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外形和内部构造637163786357〔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逝;站的高看得远;地球在月球外表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麦哲伦航海;①“天际海角总是走不到边②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逝〔驶来帆船的船帆比船身先消灭〕③月食时,日光投影是弧形的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⑥登高而望远,觉察地平圈越来越大地球内部的构造特点:地壳:0-17千米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地幔:17-2900地核:2900-6371

下地幔内地核外地核1、从外向内:地----地幔 地核〔其中地壳最薄,地核最厚〕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局部〕3其次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又称:子午线〕2、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经线纬线外形特征半圆圆位置关系相交于南极和北极相互平行长短等长不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180°90°0°确实定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180°90°分布规律

很多条,除0°和180°外,其余很多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纬的都有2条 线有2条划分半球的界限 20°W、160°E 赤道〔0°纬线〕3经线〔子午线纬线赤道:在南北两相互垂直距离相等。4、经线半圆形,长度相等,纬线圆形,长度不等;任何物体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它的位置。〔〕23.5度〔〕66.5度0°-30°,30°-60°,60°-90°。5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限②0°纬线〔赤道:南北纬分界限,南北半球分界限③20°W,160°E:东西半球分界限二.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⑴比例尺 ⑵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2、大比例尺表示范围更小,内容更具体;各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1示实地距离?千米〕地图上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方向:常用的方向有,(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84.图例和标记〔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大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岩石种类岩石种类形成缘由特征常见类型喷出岩岩浆喷出地壳冷却凝固而成玄武岩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岩浆岩侵入岩孔或柱状构造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地表碎屑物一层层积存、压实、有明显层状构造特征或石灰岩、砂岩沉积岩固化而成化石。页岩、砾岩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大理岩、板岩变质岩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构造发生变片状的构造片麻岩化而形成的岩石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在形成过程中科院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1、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2、弯曲的岩层〔褶皱〕3、断层〔陡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5、火山、地震……二、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即内力的作用〕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猛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三.火山: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构成〔留意:能对应图指认〕火山喷发物:气体〔二氧化硫、熔岩流、火山灰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惊。地震构造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四周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第五节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由于暴雨或其他缘由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别洪流。泥石流形成的缘由主要有:自然缘由: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集合,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积存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简洁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人为缘由:滥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积存,转变了地表形态和土层构造。巨大。危害:泥石流常常会冲垮大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防范措施: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快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命,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命。防范措施:建立推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患病泥石流严峻威逼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准时搬迁和疏散。第六节地球外表的板块一、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1、支持的证据P1112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别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二、海底扩张假说1〔称洋中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2、主要证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3、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三、板块构造学说〔重点内容〕16②这些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③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④所以板块交界处多发生火山和地震。2、63、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缘由: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板块碰撞:形成山脉〔陆陆碰撞。形成海沟、岛岛弧、山脉〔洋陆碰撞〕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4、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地形的类型丘陵——地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平原——地面宽大,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相对高度小(200米以下)山地——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高原——顶面较大,起伏小,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分〕盆地——四周山脉,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把海拔一样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2〕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地形部位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陡坡山峰〔凹地〕

等高线分布特点〔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等高线重叠处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可以发育成河流〕等高线较密处等高线较疏处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3、地形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缓慢、长久的影响。地球外表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三、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推断地面的凹凸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