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口》专题复习专题辅导_第1页
初中地理《人口》专题复习专题辅导_第2页
初中地理《人口》专题复习专题辅导_第3页
初中地理《人口》专题复习专题辅导_第4页
初中地理《人口》专题复习专题辅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人口》专题复习一、专题概要.重点: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情况。人口分布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如何控制、控制的目标等。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问题。.难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等。.热点:人口增长的特点、分布的特点。人口增长问题、迁移问题等。.要点:人口增长特点、分布特点、迁移、计算、人口问题等。二、知识结构(一)人口增长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亿;2000年我国人口达到()亿。2.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的速度十分(),18世纪以后,尤其是20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亿。中国人口在1578年以后迅速增长,特别是()年以后,人口直线增长,20世纪末人口增长的速度(),这是()政策实施的结果。(二)人口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率-人口()率。人口密度=人口数量/这些人口所在面积(三)人口分布.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人口分布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分布()。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在欧洲、亚洲()、南部、北美洲东部。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人口就稀少。(四)人口迁移从农村迁往城市:原因是城市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有较好的()条件,较好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条件,农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难。(五)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控制人口的措施是实行(),使人口的增长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养老、退休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孤单困苦。三、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得越快越好B.人口增长得越慢越好C.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D.人口的增长是不可控制的〈解析〉本题从表面上看是说人口的增长,实质是考查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口问题方面的知识。目前,全球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但也并不是人口增长越慢越好。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因此正确的人口观是: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答案〉C例2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占地面积25平方千米,在2003年出生了15000个婴儿,同一年有2000人死亡。不考虑其它因素,该地2003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2003年初该城市的人口密度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问题。解此题,先明确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什么是人口密度,然后结合此题提供的有关数字再进行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二15000/1000000X100%—2000/1000000X100%=1.5%—0.2%=1.3%2003年初的人口密度为1000000人/25平方千米=40000人/平方千米例3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发展历史悠久B.气候温暖湿润C.是工业、交通、城市等发展最快的地区D.水能资源丰富〈解析〉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发展农业的历史悠久,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居,也是现在工业、交通、城市等发展最快的地区。〈答案〉D例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B.2000年我国有人口12.95亿,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不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C.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成绩,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9%下降到1999年的1.5%D.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黑河一一腾冲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解析〉要做这道题需要对我国的人口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行。首先知道我国的人口增长情况是建国后人口增长非常迅速,基本上是直线状态上升。但是1997年后增长的速度就放慢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才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迅速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使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9%下降到1999年的0.88%。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东多西少的特点,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的腾冲县之间的连线是人口东密西疏的分界线。〈答案〉D四、训练题目(一)选择题.世界人口总数达到60亿的日期是()A.2000年10月12日B.1999年10月12日C.1998年10月12日D.2001年10月12日.某行政村人口为2000人,一年内出生并成活60个婴儿,死亡20人,下列不正确的是()A.该村的出生率为3%B.该村的死亡率为1%C.该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D.该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甲乙两县,甲县面积2000平方千米,人口50万,乙县面积1500平方千米,人口45万。下列正确的结论是()A.甲县的人口密度为2500人/平方千米B.乙县的人口密度为3000人/平方千米C.甲县比乙县人口稠密D.甲县的人口密度小于乙县的人口密度.下列各地中,人口稠密的地区是()A.北美洲东部B.亚洲西部C.南美洲东部D.非洲北部.甲地比乙地人口稠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口数比乙地人口数多B.甲地面积大于乙地面积C.甲地每平方千米内的人口数大于乙地D.甲地每人占有的面积大于乙地.下列属于人口稀疏的地区是()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北美洲东部D.亚马孙河流域.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是()A.居住拥挤.就业困难C.人口老龄化D.交通堵塞8.下列关于城市人口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的比重,在发达国家较低,在发展中国家较高B.城市人口越多,城市发展越快C.城市人口过多会带来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噪声等问题D.城市人口过多会使扬土天气增多9.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上协调一致B.当前我国人口分布西多东少C.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D.江苏省是我国目前唯一人口过亿的省10.关于中国人口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数的1/3B.人口增长快,现在比建国初期增加两倍C.江苏省人口最多,海南省人口最少D.我国人口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1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是()A.人口分布东密西疏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人口增长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1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高原人口稠密,平原、盆地人口稀少B.汉族集中分布区人口稀少,少数民族分布区人口稠密C.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稀少,青藏高原人口稠密D.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差的地区人口稀少,反之,人口就稠密1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A.人口居住地自然条件有较大变化B.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C.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D.社会劳动力需求量大幅度增加14.下列四组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组是()A.苏、鲁、沪B.辽、吉、黑(二)综合题(二)综合题C.黔、桂、滇D.甘、青、宁.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单位是()A.川B.豫C.鲁D.苏.下列关于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B.我国城镇人口不会继续增加C.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缓慢D.由于污染、交通事故等使人口平均寿命缩短17.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多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B.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人是生产者,所以要提倡多生人口D.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南多北少18.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以用()来表示A.人口密度B.人口总数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19.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B.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人口在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二出生率一死亡率D.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是相同的20.关于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的原因中正确的是()A.纬度高,气候寒冷B.纬度低,气候炎热干燥C.地形不平,不利于人类居住D.终年湿热多雨,森林茂密

21.列举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1)(2)22.列举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4)23.把下列地理事物左右相对应的用线连起来。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向城市迁移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向城市迁移人口分布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自然资源压力大人口数量越来越小东多西少24.世界上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五、答案(一)选择题10.D19.1.B2.C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