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66页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66页第五单元期末复习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4题)1.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袭击英军,迫使英军退守鼓浪屿;入侵浙江后,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了英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其舰队前进。这说明当时民众()A.对政府妥协表示不满 B.出现与政府结盟倾向C.有自发的反侵略意识 D.成为反侵略的主力军3.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A.打开中国门户 B.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获取更多的战争赔款4.1856-1860年英法挑起的对华战争命名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因为它()A.因禁止鸦片贸易而爆发 B.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C.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D.因吸食鸦片而战局改变5.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是因为他()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主动了解西方国家情况C.领导了著名的“虎门销烟” D.开展了自强求富的运动6.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据此以下选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林则徐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籍B.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C.湖南布政使徐继畬搜集外国事务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D.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向世界表明清政府禁烟的决心7.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包括()①洪秀全的传教活动②鸦片战争对传统社会经济的冲击③清政府吏治腐败④自然灾害接连不断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妇女和男子同样分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这些规定()A.瓦解了传统小农经济 B.深受传统文化影响C.使儒学从此一蹶不振 D.体现了反封建精神9.太平天国时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A.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B.各阶级奋斗目标逐渐趋同C.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富强的愿望 D.救亡图存已成为社会共识10.洋务派创办的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福州船政局主要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江南制造总局主要产品为:枪支、弹药、大炮、钢铁、车轮船。据材料可知,洋务新政主要目的()A.改革封建政治 B.发展国家经济C.保障国家安全 D.发展军事工业11.19世纪60年代初期,清朝统治集团一部分当权人物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鉴于此,他们()A.最早开眼看世界 B.开展洋务运动C.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D.进行清末新政12.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A.建立了近代第一个外交机构 B.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C.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D.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方式13.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A.边疆危机 B.瓜分狂潮 C.救亡图存 D.开眼看世界14.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海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5艘战舰沉没,日本舰队5战舰重创。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有关此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清军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B.清军主力全军覆没C.日军占绝对优势 D.北洋水师抵抗不力15.近代某条约内容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这一条约应该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6.“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南京条约》造成割地赔款 B.中法战争瓦解中越宗藩关系C.《马关条约》引发瓜分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军队无恶不作17.戊戌变法期间,李鸿章在信中称:“朝廷锐意振兴,讲求变法,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不过敷衍门面而已。”据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先后发布的诏令就有184条之多,这些措施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这些反映出维新派进行的此次变法()A.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 B.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C.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D.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18.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戊戌维新运动的“成功之处”在于()A.建立了完整的学校制度 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19.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自论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A.主张学习西方 B.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C.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20.八国联军侵华后不久,清廷即宣诏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赴京,李鸿章是有名的“议和圣”,慈禧太后让他寻求谋和退身之计。这反映了清政府()A.反抗西方的侵略 B.准备剿杀义和团C.以退为进的策略 D.投降的反动本质21.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为的严重后果是()A.英法火烧圆明园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2.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3.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家陈天华曾说到:“这政府日益腐朽,新世纪的到来,没有给国人带来新气象,反而变成洋人的朝廷。万民应誓死反抗,推翻腐朽之万恶政府。”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与下列不平等条约有关的是()A.《二十一条约》 B.《辛丑条约》C.《巴黎和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4.《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这一规定()A.引发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C.表明列强侵华进入到了资本输出阶段 D.使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25.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材料三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四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形成过程?(2)材料二《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什么?材料三中维新派的主张是什么?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3)依据材料二、三、四三则材料,说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稔,可以勤远略。”材料三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对“夷”的认识,“制夷”的本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其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比起魏源、曾国落,康有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4)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材料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内容出自哪一纲领性文件,并说明其有何意义。(4)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奉行的政策兼有新旧两种时代特色。西方侵略者在商贸、外交方面获得利益,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统治过程中,对秩序的需求、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保守的儒家意识形态均水乳交融在一起而相辅相成。其结果,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做出的回应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19世纪60年代哪种思想符合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答案第=page1313页,共=sectionpages77页答案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77页参考答案:1.A【详解】依据材料“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可以看出时间是1839年,结合所学可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排除BCD项。故选A项。2.C【详解】根据材料中“英军贡献厦门,当地民众袭击英军,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了英军;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其舰队前进”,可知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期间,当时民众自发反抗英军侵略,故C正确;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期间,地方的民众自发抗击英军,未体现出民众对政府妥协表示不满,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出当时出现与政府结盟倾向,B错误;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期间,民众自发反抗英军侵略,但未体现出民众成为反侵略的主力军,D错误。3.B【详解】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并未像其预期一样得到增长,英国认为是在华特权不够,故要“修约”,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已经打开中国门户,故A项错误;鸦片贸易合法化仅仅是其要求之一,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赔款问题且不是其实质,故D项错误。4.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主要体现在目的、规模及性质等方面,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主动了解西方国家情况,编译《四洲志》和《华事夷言》,B项正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排除A项;领导了著名的“虎门销烟”与“开眼看世界”关系不大,排除C项;自强求富的运动是洋务运动,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主导,排除D项。故选B项。6.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撰写《瀛寰志略》时,徐继畬任福建而非湖南布政使,C项符合题意;林则徐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籍属实,A项不符合题意;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符合史实,B项不符合题意;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特别是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D项不符合题意。7.D【详解】①洪秀全长期在广西进行传教活动,创立了拜上帝教(改造了基督教的教义),这是他起义的人力基础。故①符合题意;②③④均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导致民众生活陷入困境。很多人受到洪秀全的鼓动,决心起义。故②③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8.D【详解】材料“妇女和男子同样分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体现的是男女平等,彰显的是反封建精神,D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巩固了小农经济,非瓦解,排除A项;传统文化重男轻女,与深受传统文化无关,排除B项;使儒学从此一蹶不振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9.A【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为挽救太平天国统治而提出的学习西方的方案;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解决内忧外患而向西方学习的自救运动;两者都向通过向西方学习来解决各自的危机,A项正确;各阶级目标趋同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洋务运动没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未体现救亡图存已成为社会共识,排除D项。