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体验和启示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体验和启示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体验和启示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体验和启示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体验和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的体验与启示------长乐三中卢雪容2015.10.13

收到无法接受的通知去年暑假大约八月中旬,我校十五名教师接到通知:被要求到学校抽签,抽出10个参加校际交流和到小学支教,而且大多数是去小学支教,当时我们这十五位教师犹如晴空霹雳,一个中学老师到小学怎么教,教材不熟悉,教法与初中也不尽相同,如何与学生沟通,一连串的问题困惑着我们。

第一天上课的情景拿到教材我就开始在办公室备课,二年级的第一节课是《厘米的认识》,‘‘厘米’’它就是一个长度单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在初中老师眼里也许它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知识点吧。没有教过小学的初中老师一定体会不到我当时是费了多少力气才让孩子们接受“厘米”的。由于这个学校教学条件很差,没有挂图更没有多媒体辅助直观教学,记得我那天走进班级开始让孩子们看书,接着给孩子们介绍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有的用“身体”,有的用“脚步”,有的“拃”,自以为这样做孩子们应该能够理解。可是意料之外的发现那些孩子们有的在玩手,有的玩笔盒,有甚至书还没有打开,有的孩子根本听不懂我在讲什么,有那么一两个孩子很给我面子了,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但还是答非所问。一时之间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表达能力,也怀疑学生的听和理解能力,这所学校的孩子大部分外来工子女和本地留守儿童。真的欲哭无泪。

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语言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记起第一天来小学报到时校长交代的一句话:“在小学教书要凶一点。”我立马调整一下自己情绪,严肃地规范一下孩子们的坐姿,检查一下孩子们的书本和学习用品是否准备好,然后换一种和蔼若带神秘的语气问:小朋友你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也就是古代人,他们是怎么知道物体有多大多长的吗?意想不到的效果来了,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想”。此时我明白了小学生的课堂必须“动”起来才能生存。于是我就提议说:“有没有小朋友来和老师一起模仿古代人量一量教室的墙壁有多长呢?”由于小孩子天性活泼爱动,这节课在生机勃勃的状态中给孩子们介绍了古代人如何用“身体”、“拃”、“脚步”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孩子们也学得很开心。但是这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重点是“厘米”的认识。一节课下来要不断的组织纪律规范坐姿

孩子们经过一番激动后是无法一下子安静下来的,总是喋喋不休的说些什么,此时你如果开始讲课,他们肯定无心听讲,作为中学老师的我,随时都要想办法让这些不受约束的孩子安静下来,规范他们的坐姿,把活泼爱动的孩子们拉回课堂来,接着给孩子们介绍刚才测量所用标准不一样,就看不出谁长谁短,现在必须想到一个办法把长度单位统一起来。(其实教材不是这样说的,为了让这些理解能力很弱,见识很窄的孩子们听得懂改编的)考虑一下你有什么好办法?他们当然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只是一阵猜测和吵闹。于是我就叫他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尺子,引导他们观察尺子有什么特点。这个过程中免不了叽叽喳喳,歪歪斜斜,偷懒走神,不参与不知所措的同学,此时我就是一个监工。每节课下来要不断的调整坐姿,让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喧嚣平静下来。还要耐心的听他们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表达他们的想法,边鼓励边纠正。一边激发孩子们积极参与一边控制过于活跃的局面。通过实际物体激发孩子们的理解“厘米”经过观察和引导,尽管对尺子上的刻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告诉孩子们尺子上一大格就是1厘米,可是很多孩子还是不懂,从他们的表情和神态可以看出孩子们很茫然,根本不知道1厘米是个什么东西。别说孩子们很茫然,连我自己都觉得很颓废,当时就恨自己根本没有教小学的能力,一节课结束了,我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好在小学有连着上两节课,记得当时我自己安慰自己别生气,要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认识“厘米”,可能要拿实际物体做参照物,后来我近取材用了很多办法才让孩子们接受“厘米”的,比如让孩子们判断我手上的几根长短不一的粉笔是1厘米、2厘米还是3厘米,并指导他们如何用尺子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还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切粉笔,切出大约1厘米长,2厘米长、3厘米长的粉笔。鼓励、指导、表扬贯穿整节课,最后让孩子们在班级找大约1厘米、2厘米长的物体,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中接受了“厘米”是表示长度单位。孩子们当时切粉笔的情形成就感:

