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2)提问技能_第1页
教学技能-(2)提问技能_第2页
教学技能-(2)提问技能_第3页
教学技能-(2)提问技能_第4页
教学技能-(2)提问技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技能

应用实例与点评⑵

——提问技能汽车与交通学院二、提问技能

——启发式教学法Ⅰ、什么是启发?

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孔子⑵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运用以提问为核心的“精神助产术”进行教学,通过不断提问让学生回答,直至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先前结论的荒谬,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Ⅱ、提问技能的定义: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Ⅲ、提问技能的作用:⑴检查已学知识,进行教学反馈

提供给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及时的、准确的、双向的、有效的。⑵集中学生注意,激发求知欲望

是一种“兴奋剂”,又是一股凝聚力。⑶发挥教师作用,调控教学进程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⑷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

改变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的局面;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增进感情交流。⑸锻炼口语表达,提高学生能力

口语表达训练、思维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等。Ⅳ、提问技能的分类:综合提问;分析提问;评价提问;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

……㈠综合提问1、综合提问的定义:是要求学生在脑海中迅速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并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结论的提问。2、综合提问的类型:⑴要求学生有预见性回答问题的提问;⑵要求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提问。3、综合提问的课例:⑴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大学语文》⑵“谁能通过图形分析,说明此算式的物理意义?”

——《汽车理论》⑶“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哪些特点?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中国历史》关键词:“预见”、“创作”、“如果……会……”、“总结”等一、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若前、后轮都抱死:j=φg,则:

FZ1=(b+φhg)G/LFZ2=(a-φhg)G/L当制动强度或附着系数变化时,FZ1、FZ2变化很大,重心前移。前后§4-5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㈡分析提问1、分析提问的定义: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可用来分析知识的结构、因素、弄清事物间的关系或事项的前因后果。2、分析提问的特点:⑴分析提问往往不具备现存的答案,学生要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⑵这种提问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分析提问的课例:⑴

“你认为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政治观点是什么?”

——《大学语文》⑵“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16世纪的尼德兰也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没能首先进行一场工业革命?”

——《中国近代史》⑶“为什么配气机构的传动不能用普通皮带?”

——《汽车构造》⑷“GPS全球定位系统有24颗卫星分布有6个轨道上,从地面看见,有4~11颗。为什么GPS至少需要4颗卫星才能完成一个目标的定位?

——《通信系统》答:①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什么?

——测距②1颗:球面;

2颗:相交成一个圆;

3颗:相交成二个点,其中一个点在遥远的太空,很容易被排除掉,只剩另一个点,能完成一个目标的定位了;③第4颗卫星干什么用呢?测距精度:卫星为10-11秒,地面接收器为(普通石英钟)10-5~10-6秒,之间存在10ms的误差,相当于3000km的距离误差。——第4颗卫星是用来计时纠错而消除误差的。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证明”、“分析”等㈢评价提问1、评价提问的定义:是引导学生对讲授内容表现的思想、价值、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在学习中的不同认识、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的提问。2、评价提问的注意事项:⑴在评价提问前,应让学生掌握评价的依据;⑵学生给出答案后,应要求学生对答案进行分析,分析其理由是否充分,表述是否正确;⑶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3、评价提问的课例:⑴

“某某同学的理解思路正确吗?为什么?”⑵“在刘备三次拜访中,你最喜欢哪一次?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文学》⑶“清代史学家赵冀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冀的这一观点。”

——《中国历史》⑷“为什么说七届二中全会是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党史》⑸

“你对文章中写的越南战争有什么看法?”

——《历史》⑹“你认为发动机冷却方式采用水冷好?还是风冷好?”

——《汽车构造》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证明”、“分析”等㈣回忆提问1、回忆提问的定义:是让学生通过回忆已有的知识、经历或生活中的现象、事实等来回答的提问。2、回忆提问的特点:⑴让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⑵要求学生将将已知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加工整理,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目的。3、回忆提问的课例:第一类回忆提问:要求回答“是”与“否”的提问⑴“水是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吗?”

——《化学》⑵“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吗?”

——《中国近代史》第二类回忆提问:要求回答单词、词组或系列句子的提问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他还写过什么作品?”

——《大学语文》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数学》⑶“四冲程内燃机的曲柄连杆机构可简化成<机械设计基础>中的哪种机构?

