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赫鲁晓夫的改革政治经济改革的内容及结果通过学习苏联三次改革经济和政治的主要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理解现实问题,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苏联三次改革的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借鉴,使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评价。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政治经济改革的内容及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政治经济改革的内容、苏联解体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各次改革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能否提供些图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当前的俄罗斯,普京的一句话被很多人认同:“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就是没有良心;试图恢复过去的苏联,就是没有头脑。”“苏联的解体”和“过去的苏联”,与什么经济模式有着密切联系?斯大林模式。“二战”后苏联对这一模式进行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改革?浏览教材P98第一段正文加以概括。——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的必要性)。具体表现见书。材料辅证:1931-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联人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问:导致苏联以上经济状况的症结是什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随着地位的稳定,他着手改革(改什么?)阅读P98的历史纵横——了解苏共二十大,以及如何评价“秘密报告”?积极:批评斯大林的错误及个人崇拜值得肯定,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解放思想,为改革提供思想基础)但是报告未对斯大林全面评价,对问题的分析肤浅,把他的错误全部归结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问题,报告震惊了世界,引起了国内外极大反响,国际上借此掀起反苏反共的浪潮,一度造成东欧政局的动荡。(二十大后不久,全国掀起公开批判斯大林等工作,对斯大林的批判有过激过火之处,方法步骤有失周详。毕竟斯大林的个人威信1949年在国内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加剧,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评价突然发生巨大转变,民众一时无所适从,思想混乱。关于对伟人的评价,这一点在中国如对毛泽东的评价,中共领导人能够实事求是)消极:造成国内政治、思想的长期混乱。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2)工业方面A.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B.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苏联工业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材料辅证:“1951——1965年,苏联工业的年均增长率达%,钢铁、煤炭、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产量都逐年增加。军事科技水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1953年,苏联在美国之后不到一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57年,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同年,苏联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1961年,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也成功上天。”——《大国崛起》但是,请看P98的前言、历史纵横,赫鲁晓夫的最爱——玉米运动的最终结局如何?我们对他的经济改革又有何认识?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精神,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在斯大林时代成长起来的赫鲁晓夫,最终未能彻底摆脱思想上的束缚。他的改革具有很大的应急性、随意性、矛盾性等,出现了不少失误。结果:1964年10月,赫鲁晓夫黯然下台,他的改革随之告终(失败)。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评价:见上文,稍加总结(加粗字体)。赫鲁晓夫改革打开了苏联经济改革的闸门,具有开创性、探索性——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1)企业管理: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投影:“改革实行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又经过局部试验再逐步推广到全国,因此改革初期成效显著。(从1965年开始经济改革)……10余年,明显推动了原地打转的国民经济,被认为是苏联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改革之一。”——《大国崛起》“70年代中期是苏联历史上经济增长水平和综合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人民生活最好的时期。苏联依然保持着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成为与美国实力接近的超级大国。”——《大国崛起》遗憾的是,苏联领导人没有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国民经济,而是重点投入到——2)工业(重点):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庞大的军费开支,严重影响苏联经济的正常发展。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也越发僵化。从7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教材P99的表格),慢慢陷入“停滞”时期。2.结果(1)前期取得一些成效,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2)执政后期(1975年以后),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最终失败。3.败因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加重;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根本)。试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同: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③败因: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异: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面对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的局面(见书),给苏联未来的命运埋下了祸根。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1.背景: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2.内容1)经济——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此外,调整所有制结构等。结果: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由于步伐过快,政策波动过大,使得在打破原有体制的同时,未能及时建立起新的有效的体制,因而导致经济改革严重失控。”——大国崛起)戈尔巴乔夫又仓促开始了政治体制改革,试图以此促进经济改革的进行。2)政治: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3.结果及原因:——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解体()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未有效纠正比较三位领导人改革。见“金榜”表格,强调重点。阅读学思之窗:对比新经济政策,理解邓小平为什么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答案要点:新经济政策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短期内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但后来日益僵化,改革都没有根本上纠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失去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商业保险理赔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大型会议弱电系统保障服务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度中介服务费结算合同2篇
- 2024年度砂石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联合营销合同市场策略与分成比例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物联网设备安装与维护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商铺室内设计咨询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煤炭买卖长期供应合同3篇
- 2024年大数据服务采购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激励合同:员工股权激励2篇
-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法理学》(第三版教材)形成性考核试题及答案
- 洗浴中心传染病病例防控措施
-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防治颈椎病教程文件
- 子宫内膜癌-医师教学查房
- 斯拉夫送行曲混声合唱谱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 加油站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 (2024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课件
- 产科安全警示教育
- Altium-Designer-19原理图与PCB设计完整全套教案课件教学电子课件
- 《职业安全健康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