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鲍照的边塞征戌诗摘要在现存的南朝四代诗歌中,边塞征戍诗的题材很少有人去写,当时最早笔触边塞征戍题材的是刘宋时期的鲍照。鲍照生于南北朝对峙时期,出身寒门,仕途之路不顺,便想通过建立军功来获取功名。他的大多数边塞征戍诗也是在跟随始兴王出征时所作,就目前他现存的204首诗中,就有十几首是属于边塞征戍题材的,其思想内容丰富,主要描绘边塞奇异风光,歌颂为国捐躯的将士,也有反映民生疾苦以抒己哀怨知情等等。诗歌艺术成就极高,不仅表达的感情热烈真挚,使诗歌有风骨之美,而且塑造了丰富的意象及人物形象,为后世边塞征戍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鲍照;边塞;征戍;诗歌AbstractIntheexistingfourdynastiesofthefourdynastiesofpoetry,thebordersofthepoemofthesubjectofthepoemveryfewpeopletowrite,whentheearliesttouchoftheSovietUnionwasthesubjectofLiuSongSongZhao.BaoZhao-shengintheconfrontationbetweentheNorthernandSouthernDynasties,borncolddoor,careerroadisnotsmooth,theywouldliketoestablishmilitaryservicetoobtainfame.MostofhisfrontierfortificationpoemisalsofollowedbythebeginningofXingWangsetoffwhenthecurrentfourofhis204poems,therearemorethanadozenbelongtothefrontierfortificationsubject,anditsideologicalcontentisrich,mainlydepictingtheedgeoftheexoticScenery,praisedthecountryforthesoldierswhodied,butalsoreflectthepeople'slivelihoodtoexpresstheirfeelingsofsadnessandsoon.Theachievementsofpoeticartareextremelyhigh,notonlythefeelingsofwarmandsincereexpression,sothatpoetryhasthebeautyofcharacter,andcreatedarichimageandcharacterimageforthedevelopmentoflatersecularfortresspoemshadaprofoundimpact.Keywords:BaoZhao;frontier;expedition;poetry引言文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的最为突出的便是诗歌,边塞征戍诗占有很大的比重。说起边塞诗,人们往往想起的是盛唐时期而忽略其它发展阶段,实际上,边塞征戍诗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刘宋时,由于社会不稳定,战争频繁,因此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边塞诗。这个时期出现的边塞诗相较于之前,主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鲍照的边塞征戍诗在当时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从上世纪末至今,学术界对鲍照有不同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对鲍照的家世进行考察研究、对鲍照文学成果的以及各类诗歌的研究。在诗歌研究方面,主要研究的是他《拟行路难》这一组诗。因为鲍照边塞征戍诗的数量较少,而且他又没有亲身上战场的体验,因此研究者很少,现存文献的数量也不多,有胡雯丽《论鲍照边塞诗》、关永利《鲍照边塞诗论略》等。所以说,我们对于鲍照的边塞诗还应该有进一步的探索。一、边塞征戍诗的发展“边塞征戍诗,是以描绘边塞风光及战士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能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1](p114)。诗歌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边塞征戍诗也并不例外。边塞征戍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它是伴随战争出现的。“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和文学本身的不断进步,边塞征戍诗也随之逐渐成熟。边塞征戍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就有大量的征戍诗。这一时期流传的边塞征戍诗都来自民间,大多是出自士卒之口”[2](p70)。《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偕行。他表现的是军中战士团结友爱,齐心协力,共同对敌,誓死保卫国家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3](p23)。