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务新媒体的作用、发展规模及发展趋势_第1页
中国政务新媒体的作用、发展规模及发展趋势_第2页
中国政务新媒体的作用、发展规模及发展趋势_第3页
中国政务新媒体的作用、发展规模及发展趋势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政务新媒体的作用、发展规模及发展趋势

一、政务新媒体的作用

政务新媒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

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是引导网上舆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阵地,是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

伴随AI、5G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媒体智能化趋势日益突出,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紧迫命题。

二、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

1、政务服务搜索

当前,全国各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都在积极拥抱“互联网+”,积极探索政务新媒体创新发展模式。

2019年百度移动端政务服务搜索量201.97亿次,其中8月份百度移动端政务服务搜索量最高,达到18.62亿次,其次是12月份,百度移动端政务服务搜索量达到18.49亿次。

2019年全国百度移动端政务服务搜索量前十的省市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河南、北京、四川、上海、辽宁,百度移动端政务服务搜索量分别为21.11亿次、16.27亿次、16.26亿次、13.57亿次、11.71亿次、11.47亿次、10.27亿次、8.9亿次、8.2亿次、7.86亿次。

2、政务机构微博

政务微博,主要指代表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因公共事务而设的微博。用于收集意见、倾听民意、发布信息、服务大众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搭建一个社会化参政、议政、问政的网络交流模式与平台。

2017年来,中国政务机构微博数量逐年增长,2017年中国政务机构微博数量134827个;2018年中国政务机构微博数量138253个,比上年增加3426个,同比增长2.54%;2019年中国政务机构微博数量138854个,比上年增加601个,同比增长0.43%。

2019年中国政务机构微博数量138854个,其中政务机构微博数量排在全国前十的省市分别为河南、广东、江苏、四川、浙江、山东、陕西、安徽、北京、湖北,政务机构微博数量分别为10185个、9587个、9159个、9118个、8039个、8028个、5995个、5803个、5608个、5594个。

微博是一个新兴事物,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是因为它便利了人们的沟通交流。改变了网民的说话方式,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

政务微博只有充分关注别人的微博,才能及时知晓别的微博用户的发帖内容,这是一个收集关注对象信息的好方法,也是一个了解民情、倾听民众呼声的好渠道。

3、政务头条号的发展

2016年12月,中国有政务头条号数量34083个;2017年12月,中国有政务头条号数量70894个;2018年12月,中国有政务头条号数量78180个;2019年12月,中国有政务头条号数量82937个。

2019年中国政务头条号数量排名前十的省市为山东、河南、四川、甘肃、内蒙古、广东、陕西、广西、浙江、河北,它们政务头条号数量分别为8325个、7485个、6054个、4384个、4108个、3862个、3405个、3136个、3126个、3012个。

三、政务新媒体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高速移动互联时代,主流媒体和党政部门充分认识到了新媒体交互平台已成为宣传的新阵地,为此党政部门积极适应新型传播形式的变化,纷纷开设政务新媒体平台。政务新媒体既是政府创新管理的需要,也符合现代为政务新媒体“减负”,也是政务新媒体初心的回归。一方面,整合各区域、各行业政务新媒体,集中力量做优做强主账号,构建整体联动、集体发声的政务新媒体矩阵。另一方面,要在坚持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遵循“三有原则”,即有实际需要的政府部门开设、有能力运维的政府部门开设、有配套保障的政府部门开设。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决定了公共治理决策需要更加开放,整合社会各方智慧,决策更加科学审慎,对风险与实施影响进行更全面预判与评估。政务新媒体让政务公开、透明,政务机构与公共意见达成主动、持续、良性互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