新型教师
还亟需高等师范教育与新课程教育接轨课程改革遇到的难题,恐不能说是“准备不足”,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有2亿学生,上千万教师,投入引导课程改革、培训新型教师的人员工作极其艰辛,仍与如此巨大的需培训的教师队伍不相适应。这是投入严重不够。以为高技术时代高等教育更重要,其实教育转型期变革教育是从基础教育发轫的。当前需要大力推进新型教师培训,才能保证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在实处。第二大要素创新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不仅是课本。这里我只想特别说一下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仅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高达1.6亿,县乡中学里未能上高中和大学的还是多数。老师都在说,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学生,能考上大学的都是为城市培养的,他们再不会回来了。剩下的也去城里打工。为什么?我们的意义在哪里?
重要的不是在脑袋里寻找聪明才智,成功取决于善于运用各种资源的能力。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各有不同的资源。把家乡资源开发为教育资源,学生的生存能力建设家乡的实际能力都会显著提升。这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但常被“应试模式”挤没了。这件事非常值得师生和各地领导者认真重视。把家乡资源开发为教育资源这里有教师问心无愧的教育
鉴于我国各县培养的学生考上大学后几乎有去无回,在中学阶段开展这项教育关乎学生生存能力,关乎当地建设。“县乡”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域。值得积极与各地领导沟通,争取得到政府财政预算应给予的支持,以保证这项对家乡发展必有高回报的教育方式落在实处,并取得高质量。汽车进不去的教学点
一个只有10名学生的教学点,老师告诉我还有3个学生缴不起学费。我问:国家不是“两免一补”吗?老师说,这3个学生的学费、学杂费全免啦!我问:那还欠什么呢?她说:欠教辅书的钱呀!
这是一条怎样的捆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锁链,有多少人在通过教育队伍不辞辛苦地发行着这样的锁链,有力量一个也不落地套住如此偏僻山区的每一个学生,这不是捆绑一代人的灵魂是什么?贫困地区要抓住机遇尽早走向新教育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如果没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怎么拼都是拼不赢的!最伟大的教育资源就潜藏在学生们身上不用应试教育去限制学生的潜能,就是释放出生机勃勃的可不断再生资源。第三大要素变革考试评价制度
许多投身课程改革的教师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努力,普遍反映受阻于“考试评价制度”这个最严酷的瓶颈。似乎这个瓶颈不解决,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就很难。难道只能等待考试制度的变革?课程改革能从基础建设中动摇考试制度的堡垒吗?重大教育转型期县一中模式,全封闭管理专攻高考。举国高三基本上没学新课程,而是一轮又一轮的应对高考复习。每年有千万左右高三学生,数十万高三教师,还有数不清的复读生浸泡在题海。这算不算是举世无双的最大浪费?国家宝贵的教育资源、学生精力和家长资金,都在为这笔巨大的浪费买单。现行高考仍然主要是以学生各科成绩相加之和作为评价标准。各级也以高考成绩评价老师、评价学校、评价分管教育的党政领导的政绩。不少校长和老师说:我们也知道这样拼“应试”不好,又不得不。曰:“我心里非常矛盾,也很痛苦。”为何如此矛盾现行高考评价方式未得到根本变革,举国教育就被约束在培养考生的怪圈中,而非真正培养学生,则青少年损失,国家损失,未有比这更大的了。
如果说举国都在培养考生,没有培养学生,那是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课程改革无疑是力图培养学生,你看是不是万分可贵!我们是在培养学生,还是培养考生?