《邶风·击鼓》反映的是各国互相战争的情况,也反映了卫国战士参加战争并在长期戍边中思家的哀怨。在汉代的乐府民歌里,边塞征戍诗有了新的发展,在表现手法上更侧重于客观地叙述。比如《战城南》中将战争中死亡将士尸体因无人埋葬而被乌鸦食用的惨象展示给读者。诗歌表达了对死难者的怀念,并歌颂了为国捐躯将士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对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灾难,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露。“其它如《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等,汉代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对后代边塞诗尤其是未涉足边境的诗人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建安时期,边塞征戍诗的创作从民间转入到了文人手里。建安文人大多有过军旅生活,这为边塞诗的创作带来了较多的文学题材”[4](p7-8)。这个时候,诗歌的变化表现在:一是抒情者的转变(本人抒情言志的工具);二是人们开始借边塞征戍题材抒发雄心壮志。最具代表性的是曹植的《白马篇》。这首诗用了铺陈的手法,借写游侠儿来表达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在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也为边塞诗的提供了发展的条件。鲍照是南北朝第一个笔触边塞征戍题材的诗人,代表作是他的《代出自蓟北门行》。隋代也有大量的边塞诗,这个时期,诗人们因有从军的经历,内容也比较丰富。代表作有卢思道《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将军何处觅功名”[5](p115)。这首诗里歌颂了将士们驰骋沙场、勇敢作战的英雄事迹,同时也描写了思妇想念征人,盼望早归的心情。到了唐朝,国家空前统一,统治者也不断扩大其疆土的面积,边塞战争不断。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边塞诗,诗人也都是久经沙场的将士,他们创作的边塞诗更具真实性,高适、岑参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在边塞征戍诗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不可忽略。南北朝是我国边塞征戍诗史上一个关键的过渡阶段,它为盛唐时边塞诗鼎盛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鲍照的边塞诗创作自太史公司马迁之后,后世的史学家绝少替出身寒微而才行卓越的人立传。尽管鲍照诗才纵横一世,却因出身贫寒而“史不立传”,他的传记资料十分贫乏。这些贫瘠的资料虽保存在《宋书》和《南史》中,但都是附在临川王刘义庆之后,从这更能看出鲍照身份卑微。《南史》中,“照始尝谒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子顼败,为乱兵所杀”[6](p106)。这段话向我们可以简单说明了鲍照的生平。鲍照出身贫贱却才华横溢,地位低下却心怀壮志,他初次拜见临川王刘义庆被拒,于是贡诗言志,可见他当时是多么的想摆脱自己的生活状态,渴望仕途更进一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鲍照的诗集中,边塞征戍诗有着很重要的位置。他生于乱世,曾跟随始兴王刘濬去边疆,当时正是南北朝对峙的时代,民族矛盾异常激烈,长期的对战使得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身为“北州衰沦”,鲍照对于国破家亡深感痛心,他想要杀敌救国,加之他热衷功名、渴求军功,却因受门阀制度的压抑而无能为力、理想不得实现。因此在他的边塞征戍诗中,往往透露出来的是怨愤之情。鲍照的边塞征戍诗,在前人创作基础上加以创新并取得了卓越的发展。三、边塞征戍诗的思想内容(一)对边塞风光的描写在以前的边塞诗中,文人对边塞景物的描写不多,曹操的《河朔寒》虽然写出了北方天寒地冻,却比较简略。鲍照虽没有久经沙场的经历,但他确实有去过边境的经历。在他边塞征戍诗中有一部分是描写边塞风光的。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代苦热行》“赤阪横西阻,……戈船荣既薄,伏波赏亦微。爵轻君尚惜,士重安可希”[7](p184)?这首诗集写景、抒情、议论、叙事于一炉,诗歌描写南方瘴疬之地给战士带来的痛苦以及对功高赏薄的不满。前两句总写南方炎热,恶劣的天气不仅使将士头疼身痛,就连天上飞的鸟也因为太热坠地而亡。接下来逐步展开对南方恶劣环境的具体描绘。温泉里流着滚烫的沸水,石崖上蒸腾着焦烟,无论白天或者黑夜,天空总是阴沉昏暗的,上潦下雾,到处潮湿,永无干燥的日子。诗人抓住汤泉、焦烟、日月、雨露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了南方的气候炎热以及地理环境的险恶。通过环境描写,虽不言将士的苦愁,但苦又在其中。接下来写南方虫害的猖獗,将士们苦不堪言。诗的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诗人以感叹情调,讽喻的词语,写自己对朝廷功高赏薄的不满。《代出自蓟北门行》中“马毛缩如猥,角弓不可长。”