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物体在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外力F1,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必沿着F1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必沿着F1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参考答案:CD2.(单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参考答案:A3.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

B.某人用15s跑完100m

C.早上6点起床

D.一节课45分钟参考答案:BD4.展示了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关于场中的A、B、C、D四点(A、B两点关于连线中点对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的电势和场强都相同

B.A、B两点的场强相同,电势不同

C.C、D两点的电势和场强都不同

D.C、D两点的电势相同,场强不同参考答案:BD5.(单选)如图所示,小球的质量为与轻弹簧相连,平衡时小球在A位置。今用力F将小球向下压缩至新的平衡位置B,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大小为A.

(mg+F)/x B.

(mg-F)/xC.

mg/x D.

F/x参考答案: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从45m高的楼上自由下落至地面,则这一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为:

-

瓦,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瓦。g=10m/s2参考答案:7.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题25—1图所示(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不变;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与力的数量关系,应作出▲图象(选填“”或“”).(2)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不变;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与质量的数量关系,应作▲图象(选填“”或“”)

(3)为减小实验误差,盘和砝码的质量应比小车的质量

(选填“小”或“大”)得多.(4)题25—2图为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为了由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他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求出打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其中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为

/ms.根据纸带小车做的为

(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参考答案:(1)质量

;”;

(2)

(3)小

(4)

0.1

0.46

匀加速

8.2007年,我国“嫦娥一号”探测器成功升空,继续进行预定的空间科学探测.此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对于发展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飞船环绕地球飞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大气阻力的作用,轨道半径将

,飞船的动能将

,机械能将

。(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参考答案:9.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请填空:(a)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

。(b)在纸上根据F1、F2的

作出它们的图示,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c)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细绳和橡皮条的结点

。记下此时测力计的

。参考答案:(a)两弹簧秤的示数、两细绳套的方向(b)大小、方向(c)到达相同的位置O点、弹簧秤的示数、细绳套的方向10.汽车沿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匀速率行驶,设跑道的路面是水平的,使汽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路面对汽车的

提供的,若此力的最大值是车重的0.1倍,跑道半径R=100m,g=10m/s2,则汽车速率的最大值不能超过

m/s。参考答案:静摩擦力

1011.一人坐在雪橇上,从静止开始沿着高度为15m的斜坡滑下,到达底部时速度为10m/s.人和雪橇的总质量为60kg,下滑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_______J.(g=10m/s2)参考答案:_6000J12.右图为某汽车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从图像可知,0-2s加速度大小为

_m/s2;第5秒末的瞬时速度为

_m/s,前6秒通过的总位移为__________m参考答案:13.一辆公共汽车进站的过程可以近似地看做是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过程,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以判定;汽车进站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进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m。参考答案:1.5

27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利用研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用一测力计水平拉一端固定的弹簧,测出的几组弹力F与弹簧长度L对应的数据如表格所示:F/N1.101.502.002.803.404.00L/cm22.0022.3522.6023.2023.6024.00

(1)在坐标图中作出此弹簧的F-L图线;

(2)F-L图线与L轴的交点表示____________,其值为________m;

(3)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参考答案:(1)图(略)(2分);

(2)弹簧原长(1分);21.2×10-2(1分);

(3)143(141—145)(2分)1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s.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m/s2.参考答案:

(1).0.1

(2).0.25

(3).0.4试题分析:(因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C===0.25m/s;运动的加速度为a==0.40m/s2。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名师点睛】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有关纸带处理的基本知识,平时要加强基础实验的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如图所示,物体在离斜面底端5m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滑上由小圆弧(长度忽略)与斜面连接的水平面上,若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斜面倾角为37°,则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参考答案:解:物体在斜面上受重力mg、支持力FN1、滑动摩擦力Ff1的作用,沿斜面加速下滑,在水平面上减速直到静止.对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可知物体下滑阶段:FN1=mgcos37°

故Ff1=μFN1=μmgcos37°由动能定理得mgsin37°?l1﹣μmgcos37°?l1=mv…①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有:Ff2=μFN2=μmg由动能定理得﹣μmg?l2=0﹣mv…②由①②两式可得:l2=l1=×5m=3.5m.答: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3.5m【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分析】物体分别地斜面上和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对两过程受力分析,并列出动能定理方程;联立可求得滑行距离.1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右。求:(1)0~6s内的平均加速度。(2)0~6s内的平均速度。参考答案:路程l=9km,位移x=7.5km18.一些同学乘坐动力组列车外出旅游,当火车在一段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行驶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