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电器原理与维修1_第1页
常用电器原理与维修1_第2页
常用电器原理与维修1_第3页
常用电器原理与维修1_第4页
常用电器原理与维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电器原理与维修主讲周琳常用电器有哪些?工业电器农业电器家用电器办公电器等家用电器办公设备汽车电子网络家电和网络设备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以家电为载体来介绍其分类1.1.1、按使用功能分类1)生活类:空调机、除湿机、加湿器、空气清新器、电风扇、加热器、电热取暖器、远红外取暖器、油式取暖器。电冰箱、冷藏箱、制冰器。电饭锅、电烤箱、微波炉、电磁炉。洗衣机、洗碗机、干衣机、吸尘器。2)影视类:电视机、录像机、收音机、录音机、录音笔、摄像机、影碟机、扩音机、音响、家庭影院、MP3、MP4、复读机、学习机、电子词典。1.1.1、按使用功能分类1)生活类:空调机、除湿机、加湿器、空气清新器、电风扇、加热器、电热取暖器、远红外取暖器、油式取暖器。电冰箱、冷藏箱、制冰器。电饭锅、电烤箱、微波炉、电磁炉。洗衣机、洗碗机、干衣机、吸尘器。2)影视类:电视机、录像机、收音机、录音机、录音笔、摄像机、影碟机、扩音机、音响、家庭影院、MP3、MP4、复读机、学习机、电子词典。

3)通讯类:手机、GPS定位系统、报警器、防盗器。4)娱乐类:电子游戏机、电子琴、电子钢琴、电子乐器。5)保健类:电子血压计、电子血糖仪、电子理疗仪、按摩器、跑步机、健身器。

1.1.2、按使用的新技术分类:微型计算机、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电、红外线、射频技术、超声波、遥控技术。制冷、热泵、变频、变流技术。交流电机、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电源技术、变流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显示、存储技术、节能技术。1.1.3、按使用电源来分类:交流电源、直流电源、高压电器、220V交流电低压电器、电池供电。1.1.5、按控制原理分类:单片机控制、模糊控制、人工智能控制。如洗衣机、电饭锅、电冰箱、空调机。1.1.6、按通讯功能分类:网络家用电器,如网络空调机等。1.2、家用电器发展史

1.2.1、家用电器发展的几个阶段1)、早期家用电器家用电器品种少、功能简单、采用的技术含量比较低,能耗高、污染、噪声高。2)、现代家用电器新型家用电器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如单片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遥控技术。变频技术、变流技术。LCD显示、FLASH存储技术、节能技术。3)、家用电器发展方向家用电器正朝着智能化、舒适性、节能型、环保型、网络化方向发展。

1.2.2从洗衣机技术的发展看

新技术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单桶洗衣机:早期(70年代)的洗衣机只有简单的洗涤功能,没有脱水功能;只有机械式定时器。双桶洗衣机:增加了脱水功能。全自动洗衣机:采用了单片机技术,是将洗衣、脱水、定时、进水、排水实现了自动化,可以进行人工设置,洗衣变得简单化。滚桶式洗衣机:采用了模糊控制技术,新型的洗衣方法,模仿人工洗衣的方法,更加节省用水,洗涤衣服更加干净,节能等优点。不需要洗涤剂的洗衣机:采用超声波技术,。不需要水的洗衣机:采用干洗技术。1858年,一个叫汉密尔顿·史密斯的美国人在匹茨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该洗衣机的主件是一只圆桶,桶内装有一根带有桨状叶子的直轴。轴是通过摇动和它相连的曲柄转动的。同年史密斯取得了这台洗衣机的专利权。这台洗衣机使用费力,且损伤衣服,因而没被广泛使用,但这却标志了用机器洗衣的开端。

1880年,美国出现了蒸气洗衣机,蒸气动力开始取代人力。在蒸汽机发明之后,有人用它初步实现了洗衣的机械化。但真正意义上洗衣机的诞生要到电动机发明之后。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是美国人阿尔瓦·丁·费希尔在1901年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到1911年,美国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电动洗衣机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家务劳动自动化的开端。