极言边塞气候严寒,马毛已被冻得像刺猬一样坚硬,角弓已经拉不开了,虽有夸张的成分,但由此可见将士们征战之辛苦。(二)对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赞颂鲍照生于乱世,身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儿,面对外敌侵入,难掩愤怒之气,因此他的边塞征戍诗中也有一些是抒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有代表性的是《拟古八首(其三)》“幽并重骑射,……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符竹”[8](p309)。这首诗夸饰了身居幽并少年武艺的高强,赞颂了少年的英雄气概,借此来抒发自己想要收复失地、视死如归的壮志情怀。它如《拟古八首·十五讽诗书》,这首诗主要叙述自己少年时,满腹经纶,到晚年却弃文从武,打算戍边,但始终夙愿不遂。全诗表达了戍边杀敌,为国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代出自蓟北门行》中的“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引用屈原的《国殇》表达了将士誓死为国的决心。(三)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苦难的揭发鲍照出身寒门,心系百姓。在他的边塞征戍诗中有很多反映征战带来的沉重灾难,大多数反映的是将士之苦。早在《十五从军征》中就有反映将士之苦的古诗,这首诗通过一个老战士在从军服役六十几年后还乡时看到故乡破败和妻离子散场面后的悲痛心情,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鲍照继承其主题写出了他的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四)》“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男儿生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9](p403)。这首诗写征人远出边塞,有家难归。从少年从军,到头发花白也不能还乡,其中颠沛流离之苦,不言自明。征人来到边关,关山阻隔,看不到家乡亦听不到乡音,悲凉之感涌上心头。诗的最后一句发出感慨:如今战乱四起,自己又是男儿身,必须保卫国家,生逢乱世、无可奈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致命的,将士远走边关,思妇孀居闺阁,这其中的苦楚又有几人知道呢?前者还得以在年老时回家,可后者已头发苍白、生死未卜,也不能回家见自己的妻儿。后者比前者更有力地揭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四)对朝廷功高赏薄的不满鲍照渴望入仕,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却始终不得实现。因此他的边塞征戍诗中有一部分诗歌借士卒的遭遇流露出对理想不得实现的怨愤。《代东武吟》便是这类诗的代表,诗歌一开始便用民间说唱语表明了说者身份。接下来便写了自己的一生“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叙述了自己应召募而从军,战争频繁、路途遥远,自己为此耗尽了体力,费尽了心思。“时事一朝异,……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10](p137)。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自己已经年老,突出的功绩没人再会提起,从年少离家,到暮年归来,却穷困潦倒、不得自由,言语中透露了怨恨之情。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却写到自己虽被朝廷无情地遗弃却依然愿为君主继续效力,足以见其忠心,朝廷的刻薄寡恩也显而易见。这首诗以一匹疲惫却依旧恋主的老马来形容老兵,这何尝又不是诗人鲍照自己的写照呢?“戈船荣既薄,伏波赏亦微。爵轻君尚惜,土重可安惜?”将士战场拼命,到头来却封赏甚微。爵禄轻薄君主珍惜,将士的性命好像土一样珍贵,君主又怎么能得到它呢?作者缘事而发,以感叹的情调,写对功高赏薄的不平之慨。(五)对男女因战乱而分隔两地的同情鲍照的边塞征戍诗中也有写男女相思之情的,它从侧面反映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拟行路难·(其十二)》通过许多具体的意象来形容思妇的处境。“膏沐芳余之不御,蓬首乱鬓不设簪。徒飞轻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复遗。”她首饰装扮的杂乱已经将她的心情表漏无疑。思妇已无心在施粉设簪,丈夫不在,所有这些“为悦己者容”的动作都失去了意义。诗歌从女性的角度来叙述,不直说思念丈夫,而是从侧面来说,这无疑更加的凸显了思妇的无奈。《拟古八首(其七)》“河畔草未黄,……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11](p137)。首句点明时在初秋,大雁又南飞,一年又一年,征人还未回归。妇人思绪纷纷,日夜都在思念远在边塞的丈夫。去年有人从戍所回来,传言与君是旧相识。“闻君上陇时,东望之叹息。”这句话是丈夫从戍所传回来的话,妇人听闻丈夫曾往东边的方向久久眺望叹息。妇人一夜之间消瘦了许多,有什么比得上思念远征丈夫更加忧伤呢?丈夫不在,无心打扮,镜子已落满了灰尘,瑶琴放在那里久置不弹,也已结了尘网。