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英才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英才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英才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英才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英才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英才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④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先用清水漂洗然后再镜检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A蛋白质的鉴定需要双缩脲试剂,该试剂在使用时要先加NaOH溶液然后再加CuSO4溶液,①错误;还原糖的鉴定需要斐林试剂,该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才能看到砖红色沉淀,②正确;淀粉的鉴定需要碘液,不需要加热,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液中,③正确;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漂洗后放在显微镜下镜检,错误,故选A。【考点定位】检测蛋白质、还原糖、脂肪的实验【名师点睛】此题可从各种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等方面切入思考解答,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脂肪常用苏丹Ⅲ试剂检测。2.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是(

A.抗体和干扰素

B.纤维素和脱氧核糖

C.性激素和叶绿素

D.ATP和酶参考答案:B略3.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下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判断30min后可能出现形状是参考答案:D根据题意分析甲中放入的是30%的蔗糖溶液,b侧失水较多,a侧失水较少,向b侧弯曲;乙中是清水,b侧吸水多于a侧,故向a侧弯曲。4.下图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可能是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

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⑤和⑧上参考答案:C5.下列关于细胞器描述正确是()A.发挥功能时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B.破坏叶肉细胞的高尔基体可使细胞形成双核细胞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质固缩,细胞核增大D.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细胞核不是细胞器,A错误;B、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破坏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细胞分裂末期新细胞壁不能形成,可能产生多核细胞,但叶肉细胞不再分裂,B错误;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质固缩,细胞核增大,C正确;D、酶的本质的蛋白质或RNA,有些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类,故并非都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故选:C.6.如图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

()A.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B.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ayC.若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D.若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生出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参考答案:C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C.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D.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参考答案:C【考点】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所以观察到的间期的细胞数目远远多于其他时期的细胞数目.赤道板表示细胞中央的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该实验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解答】解: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A错误;B、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多于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目,B错误;C、有丝分裂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他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正确;D、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因此无法观察到,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试剂、实验结果等,特别是C选项和D选项,要求考生明确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细胞经过解离后已经失去活性.

8.据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参考答案:A9.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参考答案:D10.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原生演替的是A.从一个动物尸体开始的演替

B.从弃耕地开始的演替C.从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开始的演替

D.从裸岩开始的演替参考答案:D

11.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参考答案:B12.下图表示豌豆①、②两个品种和农作物甲⑧一个品种分别培养得到⑤、⑥、⑦、⑨品种植株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⑤的柱头上授以①的花粉,所得种子的种皮的基因型为AAbb,将形成的所有种子播下,在自然条件下,长出的植株所结的种子中胚的基因型是AAbb的比例是1/4。B.Ⅲ、Ⅵ和Ⅷ过程都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基中都必须加入蔗糖和维生素等,但培养条件都不需要光照。

C.在Ⅵ中,利用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对受体细胞⑤进行筛选能得到⑦,但还不能确定外源基因D能否表达。D.Ⅰ、Ⅱ和Ⅵ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Ⅳ和Ⅴ过程都需用到秋水仙素,Ⅷ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参考答案:答案:C1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新细胞产生的说法错误的是A.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B.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C.新细胞是从老细胞核中长出的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参考答案:C【分析】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表现为细胞数量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但细胞体积受到细胞相对表面积和核质比的影响不能无限制增大,因此细胞数量的增多是使生物体生长的主要原因;真核细胞产生新细胞的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详解】A、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A正确;

B、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B正确;

CD、细胞学说提出,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错误;D正确。

故选C。14.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E和e,F和f,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控制,基因E和F的作用相反,E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颜色的深浅与E基因的个数呈正相关),F基因淡化色索的颜色(淡化的程度与F基因的个数是正相关),该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红、白色三种,部分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基因型EEffEeff、EEFfEEFF、EeFf表现型红色粉色白色

A.白色植株的基因型除了表中所给外,还有eeFF、eeFf、eeff三种B.若纯合红色植株与纯合白色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粉色植株,则亲本中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EEFF或eeffC.基因型为EeFf的植株自交,后代红色∶粉色∶白色=1∶2∶1D.红色与白色植株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白色植株参考答案:B【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白色植株的基因型除了表中所给外,还有eeFF、eeFf、eeff、EeFF,A项错误;B.若纯合红色植株与纯合白色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粉色植株,则亲本中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EEFF或eeff,B项正确;C.基因型为EeFf的植株自交,后代红色∶粉色∶白色=1∶4∶11,C项错误;D.基因型为EEff的红色植株与基因型为eeFF的白色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白色植株,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解答问题。15.下列哪一组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

