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1页
二轮复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2页
二轮复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3页
二轮复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4页
二轮复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滨州市高中化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精研实做高效备考山东省博兴第二中学李周平精研实做高效备考一、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不熟,双基不牢。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了,学生对教材内容是非常陌生。说明一轮复习中忽视了教材,被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教材是《考试大纲》的具体体现,高考知识点体现教材内容,高考的落脚点就是教材,很多高考题都是教材内容和习题的加工与包装,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切莫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2、知识零碎,体系不稳。一轮知识点的学习比较单一,不系统,主要是对点练习和强化,没有形成知识网,不能把把各个模块所学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感觉课堂上对知识点掌握的还可以,但是在分析综合题时就感觉到有困难。3、信息量少,能力不强。高考题基本的考查模式是:新情景+已有知识+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综合运用。即以知识考查为支撑点,以能力考查为再生点,以思维考查为落脚点。在一轮复习中我们主要是对知识的强化,学生对一新情景和新信息的储备量少,遇到新的情景和信息时,学生不能从题中所给的条件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对信息不能整合,缺乏分析问题新信息的能力。二、二轮复习的方法与策略:(一)、研究考纲与考题,整合教材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题型的范例、考卷形式的样本。考试说明是理解考试大纲的钥匙。学习大纲与说明,要理解试题以能力立意的含义,认识能力测试的要求;要密切关注《考试大纲》,今年考试要求的变化,今年的考试大纲变化的地方是比较多;要注意研究分析考纲里的题型示例、样卷与《考试说明》中的例题分析。阅读教材,教师要对鲁科版、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研读与整合,在课本上多做文章,做到熟练掌握各知识点。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每做完一题后,都要认真想一想,这些练习题跟课本上的哪些知识有关。只有明确了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我们做练习时遇到问题就有从课本上查找依据的能力,既强化了思维,又明确地认识到了试题的“源头”。无论是简单题、难题的“根”都离不开课本,而且都能从课本上找出依据,同时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在一轮复习中,针对每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逐章的复习。在时间紧迫的二轮复习中,要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收敛、精炼、放大、升华、迁移,利用联系、比较、归纳、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复习,以提高复习效率。

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一单质一氧化物(氢化物)一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一性质一用途一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一知识点一知识网”的方式,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知识线: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一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一应用一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方法线:以化学反应类型和价态变化为规律和方法。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价值线: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性质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联系价值;无机物及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价值。在铁及化合物的的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Fe、Fep、Fe9、Fe3+、、Fe2+、、Fe(OH)?、Fe(OH)「的性质、制备、检验等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果二轮复习中我们只讲这些知识,学生听课效率一定会很会很低,对学生来说没有多少提高,课堂上没有新鲜感。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我们就要把必修和选修的内容进行整合,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课堂探究一:(Fe2+、Fe3+的性质)1、速力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补铁剂,主要成份是硫酸亚铁,如何检验速力菲中的Fe2+?如何检验Fe2+已部分被氧化?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3隔O.lmolLKSCX,实验I:将Fe3+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3隔O.lmolLKSCX,实验I:将Fe3+转化为Fe2取上层冷海(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方案:4mL0.1ffiolL目产生白色沉淀小溶液实验方案现象结论步骤1:取4mL mol/LCuSO,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KSCN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4与KSCN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步骤2:取 无明显现象设计意图:1、把知识情境化和问题化,既复习了Fe3+、Fe2+离子的检验,同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2、由定性到定量的提升,高考题考查的角度既有定性的检验,也有定量或半定量的检验与测定,通过此题让学生知道常见的定量检测方法:气体法、滴定法和沉淀法(稳定的沉淀)。以此情景设计实验来测定铁元素的含量,既复习了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系,也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由定量上升到对实验的探究,让学生总结归纳如何分析探究性实验(注意题中给出的各种物质具体的量的多少,根据量的多少来判断),如何设计实验方法。课堂探究二:(Fe2+、Fe3+的性质在反应原理中的应用)知识提升与拓展(交流与研讨):1、CaCO3与FeCl3溶液能反应吗?