这首诗中借征夫之言表达思妇之情,甚是巧妙。《拟行路难·春禽喈喈旦暮鸣》,这首诗写游子思归之情,诗以春禽起兴,前半部分叙述寄居异地,惟恐自己客死异乡,从正面道出了对家乡的思念;后半部分则是通过“过客”的话语,侧面表现了归心似箭。四、边塞征戍诗的艺术成就(一)鲍照的诗歌有强烈的主体色彩“曹丕《典论·论文》里提出“文以气为主”,要求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的个性,文章创作也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12](p68)。鲍照生于乱世,出身寒门,在“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卒”门阀制度之下,他虽才华横溢,有着对功成名就的渴望,却因出身贫贱而不被重用,他内心抑郁悲愤,因此他的诗歌一般都是怨愤之词,边塞征戍诗中也是借助两地相思、慷慨报国题材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以及理想不得实现的哀怨之情。比如《建除》中,以开疆拓土为内容,表现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统一国土的愿望。“成军入玉门,士女献壶浆。收功在一时,历世荷馀光。”抒发的则是鲍照对于这种开壤辟土的不世功业的艳羡之情,言语中透露着渴望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代东武吟》中虽写的是一位退役老兵,却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在诗歌的结尾处,诗人发出了心底之声“愿垂晋王惠,不愧田子魂。”鲍照一生渴求改变自身命运,因此在诗歌中借士卒之语抒发其愿为朝廷效力的忠心。在《拟行路难·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结句发出感慨“男儿生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9](p403)。表面看起来是写将士生逢乱世的无可奈何,实则是鲍照对自己仕途坎坷、生不逢时的喟叹,也是对当时门阀制度的控诉。再如《拟古八首·十五讽诗书》“始愿力不及,安知今所终。”一句看出了诗人的忧虑,早年才华横溢理想却不得实现,如今弃文从武,戍边卫国的理想能否实现也是未知数,将诗人的迷茫、愁苦表现得甚是明显。(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鲍照的边塞征戍诗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代东武吟》中通过老兵的自述,塑造了一位暮年被弃却依然心怀国家的暮年老兵,揭露了朝廷功高赏薄的丑恶。《代陈思王白马篇》勾勒了一位昂扬奋发、赴前线杀的壮士形象。这首诗与曹植的白马篇虽都是写少年游侠儿乐观向上、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怀,但是鲍照的诗歌增加了战士以征战求功名的思想。“弃别中国爱,邀冀胡马功。”“但令塞上儿,知我独为雄。”可以明显的看到战士能够“埋身守汉境,沉命对胡封”除了出于保家卫国的目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要获取战功以求功名。鲍照除了戍卒的形象外,还塑造一些思妇的形象。如《拟古八首·河畔草未黄》写妇人日夜思念远在边塞的丈夫,“秋蛰扶户吟,寒妇成夜织。”夜间,蟋蟀在窗底下叫着,扰得人难以入眠,于是妇人便起床织布。事实上,并不是蟋蟀扰人眠,而是妇人思念征夫,将对征夫的爱与思念都织在机上的布里。字句中并没有妇人一句话,却通过妇人的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塑造了一味任劳任怨、温柔可人的思妇形象。《拟行路难·今年阳初花满林》同样塑造了思妇形象,通过妇人的独白以及她杂乱的化妆盒及首饰描绘出了一位忠贞不渝的思妇形象。(三)丰富奇特的意象鲍照在他的边塞征戍诗里,描绘出了大量丰富而又奇特的意象。从古至今,文人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更清晰的表达感情往往会选取不同的意象。钟嵘在《诗品》评价他说:“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可以看出鲍照善于描摹,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以供读者赏阅。在《代陈思王白马篇》中,诗人选取“清野”、“冬”、“薄暮塞云”、“飞沙远松”等意象,让壮阔的边塞多了几分荒凉。《代出自蓟北门行》中,诗人选取“羽檄”、“雁行”、“鱼贯”、“箫鼓”、“烽火”、“旌甲”来渲染气氛,写出敌情严重,情况危急,接下来用“疾风”、“沙砾”、“马毛”、“角弓”的变化,真实的反映了边地严寒及将士征战之苦。《代苦热行》中的“赤阪”、“火山”、“汤泉”、“焦烟”、“日月”、“雨露”、“丹蛇”、“玄蜂”等事物真实地呈现了南方恶劣环境,身为北方的将士,被迫来到南方,不仅忍受不了炎热,还要受到害虫的威胁,苦不堪言。“瘴气”、“菵露”、“饥猿”、“晨禽”等特殊意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险恶和将士之愁苦。这些意象在之前的边塞征戍诗中很少涉及,可以说这是鲍照的独创。在《拟行路难·君不见》作者选取了“朔风”“胡笳”等意象,并用“萧条”、“哀急”等词对其进行形容描绘。一是突出了边塞壮丽严寒;二是突出即将开战,生死未卜,征人更加思念家乡。