全球第一台不用洗衣粉的滚筒洗衣机标志着海尔在不用洗衣粉技术上的再次突破。该产品采用隔膜式电解槽和活水处理双重技术,将自来水电解成离子水,与污垢发生皂化反应,将污垢彻底地分解、剥离;同时,滚筒洗衣机摔打冲击的洗涤方式,使整个洗涤过程产生丰富泡沫,将被分解、剥离的污垢带走,避免了残留,呵护皮肤,使衣物保持原色。西门子1928年.生产第一台滚筒洗衣机,脱水转速已达500转/分;1971年.开发出新型间歇性脱水干衣系统,实现自动平衡功能;1972年.生产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1973年.生产第一台冷凝式干洗机;1980年.首次将电子控制的语音系统应用于洗衣机;1990年.世界首创环保节能“自动感应系统(A.D.S.)”洗衣技术;1998年.推出超静音型洗衣机,其静音技术在中国国家专利局举办的评比中获金奖;1998年.为中国市场研发出“全程序快洗程序”,一次洗衣只须39分钟;1.2.3从电视机技术的发展看

新技术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1)从显示技术看电视机的发展:CRT电子管黑白电视机CRT电子管彩色电视机大屏幕投影电视机(背投)等离子电视机LCD大屏幕彩色电视机LED大屏幕显示屏

液晶电视反应速度8MS4MS2MS仅在实验室2006反应速度为4MS的液晶电视生产出来。2)从模拟电视机到数字电视机:模拟电视信号质量差数字电视信号抗干扰性能好高清数字电视图像质量好3)从采用的电路看电视机的发展:早期电视机采用分离元件,如电子管、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体积大,容易出故障;新型电视机采用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功能强大、数据处理速度快,图像质量好。1925年,贝尔德在英国首次成功装配世界第一台电视机。1941年,贝尔德又研究成功了彩色电视机,可是,当英国广播公司1946年6月第一次播送彩色电视节目时,他没能看到,不久,他便与世长辞了。

被誉为“华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如今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1958年3月17日,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晚上,我国电视广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后改为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

三菱公司08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电视,功率仅为135W,约为普通液晶电视耗电量1/3,等离子电1/4。能够提供全色域为普通电视的2倍;亮度达到了500nit,具备120HZ刷新频率及1080P影像输出能力。提供了3D立体视频能力,还配备了立体声扬声器。

全球第一台全流媒体电视2005年海尔推出流媒体技术彩电,它可以全面支持移动流媒体(U盘、移动硬盘)、个人流媒体(DC、DV、MP3)和网络流媒体(在线数据流和音视频流)等全流媒体设备,是真正的“家庭数码产品显示中心”。

1.2.4从存储技术的发展看

新技术在视听产品中的应用从早期的电唱机到磁带录音机;从激光影碟机到MP3、MP4。存储介质从唱片(塑料、胶木)到磁带(磁性材料);从光盘(光敏材料)到FLASH(半导体存储器)。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存储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存储数据从模拟到数字,存储数据方便,存储速度提高,存储质量提高。中国第一台电唱机是1943年在上海大中华无线电厂研制成功的。今天电唱机还在生产世界唱片业发展年表:1857年,爱尔兰物理学家里昂·斯科特在研究了人的耳鼓膜随声波振动的现象后,在法国研制出“声波振记器”(Phonoautograph),其能模仿人耳鼓膜随声波振动,记录下声波振动的波形。

1877年4月30日,法国人克罗斯(CharlesCros)请爱迪生帮助研制一种能自动记录电报信息的装置,爱迪生在研制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声音的重现。11月20日,爱迪生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终于成功制作出了第一台用锡箔为记录材料贴在滚筒上的留声机(当时名为Phonograph。

1878年4月24日,EdisonSpeakingPhonographCompany(爱迪生录话机公司)成立。

1885年,电话发明人贝尔与其同事丁特(CharlesTainter)将爱迪生以锡箔为记录材料的留声机改为用涂上蜡的纸筒,并将他们这种机子命名为Graphophone(格拉弗风留声机),以示与爱迪生发明的区别(见图3)。

1887年6月,贝尔与丁特成立AmericanGraphophoneCampany(美国留声机公司)

1887年10月,爱迪生新设立了EdisonPhonographCompany(爱迪生留声机公司)。

1887年,德国人贝林纳(EmilBerliner)成功地完成了在涂蜡的镀锌圆盘上录放声音的发明,他将他的机子命名为Gramophne。由于贝林纳的发明具有实用性与易于复制的特点,这为日后录制音乐唱片的发展打下了决定性的基础。