故选A项。10.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提高清朝的国防水平,抵御外敌和镇压国内人民反抗,主要目的是维持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此洋务新政主要目的保障国家安全,C项正确;洋务运动不触及封建政治制度,排除A项;洋务运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此运动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创办发展军事工业是洋务新政的内容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B【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初期,清朝统治集团一部分当权人物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了维护统治,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B项正确;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学习西方的器物,并未涉及制度,排除C项;清末新政的时间是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近代化指的是政治民主化与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与理性化,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经济工业化,就是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D项正确;“建立了近代第一个外交机构”只是从外交方面说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是从军事方面说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只是从教育方面说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3.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疆、伊犁地区和台湾均属于中国边疆地区,而越南则属于中国邻国,所以题干中体现的主题是边疆危机,A项正确;瓜分狂潮是在19世纪末,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外国侵略,而不是国人救亡,排除C项;开眼看世界发生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4.A【详解】根据材料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海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5艘战舰沉没,日本舰队5战舰重创。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可知,该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清军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A项正确;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清军主力全军覆没,B项排除;“日军占绝对优势”不符合史实,C项排除;黄海海战在丁汝昌等爱国将领的领导下奋力抵抗,D项排除。故选A项。15.C【详解】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重庆、沙市、苏州、杭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而且涉及日本人,所以这应该是《马关条约》的内容,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6.C【详解】依据材料“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可知这一时期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战败,对日本进行战争赔款以及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引发瓜分中国狂潮,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不是《南京条约》,排除A项;中法战争是19世纪80年代,而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八国联军侵华未爆发,排除D项。故选C项。17.C【详解】根据材料“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184条之多”“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对国人觉醒的促进与否,排除B项;题干并未反映戊戌变法有无深厚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18.D【详解】据所学可知,戊戌维新运动的“成功之处”在于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仅保留了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废除,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维新变法运动是依靠清光绪帝进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并不反对清王朝,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9.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因此马克吐温说“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主张是扶清灭洋,排除AC项;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0.D【详解】根据材料“慈禧太后让他寻求谋和退身之计”可知清政府面对八国联军侵华,不进行积极的抵抗,而是以妥协投降为主,企图通过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暂时的安稳,这反映了清政府投降的反动本质,D正确;A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21.D【详解】根据材料“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集体亮相”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造成的严重后果是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英法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排除A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也是1860年,排除B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19世纪末,排除C项。故选D项。22.C【详解】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马关条约》,材料与清政府如何对待义和团无关,材料所述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影响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所以A、B、D说法错误,所以选C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23.B【详解】由材料“反而变成洋人的朝廷”可知,陈天华批判的是签订《辛丑条约》后的清政府,因为清政府在签订《辛丑条约》后沦为了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B。签订《二十一条约》和在巴黎和会上签订条约的都是北洋军政府,且由于五四运动的发生,巴黎和会中国代表还拒绝了签字,故AC与材料不符,排除;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是南京国民政府,与材料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考查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一定要进行反复记忆,反复体会。24.B【详解】由材料“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可知,列强驻兵使北京直接暴露在列强的军事威胁之下,安全没有保障,使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遭到破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而非《辛丑条约》,排除A项;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阶段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而非《辛丑条约》,排除C项;“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生在鸦片战争后,而不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D项。故选B项。25.(1)①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3)①材料二学习西方的器物②材料三学习西方的制度③材料四学习思想文化。轨迹: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核心:根据材料“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可分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结合维新变法的史实分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可分析出德先生是民主;根据材料“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可分析出赛先生是科学。(3)结合洋务运动可分析出,学习西方的器物;结合维新变法的史实分析可分析出学习西方的制度;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分析分析出学习思想文化。轨迹:结合所学可知,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26.(1)认识: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本质:抵御外国的侵略。(2)方法:先购买,再仿造。目的: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处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实行君主立宪制。进步:开始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4)由盲目排外到主动学习;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详解】(1)认识:根据材料“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可知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本质:根据材料“师夷长技以制夷”可知抵御外国的侵略。(2)方法:根据材料“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知先购买,再仿造。目的: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的目的可知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处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重要:根据材料“立行宪法,大开国会”可知实行君主立宪制。进步:根据所学可知开始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4)趋势:根据所学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可知由盲目排外到主动学习;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7.(1)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各种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意义: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4)原因:腐败严重;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武备陈旧。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详解】(1)说明:根据所学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食广场服务员工作总结
- 100万吨绿色清洁能源页岩气液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2025-2030全球电池保护板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业级4-苯氧基苯酚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桁架式门式起重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AI虚拟人交互一体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心理情感咨询服务平台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业绝热冷却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重馏分轮胎热解油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消费电子注塑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春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章 浮力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
- 货运车辆驾驶员服务标准化培训考核试卷
- 财务BP经营分析报告
- 三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 202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电学实验专项训练含解析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高中英语:倒装句专项练习(附答案)
- 2025届河北衡水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4信息技术数字孪生能力成熟度模型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