鲍照在选择意象的时候,目光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将自己置于边地的最高处,有一种俯视万物之感,足以看出诗人的雄心壮志。在思妇类诗歌中,他通过“粉筐黛器”、“蓬首乱鬓”、“明镜”、“瑶琴”这些意象来形容思妇的心境,刻画了温婉动人的思妇形象。鲍照创造使用的意象,为后世边塞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四)鲍照的诗歌具有风骨之美“风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审美特征,一般认为:风应当是指抒发情志的作品有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并能有一种感化人的艺术感染力;而骨则是指一种精要劲严、刚正有力的语言表达”[13](p31)。我们在读鲍照边塞诗的时候,他的每首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感情都能使我们感同身受,比如《发后渚》中写的是冬日从军的悲凉景色以及边地将士孤苦寂寥凄惨的心境。诗歌并没有具体描写从军人的状貌身世,而是用大量的笔墨来写环境,写心绪,显然属于主观抒情的作品,而不是客观地描写戍卒苦难、表达同情的作品。诗中的“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直接抒情,随着船舟开近前面的山峰,旅程也越来越远,但思心却追逐着船后的云彩,系念着家乡。主人公的壮志就在如此匆迫的人生旅途上随着疾驶的光阴消耗殆尽,而青春的容颜也在一次次惊叹时节变化而建树实少的愁苦中衰老而去。诗歌将从军离乡的痛苦与年华易逝、壮志未酬的苦闷联系起来,抒发了远比离乡怀归更丰富的人生感慨。诗歌最后一句中的“三起叹”是诗人因想到自己的遭遇而停止弹琴,反复叹息,表示了惋惜嗟叹和极度伤情的态度,使读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鲍照的诗歌有着阳刚之美,这尤其是表现在词语的运用上,当诗人将悲愤之情与意象结合时,他所有的感情会随着创作不断迸发,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在每一个意象中,又用精妙严谨的语言表达出来。他的边塞诗中,写的边塞之景壮丽雄浑,用词精炼严密,运用了“疾风”、“胡笳”、“沙砾”、“赤阪”、“羽檄”等词突出了边塞战争的激烈紧张,表现了士卒英勇对战的阳刚之气,读来有一股冲天豪气。(五)表现手法多样鲍照边塞征戍诗表现手法多样。他采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用典、烘托等技巧,使得诗歌有种精巧之美。《代东武吟》中用“韝上鹰”比喻昔时矫健勇猛,一往直前,“槛中猿”比喻如今穷困潦倒,不得自由。昔日沙场征战,如今老无所依。诗人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老兵暮年被弃的困苦遭遇,表达了老人的哀怨之情。《拟行路难·十三》中“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用了夸张的手法写从军之苦,抱负未成。今天拔光了白发,明天又白发满头,这心里的愁苦显而易见。《代苦热行》中也用了极其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南方火山的赫赫淫威,不仅使征南将士“身热头且痛”,连鸟儿也无法渡过这南方之地,足以见南方恶劣的自然环境。通过描绘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烘托了将士之苦。鲍照还善于用典故,“毒泾尚多死,渡渡宁具腓?”用春秋战国时期晋候伐秦,秦人施毒于泾水上游,使晋“师人多死”和诸葛亮五月渡泸征孟获的故事。秦人毒泾,诸葛亮渡沪尚且死伤甚重,何况现在的瘴疬之地呢?那无疑是以生命之躯蹈死地,责以至难之事,统治者对她们的封赏却异常悭吝。“戈船荣既薄,伏波赏亦微。”汉武帝时,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路博德为伏波将军,他们曾经奉旨征讨南越,虽有战功却封赏甚微。诗中以戈船、伏波喻檀和之、宗悫,表现了诗人对征南将士的深切同情。《拟古八首》(其三)中连用两个典故,突出地描写了少年体力之大,弓箭之利,射术之精。“石梁”典是说宋景公引弓射发,一下子竟射进石梁里面,犹有余劲。“全目”典是说帝羿有穷氏,有一次他与吴贺出游,吴贺让帝羿去射击雀的左目,而帝羿射中右目。这里形容少年射劲之强既有宋景公之力,而射法精胜羿,能射全目。这样勇敢英武的少年,哪里才是他的用武之地呢?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对自己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怨愤之情。五、鲍照边塞征戍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鲍照之后的南朝诗人在诗歌创作上都受到过鲍诗的影响。江淹的《鲍参军戎行》,就是模仿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所作。“徇义非为利,执羁轻去乡。”中的“徇”通“殉”,是为某一个目的献身之意,说明了豪士从军出征,是心甘情愿为国献身,重义轻利,故从军上马,义无反顾。表现出了将士的豪迈果断,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中“时危见臣节,……身死为国殇。”反映的是鲍照立志报国的雄心。