教育以人为本是基本的出发点每个学生在语文、数学、音乐、舞蹈、绘画、体育等方面都各有所长,在与人交往、互相帮助、参加公共活动,以及组织能力等方面也会各有所长,这些表现都可以转化为“数字化”的成绩,都应该被记录。
这记录并不是用于遥远的将来由谁来选拔他们,而是此时此刻就用来肯定和激励学生本人。
进入初中、高中后,他们可能听到某一种自己特别有兴趣有信心的领域对自己的召唤,渐渐就明白了自己将来更适合到哪个领域去发挥作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该这样实现
选拔的另一面是淘汰,究竟有谁家孩子应该淘汰?新教育的评价制度不是用来选拔或淘汰学生的利器,而是学生成长的加油站和推进器,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我少年时读过一本《一个女教师的日记》
我至今珍藏着这本书,我给你抄录一段这位女教师对她的学生的评价,你会理解这位苏联女教师为什么会这么久远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的思想又转向我的孩子们。我想着瓦西亚,我希望他长成一个非常的人。我希望安德烈的浮夸不会阻碍了他好好地看待生活、学校和同学。我希望波里亚·列文不再带着打伤的膝头和流血的鼻子来上学。我希望萨沙·伏洛贝伊少想到足球,多想文法和地理。我希望吉玛找到好朋友。我希望瓦里亚的性格要坚强些,鲁卡里夫的性格要柔和些。我希望所有我的孩子都成为真正的苏维埃人,直率、忠实,遇困难不退缩;我希望他们对工作热情,永远不疲倦……
我想不必再抄录了,这样的书,我至今都愿意在某个夜晚,静静地坐在台灯下享受阅读……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一线的老师从学生一年级到高三都建立起这样的综合评价体系,会是梦想吗,会比人造卫星登月还难吗?如果建立起来了,就是比“一考判终身”更科学的评价方式,还有什么理由用一张卷子去评价一个学生12年的成长素质呢?未来大学自主招生,对学生也不是选拔,而是选择。
学生依据中小学阶段老师们为自己建立的综合评价电子文档等资料,直接向自己选择的国内或国外大学呈递申请。那是学生与大学的双向选择。变选拔功能为造就功能变革评价制度,不可能孤立地在变革考试中做文章,仍然需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创建与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育“选拔至上”的功能,使之在学生成长的全程中充分体现出“造就为重”的功能。Edityourcompanyslogan
今日之教育未来之中国
我国有三亿学生,比美国人口还多。21世纪的中国就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滋滋地生长。创建21世纪的新教育,将由我们这一代师生踏出新路。这条新路,是从课程改革发端,并伴随着一代新学生的成长而逐渐创建的。这是多么光荣而值得后代子孙尊重的事业!第二部分十年课改的成效与反思话题一:“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验成效1.促进物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1)课程教学要注重过程。(2)课程内容设置要贴近学生生活(3)课程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4)课程教学注重对学生即时和全面的评价。话题一:“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验成效2.成功引领教师对课程教育功能的全面认识(1)全面认识课程的总目标。(2)全面促进学生发展。3.有效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调整。4.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体意识话题一:“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验成效5.全面关注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6.促进了物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1)重视在岗教学研究,引导教师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上发生了很大变化(3)促进教师在岗的研修活动。话题二基于一些问题的反思(一)《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中的主要问题1.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在学生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3.对课程内容要求理解上存在的问题4.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上存在的问题话题二基于一些问题的反思(二)解决问题的探索1.坚定课程改革信心,重视推广先进经验2.明确课程功能,切实落实课程三维目标3.追求探究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4.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加强教师研修和实践,不断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第三部分深化文科教育提升教学内涵如果非要把文科教育与理科教育区别开来的话,文科无疑更强调价值、意义等一整套的价值观念。抑或说,文科教育即是价值教育。尽管文、理两科都强调知识和能力,但是文科的知识,是被赋予特定价值、意义和智慧的知识;其培养的能力,也是与人类社会、生活相关联的,而且是在解决社会、生活诸问题中能够证出价值、意义和智慧的能力。一、实实在在的进步,真真切切的挑战
实例:2003年,我们的老师上“走进残疾人”一课,周密地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体验残疾人写字;体验双目失明的残疾人走路;感受耳朵听不到声音;体验盲人摸、写盲文。老师的教学追求内容全面,讲究的是形式多样。
