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苏武传课件_第1页
我的苏武传课件_第2页
我的苏武传课件_第3页
我的苏武传课件_第4页
我的苏武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武传班固《汉书》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作者简介: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班昭(续写《汉书》)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咏史诗》

《汉书》(《前汉书》)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229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价值:

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史书形式: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

(左丘明)《资治通鉴》

(司马光)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

(刘向编订)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纪传体

《汉书》:本纪列传表志完成下面《汉书》与《史记》对比的练习:

《汉书》《史记》体裁时间跨度体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000多年229年本纪、列传、世家、书、表纪、表、志、传两书合称为:“史汉”听《苏武传》范读,正音正字:栘(yí)中厩(jiù)监,

且(jū)鞮(dī)侯单(chán)于(yú),

缑(gōu)王,遗(wèi)昆(hún)邪(yé)王,浞(zhuó),阏(yān)氏(zhī),弩(nǔ),重(zhòng)负国,秩(zhì)訾(zī),熅(yūn),窖(jiào)啮(niè)旃(zhān),徙(xǐ),羝(dī)廪(lǐn),旄(máo),於(wū)靬(jiān),弋(yì),缴(zhuó),檠(qíng),棫(yù)辇(niǎn),劾(hé),斧钺(yuè),汤镬(huò)衿(jīn)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部分,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探究:整体感知:梳理结构第一段重点词句: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5、置币遗单于介词,表原因对男子长辈的尊称使动用法,使……归以……身份财物赠送判断句定语后置出使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怎样?出使的任务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厚赂单于,答其善意”2、这样的背景暗示了什么?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第二段重点词句: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以货物与常适逢、刚好把财物,古今异义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谋反”后省“于”谋反第三段重点词句:1、恐前语发,以状语武2、事如此,此必及我。3、见犯乃死,重负国。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5、其一人夜亡6、虞常生得话告诉牵连到、连累才更加对不起假使使动用法,使……投降被动句,“见”表被动在夜里,名词作状语逃跑被活捉

被动句谋败1、虽生2、单于壮其节以……

为壮,意动用法第四段重点词句:即使活着自刺第五段重点词句: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3、本无谋4、拥众数万,马畜弥山5、空以身膏草野6、君因我降7、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8、反欲斗两主9、若知我不降明逐渐痊愈;使动,告知定罪趁没有参加谋划满名词作动词,滋养通过通“叛”使动用法,使……争斗你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以何见汝不屈状语后置第六段重点词句:1、白单于2、天雨雪3、匈奴以为神4、羝乳乃得归5、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告诉,禀告名作动,降下把……当作名词作动词,生育;才隔离别的牧羊第六段重点词句:1、掘野鼠去草实2、杖汉节牧羊3、檠弓弩3、武复穷厄通“弆”(jǔ),收藏。名词作动词,拄着名词作动词,校正困苦持节第七、八段重点词句:1、武使匈奴,明年2、不敢求武3、故使陵来说足下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5、扶辇下除6、子卿尚复谁为乎?7、皆为陛下所成就8、兄弟亲近9、子卿壹听陵言10、自分已死久矣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第二年访问劝说通“无”,“现”台阶还提拔成为皇帝亲近之臣副词,一定,务必要料定通“沾”,“襟”,“诀”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被动句劝降赏析第二部分分析1、匈奴派卫律和李陵招降苏武,招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从中可见他们是怎样的人?卫律:威逼利诱软硬兼施(逼降、诱降)“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李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降)先告知家人的不幸遭遇;再以切身体会诉说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安危不可知”。卫律:气焰嚣张、傲慢自大、阴险狡诈,卖国求荣

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3、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1)肉体折磨:“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啮雪,咽毡毛”、“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2)精神折磨:“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等。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情况下以贫贱移其志(迫降)4.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1)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所以要自杀避祸、避辱。在被卫律审讯时,他大义凛然,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刀自刺,以死明志、为国雪耻。(2)匈奴在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的情况下,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求死而变成了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为尊严而生,为荣誉而生,为使命而生。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第九段重点词句:1、汉求武等2、得夜见汉使

3、如惠语以让单于4、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寻求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责备道歉确实活着归汉第十段重点词句:1、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3、始以强壮出,及还在当初赏赐以,已共1、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靠的是什么?忠诚、信念与意志: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2、课文最后一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1)叹惋、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坚守信念,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2)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荣归故里。

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而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

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主题总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私情不能动1、选取典型的细节,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艺术特色:忠君爱国、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2、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张胜的贪生怕死苏武的大义凛然卫律的卖国求荣苏武的高风亮节李陵的计较个人苏武的忠君报国3、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忠贞不渝。

关于气节的名句: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关于气节的名句: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高考运用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材料加工: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话题2: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材料加工: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他的心里只有大汉。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

话题3:心灵的选择材料加工: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

(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话题4:自尊与他尊材料加工:

《苏武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威逼,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单于不可能不杀他。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赢得了单于的尊敬和历史上的美名。而张胜、卫律,则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事实上,历史上由于自尊而获得他尊的例子不胜枚举。

(《苏武的尊严》节选)话题5:道德与名节材料加工:中国人历来看重道德与名节。旧时高洁的文人即使在百般困顿之中,依旧保持人淡似菊的操守。古代烈女被市井泼皮碰碰手臂,竟然利刃断手,以致留下烈节牌坊。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时穷节乃现,一一垂青史”。所有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佳话。

(《道德与名节》节选)四川高考(2005)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朔风凛烈(冽),他与冷月作(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舞)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望)忘。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关于气节的名句: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竹石》)作业:

通过合理想象,以苏武为主角,运用环境、心理、行动等描写手法,将“苏武牧羊”写成一则300字左右的小故事。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指出其现代常用义。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3.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5.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句中义:长辈,对长辈男子的尊称。现代常用义:岳父,妻子的父亲。

句中义:用作送礼的玉、马、皮、帛等财物。现代常用义:货币、钱币。句中义:指示代词,表旁指,意思是“别的”、“另外的”、“其他的”。现代常用义:第三人称代词。句中义:名词,台阶。现代常用义:动词,扫除,清除。

句中义:责备。现代常用义:谦让,推让。四.指出下列划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2.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3.信义安所见乎?

庶几乎曹柯之盟。4.皆为陛下所成就。拜为典属国。介词,表原因,译为“由于”介词,表时间,译为“在”介词,表处所,译为“在”介词,表处所,译为“在”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译为“呢”句中语气词,不必译出介词,表被动,译为“被”动词,担任,做通假字:畔主背亲头县北阙与旃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法令亡常因泣下沾衿,与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