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化学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化学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化学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化学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化学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除去杂质(或提纯)的方法AKCl(MnO2)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BCuCl2溶液(FeCl2)加入过量镁粉,过滤CCO2(CO)通入足量氧气,点燃DKNO3(NaCl)加水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2.为使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B.不用木炭进行露天烧烤C.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 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3.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HNO3和FeCl3B.KOH和CuSO4C.BaCl2和Na2SO4D.NaOH和H2SO4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逻辑合理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B.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5.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中都应加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当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着沿墙壁逃离着火区B.探究“燃烧的条件”时不小心把白磷弄到了实验桌上,不用理睬它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D.发现家中液化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6.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34B.核电荷数为79C.质子数为34D.中子数为457.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活动和化学无关的是A.生产化肥,以增加粮食产量B.合成药物,以保障人体健康C.开发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D.开发组卷网,以方便学生了解学习情况8.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C.它是一种金属元素D.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9.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和铁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滤液和滤渣有下列几种说法:(1)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产生气泡(2)滤渣一定含有银(3)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4)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5)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铝。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1个 B.2个 C.3个 D.4个10.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氧气B.金属镁C.氯化钠晶体D.氦气11.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立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少开私家车,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出行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D.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化石燃料12.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13.下列各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瓷器破碎 B.冰川融化 C.木已成舟 D.天然气燃烧14.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15.现有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甲小于乙B.完全反应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同C.反应后两种溶液的质量均变小D.完全反应后消耗稀盐酸的质量相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某学生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

论(1)先_____,再点燃甲烷(2)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现象_______证明含有氢元素(3)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现象_______证明含有碳元素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向100g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至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加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滴加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10203040生成沉淀的质量/g2.04.05.05.0求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8.(8分)某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共热做氧气的制取实验,待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示,试求:(1)生成氧气的量为________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下表是2019年10月10日重庆市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日报地区①高家花园大桥②沙坪坝区小龙坎③长寿化工工业园④渝北区中央公园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空气质量级别ⅢIIⅣI(1)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为_______(填序号)。(2)长寿化工工业园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______(填化学式);该地区容易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_______。(3)高家花园大桥附近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它的来源可能是______。A汽车尾气的排放B人的呼出气体C周围居民焚烧生活垃圾D植物的光合作用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详解】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则加水溶解,过滤除杂杂质,对滤液蒸发得到KCl,故错误;B、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都能与镁反应,把氯化铜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错误;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故正确。故选:D。【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A【解析】A、燃放烟花爆竹主要的危害有:污染空气、产生噪声、易引发火灾,对保护环境不利,符合题意;B、木炭进行露天烧烤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会污染空气,会污染环境,不用木炭进行露天烧烤,可减少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C、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可减少环境污染,对保护环境有利,不符合题意;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改善环境,保护空气,不符合题意。故选A。3、D【解析】A、两者之间不反应,但FeCl3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B、KOH和CuSO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C、BaCl2和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D、NaOH、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得到的溶液仍然是无色溶液,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物质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4、C【详解】A、电子、质子等也带电荷,但不是离子,故推理错误;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故推理错误;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故推理正确;D、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发热,故推理错误。故选C。5、A【解析】A.当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着沿墙壁逃离着火区,以防烟尘进入人体,此选项正确;B.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C,弄到了实验桌上,可能会因自燃而引起火灾,此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此选项错误;D.可燃性气体泄漏时,不能使用电器,以防电器在开关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而引起爆炸,此选项错误。故选A。6、B【详解】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AC正确;B错误;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79-34=45,正确。故选B。【点睛】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7、D【详解】A、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后制出新物质,合成新药物用来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所以A与化学有关;B、粮食生产需要营养,生了虫子后需要农药来医治,所以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故B与化学有关;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就能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故C与化学有关;D、开发智学网APP,以方便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属于信息技术研究范畴,故D与化学无关。故选D。8、B【解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该元素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质子数并没有变,仍为13个,故B错误;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可推断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故C正确;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故D正确;9、B【分析】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和铁的混合粉末,铝粉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待铝粉反应完全后,然后铁粉再与硝酸银继续发生置换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说明铁粉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硝酸亚铁浅绿色溶液;【详解】(1)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铁,加入稀盐酸,可能产生气泡;故选项错误;(2)滤渣一定含有银;故选项正确;(3)溶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故选项正确;(4)滤液中可能有硝酸银;故选项错误;(5)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故选项错误;说法正确的有:(2)(3);故选:B。10、C【详解】A、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金属镁由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D、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详解】A、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故不符合题意;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故不符合题意;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既可以保护金属资源,又可以减少垃圾堆放,保护环境,符合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故不符合题意;D、大量砍伐森林,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可再生资源,另外树木燃烧也会产生大量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故符合题意,故选D。12、D【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A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B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标志,故C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D正确。故选:D。13、D【解析】A、瓷器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冰川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木已成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4、A【详解】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原子。故选A。15、D【解析】A、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的图像斜率(与X轴的夹角)大,金属活动性甲大于乙;故选项错误;B、甲乙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生成的氢气相同,反应完全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不相同;故选项错误;C、由于金属参加了反应,虽然生成气体,但反应后两溶液的质量均增加;故选项错误;D、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消耗稀盐酸的质量相同;故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检验甲烷纯度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因为甲烷为可燃性气体,在使用前必须检验纯度;再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只需将甲烷燃烧,证明其燃烧产物是否有二氧化碳和水即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因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一定来自于甲烷。【详解】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

论(1)先检验甲烷纯度,再点燃甲烷(2)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现象: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证明含有氢元素(3)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元素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5.3%【详解】设100g碳酸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x,x=5.3g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3%。18、(1)9.6;(2)24.5g【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0g-20.4g=9.6g;(2)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