对照课程标准,依照“真体验”、“真收获”的标准研究它,问题就出来了。概括为课堂教学的“四多现象”:学习内容多,教学手段多,学习方法多,采用材料或素材多。多,往往与充实(感受)或充分(体验)相冲突,通常意味着教学做不到位。其一,内容多,特别是老师在面面俱到地讲(包括组织活动),学生的角色往往错位,从主观的角度变为客观上的配角;其二,手段多,特别是在“没的讲”的情况下,必须用教学手段来补充教学时间,学生的经验一定被忽视——学生只将身体投入到活动中,而得不到真情实感;其三,若不是在同一方法的不同角度上下功夫,而是水过地皮湿地做学习方法的重复性切换,学生就不可能掌握任何学习方法或增强学习力;其四,材料或素材更不是多多益善,它们若不是与学生问题意识、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直接相关,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们不能生成新知识、新问题。实例二、首先让每个学生都蒙上眼睛,在教室里独自一人行走(适当设置障碍),体验个体残疾人的无助,通过活动中产生的恐惧感,促使学生更接近体验对象的实际感受。其次,全班所有学生一半人扮演盲人,另一半人扮演帮助者,重新体验。既缓解了学生刚才的紧张情绪,又使活动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再后,全班所有同学都扮演盲人,但需要两人一组,相互帮助。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课的结构简洁的多,但内容却丰富饱满起来。简洁的结构,带来的是活动情境的真实性,有了这样的真实性才有教学的意义化——品德教育所追求的实际效益。另一个方面,把体验做到位才能产生悟的结果。
文科课程标准的特点
突出人文性,从强调学科定位到强调学生定位;强化生活视角,从关注书本内容到关注学生经验;关注实效性,从重视知识立意到提倡能力立意;强调学习内涵,从迷信教学方法到注重挖掘内涵。文科教学改革需思考的问题
各学科用以支撑人文精神的人文知识究竟如何选择?学科内涵中揭示人的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核心观念究竟是什么?能够明白阐述哲学中那些经久不衰的观念和批评过程的学习法则究竟在哪里?作为一项必须的生活技能的文科教育,是否需要把握作用于公民行动的核心能力?二、我们需要赋予文科应有的精神
如今科学精神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认识,人文精神也在提倡之中。因为在文科教育中,没有脱离人文精神的人文知识或人文素养,也没有剥离人文知识或人文素养的人文精神。就如同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的关系。精神即是学科的内涵。学科的健全发展,也需要外显的学科知识和内化的学科精神表里如一,并由此生成学科精神。
自14世纪文科在欧洲诞生始,历史就反复证明了一点,文科弱则人性弱。特别是在近代以后,作为教育领域的文科不能不确信自身的精神所依——人文精神内在地包含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也彰显人文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弘愿,文科教育理当将自由精神、批判精神和反省精神作为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比如,某老师上马尔克斯的《午睡的时刻》,自始至终围绕作品中母亲的话剖析文本,从“母亲有什么表现”到“你们注意没注意母亲的话”,从“母亲的话中,你获得什么情感?”再到对母亲说“谢谢,我们这样很好”的回问,一环扣一环,都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可是老师忽略了两点:谁是解读的主体者?你在进行有效的对话吗?引申为,老师是否给足了学生解读和理解的自由?
有老师在处理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在盼春、绘春、赞春中想象最为形象、生动、美丽的画面。有学生喜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做几回迷藏”的“很快乐”的感觉。那好啊,你就会拟写让你感动的“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吧。
有同学喜欢“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平和的夜”一句。没问题,你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喜欢的“宁静的美”。还有学生有喜欢“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鼓励他,找出能让我们一起享受这类感觉的文字。文从语感,语由心生。
批判精神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更依赖于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并由此涵养人类的诸如知性智慧、道德清尚、重视操守、尊重契约、承担责任、人格独立等种种品质。遗憾的是,我们习惯上把批判精神理解为好斗或不安分。
因为不断反省,人类文明才更加卓越。因为不断反省,人类才珍视教养、崇尚传统、看重荣誉,才具有悲悯情怀、行为慷慨、意志坚韧的品行,才涵养宽厚、宽容、仁爱的品质。
本部分核心观点其一,基于新课程十年实验,对实验版课程标准在实践中产生的不足之处,新版课程标准都有弥补。其二,尽管文科课程标准没有体现规范统一的构成要素,但不等于没有。无论编者意识到怎样的程度,文科教育仍具有共性的东西。而且这种共性的东西,是由课程改革整体的理念和方向决定的。其三,文科教育的确需要体现时代精神,这个精神是什么,也需要深入研究。其四,新版课程标准强调深挖教学内涵。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才是教学内涵?怎样表现教学内涵?第四部分理科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一、各学科科学探究能力结构的比较二、科学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三、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四、科学探究教学的点评内容提要一、各科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结构的描述《物理》要素《化学》要素《生物》能力《初中科学》要素1.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与假设2.作出假设2.提出猜想和假设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3制订计划3制订计划3制订探究方案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4.进行实验4.实施计划4.获取事实与证据
5.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
6.解释与结论5.得出结论5.解释、检验与评价6.评估
7.反思与评价7.交流与合作