在这里,江淹所体现的情怀与鲍照是一致的。鲍照的边塞征戍诗虽成就影响不及高岑等人,但他却为唐代边塞诗的繁荣奠基了基础。唐代的边塞诗题材广泛,有征战诗、思妇思乡诗、绘景诗、行役诗等。这些内容在鲍诗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清朝的王壬秋评价鲍诗:“作边塞诗,用十二分力量,是唐人之祖”[14](p95)。首先,在内容上的继承。鲍照边塞征戍诗的内容广泛,后世边塞诗内容无不出鲍诗。初唐时杨炯的《从军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希望平定边敌、为国立功的诗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5](p18)。诗人宁愿做一个低级的军官,也不做百无一用的书生。这和鲍照在《拟古八首·十五讽诗书》所说的弃文从武、戍守边疆的理想是一样的。鲍照的诗歌中有许多借士卒抒己情的,高适的《蓟门行五首》其一写的是一个老卒因年迈不被将军重视、无由建功的深沉哀痛,表现的是作者对士卒的同情。它如王维的《陇头吟》,通过长安少年的见闻,为一个被埋没的老将鸣不平,与《代东武吟》有着同样的主旨。陈子昂《感遇·朔风吹海树》中,诗人描写一位幽燕游侠,赴边从军,功多而无赏,诗人借此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与强烈的怨愤之情,鲍照的边塞征戍诗也大多借士卒之口抒己情的。鲍照还扩大了边塞征戍诗的表现范围,他把征夫思妇的相思难见之情引入到边塞诗中,使其有了悲艳的色彩。高适的《燕歌行》中将征人与思妇结合在一起,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更加全面的表现诗歌主旨,继承鲍诗而又有所创新。王昌龄的《闺怨》写的是少妇内心的转变,从一开始的希望丈夫远征边塞“觅封侯”到后来的“悔教夫婿觅封侯”,表达的是少妇思念征夫的主题,又侧面地反映了征夫有家难归的愁怨,这些无疑都是盛唐边塞与闺怨结合的成功之作。当然,唐代的诗人大多都有远行边塞、参与征战的经历,因此也有大量描写边塞风光的诗歌,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借边塞的恶劣环境烘托行军作战的辛苦,与《代苦热行》表达的思想主题如出一辙。以上这些是个反映的内容鲍照的边塞诗中均有涉及,因此说鲍照作为盛唐边塞诗之祖也毫不夸张。其次,后人对鲍照的诗句也有所学习和借鉴。比如岑诗中的“马毛带雪汗气蒸”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分别学习了鲍诗《代出自蓟北门行》中的“马毛缩如猥”和“角弓不得张”两句。岑参描写的边塞景色,以“奇”、“丽”取胜,这种风格,也源于鲍诗。比如在写大风时: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和岑参《走马穿行奉送出师西征》“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有相似之处;在写酷暑的时候:岑参的“海上众鸟不敢飞”、“蒸砂砾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也学习借鉴了鲍诗“鸟坠魂来归”、“汤泉发云潭,焦烟起石圻。”的巧妙写法”[16](p211)。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的也受到鲍照的影响,如李白的《出自蓟北门行》中塑造的舍身卫国的英雄将士形象,便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的“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将士形象的再现。鲍照的“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严秋筋干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李白的“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二诗中渲染敌军强悍与军情紧迫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鲍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陆养殖与农村文化创意产业考核试卷
- 玻璃安装合同范例范文
- 内陆养殖供应链管理与产业升级策略考核试卷
- 打造数字化客户服务体验考核试卷
- 低温仓储物流信息系统案例考核试卷
- 消防机构销售合同模板
- 中介服务租房合同模板
- 智能化工合同模板
- 物料制作类 合同范例
- 投资款无合同范例
-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4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丨岭南版
- 抽屉原理上课课件
- 医药行业连锁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 外汇市场交易风险防范与资金管理
- 病房管理护理服务
- 浙江省计算机二级MS考试题库(浓缩400题)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 入团答辩-演讲模板
- 三年级上册数学脱式计算大全500题及答案
- 配料个人述职报告
- 技术协议与技术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