1888年7月,美国人里宾科特(JesseLippincott)成立了NorthAmericanPhonographCompany(北美留声机公司)。

1889年,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在维也纳用圆筒式留声机(Cylinder)录下了他自己说的“我是勃拉姆斯博士”和亲自弹奏的一首《匈牙利舞曲》。

1891年,虫胶唱片研制成功。

1893年,贝林纳在华盛顿成立了美国留声机公司(UnitedStatesGramophoneCompany);同年,丹麦人波尔森(ValdemarPoulsen)开始从事磁性钢丝录音机联合会1996年统计,1995年全球唱片销售量为38亿盒(张),销售金额达400亿美元。(MagneticWireRecorder)的研究。

1894年,英国画家巴劳德(FrancisBarraud)画了一幅名为《主人的声音》(HisMaster’sVoice)的油画。

1897年,欧文受贝林纳之托在英国成立公司(EMI的前身),以推销贝林纳留声机与圆形唱片。

1898年,DGG成立;同年12月,波尔森的Telegraphone(电磁式录音机)获得丹麦的专利。

1900年6月,波尔森在华盛顿成立美国电磁式录音机公司(AmericanTelegraphoneCompany)。

1901年10月,贝林纳与约翰逊(ElderidgeJohson)共同成立了胜利讲谈机公司(VictorTalkingMachineCompany),并于同年为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录音。

1902年,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的第一张唱片在英国的留声机公司(EMI的前身)录制发行。

1904年,欧洲音乐厅唱片公司(EuropeanOdeumRecordCompany)推出双面放声唱片(BothSidesPlayDisc)。

1905年德福雷斯特(LeeDeForest)发明了放大声音讯号的三极真空管;英国Neophone(新声)推出直径20英寸的78转长时间唱片(播放时间8~10分钟)。

1919年,格斯特(LionelGuest)与梅里曼(H.O.Merriman)在英国进行电录音(electricalrecording)的实验;同年贝尔实验室也开始电录音工作。

1920年,自动点唱机(Juke-box)在美国问世。

1923年,世界上第一份唱片评介刊物《留声机(TheGramophone)在英国创刊。

1924年,贝尔实验室获得电录音专利。

1925年,Victor在获得贝尔实验室的许可后于当年3月使用其电录音方法录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批电录音唱片;同年4月哥伦比亚公司也发行了电录音唱片(电录音的使用使唱片在频率与动态范围上比以前的机械录音有了一大进步);第一台电唱机诞生。

1927年,CBS成立;爱迪生推出能录制40分钟音乐的长时间唱片。

1929年,RCA收购Victor公司,RCAvictor唱片公司成立;Decca唱片公司在英国成立。

1931年,EMI在英国成立;RCA进行33转唱片的研制。

1935年,德国BASF公司推出塑料薄膜磁带;AEG(德国通用电器公司)推出Magnetophon(磁带录音机)。

1938年,CBS收购哥伦比亚公司。

1948年6月,哥伦比亚公司推出33转的LP唱片。

1949年2月,RCA推出45转唱片;Magnecord公司推出第一台立体录音机。

1950年,Philips唱片公司成立。

1952年,库克(EmoryCook)推出早期的立体声唱片。

1957年,立体声(Stereo)录音技术正式产生。

1960年,盒式录音机问世。

1961年10月26日,《保护表演者、唱片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的国际公约》(简称《罗马公约》)在意大利诞生。

1963年,Philips成功研制出带宽3.8毫米,带速4.76厘米/秒的盒式录音带。

1970年,哥伦比亚推出四声道唱片。

1971年10月29日,《保护唱片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唱片公约》(简称《唱片公约》)在瑞士日内瓦诞生。

1972年,PolyGram(宝丽金)唱片集团成立;Denon公司第一次推出数码录音唱片。

1977年,美国“航行号”飞船携带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唱片向太空进行反复播放。

1983年,日本Sony公司和荷兰Philips公司共同正式推出数码化的唱片载体——CD(CompactDisc)。

1986年,日本正式推出DAT(数字式磁带录音机)

1988年,Sony收购CBS,成立索尼音乐娱乐公司。

1992年,Sony推出MD(MiniDisc微型唱片);Philips正式推出DCC(DigitalCompactCassette数码微型盒式录音带)。

1993年,美国RefenencRecords公司推出高解析度的HDCD。

1996年9月16日,DVD国际联盟组织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决定DVD各种产品将全面推向市场;同年12月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与唱片条约》在瑞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