8.表达与交流6.表达、交流6.表达与交流理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科学探究能力结构一、各科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结构的描述尽管不同学科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结构的描述有些细微差别,但总体上是一致的。理科类各学科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具有共同的结构。该共同结构对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课程标准》课程和《教学大纲》课程显著不同的地方。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时理科各科教师之间需要横向交流、增进理解、统一认识的问题。教研部门的跨学科活动应该是一件具有前瞻性的大事。二、科学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1.务必拓宽科学探究目标的视野●学生的科学探究跟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在目的上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学生的科学探究把提高能力作为重要目的,而不完全是探究的结果。●现实教学中不少《探究手册》、《探究学案》以教师的视角取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按方抓药”,阻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二、科学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1.务必拓宽科学探究目标的视野科学探究应该具有三维的课程目标。在设计科学探究教学时,应该把三维目标融合在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一个科学探究目标的案例分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练习题把它改造为一个科学探究题科学探究题:设法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创制一件乐器。要求先通过科学探究,了解该器具发出声音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再根据科学探究结论,把它做成能演奏乐曲的乐器;并进一步探究,改变它的性能。●“管子”管子发声的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瓶子”瓶子发声的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孔的大小还是位置?二、科学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1.务必拓宽科学探究目标的视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来自于来自于他们科学探究行为的积累,科学探究教学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行为的设计。2.以课程标准为根据,落实学生的探究行为●理科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科学探究行为的设计提供了具体根据。各科要求2.以课程标准为根据,落实学生的探究行为二、科学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的二级主题为科学探究行为的设计提供了操作思路。各科要求怎样猜想?
《物理课程标准》科学探究能力“猜想与假设”的基本要求(二级主题):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猜想的铺垫——探索活动设计公园的某一地块有两个游览点(用亭子表示),其游览的入口和出口都已确定,请按以下要求设计该地块的行走道路:
(1)游客由入口到出口,先后经过两个游览点;
(2)游客由入口到出口,只经过其中任意一个游览点。入口出口入口出口入口出口探索活动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打下基础。人流→电流记住→领悟为灯泡的串并联提供了猜想的经验,实验时目的更明确。3.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矛盾解决办法:侧重部分环节属于本课题侧重的能力目标,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属于本课题侧重的的过程,教师可以大胆指导。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所侧重强化的要素上。一个课题究竟需要强化哪一个要素,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特征进行合理和全面规划。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二、科学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课内的探究课外的探究能力目标●在课内完成,各要素不能面面俱到,只能侧重部分要素。●在课外完成,时间机动而且充裕,可以经历完整探究过程。课题内容●按教材的进度,探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内容项目。●不受《标准》和教材约束。其内容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课题提出●由教材的内容和进度决定。●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探究能力的形成●通过不同课题侧重不同要素,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深入和全面的发展。●整个初中物理课程只完成几个大的课外探究项目,通过完整探究过程,发展全面的探究能力。4.把握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的不同特点二、科学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5.《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科学探究的修订●实例说明的问题符合当前教学实践的需求●在实例之后加“评析”,作进一步点拨原案例新案例二、科学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1)在新背景下改写科学探究案例(以物理为例)5.