看孩子们玩的多开心,在玩中知道了“厘米”是长度单位,感知了1厘米,2厘米有多长,真心为孩子们的成长祝贺。记得那次支教培训的时候,有一个老师说:“我们小学老师就是这样捂着捂着,把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捂大了交给你们中学老师”,到小学支教后才知道小学老师真的很辛苦。小学教学管理有利有弊

农村小学教师每周每人平均上15节课,包括主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电脑、劳动课等。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有专职的老师,专职英语老师有的学校有,有的学校没有。这样看来小学老师是万能的,什么都会教。其实不然,其他课几乎都被挪用去上语文、数学课。这样小学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对孩子进行个别辅导,作业当场完成当面批改,及时订正,个个过关。加上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所以小学生的成绩容易提高。但是小学这样的管理教学必然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不能自觉学习,将会影响初中的学习和习惯养成。

小学老师批改作业不打“x”

学校要求我们,孩子的作业做错了,不要打“x”,要让孩子订正好了再批改,怪不得以前初一的学生总是不会自觉去订正改错。甚至对打“X”题无动于衷,原来他们不知道打“X”是错了,要改正。我觉得这个习惯很不好,我找学校领导沟通,错了必须打“X”,培养孩子自觉订正的习惯,最终学校领导也同意了。现在我的学生一看到打“X”的题,主动会订正。但是小学有一个习惯值得我们初中老师学习,就是学生经过订正的作业,老师一定要复批,直到满意为止,并在原先打的“X”号上再打个圈圈,表示已经订正复批,这点在我们中学很难做这么到位。小学的教学常规检查对作业这块要求很严格的。包括作业的次数、格式、复批。但是小学的教学常规不检查教案的,这与我们中学不同。

中小学数学教学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1.教学内容不同:小学的数学知识少、内容浅、难度低、知识面窄。教材的坡度缓,直观性强,易于模仿掌握。而初中数学内容多,知识面宽,比较抽象,也触及到抽象的数学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逻辑推理、较复杂的空间立体图形等,教材还突出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小学数学周课时多,每课时安排的内容少,难度小。老师对难点、重点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学生可以反复的练习,效果极佳。甚至有的小学老师对学生是一步一步“护着走,甚至抱着走,嚼着喂”,以至于学生对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较差。3.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依赖机械性记忆,很多知识是通过背诵来获取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当然仍有一些机械性的记忆)。目前的小学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直观,语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识是通过图片、表格来给出的,趣味性强,结论也容易记忆。而初中教材的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通过类比、归纳给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入探究。这些对七年级新生而言,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对七年级数学的几点建议,供数学教师参考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教法上最好研究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小学讲得比较细致,方法规定得比较固定,练习次数比较多,而中学数学由于内容多,进度相应的较快,这也是学生不易适应之处。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七年级刚开始讲课时要有意放慢进度,概念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深入浅出地讲。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次数,严格统一书写格式,使学生学习既不感到困难,又有章可循。2、针对七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尚不能长时间集中,不适应单一的教学法的特点,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起始的25分钟,方法上要讲练结合,有计划地运用课文及练习,讲讲练练、读读写写,可在课堂里集中朗读重点课文、背诵定义、法则。对七年级数学的几点建议,供数学教师参考

3、七年级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例如:学生往往误认为2a>a,理由很简单:2个a显然大于1个a,忽视了a包含的意义,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从而造成了错误.对七年级数学的几点建议,供数学教师参考4、培养七年级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因此,在进入初一后要注意在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教会学生看书,教会学生预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因为这一点在小学时做不到的。2、强化训练,规范作业。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一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