)①细胞无限分裂②水分减少,体积变小③畸形改变④酶活性降低⑤色素沉着⑥易分散转移⑦呼吸速度减慢⑧膜透性改变A.①③⑥

B.①②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②④⑥⑧

参考答案:C16.(07重庆卷)在题3的图中,图1、图2为不同材料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示意图),图3、图4为不同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考查学生从图形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Mg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没有Mg将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而不影响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合成,故B中应该无叶绿素a、叶绿素b,而具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水稻为阳生植物,在相同CO2浓度时,光照强度大的光合作用强度大;水稻为C3植物,在夏季的晴天具有“午休”现象而不是阴天。17.下列关于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可通过效应B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流感病毒,接种流感疫苗后,人可终生免疫B.人体抵抗进入体内的流感病毒,既可经过体液免疫,也可出现细胞免疫C.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D.流感病毒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参考答案:B18.下列动植物细胞内糖类和脂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A1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参考答案:C20.有关酸碱等物质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中,NaOH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B.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并将DNA染色C.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参与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解离D.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用于模拟细胞运输的物质参考答案:B分析】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2、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中,空气要先经过NaOH,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详解】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中,装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连接在含有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之前,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A正确;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错误;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95%的酒精与15%盐酸按1:1混合配制解离液,用于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解离,C正确;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当NaOH与含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变成紫红色,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的距离,因此NaOH用于模拟细胞运输的物质,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生物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如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⑤中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的含量C.图中①和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参考答案:C【分析】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其中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而血红蛋白位于图中的⑥红细胞中,A正确;⑤是血浆,其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的含量,B正确;图中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机体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②),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识别图中各个结构,确定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或成分的名称。22.某植物果穗的长短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种群中短果穂、长果穂植株各占一半。从该种中随机取出足够多数量的短果穗、长果穗的植株分别进行自交,发现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而短果穗植株的子代中未出现长果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短果穂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长果穂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B.长果穗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短果穗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该种群中,控制短果穗的基因频率高于控制长果穗的基因频率D.该种群随机传粉一代,前后两代A频率与AA频率均不发生变化参考答案:C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而短果穗植株的子代中未出现长果穗,说明短果穂是隐性性状,长果穂是显性性状,A错误;长果穗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短果穗植株,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说明种群长果穗植株中杂合子AA与纯合子Aa比例为1:1,因此种群中基因型AA:Aa:aa=1:1:2,因此控制短果穗a的基因频率=2/4+1/2×1/4=5/8,短果穗A的基因频率=3/8,C正确;该种群随机传粉一代,传粉前后A频率不变,AA频率=3/8×3/8=9/64,传粉前AA的频率为1/4,D错误。23.科学家在豚鼠胰脏的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其放射性出现顺序依次为

A.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核糖体

B.细胞膜、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C.细胞膜、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参考答案:D24.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DNA参考答案:B25.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分子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A.在玻璃槽中会检测到蔗糖和蔗糖酶B.在玻璃槽中只能检测到葡糖糖C.漏斗中液面开始先下降,加酶后上升一段时间又下降D.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一段时间后又下降参考答案:D【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1、半透膜可以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透过,不允许二糖中的蔗糖透过.2、蔗糖酶能将一分子的蔗糖水解成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它们均属于单糖,可以通过半透膜.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最初长颈漏斗中只有蔗糖溶液,蔗糖无法透过半透膜,半透膜内侧的浓度高,因此水分子主要向长颈漏斗中渗透,液面上升;加入蔗糖酶后,蔗糖会被水解形成两分子单糖,使两侧溶质分子浓度差继续加大,液面继续上升;但单糖可通过半透膜,所有随着逐渐单糖透过半透膜,使半透膜两侧浓度差降低,液面开始下降.【解答】解:A、由于半透膜只允许单糖分子通过,蔗糖酶为蛋白质,不能通过,所以在玻璃槽中只能测到葡萄糖、果糖,不能测到蔗糖和蔗糖酶,A错误;B、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所以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和果糖,B错误;CD、由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因而开始时漏斗液面上升;加入酶后,蔗糖水解为单糖,溶液浓度增大,导致继续吸水,液面继续上升,但由于单糖分子可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使外界溶液浓度增大,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减小,从而使液面下降,C错误,D正确.故选:D.26.哺乳动物体内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各自的特有区段(I、Ⅲ)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遗传病是由位于区段Ⅲ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则该遗传病只会有女性患者

B.若某遗传病是由位于区段Ⅱ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则该病的遗传与性别无关联

C.若某遗传病是由位于区段I上的致病基因控制,则患者均为男性

D.雄性动物的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含有2条X染色体参考答案:C2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④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A【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A正确。28.某动物的基因A和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群体中雌雄个体相互变配,F2群体中A的基西频率是

