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与凯恩斯的微观经济思想研究,微观经济学论文_第1页
马歇尔与凯恩斯的微观经济思想研究,微观经济学论文_第2页
马歇尔与凯恩斯的微观经济思想研究,微观经济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歇尔与凯恩斯的微观经济思想研究,微观经济学论文一、从基本假设到无差异曲线理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把新古典学派的市场价格决定理论作为流行的或者讲是主流的微观经济学讲。市场价格决定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把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假设前提,经济人被假设为具有完全的知识,也就意味着能够完全根据理性人的原则做出经济决策,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市场上的供求的基本状况能够通过经济人的解读释放出关于各种资源稀缺性和可替代性之间的所有信息,以便于保证实现当下条件下的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实现经济的一般平衡状态。毫无疑问,这种经济理论融合了完美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追求,然而现对于经济现实来讲,却使得这些假设前提过分的脱离了实际,尤其是理性人的假设,基本上把介入经济活动的主体概括为机器人,而非有血有肉的现实人。这种状况直接带来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不可抗击打力和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因而,随着人类认知世界能力的不断进步,以及各个学科门类的不断发展,从二十年代中期左右开场,经济学家们开场逐步突破传统经济理论假设前提束缚,采取愈加贴合经济现实状况的假定和命题,并且在分析方式方法和模型工具上愈加大胆,采取了很多跨学科的理论,推动了微观经济思想的不断创新。在这一时期,微观经济理论的重要进步就是引人了无差异曲线这一分析工具,相对于无差异曲线应用到对于市场经济中需求行为的分析而言,以往微观经济理论中对于效用无法确切计量和产品效用比拟的难题进而迎刃而解,这对于突破经济人的理性假设的刻板解释,增加理性人假设的人性活力,使之更力口符合经济现实,具有重要意义。在马歇尔的价格理论中,需求分析中的一个假设就是效用能够确切计量。但是,这种分析方式方法忽略了效用概念本身的主观性,效用这一概念本来使用来解释人的偏好程度的,确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性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效用的比拟问题。固然如此,马歇尔还是尽量对于效用概念给出了尽可能符合现实经济状况的解释,其效用递减的理论就是无差异曲线分析工具的一个理论基础。显然,人性的不确定性是价格理论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也是经济理论发展中人类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经过。能够讲,这一效用比拟的难题由于无差异曲线的发明和运用而获得了暂时性的解决,.无差异曲线最初的概念是用来解释市场竞争中两个互相独立的主体之间交易的不确定性的问题,埃奇沃斯首先在其1881年出版的(数学心理学〕中提出来。后来,帕累托进一步把无差异曲线与需求理论结合在一起,用无差异曲线来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的产品的组合,以每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够给经济人带来同样知足程度或者讲同等效用水平的两种物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同时提出了无差异曲线理论的两个支撑概念序数效用和偏好。帕累托以后的经济学家中,巴罗内、斯拉茨基等人固然把无差异曲线这一工具结合图形和代数方式方法运用到详细的经济问题的研究之中,但是他们还是对于这一工具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过于迷信,故而在价值理论的发展上没有获得过多进展。直到1934年,(价值理论的重新考虑〕一文的发表,希克斯和艾伦继续在帕累托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阐释无差异曲线这一分析工具的内涵,丰富它的经济思想,才使得价值理论愈加完善。希克斯等人强调,效用不是准确给出绝对的基数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基于序数意义上,能够进行比拟确定偏好次序即可的概念。因而,希克斯等人用偏好的解释方式替代了马歇尔运用效用函数来解释不同效用之间关系的方式方法,并且在xoy平面上建立了一种具有一般解释力的无差异曲线模型,仍然坚持了不同数量商品的组合能够给经济主体带来一样的效用水平这一观点,通过一条凸向原点的负斜率的曲线来代表某一条无差异曲线,同时具体表现出出不同商品组合在提供一样效用水平经过中对于经济主体而言的替代效用和效用递减性。进而又引人了市场对于不同商品的评价,即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表示市场所反映的对于两种商品的一种偏好,消费者平衡就是建立在消费者个人的偏好与市场表现出来的集体偏好的最终博弈的结果,表如今图形上就是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切点表示消费者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希克斯等人的模型阐述了替代效应和收人效应,进而动态的解决了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中收人水平不变的假定对于货币边际效用的限制,解放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思想。这样就为边际效用理论进军生产成本分析领域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模型基础,促进了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微观经济思想在生产消费等环节上的全面发展。二、对基本假设的进一步修正:不完全竞争理论假如讲无差异曲线的运用和推广在完美的古典假设基础上推动了微观经济理论创新,那么这一时期中微观经济思想中的另一重要成就则能够讲是引起了整个微观经济理论的革命,这就是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出现。不完全竞争理论的渊源能够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诸多经济学家中,古诺就曾在详细案例的研究中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和垄断问题,尤其是着名的古诺模型,指出了在简单的市场竞争中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可能会同时出现,这将会导致较大生产规模基础上垄断厂商的出现,垄断厂商之间平衡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本质上来讲边际方式方法论也是遵循了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然而,这些基于不同假设前提的阐述在当时并没有吸引到很多经济学家的关注。马歇尔在建立其市场价格理论的时候还是跟古诺的经济理论做过一番争论的,但是最终由于他陷人到完全竞争原则的假设之中,又对收益递增的条件的讲明不够充分,最终给自个的经济理论设置了一个无法克制的矛盾。