《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科学探究的修订(1)在新背景下改写科学探究案例(以物理为例)(2)强化并明确了对学生实验的要求与大纲对比●物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提出20个学生实验项目①基本操作类:7项②测定性实验:4项③探究性实验:9项二、科学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5.《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科学探究的修订(1)在新背景下写科学探究案例(以物理为例)(2)强化并明确了对学生实验的要求与大纲对比●物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提出20个学生实验项目●化学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提出8个学生实验项目二、科学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化学课程标准:至少应完成的8个学生实验5.《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科学探究的修订(1)在新背景下改写科学探究案例(以物理为例)(2)强化并明确了对学生实验的要求(3)对科学探究的实施建议更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二、科学探究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三、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1.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采取多种方式2.现实中纸笔测验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存在的问题秋天,人们在河里游泳并不觉得冷,当人从水中走出露在空气中时,立刻觉得皮肤凉飕飕的。对这种现象,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认识?物理试题:(考查“提出问题”要素)本题能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吗?表述这个问题发现值得探究的物理问题发现一个现象
对现象质疑形成疑问创造创造表达抽象、概括提炼为科学问题表述这个疑问《标准》关于“提出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秋天,人们在河里游泳并不觉得冷,当人从水中走出露在空气中时,立刻觉得皮肤凉飕飕的。对这种现象,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认识?试题:(“提出问题”要素)●本题只是从文字上贴上了“提出问题”标签。并不具有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功能。(没有让学生经历在问题情境下发现某一现象或事实的过程,更没有对客观现象、事实通过质疑形成疑问)三、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1.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采取多种方式2.现实中纸笔测验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存在的问题3.纸笔测验中的科学探究能力试题的命题要领——应该使学生在解答时具有科学探究行为介绍有关中考最佳试题——2011年中考南京物理卷第29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图中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____;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甲乙丙这是一道考查科学探究能力的试题,侧重考查科学探究中的“分析论证”要素。本题没有选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探究的课题,也没有选用教材中科学探究的知识点,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经历过的探究过程,其探究结论已经知晓,不用分析论证,只凭回忆就可以把实验结论写出来。由此,本题选择“锥形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跟速度的定量关系”这一学生完全陌生的课题进行探究,便能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命题思路是完全正确的点评题目一开始就指出兴趣小组在进行“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的研究,这是“提出问题”;随后题目介绍了整个实验过程,体现了“设计实验”;题目同时展示了一幅三个纸锥下落的照片,这是“进行实验”所记录的“实验数据”。也就是说,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环节都由题目完成了,考生的任务是根据图中的数据形成结论,这就是“分析论证”,由此可以看出,试题考查的能力目标是十分清楚的。试题的这种设计不仅能有效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深化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点评本题的实验设计是十分巧妙的,用数码照相机在砖墙边拍照就能比较三个纸锥的速度大小;在纸锥肚子里装钢珠就能测量空气阻力。特别是测量纸锥下落时空气阻力的方法,涵盖了“匀速运动平衡状态”、“物体受力分析”、“二力平衡条件”三个知识点,把考查知识和考查能力结合在一个简单、有趣的活动中,是三维目标融合的好样例。点评四、对科学探究教学的评价案例:对“浮力的大小”录像课的评价●录像课和现实课有区别——不一定是课堂现实的反映△可以编辑△课前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引导仪器●评价录像课,主要是评价课堂教学的设计△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怎样体现“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案例:对“浮力的大小”录像课的评价1.对本课整体框架的评价知识线索什么是浮力?