——《汽车构造》关键词:“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等㈤理解提问1、理解提问的定义:要求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内化处理之后,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是教师检查学生对新学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提问。2、理解提问的特点:⑴可以培养学生洞察和掌握知识本质特征和能力;⑵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便于教师做出形成性评价。4、理解提问的类型:⑴一般理解提问;⑵深入理解提问;⑶对比理解提问。3、理解提问的注意事项:⑴发问应放在文中具有思维价值的地方;⑵在提问设计上力求引起思维矛盾,激起学生思维兴趣。5、理解提问的课例:第一类:一般理解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以便了解学生对问题是否理解。⑴“请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生物》⑵“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文学》第二类:深入理解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中心思想、原理、法则等,以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⑴“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

——《语文》⑵“请你说明‘惯性’的含义?”

——《物理》⑶“请说一下你对‘自由度’和‘约束’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⑷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机械设计基础》1.有一个机架&2.自由度F0&3.原动件数目=机构自由度数目。1.例图(1-10)K=5,n=K-1=4,PL=5,原动件数=1→F=3n-2PL-PH=3×4-2×5=2→F

>原动件数

→机构运动不确定2.例图(1-11)

K=4,n=K-1=3,原动件数=2,PL=4→F=3n-2PL-PH=3×3-2×4=1→F

<原动件数

→杆2被拉断3.例图(1-12)→F=0→机构不动K=5,n=K-1=4,PL=6→F=3n-2PL-PH=3×4-2×6=02计算以下机构的自由度:第三类:对比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对事物、事件等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⑴“朱自清先生写春雨抓住了哪些特征?与老舍笔下的夏雨有哪些不同?”

——《语文》⑵“为什么y=x是一个函数,y2=x2不是一个函数?”

——《数学》⑶“比较齿轮的节园与分度园之间的区别?”

——《机械设计基础》理解提问的关键词:“用你自己的话叙述”、“比较”、“对照”、“解释”等㈥

应用提问1、应用提问的定义:要求学生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2、应用提问的特点:⑴要求学生将已内化的知识信息再外化,通过信息反馈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巩固所学知识;⑵较高层次的认知提问,不仅要归纳分析,还要加工整理,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目的。3、应用提问的课例:⑴“以原始社会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说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政治经济学》(2)“计算CA1091汽车六档变速器各档的传动比?”

——《汽车构造》应用提问的关键词:“应用”、“运用”、“分类”、“选择”和“举例”等初读提问有位教师就《祝福》的教学,设计了三组提问:Ⅴ、提问技能的案例展示:研读提问归纳提问⑴初读提问①“这篇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②“小说着重写了祥林嫂的哪几个生活片段?”③“小说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生活?”目的:初读的任务在于从整体上鸟瞰全文,大致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以上3个提问从思路、情节、人物、环境入手,在引导学生实现初读任务的同时,着重训练他们抓要点、捕重点、作概括的能力。⑵研读提问①“作品里两次写到祥林嫂长胖,第一次是她在鲁四爷家做工的时候,第二次是她嫁给贺老六之后。对此,你怎样理解?”②“亡夫丧子是妇女的大不幸,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叼走,这两件事,在一般作家笔下,可能要大力渲染和描绘,但鲁迅却出人意料地把它放在幕后,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③“鲁迅是很讲究语言精练的,可作品中几乎一字不改地两次写了祥林嫂追述儿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情节,作者为什么这样重复?”④“柳妈对祥林嫂说的一段关于再嫁再寡的人死后要受锯刑的话,如果换由四婶说,对作品思想有何影响?”⑤“祥林嫂被鲁四老爷赶出家门而沦为乞丐后,作者为什么不写她流落街头,挨饿受冻的情景,仅写了一个很简单的细节—她向人询问‘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灵魂?’

”⑥“鲁四老爷的两次邹眉和一个‘可恶,然而……’的半截语句包含了怎样的内容?”目的:研读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课文各局部深入细致的分析和体会,达到对课文的透彻理解。以上6个问题从作品独特的艺术表现和蕴含深厚的细节描写入手,引导学生“因文悟道,因道悟文”,体会《祝福》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不仅能较好的完成研读的教学任务,而且,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艺术的感受能力也会受到一次很好的训练。⑶归纳提问①“小说对祥林嫂有三才比较集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