请说明原因。2、在CuCl2中有Fe3+、、Fe2+、离子,如何除去Fe3+、、Fe2+离子?3、不加氧化剂,有什么途径能实现Fe2+-e-=Fe3+?4、弱氧化剂I2能将Fe2+转化为Fe3+吗?设计意图:1、盐类水解的应用,Fe3+很容易水解并且水解程酸性,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相互促进,让学生从本质认识了反应的原理,把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有机的结合起来。2、复习除去溶液Fe3+、、Fe2+离子的基本方法。先氧化Fe2+离子,再通过调溶液的PH除去Fe3+、,同时也复习了调PH如何选择试剂,控制PH的范围。3、通过电解手段也可以将Fe2+转化为Fe3+。通过电解让学生看到了阳离子可能向阳极移动,Fe2+离子移动到阳极去放电,让学生从反应的本质认识放电,不能认为阳离子只向阴极移动。4、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与反应的条件有关,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并不是绝对的。I2能否氧化Fe2+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三)、挖堀信息,提升能力学生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挖堀信息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在二轮的复习的过程要不断的强化学生接收、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我们在新情景和新的信息中不仅强化了知识点,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课堂探究三:(新型物质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请根据相关资料,总结岫了©04的有关性质。高铁酸钠(^^604)是一种能氧化、杀菌、脱色、除臭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铁元素的化合价是+6,有强的氧化性,从而非常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病菌和病毒。高铁酸盐除了具有优异的氧化漂白、优良的杀菌作用以外,它还迅速有效地去除淤泥中的臭味物质。高铁酸盐除臭主要是氧化掉诸如硫化氢(HS)、氨气(NH)等恶臭物质,将其转化为安全无味的物质。由于高2 3铁酸盐在整个PH值范围都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因而对于淤泥除臭处理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制备方法方法一、以铁为工作电极,通过电解NaOH溶液(12mol•L-1)制备高铁酸钠。方法二、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在10.00mL质量分数为8%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5.5g氢氧化钠和0.70g硫酸铁,可制备浓度为0.01mol/L的高铁酸钠。案例:(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氢化钠的性质及制备方法:离子型氢化物,熔融态能导电,电解时在阳极放出氢气。氢的化合价为-1,具有强烈失电子趋势,是很强的还原剂。将氢化钠在干燥空气中或氧气中加热约超过230℃时,就发生燃烧。氢化钠与水作用比钠与水作用剧烈的多,常因反应热使氢气燃烧,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在高温下还原性更强,如:与氨起反应生成胺化钠(NaNH2);400℃时,氢化钠能还原TiCl4为金属钛。氢化钠的工业合成是通过钠与氢气直接化合来完成的。具体操作为:首先在氮气氛围下将钠熔融,熔融完毕后,将熔融钠分散到液体石蜡中(防止氢化钠在金属钠表面形成薄膜不利于吸收),高速搅拌,升温通氢气。硼氢化钠的性质及制备方法:NaBH4是常见的还原剂和重要的储氢载体,能与水较缓慢的反应生成NaBO2,且反应前后B的化合价不变,硼氢化钠在酸性条件会快速分解生成H3BO3并释放氢气。在强碱性条件下,常用NaBH4处理含Au3+的废液生成单质Au,已知,反应后硼元素以BOj形式存在,反应前后硼元素化合价不变,且无气体生成。制备过程:1.用偏硼酸钠(NaB02)、石英砂(SiOJ、金属钠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硼氢化钠和硅酸钠。2.用无水硼砂Na2B4O7和石英砂在高温熔融下反应,后与金属钠和氢气,在450〜500℃温度和(3.04〜5.07)x105Pa压力下反应,生成硼氢化钠和硅酸钠。学生书写方程式:新情境下陌生反应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定时完成)。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中所给的信息,结合自己以有的知识,书写陌生情景下的方程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接收、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用到的方法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三、二轮复习的建议(一)、抓纲务本夯实基础,把握方向性高考试题是教材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所以夯实双基是提高应考能力的源头活水。故复习的首要任务是夯实双基,注重必修内容的落实,着眼于选修内容的渗透,科学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复习时,以教材知识点为中心,以知识线索为主线,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把握好每个考点的内涵与外延。由于新教材实施模块教学,编写体例上凸显学生能力及基本化学素养的培养,淡化了学科知识体系,使本就繁多的化学知识更加零乱。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横向归纳,纵向对比,前展后联的统摄整理,使其在头脑中有序储存,将零乱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进而编制成知识“网”,形成完美的化学科知识结构,便于考试时检索与应用。由今年的考纲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去掉了化学与技术模块,但是化学与技术模块在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可能在考题中不出显这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在选做题中还应该重视和技术相关的题目。(二)、制定计划合理用时,提高时效性为了能够让老师、学生清楚每天该完成什么,复习什么,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一轮复习”追求“实”,不放弃任何一个知识点,夯实学生的基础;“二轮复习”追求“精”,以专题性复习的方式,抓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开好专题讲座;“三轮复习”追求“真”,即在准确把握考试大纲,高考说明和命题态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高考模拟仿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三)、总结概况形成规律,注重系统性精练是指练典型题,练技巧提,练多错题,通过练习促使学生知识的深化活化。练习是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解题速度。练习选题要浅、精、新,坚决摈除偏、怪、难。要多中求少,少中求优,优中选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