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各小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①跟液体密度有关:鸡蛋浮沉定性→弹簧秤定量②跟固体密度无关:用等体积铜块、铁块定量实验③跟浸入体积有关:用玩具套娃实验→跟深度无关④跟排开液体多少有关:用溢杯定性实验,手感浮力用溢杯定量实验:发现,浮力等于排开液体重力各小组用倾斜烧杯实验:浮力等于排开液体重力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总结科学探究收获浮力大小等于什么?●既体现了探究的基本过程,又突出了所强调的探究要素(表达交流);●既有体现个性特点的学生实验,也有统一教学要求的学生实验;●既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还体现了鲜明的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动画:为什么鱼能上下游动?(浮力改变)。提出探究问题。浮力的概念(上一节课)猜想: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浸入深度、固体体积有关教学活动猜想: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浸入深度、固体体积有关各小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①跟液体密度有关:鸡蛋浮沉定性→弹簧秤定量②跟固体密度无关:用等体积铜块、铁块定量实验③跟浸入体积有关:用玩具套娃实验→跟深度无关④跟排开液体多少有关:用溢杯定性实验,手感浮力用溢杯定量实验:发现,浮力等于排开液体重力各小组用倾斜烧杯实验:浮力等于排开液体重力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总结科学探究收获●整个教学设计,内容有序、步步深入。浮力的概念(上一节课)动画:为什么鱼能上下游动?(浮力改变)。提出探究问题。●在“提出探究问题”、“猜想:跟排开液体多少有关”环节,逻辑欠缺。什么是浮力?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知识线索教学活动2.对案例教学特点的分析(1)重视对探究行为的设计●猜想——在作业中要学生填写猜想的理由科学猜想与假设的两个行为:△假定(对问题的答案作出设想)——非逻辑思维△解释(根据已有事实和知识对假定的合理性进行解释)——逻辑思维案例:对“浮力的大小”录像课的评价2.对案例教学特点的分析(2)重视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培养②表达内容的设计——重视探究过程的表达问题→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结论
→反思、评价、优化①表达方式的组织●演示(操作的规范)●陈述(与操作配合;陈述的逻辑性)●板书(条理性;小组内的协作)●交流(质疑与合作)案例:对“浮力的大小”录像课的评价2.对案例教学特点的分析(3)重视探究过程的逐步深化①跟液体密度的关系用鸡蛋浮沉定性实验→用弹簧秤和砝码定量实验不同体积的木块石块→等体积铜、铁块(弹簧秤定量)套娃全浸入(橡皮筋半定量)→改为部分浸入→修改结论→是否跟深度有关?→进一步精细实验(指示刻度)用手感知浮力大小、观察与排开水多少的关系→“是否可以定量探究?”→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学生做演示实验→全班用烧杯做溢杯实验②跟固体密度的关系③跟固体体积的关系④跟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案例:对“浮力的大小”录像课的评价2.对案例教学特点的分析(4)弘扬实践意识、创新精神●用玩具“套娃”做实验●用饮料瓶做浮力实验●用矿泉水瓶和吸管做溢杯案例:对“浮力的大小”录像课的评价2.对案例教学特点的分析(5)重视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体验活动●证据意识●严谨的态度●讲道理的习惯●深入研究的作风案例:对“浮力的大小”录像课的评价3.本案例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关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中探究的是什么问题?科学探究主要是探究未知的科学规律,物理概念(密度、压力的方向)不是探究出来的。但形成物理概念过程中的重要规律可以是探究内容。●怎样提出明确的科学探究问题?“探究浮力”“探究浮力的大小”××案例:对“浮力的大小”录像课的评价科学探究浮力大小1、我观察到的浮力现象或查阅到的相关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小组讨论:我们认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3、我们的实验方案: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
___________对浮力的大小____(有、无)影响。《浮力的大小》课布置给学生的课前作业:3.本案例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关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中探究的是什么问题?科学探究主要是探究未知的科学规律,物理概念(密度、压力的方向)不是探究出来的。但形成物理概念过程中的重要规律可以是探究内容。●怎样提出明确的科学探究问题?“探究浮力”“探究浮力的大小”×ד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案例:对“浮力的大小”录像课的评价3.本案例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2)关于科学探究中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小组用不同的装置探究不同的主题然后通过汇报形成整体的结论,是当前合作学习的流行方式●学生探究,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重要目的,不同主题的探究有可能造成不同小组知识、能力的缺失案例:对“浮力的大小”录像课的评价3.本案例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2)关于科学探究中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小组用不同的装置探究不同的主题然后通过汇报形成整体的结论,是当前合作学习的流行方式●学生探究,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重要目的,不同主题的探究有可能造成不同小组知识、能力的缺失●对以上流行方式适用条件的探讨△不同小组实验探究的能力目标没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汇报交流能对不同小组探究的过程和知识能达到理解案例:对“浮力的大小”录像课的评价3.