A.50%

B.60%

C.45%

D.40%参考答案:B29.最新研究表明,植物中假病斑突变是在没有外来病原物侵染情况下细胞自发形成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受DRP类蛋白(死亡抵抗蛋白)的调控,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病原物侵染情况下发生的细胞死亡不属于程序性细胞死亡B.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C.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导致水稻抵御外界各种因素干扰的能力降低D.在成熟的水稻中,细胞的自然更新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无关参考答案:B病原物侵染情况下发生的细胞死亡,是通过细胞免疫主动完成的,属于程序性细胞死亡,A错误;水稻程序性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正确;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C错误;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错误,所以选B。30.下列对真核生物(细胞)和原核生物(细胞)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复制都在细胞核中进行,而原核生物发生在细胞质中B.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一般为有丝分裂,而原核细胞一般为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中能发生染色体变异,而原核生物不能D.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而原核细胞都没有参考答案: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在真核生物中,DNA的复制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在原核生物中,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质中,A错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一般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组成真核生物的真核细胞中有染色体,因此真核生物中能发生染色体变异,而组成原核生物的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所以原核生物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正确;真核细胞并不都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而原核细胞都没有,D错误。31.下列有关浆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不可能存在的是A.抗体的合成与转运: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溶胶→核糖体C.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溶胶→细胞核D.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溶胶→线粒体参考答案:D32.2009年国内某医院通过胰岛异体移植手术治愈了一名糖尿病患者,该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和出院后还需服用的药物分别是A.尿糖和胰岛素

B.胰岛素和抗过敏剂

C.血糖和胰岛素

D.血糖和免疫抑制剂参考答案:D33.被子植物茎中的初生维管束来源于

A.维管形成层

B.木栓形成层

C.原形成层

D.三生形成层参考答案:C34..以下关于ATP和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具有催化功能的酶都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B.ADP合成ATP时,能量储存在远离A的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内C.寒冷时,ATP可以水解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维持体温D.酶在合成时需要ATP,ATP在水解和合成时也需要酶参考答案:D35.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的D.科学家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将标记后的两种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分析】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解答】解:A、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C、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D、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膜的发现历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6.据英国《每日邮报》2007年3月25日报道,美国内华达大学的伊斯梅尔·赞加尼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用了7年时间培育出一头“人兽羊”,他们先从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的骨髓中提取出干细胞,再将其注入处于怀孕中期的绵羊胚胎的腹膜中。随着羊胎的发育,人类干细胞可进入其所有器官的循环系统。两个月后,人兽细胞混种羊(人兽羊)就能如期降生了。目前绵羊体内的人类细胞比例达到15%,绵羊细胞比例为85%。这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在绵羊体内“种”出病人需要的各种可移植器官。下列关于“人兽羊”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兽羊”是人的基因和羊的基因进行基因重组的产物B.选择羊胎作为注入对象的好处之一可能是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可以减少或避免羊胎对人类细胞产生排斥反应C.人兽细胞混种羊可用于药物实验,以鉴定一些新药物的疗效及其对人体是否具有副作用D.目前而言,该“人兽羊”的器官还不能直接用于人体的器官移植,该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参考答案:A37.关于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只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

B.糖原的合成也需经过脱水缩合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只与其结构中H的相对含量多有关D.胆固醇在人体内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参考答案:C38.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D和d,E和e,F和f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

图示交换过程示意图(左:交换前的染色体:右:交换后的染色体)请问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几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

A.一种

B.一种或二种

C.二种或三种

D.四种参考答案:B略3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D.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参考答案:A40.如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经调查,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5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标志重捕法准确计算出该种鼠的种群密度B.理论上可估算出该种鼠在第9年达到此环境的环境容纳量1000只

C.由图可知,该种鼠在新环境中一定呈“S”型增长

D.第5年后该种鼠数量减少的原因包括气候、食物和捕食等外源性因素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实验小组想利用下列装置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回答问题。(1)若乙装置为对照组,则其和甲装置的区别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①在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NaOH或NaHCO3)。②将两装置放在适宜的光照下照射1h,测定红墨水滴的移动距离。③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5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______移动4cm。(3)测定植物的呼吸强度。①在甲、乙装置的烧杯中加入________溶液(NaOH或NaHCO3)。②将两装置放在________环境中1小时,温度与(2)中温度相同。③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1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____移动1.5cm。综合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实际光合强度为每小时红墨水滴向_____移动_____cm。参考答案:

(1).乙装置中是等量的死亡植株

(2).NaHCO3

(3).右

(4).NaOH

(5).黑暗

(6).左

(7).右

(8).5.1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利用该装置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因变量为瓶内气压变化,则应避免瓶内微生物细胞呼吸气压的影响及环境温度对瓶内气压的影响;若乙装置为对照组,则环境温度对两瓶内气压的影响相同,和甲装置的区别应为乙装置中放置死亡的植物,以消除避免瓶内微生物细胞呼吸气压的影响。(2)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NaHCO3溶液既能提供二氧化碳,也能吸收二氧化碳,因而能维持瓶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所以应向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加入NaHCO3溶液。③光照条件下甲装置内的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适宜光照条件下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强度,甲装置红墨水滴应向右移动,若不考虑环境温度对瓶内气压的影响,则甲装置单位时间内红墨水滴向移动距离即该植物的净光合强度。(3)测定植物的呼吸强度时应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所以应在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