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发展与沟通,人们的关注的内容逐步从完全竞争的理想世界转向不完全竞争的现实世界,于是打破马歇尔经济理论的垄断,客服完全竞争市场的约束,拓展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领域就成为了微观经济思想发展的新任务。1926年斯拉法首先在(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一文中对传统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他通过对日常经历体验的研究指出:现实经济中往往存在着规模经济的这一效应,这会使得很多厂商能够具备成本递减和收益递增的经营条件,这就意味着厂商能够在生产领域进行无限制的规模扩张和生产成本的不断下降,单个厂商将会对市场的完全竞争性产生影响,由于它有可能面临的是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不再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是市场价格的有力影响者。因而他以为传统的供求定价机制不再适用,垄断将会取代自由竞争。其实,反观斯拉法的经济思想可以以发现华而不实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即对于垄断构成经过的真空假设推断,过分引人了不完全竞争的思想,最终顾此失彼。不过,斯拉法的经济思想还是影响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进一步研究,能够将他们的研究概括为两大类:其一是以英特马为代表的一派,继续以古诺的经济思想为基础,目的直指垄断的市场,激进的放弃了供应曲线,单纯把市场描绘成单方的市场;其二是以哈罗德为代表的一派,采取了保守主义渐进式的研究方式方法,通过逐步放松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不断引人经济现实,构建日益贴近现实的经济模型来解释现实经济发展状况。具有戏剧性的是,两派的研究结论最后竟然趋于一致,当然这与经济发展现实的佐证是分不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两种理论方式方法的成功,只能讲明现实与理论研究存在着契合。而到了三十年代,这一任务最终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张伯伦完成的。一九三三年,罗宾逊发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第一次用一种严密系统的理论体系阐述了新的价值理论,与此同时,张伯伦独立地在其(垄断竞争理论〕中进行了同样的工作。这样,便在英美两个国家同时实现了价值理论的变革。新的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简单讲来是这样的:在生产同种产品的各个厂商的成本状况一样的条件下,单是由于消费者方面偏好的差异不同便将导致各个厂商面临不同的需求条件,进而厂商的需求曲线不再是弹性无限大的水平线,而是呈现为负斜率的曲线。因而,价值理论逐步把厂商作为研究的核心,引人了厂商这一概念而抛弃了研究中模糊不清的行业这一概念。由于厂商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它的平衡原则必然与传统的供求平衡原则具有本质差异不同,这样以市场清洁为目的的供求曲线定价机制将宣告失效,要解决厂商平衡问题就必须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建立新的解释膜型:边际成本是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值,边际收益是总收益对产量的导数值,运用这两个变量便能够求得单个厂商的最大利润平衡条件,这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短期中,供应曲线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了,最大利润的实现基本来源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即从两个变量的平衡点能够直接得出平衡数量,借助于需求曲线则能够推知平衡价格。而在长期中,市场的博弈经过愈加趋向于完全竞争,通过厂商数目的变化和每个厂商产量的变化最终会导致净利润等于零,进而单个厂商乃至整个行业达于长期平衡状态。因而,长期平衡条件不仅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且有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至此,一种新的不完全竞争的价值理论便系统地建立起来了。不完全竞争理论对于经济学的意义是宏大的。它明确断定不完全竞争是事物的正常状态,这就使微观经济学向现实主义道路迈出了重要一步。不仅如此,它还为随后发生的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变革奠定了某种理论基础,并为自由听任政策的终结提供了某种准备。三、简短的结束语从文章所述可见,所考察的这一时期确实是西方经济思想史上非同寻常的一段时期,用西方经济学家的讲法,叫作理论发达的年代.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不仅仅仅是理论创新的领域中有如此多的经济学家前赴后继,并在其他诸多的领域里这些经济学家也都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尽管这种现象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但是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一种偶尔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创立、突破和发展都是有着现实的诱因的,或者是原有理论的解释能力的危机,或者是现实生活的对于精神支柱的需求。正如文章所述,尽管新古典经济学统治了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微观经济领域的思想发展,然而由于它的理论体系在现实经济的发展经过中逐步凸显出了基本假设的解释力危机,并且更新的经济理论研究中对于假设前提的改良也日益凸显,这就自然不能不引起新的一代学者的怀疑和思考。另一方面,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整个西方经济发展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萧条,严酷的经济现实既冲击了旧的理论,又要求经济学家去作出新的解释和讲明。这样,最终便必然导致一场西方经济思想创新的浪潮。西方经济学在上述时期所获得的重要发展和成就,有重要意义。首先,不完全竞争理论对于完全竞争理论的取代和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出现,使经济学的研究重心和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从自由竞争的经济学转向垄断或国家垄断的经济学,这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一种进步。其次,这一时期经济学在研究方式方法上的转变也是意义非浅的。经济学家在对现实问题的实证分析中,不再热衷于根据空洞的前提假定进行抽象推理,而是注重对实际经济现象的经历体验式考察和研究,于是对将来的预期和不确定性等因素被引进经济理论,货币的性质及其对经济波动的作用得到重新估价,其结果使经济研究中的现实主义得到了拯救,经济理论的实用性重又恢复,而原祖先们所一味追求的那种理论的统一性、完美性与和谐性却不复存在了。这种方式方法论的革新既导致了三十年代经济理论的创新浪潮,同时也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对于所有这些是应当给予适当的肯定性评价的。以下为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