本案例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3)关于引入新课●本课用动画引入的目的是什么?●对引入新课方式的思考●本课通过动画所提问题的科学性△实验比动画更真实△既要体现情感目标,也要关注知识目标和过程目标案例:对“浮力的大小”录像课的评价4.《标准》用实例消除教师困惑《标准》原有科学探究实例两个,在当时情况下,实例的的编写目的,是增强对科学探究要素的认识。四、正确实施科学探究修订时,只保留了其中一个作为课外探究的实例;重新撰写了两个,作为课堂内的实例,引导教师认识:课内的探究和课外的探究有什么区别?案例是怎样处理上面所说两对矛盾的?新案例原案例5.对科学探究项目能力要求进行规划发现问题: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四、正确实施科学探究猜想、设计实验: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分析与论证: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部分参与、互动、探究沟通:团队建设的第一步
破冰活动
破冰活动
(1)相识、了解他人(相互交流、彼此学习、分享经验)
(2)倾听他人的声音(上级、校长、教师、学生的意见)
(3)尊重、鼓励他人
凝聚力量、凝聚人心;调整心态,学会方法;积极沟通,倡导合作;分享经验、取长补短。我们应有的状态开放、宽容的心胸;沟通、尊重的精神;团结、合作的意识。
参见:《应有的工作品质及素养》在行动研究中推进课程改革在行动中反思或研究反思或研究就是对未知问题的探索;从发现问题开始,然后提出研究假设,并不断对假设进行验证和分析。选择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做出结论
其实,每个人生来都是研究者!在行动中反思或研究反思或研究就是对未知问题的探索;从发现问题开始,然后提出研究假设,并不断对假设进行验证和分析。选择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做出结论
其实,每个人生来都是研究者!为什么妈妈总是烙不好饼?“我都给你们做一辈子饭了,你还想怎么着?有的吃就不错啦!”
还没有反思、研究与专业发展的意识。“是呢,你说我怎么就烙不好饼,人家怎么烙的呢?”
有了专业发展意识,而且开始了反思。“我烙不好,人家烙得好,可能是人家的锅不一样。”
开始思考和提出假设,但这个假设还需要验证。但毕竟研究已经开始了。烙好饼也需要研究能力“外面专门做烙饼卖的人使用的也是平底锅,和家里的也没什么两样。”
收集信息以验证假设,但似乎没有得到验证。“我看见人家烙饼时加的油很少,而且中间用毛刷加油。这样做不油,而且可能不容易糊锅。”
提出新的假设,研究在不断地继续。“这下,我发现烙个饼很简单,加油不用多,火不要急,也不用老翻它。有什么了不起,这下你们别说啥了吧?”
通过研究获得了专业成长,增强了自我效能感。
参见:《对一段经历的回顾与反思》科学分析我们的工作
基本模式包括:SWOT分析、发展线、问题树、查找问题、发展展望、SMART目标等,以此发现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明确管理目标、中心任务,确定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以及所需投入的人力和其他资源,同时调动各种支持力量。SWOT分析机遇挑战劣势S(优势)——促使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内部的积极内部因素或特征。如:师资力量雄厚、管理制度完善等;W(劣势)——阻碍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不利的、消极的内部因素或特征;如:改革目标不明确、制度不完善等;O(机会)——有利于课改目标实现或超越自身发展目标的外部积极因素;T(威胁)——对课程改革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外部因素。
制定行动计划基本思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组合,得出一系列学校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案例:大学生毕业生,新任五年级班主任。
开学两周,家长投诉……S优势个人优势:年轻有精力;住校有时间备课、辅导学生;外部优势:有师傅辅导;学校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W劣势没班级管理和教学经验;缺少与家长的沟通;懒惰。O机会校内:学校正在开展研究课展示活动;转正前的学校的各项考察。校外:面临五年级全区统测。T威胁工作:如果不能独立教学就有不能按时转正;下学期有可能不能担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桥防撞设施施工合同
- 2024年度健身中心私人教练服务合同2篇
- 加气混凝土砌块采购合同
- 伸缩缝采购合同
- 全新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维护合同20243篇
- 2024年度房屋按揭借款合同
- 《土力学固结沉降》课件
-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件 第一章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概述
- 2024年度城市公共交通项目投资与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度艺术品采购与展览合同2篇
- 空气压缩机技术规范标准
- 铜及铜合金物理冶金基础-相图、紫铜
-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
- 色彩的三属性与色立体
- 大国工匠彭祥华PPT
- 怒江水电开发的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 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赤筠村矿区石英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SMM英国建筑工程标准计量规则中文 全套
- ICU脓毒血症护理查房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天长市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